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學校對於個人的影響
送交者: Data 2004年06月10日18:17:04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讀PhD和讀BS/MS有天壤之別,關鍵的區別當然在於做創造性的研究了。在努力進行創造性研究的過程中,哪些因素是真正重要的?在這之前,還得先討論一下不同專業和領域的區別。

就EECS而言,有很多領域是理論性不強的,這種領域,相比之下,politics有很大的重要性。intuitively管用的東西,多了去了,說不清道不明,反正run一些trials,收集一些數據畫幾個圖,就是一篇paper,說實話這種水平的paper一抓一大把,倒頭來誰都不服誰,讀那些top conferences/journals的papers,大家都覺得不過如此嘛!你不服也沒用,人家老闆牛,圈子裡地位高有影響,就發表了。這些領域非常適合中國教育體制下教出來的技工,耍耍小聰明想個小點子,就可以開始編程序焊板子搗鼓東西收集數據畫圖了,結果嘛,肯定都是好的啦!一篇paper就出來啦!這種快餐式研究,占了EECS的大多數,politics有很大的影響。中國技工進名校可以跟牛老闆,在這類領域是要占便宜的,畢業後找工作也照樣當faculty。

不過,提醒必須注意的一點,就是這個好處跟學校牌子沒什麼關係,而是看老闆。排名高的學校的土老闆,還不如排名低的學校的牛老闆。

另外一類領域較少,是理論領域或者理論性很強的領域,比如EECS都有人搞的information theory,更不用說計算機理論比如算法理論了。這類領域,1+1=2,證出來就是證出來了,大家自然會承認,證不出來就是證不出來,你老闆再牛,你自己要是不行,我看也不至於讓老闆解決問題寫文章然後讓你當第一作者發表吧?所以,在這類領域,成功的因素排個序,我認為首先是“興趣”,沒有興趣就別想在枯燥艱深的理論這一行混飯吃,純粹是折磨自己。其次是“毅力”,包括其它一些個性特質,不肯吃苦、不能吃苦,就別搞理論,想出人頭地幾乎沒希望。這其中還要包括甘於寂寞和清貧,因為這類領域不像上面那種快餐型的,即使是大牛,也往往會一個問題想幾個月幾年都解決不了。對於PHD學生來說,那可是在那學位和前途做賭注,所以急功近利的中國技工不宜幹這行。最後是“才能”,這個我也說過很多遍了。中國應試教育下出來的技工,分數再高也不能說明他一定有多高的才能,能不能再理論這行干出創造性的名堂,從考試分數中得不出什麼結論。

相比於快餐領域,在這種古典領域裡面,進個名校有多大用處?就算你老闆罩着你混了碗飯吃,作不出漂亮的結果,內行人還是一樣鄙視你啊。

本人在原文中,就是着眼於“理論大牛型”的“ACM FELLOW”的。諸位高人有何見教,在下洗耳恭聽。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從大學發展看專業選擇
2003: 科研隨想錄
2002: 對待學術腐敗的不同態度
2002: (ZT) 回流前需要考慮的十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