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一流大學的“偉哥效應”
送交者: fhm 2004年05月18日16:37:5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只要有了錢,什麼事情都好辦?

20年前,受老校長匡亞明的感召,南京大學立志要在20年 內辦成世界第一流大學 。真是“氣吞萬里如虎”,可如今鴻鵠之志安在?想當世界一 流大學?恐怕是連影子 也沒有。說起來還是缺錢。有了錢就可以請來世界第一流的大 師。年薪十萬美金不來 ,百萬美金不來,給他一億看他來不來?來,肯定來,而且把 全部家當都帶來,而且 來了就不走,與我們革命師生打成一片,在這裡生根、開花、 結果。學生也是一樣, 有了豐厚的助學金,他們就不去復旦,不去清華,北大也不 去,專來投奔南大。

美國名校的名教授是養起來的,享受坐席教授的待遇。所 謂坐席(chair),就 是富人捐款,設個基金,而此基金的收入就是教授薪金的一部 或全部。當然,坐席大 多以捐款人命名,具體做法由捐款人與校方協商而定。僅靠授 課拿死工資很難過上小 康生活——小康與小康是不一樣的,教授的“小康”當然有別 於其大眾的“小康”。 國內沒有坐席教授,所以教授還要經常到外面客串,做項目什 麼的。這種現象比較奇 怪,國內領養已經蔚然成風,街上的花草樹木有人領養,動物 園的兇猛動物有人領養 。為什麼教授反倒沒有人領養?難道教授反倒不如花草,反倒 不如四條腿的動物?

“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人有的是”。只要有了 錢,世界上什麼人間奇 跡都可以創造。清華便請來了數位已退或半退的諾貝爾獎得 主。沒有錢不行,至少是 辦不成大事;個人如此,學校也一樣。但有些同志過於強調客 觀原因,一味羨慕北大 、清華拿的資助多。但這不是絕對的,紅軍、解放軍不曾從蔣 介石那裡拿到一文軍餉 ,最後不也照樣奪取了全國勝利?

堂中各有三千客,明日報恩知是誰?

學校應該只有一個中心,這個中心就是學生。學生是學校 的產品,而市場經濟之 下,還有比產品更重要的嗎?“堂中各有三千客,明日報恩知 是誰?”對美國的高等 院校來說,學生中又應該以本科生為主。本科生是命,是親兒 子,要死保的是本科生 ,因為日後捐錢的大多是本科生。本科校友對母校比較有感 情,到其他學校讀研究生 至多不過是給自己找個養父或後母。

那麼在美國,一所大學的本科生的質量如何,拿什麼去衡 量,拿什麼去辨別呢? 只有一個標準,就是看這些本科生是否願意並能夠考取美國名 校的法學院、商學院和 醫學院。美國《華爾街日報》就此對美國大學做過一次摸底調 查,調查結果登在該報 2003年10月10日的周末版上。哈佛大學榜上名列第一,每年 有21.4%的本科生考入名 校的三大學院。

美國高校分兩類,一類是私立大學,另一類是州立大學。 州立大學也由州政府經 濟上給予幫助,但州政府並不過問學校的人事安排,聯邦政府 也完全不管(美國是聯 邦制國家,教育、衛生和福利等問題主要由州政府負責)。有 補貼就有優勢,以2003 年為例,哥倫比亞大學一個學生的學費和其他各項開支加在一 起高達3.8萬美元,而 州立大學中的名校僅為1.4萬美元。但即便如此,美國家長仍 然千方百計地要把子女 送入私立名校中。兩類學校中,私立大學的排名遠高於州立大 學。州立大學中排第一 位的密歇根大學在全國院校中僅排第30名。加州大學共有5所 分校,在加州的5座城市 :加大伯克利分校、加大洛杉磯分校、加大聖地亞哥分校、加 大歐文分校和加大戴維 斯分校。5所大學的升學比例分別是1.9%、1.3%、0.41%、 0.39%和0.36%。5所大學都 比不上斯坦福大學。斯坦福大學是所私立大學,與加大伯克利 分校同在舊金山,但斯 坦福大學排第四名,10.7%的本科畢業生進入名校三大學院, 加大伯克利分校排名第 41。

《華爾街日報》的排行榜也包括美國軍校。軍方的西點軍 校和海軍學院(卡特畢 業於該校)躋身前50位,但已經排得比較靠後了,分別是34 位和37位。軍校畢業生主 要是報考商學院。

我們注重精英嗎?

就業履歷或作者簡介都不會提到父母,也不提國籍、膚色 和種族,但一定會提到 上的是什麼大學,如果上過大學的話。如此一來,誰不想上名 校?但名校在哪裡?J .H.達爾惠森教授(J.H. Dalhusen)是荷蘭人,先後在英國和 美國留學,現在是英國 倫敦大學的法律教授,同時身兼悉尼大學、加州大學和清華大 學的客座教授。達爾惠 森教授應該是見多識廣了。在他看來,20世紀60年代西歐國 家的學生運動摧毀了這些 國家大學的精英教育,只有美國才有世界一流大學和精英教 育。

“沒法教,歐洲的大學生沒法教。”達爾惠森教授半開玩 笑地抱怨道。為什麼沒 法教?按達爾惠森教授的說法,“現在大學生的水平只相當於 過去的高中生。”但今 日之歐州也並非沒有名校和精英文化。英國就有,英國有個說 法,如果你不是牛津大 學畢業的,那英語至少必須說得與牛津畢業的不相上下,否則 絕沒有機會當上英國首 相。

不過即便達爾惠森教授說得不錯,即便歐洲沒有精英教 育,平民化教育又有什麼 不好?難道這是件壞事嗎?西歐許多國家的大學是免費教育, 有時國家還要給學生發 生活補助,所以大學生優哉游哉,陶冶心情,享受生活。現在 有的西歐國家大學也開 始收費,但這些措施是為了省錢,不是要創造精英教育。

強調辦名校,實際上是推崇精英教育。推崇精英教育符合 中國國情,符合中國的 等級觀念。但我們的大學注重精英嗎?我們是真的注重精英, 還是注重等級?角度不 同會有不同的回答。魯迅和錢鍾書算不算精英?應該算吧。可 兩位在國內高校工作的 似乎並不順暢。北洋政府期間,魯迅在高教部蟄伏,一干8 年,居然不出問題。後來 魯迅去了廣州,那是赤旗飛舞的廣州,是氣象萬新的廣州,中 山大學也是知識分子成 堆的地方。但不到一年魯迅便受不了啦,落荒而逃,一直逃到 上海的租界內,才算是 驚魂初定,能有立錐之地寫他的雜文。錢鍾書今日被捧得很 高,但他當初在西南聯大 教書,連續聘都難,只好一路逃回上海,一頭扎進租界,在租 界內從事救亡圖存的愛 國工作。

都說魯迅的骨頭最硬,但中國骨頭最硬的人為什麼要住租 界?如果沒有租界,魯 迅的骨頭還硬不硬?他還敢不敢說話?我想,如果沒有西方國 家法治的保護,別說是 一個魯迅,10個魯迅也交給群眾專政,讓他們老老實實低頭認 罪。魯迅的骨頭再硬, 還硬得過群眾專政的鐵拳嗎?啊——你要講法律,講法律你魯 迅也跑不了,就把你交 給那些酒肉法官去審。

不要說與美國比,與日本我們的大學都很難比。日本的許 多教授都能用英語授課 ,儘管發音不好。外語不僅是個語言的問題,而是一個世界觀 的問題。學不學外語, 不是崇洋媚外的問題,而是看一位教授是不是有大國沙文主 義,是不是有狹隘的民族 主義,是不是井底之蛙的夜郎自大。反正美國名校法學院的教 授都會一門外語,不一 定是法語或德語,可以是漢語、日語,也可以是朝鮮語或越南 語。“遠行必有所獲。 ”孔子也是這樣教導我們的。留學就是文化上的一次自我流 放,學外語就是文化上的 一次遠足。按生物學的說法,這是一種雜交優勢。

這樣說,北大、清華這樣的名門該是雜交優勢最明顯的學 校了。中國早已成功推 行拼音,但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校名的英文卻不用拼音的 “Beijing”和“Qinghua” ,非要用“Peking”和“Tsinghua”。以前中國的人名或地 名用舊式拼法,與英文發 音比較近,是移船就岸方便洋人。中國人民站起來後採用了全 新的拼音,英文中提到 中國的人名或地名時,不再怪腔怪調地發音。中國其他大學校 名的英文已經改用拼音 ,西方人也已經改用拼音,但北大、清華不改,以示不同。我 知道,北大、清華最講 愛國,最講民族感情,但在校名的英文這個問題上,見不到兩 校半點的愛國之情,見 不到兩校的半點民族感情。可惜,“Peking”英文中也不是什 麼好詞,“Peking”一 詞後加“ese”,就成了“Pekingese”。英文“Pekingese” 是什麼意思呢?是“哈 巴狗”的意思。當然,“哈吧狗”並不等於爬兒狗,也不等於 魯迅筆下的“資本家的 乏走狗。”北大有那麼多的教授名流,有那麼多跨世紀人才, 為什麼沒有人指出來呢 ?這是名校的一個謎,一個懸念。吾人骨子裡是霸氣、匪氣和 俗氣。褲子的拉鏈沒有 拉上,卻還左顧右盼,到處亂跑,到處向麗人亂獻殷勤。

“每經高處即回頭”

國內教授的剽竊行為時有敗露,南大一批中青年學者站出 來了,聯名發出倡議書 ,倡議同仁不要剽竊。露臉啊,南大真的有很多清流。其實是 笑話!教授不得剽竊, 還需要呼籲嗎?剽竊敗露,就應該掃地出門,而不是下不為 例。對剽竊不是呼籲不呼 吁的問題,而是嚴懲的問題。可憐啊,學生進大學之前沒有被 形形色色的考試所打垮 ,但進來之後,所謂的師長還要給他們最後一擊——希望不是 致命的一擊。含莘茹苦 的父母能放心嗎?對自己後代不好的民族,是一個很壞的民 族。

明明被閹割了,至少是性無能,但卻在那裡津津有味地研 究中、外房術,在那裡 津津有味地研究偉哥服用幾片效果最好。我們已經喪失了樸素 的對錯感,卻還幻想着 辦世界一流大學。每一次說假話,每一次的言不由衷,都孕育 着更大的災難。目前我 們談法治尚早,我們還沒有準備就緒。反封建也尚早,沒有準 備就緒。我們這裡主要 還是閹割與反閹割的問題。

早在1927年,魯迅就諄諄囑咐過我們:“只有真的聲音才 能感動中國的人和世界 的人,必須有了真的聲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 活。”而時下的所謂學者名 流,大多是炮製學術垃圾的學者。如果理科是研究馬尾巴的功 能,文科是花奴打鼓, 這樣的學科帶頭人再多,於學生何益,於民族何益?

民族的悲劇就是在這一次一次的屈從和口是心非中所鑄 就。連基本的真話都不敢 講,還要創辦世界名校,是不是有點痴人說夢?請問:你可能 夠用排水管作長笛,吹 出一支小夜曲?(馬雅可夫斯基,《你可能夠》)

有朋友說,我們應該西學東進。歐風徐來可以振奮精神。 聽聽,海涅向德國的教 授、博導和學科帶頭人大聲疾呼過:德國的詩人,請你頌揚德 國的自由。但我認為, 還是要當孫子。不是裝孫子,而是誠心誠意地當孫子。不當孫 子行嗎?遇到人行橫道 線,你說“以人為本”,行人先過,那北京滿城的汽車還不把 你撞死?!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西方國家的學術審稿制度
2002: 現代化的大餡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