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老外們怎樣學外語?
送交者: 佚名 2004年04月21日16:53:4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無論做什麼事情,我們都應該核算成本。全民學英語作為幾十年來經久不息的熱潮,究竟收到了多大的社會效益,似乎還從沒有人細細算過這筆糊塗賬。今年的“兩會”上,政協委員謝克昌質疑全國的英語教育投入過高,導致智力、財力、人力極大浪費的議案引起關注,當然就是在情在理的事情了。

  有人講:“全民學不學英語,是按照‘市場’的自我調節來實現的”。我看這話是謬論!市場調節的前提是雙方自願,可現在的情況是強制性的干涉太多太多。小學、中學、大學裡對學英語是怎麼安排的,本人不好插嘴。就以我參加自學考試的經歷來講,每回想起這些事心裡便窩火!本來自學考試,就是針對校外的成人而言的。但 35歲以下的人,必須考英語。35歲以上的人,可以申請免考但必須加考三門選修課。縱然使出吃奶的力量把這三門課全考過去了,還是不給發本科的學位證書。不錯,英語是重要,但重要到讓人感覺遭受了歧視的地步是不是合適呢?!

  兒時讀《莊子·列禦寇》裡說:“朱泙漫學屠龍於支離益,單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我的工作本來與英語八杆子打不着,參加自考只是為了掌握些相關的知識,不是為了學什麼“屠龍之技”。現在單單為個考試卻也得花費“千金”之資,花費“三年”時光,犯得上嗎?可見這種不顧實際需要的強制要求、硬性規定實在荒唐得可以!

  好在自學考試能用三門其他課程替代英語,如果申報中高級職稱,你又能用什麼來替代英語呢?――不要着急,即使你連A、B、C都不會念,也完全可以考試及格。

  前年市里舉行職稱英語考試,我交了180元錢領回一堆教材、光碟、大綱的資料。兩三個月,能學個什麼樣子呢?考試當然通不過了。後來有人打電話叫我補考,說是再交260還是360記不真了,反正肯定能通過。我主動放棄了沒有再交錢,可補考的人全部是皆大歡喜。他們笑話我錯過了機會,我也勸他們別高興的太早。因為,這個考試合格證只能在三年裡管用。三年之內如果沒有指標評定不了職稱,三年之後這英語還得再考。真真是給那些主管部門提供了一條源源不斷的創收渠道!有報道說,英語教育已經成為市場一大產業,年產值高達數百億元人民幣,為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一,相當於一個較發達的中等城市的年產值。――此言應該不虛!

  康德說:人類最可寶貴的,一是天上燦爛的星空,二是內心深處的道德律令。瞧瞧:成千上萬的人一同在進行假學習、假考試,一起在進行集體性的學術造假。不知我們這個社會究竟是機制走偏了,還是人心淪落了。――職稱英語考試,成了當今社會最可笑的一道人文風景線!

  我們不妨瞧瞧老外們是怎樣學外語的。“日本是最會模仿的民族,但它的國民英語遠不如上海,因為他們僅模仿創造。日本有一批專職翻譯,迅速翻譯國際間最新發明,使翻譯成為產業,具有規模效益,成為廉價的近似公共的產品,讓更多的國民省下精通英語能力的時間,去創造去想象。美國人十大缺點之一:不學外語。他們更願意把其他民族花費在學外語上的時間花費在創新或干實事上。”(李大偉《全民動員學英語?》雜文選刊2003.10)可見老外們深深懂得:在學外語的問題上,投入過重會制約一個民族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

  我學英語,是三上三下半途而廢。那麼我們這個民族,我們這個社會,究竟有多少人也象我一樣,用寶貴的精力去重複地做着一件低水平的事情呢?我在放棄學英語之後潛心於寫作,成果很能自慰於心。2003年裡發表的作品共有60篇,轉載我文章的媒體達30多家。我的這些成績,當然是我為社會所做的貢獻,只是不知這些成就,為何不能用來申報職稱,而一定要去考什麼英語?――這世間還有什麼事情比不務實而偏愛務虛更可笑的嗎?!

  謝克昌委員說:“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現行英語教育效果與其投入是不相稱的,它對科技、社科人文等其他教育體系,尤其是人才的培養和選拔等眾多方面的負面影響,已經凸顯。”這個“凸顯”不僅“凸顯”出人力資源的浪費,而且“凸顯”出學術造假,“凸顯” 出道德滑坡,“凸顯”出社會呈現出某種畸形發展的狀態!

  比照一下老外們是怎樣學外語的情況,我們目前的機制是不是有點走偏了呢?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