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由高考誠信引發的思索
送交者: wenjunq 2004年06月08日17:53:19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今天開始高考了,一年一度,現代科舉。今年與以往不同的,是那個防賊似的防考生作弊,勝於銀行金庫的安全措施,目標是泄露、盜竊試題;考試作弊、冒名頂替的處罰辦法;甚至每個考生都簽署了“高考誠信承諾書”之類文件。幾乎沾得上邊的“高科技”手段都用上了,還有,警察也沒閒着,“遇大面積作弊現象,要及時打110報警”。專家們更是呼籲制定“考試法”。如此舉措,大約也是“中國特色”,別的國家似乎沒聽說過。參加高考的大都是二十歲以下的娃娃,怎麼就像當初防“階級敵人”似的?如此隆重的防作弊措施,顯示的是作弊的廣泛性、嚴重性。我們尋思那份考生必簽的“誠信承諾”,跟大街上張貼“嚴禁隨地大小便”有何區別?

  這個社會的誠信哪裡去了?我們還有什麼東西值得信賴?假煙假酒、假奶粉假食品、假報表假文憑假鈔票……,有搞笑說只有親媽才是真的,那爹都未必靠得住。我曾經引用過孟德斯鳩的話,他說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會騙人的民族。許多人很憤慨,我也曾經憤慨過。不過毛澤東教導過:“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坦然面對待吧。可社會卻不是可以坦然的,例如“言者無罪……”,及至治罪之時,“言者”也就是“行者”;“有則”也不認賬,“無則”便成了“惡毒攻擊”。最典型的範例就是55萬右派,還有那位彭大將軍。當一生都在玩弄陰謀詭計的大師還在水晶棺里供奉之時,這個社會又如何“誠信”得了?

  接着思考整個的高考制度。先聲明,本人是一個干企業的,並非教育工作者。所有關於教育的知識,第一來自本人當過18年學生;第二來自非正規途徑對教育的了解。所以本人的意見只是門外漢的意見。

  北京大學100周年的時候,我恰好出差到北京。一位關係十分密切的中學同學,在北大讀完學士、碩士。在他家裡吃飯,話題離不開北大。我問他:“你們北大,自己吹了一通,基本上都是前五十年的東西;後五十年有什麼?據我所知,除了聶元梓之外還有王選。”他也沒法回答。只能說,這不是北大的責任。上海交大一個專門小組曾經研究世界大學排序:北大、清華在世界名牌大學排序的話,處於200-300名的行列里,其他中國大學則排在300-500名之列。這應該是中國大學的現狀。

  記得容閎說過:“評價一棵樹,只需看它的果實;評價一個學校,只需看它的學生。”一所大學,它的產品就是人才。副產品就是科研成果。沒有人才的大學,如同不長糧食的荒地。是沒什麼出息的。如果學校不出人才,沒有科研成果,卻煉出了多少鋼,種出了多少糧食,那就像“大姑娘生孩子――出力不討好”。因為這事有工廠、有農村,用不着學校去干。

  前五十年的北大,僅我知道的:李大釗、陳獨秀、魯迅、胡適、蔡元培、……。這裡還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發源地,也是“五.四”運動的主力。即使毛澤東,亦在北大任職,他的馬克思主義就是在北大學得的。與此類似,國內其他高校也都有各自的特色,湧現出各自的特色。這些特色從何而來?來自他們的生源。恰如一個工廠,原材料的採購就是第一關。我們稍微正視一下現實,自從統一高考制度施行之後,中國高校便逐漸千校一面,中國的高等教育便成了“清一色”。

  統一高考包括兩個方面,第一,統一出題考試;第二,憑總分統一錄取。

  問題首先從統一出題開始,可以說,諾大一個中國,13.5億人口。這一套考題是不可能有特色的。如果出題要兼顧到全國的中等教育水平,這考題就如同一杯白開水,必須把任何有特色的題目砍掉!面面俱到對於任何特色都是災難!如果北大出自己偏重的領域所必須的考題,北大就會招來這個方面有興趣、有特長的生源,接着逐漸形成北大的長項與風格。而中學生從進中學的那一天起,就可以奔北大的特色而有偏向地學習。其他學校也是同樣道理。人才的多樣性就在其中造就了。

  如今的中學生,誰也不敢順應自己的特長和興趣去學,老師更不敢順應學生的特長和興趣去教,大家只能朝着一個方向奔:高考題目的範圍去教、去學,天知道有多少華羅庚、楊振寧、牛滿江、丁肇中被這個統一高考題目給掐死在搖籃里!如今的科學門類眾多,分支多細,用一套考題來選拔培養人才,無異於消滅人才!

  再打個比方,如果我們的體育界也採用高考的方式,全項目統一招考,中國就不要去參加奧運會了。按照這種方式選拔,伏明霞也許會去長跑;王軍霞可能進了射擊隊;李寧在舉重隊;王楠就去踢足球了……。不要笑,現在的統一高考,其實就是這樣選拔人才的!

  那個統一錄取則進一步強化了這種選拔方式。一個總分決定一切,這個制度貌似公平,其實最不公平。比方說吧,兩個考生,一個考了399分,另一個401分。這個399分的數學分高,語文分低;而那個401分的語文分高,而數學低。假設清華錄取分數線400分,那個401分的進了清華;而那個數學分高的卻進了低一等的學校。這算公平嗎?

  這個總分錄取還有兩個細則更糟糕。一個是加分制,什麼級的三好學生加多少分,等等。這對於不加分的就是一種不公平。既然分數如此神聖,為什麼神聖之餘還有旁門左道?另一個就是調檔案又可以多一個百分數,這就給招生留下搞腐敗的洞口。招生100名,檔案調110份,100之內的可以不取,取100之外的。分高卻未必錄取了。更可怕的,被調檔而沒錄取的考生,極有可能因為被“占着茅坑不拉屎”而耽誤了他本來可以進的學校。

  還有一條,憑什麼其他學校就必須接受北大、清華等學校選剩下的學生?現在已經形成了世俗觀念,總分一高便選擇北大、清華,而只有分數不夠才會無可奈何地找其他學校。更加上學校除了等級的差別,已經不存在特色的差別了。這樣,事實上學生已經失去了選擇特色的權利。比方說吧,某個學生有數學特長與愛好,他的高考即使數學拿了滿分,但總分不夠,他想進北大學數學便成為泡影,而那些總分夠了的,未必就有數學特長。

  這個制度的不合理,還表現在出題、閱卷、錄取的工作量上。全國統一,本身就極其可怕。如果香港統一考試,總共那麼點人,還不如北京、上海的一半。它的中學就那麼多,分布也只那麼大,經費、師資、設施都不會差到那裡去。中國就非同小可,出題必須兼顧從上海到伊犁;從黑河到三亞。還有城市、農村、貧困山區等。這就是個勞民傷財的巨大工程。要多少人力、物力、財力、精力?花費如此大精力,還有多少精力去考慮其他?

  再說閱卷,短時間內要閱完幾百萬試卷,誰能保證沒有差錯和失誤?哪怕萬分之一,就有幾百考生蒙受萬分之萬的災難!還要連累他的家人、老師。再有,閱卷老師是否能把握各個大學的胃口?許多題目是有傾向的,只有招生的學校才知道。例如前幾年高考那個作文題,“誠信”的論述。且不說這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現實存在,就說那個媒體上炒作的關於赤兔馬的文言文作文吧。我根本不理解憑什麼幾個閱卷老師都給滿分。首先,用文言文來寫,就必須扣分。難道這個學生肯定要上古文學專業?如果不是,那麼他以後是否用文言文來工作?倘若並非如此肯定,那麼,你根本不知道他的現代語文寫作的水平如何,你究竟在考什麼?從網上看見這篇文章,根本文不對題!無論關羽還是赤兔馬,說的都是“忠義”,它與現代誠信風馬牛不相及!語文老師毫無疑義具有古文水平和喜好,對於學生能夠用文言文寫作自然樂不可支,加上從眾效應的作用,幾個老師一商量,偏頗就出來了。

  於是就有電腦評分的應用,這就更妙了。人去適應機器,出題就必須機械。舉例說吧,“他說”和“他講”應該都是對的,電腦就只認一個。用“他說”的對了,用“他講”就錯了。這個方法實在虧得有人想得出來!

  我們不再討論那些窮地區的學校與富城市的學校是否應該同台競技的問題了,那本身就是一個很複雜的題目。

  為了這個“統一”,我們不妨再考慮學生的身理、心理、精神的承受問題。從中國的最東端到最西端,整整占四個時區。每年7月7、8、9三天高考,且不說這三天恰好是酷暑難當的日子。最東邊早上10點,最西邊天剛亮。大家同時進考場去創造吉尼斯紀錄去了。

  六十年代我從蘇聯的《知識就是力量》雜誌讀過一篇研究報告,是莫斯科大學一個研究小組寫的。他們用了十年時間研究發現,每個人的心理、生理、精神都分別有高潮期與低潮期。周期不盡相同。如果描出曲線,三個高潮期重合時,人就會有優異表現;如果三個低潮期重合,就容易出問題。經過對莫斯科公共交通公司的司機的檢測,出事故的司機基本處於三個低潮期重合的階段。於是他們用預測低潮重合期調動工作的辦法試驗一年,結果公司事故率大幅度下降,正點率則大幅度提高。後來這個成果應用到蘇聯空軍、運動隊,也取得成效。我想,這是有道理的。否則我們的電視主持人就不必說:“超水平發揮”或“完全不在狀態”的了。那麼對於幾百萬考生而言,有多少人“完全不在狀態”呢?更不比說這幾百萬人中間,傷風感冒或其他疾病的發生率了。

  我問過一些高考的孩子,連續三天的考試,勞累程度是空前的。還有,“可憐天下父母心”,那些圍在考場大門口的家長們,站在烈日炎炎的空地上,簡直在“受刑”。無怪乎高考還有救護車侍候着。

  總而言之,中國的統一高考制度是從計劃經濟時代流傳下來的,溯本窮源,其實就是封建時代科舉考試的翻版。中國的改革始於1977年恢復高考,那一屆是各省自己出題的,並沒有出什麼亂子,而且,積十年之考生,錄取率低達1%!後來就統一了。至今,中國的改革在教育界幾乎是僵局。經濟體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為之服務的教育卻萬變不離其宗。尤其這個統一高考制度,費盡氣力去修修補補,直至搞出“3+X”之類花樣來,就是不肯扔掉這件破衣裳。

  偶然看過一次中央教育電視台的高考節目,一個不知什麼人物的說:全國統一高考,是表示國家意志的考試。這就從根本上承認此乃科舉式的考試了。在計劃經濟年代,上大學就是當幹部,於是體檢、政審、考試都必須等同於提拔幹部,這是可以想象的。但如今已經在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了,還要像選拔幹部那樣招生,值得嗎?必要嗎?合理嗎?國家已經不包分配了,為什麼還要包招生?

  說它荒唐,在於:高校自己可以出題考學士、碩士、博士,就是不能出題招新生!怪哉!學校獨立辦學的權利被剝奪了,選擇某一個側重面發展的權利也被剝奪了;學生選擇學校的權利、選擇自己發展方向的權利同樣都被剝奪了,談什麼公平?而如今維護這個制度的唯一理由只剩下“公平”兩個字了。還能說得出哪怕像一點樣子的理由嗎?

  大的學校可以單獨招考,一般的學校可以聯合招考,他們自己按照學校發展需要,偏重於某一個方面來出考題,招的就是這個方面有興趣、有偏愛、有特長的學生,學校自己的特色才有可能形成。只有大學萬紫千紅了,國家才會有春天!

  在現在的高考制度下,受害的不僅是大學,不僅是新生,最根本的受害者是這個國家。我曾經同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紐約州立大學等學校以及其他幾個協會座談過,有一個現象是所有座談者都感到奇怪的:在美國任何一所大學,如果有中國留學生,那麼勤奮、刻苦、優秀之類詞語都屬於他們。唯一的問題在於:進入社會他們就無影無蹤了。威斯康辛的一個小組甚至調查過,美國那些在學校比不過中國留學生的,到社會上工作以後,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普遍強於中國留學生。假如競爭的話,我們的學業優秀的留學生顯然缺乏競爭能力。這一點,紐約、洛杉磯的幾個華人商會都承認。

  中國的統一高考制度,不但制約了大學,更嚴重的是制約了中學。看看那些中學生吧,為了對付這個面面俱到卻極為缺乏想象力的高考,他們被迫放棄自己的所有愛好和追求。為高考而學是所有中學生最根本的學習目的;為高考而教是一切中學的最根本的辦學方針。其他都是假的!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我想,沒有哪個中學教師敢於這樣教育他的學生,他們至多說說而已,決不可能把它作為教案的宗旨,除非他不想幹了。

  現代社會,無論科學、文化、工業、農業,都在向着細化、專業的方向發展。社會向學校要求,越來越傾向於視野開闊、術業專攻、心理健康的人才。而這個統一高考制度,顯然是與社會要求格格不入的。

  這個統一高考制度已經在拖國家發展的後退了,如果繼續堅持下去,它對國家進入先進行列的危害將越來越明顯。須知,我們在低基數的增長率是喜人的。但在高科技、金融、管理等領域,我們與世界先進水平相去甚遠。如果不能培養出各領域的專門人才,甚至偏才,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只是一句空話。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中國人文學科中的"普遍抄襲規律&q
2002: 駁“武漢不可能有一流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