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植物研究所更名的若干思考
送交者: ddyale 2004年04月24日16:41:4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由所變園使命非凡

--植物研究所更名的若干思考

武漢植物園 作者:許天全


2003年10月16日,中國科學院下發文件,將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更名為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此前,已將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研究所更名為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至此,中國科學院按照“兩所三園--北京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武漢植物園、華南植物園、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格局對院屬植物學研究機構進行結構性調整的目標得以實現;同時,也標誌着中國科學院按照“以公眾服務為主,兼有研究保護功能”新的發展定位來建設國家核心植物園的戰略部署開始全面實施。

這一重大決定,在中國科學院相關的研究機構中引起強烈的反響。大多數科技人員表示贊同,認為植物研究所變更為植物園,是中國科學院調整學科布局、整合科技隊伍、優化資源配置、高度重視植物園事業發展的重大舉措,此舉將對中國植物園事業的發展起巨大的推動作用。但也有一部分人不理解,他們有的困惑:“三個植物研究所的學科目標都已經過凝鍊,而且通過中國科學院的考評後進入了創新系列試點單位,為什麼還要改成植物園?”有的覺得:“植物研究所變成植物園,是科研性質的改變、科學研究的淡出。”有人消極對待:“管它是所還是園,我們照樣干自己的老本行。”那麼,孰是孰非?自己也想發表一些看法。下文將圍繞 “中國植物園現狀如何”、“為什麼要設立獨立建制的植物園,並按照‘兩所三園’格局對院屬植物學研究機構進行結構性調整”、“為什麼要將‘以公眾服務為主,兼有研究保護功能’作為國家核心植物園的新的發展定位”、 國家核心植物園的歷史使命是什麼”等問題,並結合自己學習院黨組的有關文件和路甬祥院長的多次講話精神,談談自己的認識和理解。

中國植物園現狀

截止2003年底,我國登記註冊的植物園(樹木園)大約有160個。除天津和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區都建有植物園。從植物園數量來看,我國植物園約占世界植物園總數(2000個)的8%,亞洲植物園總數(320個)的50%,為數不算太少。但從質上衡量,我國植物園與發達國家、甚至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植物園相比都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植物園數量多、類型複雜,但科學意義的植物園少。

我國160個植物園,按其功能可分為4類:科研部門建立的以物種保存和科學研究為主的植物園(如武漢、廬山植物園);城建、園林或旅遊部門建立的以植物展示和休閒娛樂為主的植物園(如杭州、深圳仙湖、鄭州黃河植物園);教育部門建立的以植物教學、實習為主的植物園(如北京教學植物園、南京林業大學樹木園);以其他專門目的或用途建立的植物園(如南嶽樹木園、南寧藥用植物園)。從經濟性質看,有國有的、集體的(如甘肅民勤植物園)、股份制的(如深圳龍崗植物園)。從管理權限看,有國立的、省管的、市建的、縣設的、民辦的。但真正稱得上科學定義的植物園只有40個左右。其餘的植物園,有的面積很小、難以滿足收集物種和公眾開展科普和遊樂活動的需要;有的人才缺乏、談不上正常開展植物園的相關工作;有的基礎設施能力有限、資金不足、不能維持日常運轉;更有甚者只是在某一個林場掛了一塊植物園的牌子而已。

二是,收集栽培和遷地保護的物種十分有限。

據有關科研機構統計,截止2002年底,我國所有植物園收集保存的植物種類,包括國內外的植物種類,加起來一共約有18000種(taxa,下同)。收集植物種類最多的是華南植物園,約有5 000多種;最少的植物園不足1000種。即使是有幾十年歷史、以收集研究保護物種為主的、科學意義上的植物園,其收集規模也不大,大多數維持在3000-4000種之間,如北京、西安、武漢、廬山、昆明、桂林、上海、杭州、廈門和南京中山植物園。而國外有很多植物園,收集的植物都在10000種以上,如:美國的紐約植物園(New York Botanical Garden)達到15000種、比利時的國家植物園(National Botanic Garden of Belgium)17000種、俄羅斯的莫斯科主體植物園(N.V.Tsitsin Main Botanical Garden)18700種、澳大利亞的墨爾本皇家植物園(Melbourme Royal Botanic Garden)12500種、新西蘭基督教堂市(Christchurch Botanic Garden)10800種、印度的喬巴提亞政府植物園(Chaubattia Government Botanic Garden)22500種;最多的是英國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 Gardens)和美國的密蘇里植物園 (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 ,都達到30000種;即使是日本的一個小植物園 ,如廣島植物園(Hiroshima Botanical Garden)也達到10000多種。

我國植物園不僅收集的植物種類較少,而且,對中國本土植物遷地保護的物種數量更是有限。將全國所有植物園收集的中國本土的維管植物加在一起約為14000種,僅僅相當於中國維管植物區系的50%。而國外的一些植物園收集的本土植物都達到95%以上,像南非這樣沙漠化程度很高、植物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的植物園,如開普墩國家植物園( Kirstenbosch 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 )和比勒陀利亞國家植物園 ( Protoria 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 ) 收集的植物各有5000多種,達到南非本土植物物種總數的99.9% 。而國外植物園對非本土植物所收集的數量大大超過本土植物,如:英國收集的植物為其本土植物的5倍;美國為3-4倍 ;俄羅斯和印度為 2-3倍;比利時、新西蘭、澳大利亞和日本也達到1-2倍;可見我國植物園在豐富植物園種類,提高本土植物遷地保護物種數量方面還有諸多工作要做。

三是,園藝水平亟待提高。

到過國外一些有名的植物園的人都覺得國外的植物園特別漂亮。印象之一是他們的園林景觀十分優美。園內的植物群落布局、喬灌花草藤的搭配都非常合理;植物季相與色彩的變化、常綠與落葉的組合、針葉與闊葉植物的排列都很協調。很多植物造景,雖由人作,宛如天成,體現出高超的園藝水平。印象之二是單位面積內栽培的物種特別豐富、幾乎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有些植物園在不到20公頃的範圍內,居然栽培了10 000 -20 000種植物,如荷蘭烏德勒支大學植物園 ( Utrecht University Botanic Garden ) 在15公頃的園地內栽培了18 000多種植物;有的植物園,如美國紐約植物園的岩石植物專類園,在1平方米的範圍內栽培的岩生植物和荒漠植物達100多種。其栽培技術和園藝水平可謂登峰造極!而我國植物園園地管理粗放、園藝水平不高、園林景觀欠佳的現象普遍存在。很多面積在100公頃左右的植物園,物種數量也難以豐富,幾十年總在3 000 - 5 000之間徘徊。這與我國有着2 000多年園林史的文明古國所應該保持的園藝水平極不相符;也和我國植物區系居世界第三位的資源大國應有的物種收集能力極不相稱。

四是,對社會的貢獻不大。

植物園的產出是多方面的,既有理論成果,又有實用技術;既能開發新資源,又可培育新品種。在上述幾個方面,我國植物園雖然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對植物科學的發展、對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但遠不如國外植物園成就突出。在理論成果方面,我國自建立近代植物園以來的約100年裡,我國學者自己撰寫的有關植物園理論的專著寥寥無幾;在實用技術方面,自我國實行專利申請與登記以來的10多年裡,全國植物園獲得的授權專利一共不到200項;在資源開發和新品種培育方面,國內還沒有哪一個植物園能夠像比利時和愛爾蘭人那樣開發杜鵑品種幾十年不間斷,像荷蘭人那樣培育出數以千己的鬱金香品種,像新西蘭人栽種獼猴桃那樣形成一個能產生巨大經濟效益、足以左右國家經濟命脈的新資源、新品種。而杜鵑、鬱金香、獼猴桃的這些植物的原產地大部分在中國或者全部在中國。像這樣的植物種質資源,中國的還有無數個。它們沉睡在大自然里,等待着我們去開發、去利用!

為什麼要設立獨立建制的植物園

將武漢、華南、版納三個植物研究所改成獨立建制的植物園,既是中國科學院研究機構布局與學科結構調整的需要,同時,更重要的是中國發展植物園事業的需要。

從研究機構布局看,中國科學院現有植物研究所(如昆明植物所等)5個;與植物學二級學科相關的研究所(如上海植生所等)10多個;涵蓋植物學的生物所(如成都生物所等)6個。可見,我院從事植物學及其分支學科的研究所在數量上是較多的。而獨立建制的植物園一個也沒有,院屬的北京、瀋陽、吐魯番、武漢、華西、華南、鼎湖山、昆明和西雙版納等9個植物園全部是研究所的從屬機構。即使是中國科學院與地方共建的5個植物園,除廬山植物園和新成立的秦嶺植物園為獨立建制外,中山、桂林和三峽植物園也是隸屬於各自的研究所,其管理模式與院屬植物園完全一樣。顯然,將數量過多而且研究方向大致相同的幾個植物研究所撤銷,更名為獨立建制的植物園,按照“兩所三園”的格局調整植物學研究機構,充實植物園科技力量,加強植物園的建設與發展研究,是中國科學院研究機構調整的必然。

從學科結構調整看,中國科學院5個植物研究所和近20個與植物學有關聯的研究所,在經過研究所分類定位、學科結構調整和知識創新工程科學目標凝練之後,將重點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進化植物學與系統演化、植物化學與天然產物、資源植物學、植物生理學與生物技術、生物多樣性、植物生態學、環境生物學、保育遺傳學、發育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學科前沿和學科的重要應用方面。而植物園建設與植物園管理的理論沒有得到任何一個研究所的重視,包括設有植物園的7個研究所,都沒有將與植物園建設和管理密切相關的觀賞園藝學、景觀生態學、植物栽培學、遷地保護原理、生態相似論、新品種選育與快繁技術,這些看似常規、但其科技內涵同樣在不斷更新發展的學科或領域當作重點來發展。這主要是由於植物園在研究所處在次要的從屬的地位所造成的。此種現象若長此下去,再不進行調整,勢必會造成植物園建設與管理的學科理論的偏廢。因此,設立獨立建制的植物園,有利於將研究力量調整到與植物園建設與管理密切相關的學科上來,使這些學科理論在植物園的建設中得到豐富和發展。

從國家層面看,植物園既是一個國家科技水平與經濟實力的體現,也是一個國家社會進步和文明程度的標誌。在環球植物資源日漸減少、物種大量消亡的背景下,植物園在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作用愈發顯得重要。我國是一個植物種類十分豐富的資源大國、也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經濟大國,因此,高標準建設幾個國家核心植物園是國家科技戰略與經濟戰略的需求所在。通過國家核心植物園的建設和發展,可以最大限度收集和保存珍稀瀕危物種,並為國家富集和儲備一些關乎國計民生的戰略性植物資源,為國家的物種保護、資源開發、生態環境建設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同時,國家核心植物園的建立,也為人民群眾休閒娛樂和開展科普活動開闢了理想的場所。在國家核心植物園裡,公眾能夠增加植物學知識、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牢固地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因此,作為我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的中國科學院,在機構調整和學科布局中,選取武漢、華南、版納三個基礎條件較好、而且能夠代表我國從北到南三個不同氣候帶和不同植物分布區特色的植物園,作為獨立建制的國家核心植物園予以重點建設,使之成為中國植物園的“領頭羊”,正是滿足國家需求的重要措施所在。此舉對於推動我國植物園事業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新的發展定位是根據植物園的性質和功能決定的

要判斷植物園的發展定位科學與否,必須先知道什麼是植物園、以及它的性質和功能是什麼,因為植物園的發展定位,往往是由植物園的性質和功能所決定的。那麼,什麼是植物園呢?它的性質和功能又如何呢?所謂植物園,簡言之,是人們為了利用植物,將各地植物收集起來集中栽培而形成的一片園地。究其歷史,植物園可追溯到2 000年前。公元100多年前漢武帝營造的“上林苑”被看作是中國植物園的“始祖”;而公元1世紀羅馬的安東尼奧卡斯特(Antoniocastor)藥圃則被認為西方植物園的“肇端”。這些植物園,無論西方的還是中國的,都是為封建帝王所建。而隨着封建王朝的沒落,植物園逐漸為科學和公眾所用。1543年,世界上第1個具有科學意義的植物園(Botanical Garden)在意大利的比薩(Pisa)大學植物園誕生了,該植物園主要用途是為醫科大學學生提供實習場所和應用材料。隨着科學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植物園的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世界各國競相建立和發展植物園。不同類型、不同用途的植物園相繼出現、其性質不斷推陳出新、功能也日益增多。為了準確表述植物園的概念,1999年,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BGCI)對什麼是植物園作了如下定義:“A botanic garden differs from a park or other public garden because it contains scientifically ordered and maintained collections of plants , usually documented and labeled . Botanic gardens are open to the public for the purposes of recrea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 In addition many Botanic Gardens are involved in important conservation work(植物園不同於公園,園內通常擁有按科學規則收集、保存、記載和標明的眾多植物;它是以休閒娛樂、科普教育和科學研究為目的而對公眾開放的機構;此外,很多植物園還專門從事重要的植物保護工作 ). ” 從這個定義來看,植物園的性質和功能是比較明顯的:植物園是一處植物薈萃之地,是一個對社會開放和為公眾服務的科研機構的所在。它具有休閒娛樂、科普教育、科學研究以及物種保存的多種功能。由此可見,中國科學院將“以公眾服務為主,兼有研究保護功能” 確定為國家核心植物園新的發展定位是科學的、符合國際準則的。因此,在今年3月17日舉行的中國科學院2004年工作會議上,路院長在主題報告時中講到:“(去年,中國科學院)加大對現有研究機構發展方向調整力度,將三個植物研究所更名為植物園,明確了以公眾服務為主,兼有研究保護功能的新的發展定位”。這一段總結性的回顧,實際上是為3個植物研究所如何完成由研究所到植物園的角色轉變?按照什麼樣的模式來改造植物研究所、發展植物園?儘快成為特色鮮明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家核心植物園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它既體現了中國科學院優化植物學科布局、重視植物園事業發展的戰略目標所在,又使國家核心植物園在發展趨勢上能很好地與國際接軌。

國家核心植物園的歷史使命

武漢、華南、版納三個植物園作為獨立建制的國家核心植物園,在很大程度上擔負着探索中國植物園優化發展模式、振興中國植物園事業這一神聖而重要的歷史使命。在今後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既要創新高效的植物園管理體制,又要探尋科學的建園理論,為中國特色植物園建設積累經驗和豐富理論;同時,還必須在物種保存、公眾教育和資源開發等方面做出重大貢獻,充分發揮自身作為中國植物園“領頭羊”的作用。

在管理體制方面,國家核心植物園必須對研究所原先的發展目標,學科結構,價值導向和考評體系進行大的調整和改革。在發展目標上,要將過去的以學科建設為主的研究所發展目標調整為以建設國際一流的植物園為首要目標。圍繞這一新的發展目標來豐富物種、美化景觀、建設學科、培養人才,為創建特色鮮明的具有世界先進園藝與科技水平的植物園打好基礎。在價值導向和考評體系方面,要把過去的以論文為主的研究所考評體系調整到能夠促進植物園發展的考評體繫上。根據植物園的工作性質,必須將增加物種的數量、到訪人數、新品種選育、新資源開發、發明專利作為考核指標,放在與科技論文、科技成果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並引導各類人員將這些新的考評指標作為自己工作目標和工作成就的價值取向。經過這一系列的深刻變革和脫胎換骨的改造過程,使國家核心植物園從原有的植物研究所脫穎而出,儘快躋身國際一流植物園行列。

在植物園應用科學研究方面,國家核心植物園要針對我國植物園建設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對症下藥,加強植物科技理論和現代生物技術在植物園中的應用研究,用科學的方法解決科學問題。在植物園建設的實踐過程中,要應用觀賞園藝學、景觀生態學、保護生物學、植物栽培學、保育遺傳學等學科理論,將植物園的從景觀設計到專類植物園建設、從收集物種到植物栽培、從引種馴化到遷地保護、從選種育種到苗木繁殖等各個重要環節都納入科學理論指導之下和科學的管理之中;要重點開展引種馴化理論、人工群落構建理論、遷地保護機理、栽培技術、育種技術和快繁技術的研究,摸索出一套適合於中國植物園實際的建園理論與方法。

在物種收集和保護方面,國家核心植物園要儘可能多的收集和保護植物物種,為國家儲備多種多樣的植物資源。植物資源始終是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所必需的物質基礎,特別是在生物科技高度發展的當今時代,更顯得至關重要。誰有了豐富的物種和特殊的基因,誰就掌握了農業、高新產業和經濟發展的主動權,因此,國際間對植物資源的控制和爭奪日趨激烈。為避免本國植物資源的流失,防止外國對我國植物資源的掠奪和對植物產品及其產業的控制與壟斷,國家核心植物園要把廣泛收集植物資源,大幅度增加遷地保護物種數量作為首要任務。版納、華南、武漢植物園要充分利用分別地處熱帶、南亞熱帶和北亞熱帶的地域優勢、充分發揮完備的基礎設施能力、採用先進的物種保存方法,在3 - 5年內,使各植物園的物種數量增加一倍以上,從現在各植物園的4 000 - 5 000種增加到10 000種左右;三個植物園收集保存的中國本土的維管植物從現在的7 000左右提高到一共達到10 000種,約占中國熱帶、亞熱帶植物區系的45% 。在5 -- 10年內,各植物園收集的物種達到15 000種;並使中國本土維管植物再增加5 000種,達到15 000種,約占中國熱帶、亞熱帶植物區系的70 % 以上,為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儲備多種多樣的植物資源。

同時,國家核心植物園要十分注重稀有瀕危植物的遷地保護工作。由於自然生態環境的變遷和人為活動的干擾,自然界分布的許多植物的生境都遭到破壞,形成了生境的片斷化或生境的完全喪失,致使這些植物的分布範圍愈來愈窄,個體數量不斷下降,存在逐步滅絕的危險,而一種植物的消亡又會導致其他多種植物死亡。這就意味着人類將從地球上永遠喪失這些資源。因此,拯救稀有瀕危植物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國家核心植物園要全力做好稀有瀕危植物的保護工作。我國受環境脅迫嚴重的植物有4 500 - 6 000種,約占中國維管植物區系的15 - 20% ;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的稀有瀕危植物約有1 700種。國家核心植物園應盡最大可能地對稀有瀕危植物實施有效的遷地保護。特別是對那些具有重要科研、文化和經濟價值的稀有瀕危植物,一定要確保它們露地栽培成功,並用科學的手段促使其完成“從種子到種子”的世代交替,儘量減少和避免其種質資源的流失。為植物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和永久利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公眾教育方面,國家核心植物園要注重科技知識的傳播,為提高公眾的科技素質服務。由於植物園具有優美的園林景觀,豐富多彩的植物種類和高雅清新的環境氛圍,因此,成為吸引廣大公眾開展各種戶外活動的極好場所。國家核心植物園應該充分利用植物園的這些優勢,因勢利導的做好植物科技知識的普及、宣傳與教育工作。讓廣大公眾在植物園通過與植物的親密接觸和開展各種科普活動,識別植物、熟悉植物、增加植物學知識 ,直觀地了解植物在經濟、社會、生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激發他們崇尚大自然、珍惜植物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積極性。進而使他們提高科技意識,環保意識和生態意識。增強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觀念,保護資源與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使科學的發展觀深入人心。

在植物資源開發方面, 國家核心植物園要在做好植物資源保護的前提下,不斷開發新植物資源,支持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植物園收集保存多種多樣的植物,最終目的是為了開發利用它們。因此,在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國家核心植物園可以大有作為。首先,在植物的野生轉栽培方面。植物園要根據國家需求,對自然界存在的多種多樣用途的野生植物要有選擇地、有目的地對其中一些種類進行人工馴化和生態適應性試驗,然後作為經濟植物擴大栽培,再直接加以規模生產利用。其次,在植物品種的改良方面。植物園要廣泛收集傳統栽培植物的野生類型或野生近緣種,對傳統栽培植物品種進行遺傳改良,以提高栽培品種的質量、產量和抗逆性;或者通過遺傳育種的手段,培育新的品種;或者通過生物技術和生物工程的手段,進行轉基因試驗,得到轉基因品種。其三,在新植物資源開發方面。植物園要通過對所收集的物種進行篩選和有效成份的分析,發現一些新的植物資源。要通過對植物有目的的篩選,直接發現一些有較高經濟價值的種類,培育成為新的經濟植物;要通過對植物有效成份的分析,得到某些天然產物,用於食品、醫藥、輕化工等行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總之,國家核心植物園一定要抓住國家和中國科學院重視植物園事業的發展、加大對植物園投資的這一歷史發展的重要機遇,通過加強自身的基礎設施能力建設、加強建園理論和方法的研究與實踐,進一步深化內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調整改革,充分發揮植物園的各種功能,是能夠加快發展的;是能夠擔當起振興中國植物園事業、為國民經濟建設、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重大貢獻這一神聖而崇高的歷史使命的。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副主任許天全)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印第安納大學(IU)
2003: 面對SARS:警覺、預防、安心
2002: 我的治學經歷與體會--楊振寧 ZT
2002: 科大的招生藝術 VS 復旦的“鐵面無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