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悲哀无奈的教育
送交者: chen1230 2004年07月22日18:16:13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前些时候有一句话颇为时髦,无论是在传统媒体或网络论坛,甚至是普通百姓之中,都很流行——再穷不能穷了教育,在苦不能苦了孩子。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无论条件如何恶劣,都要让孩子接受最良好的教育。瞧,多么深刻,是吧!

应该说这句话很精辟地表述出了教育的重要,也充分体现出国人对教育与未来的相互关系看得多么深透。现在的孩子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是明天社会的中坚,必将会主导着国家的发展。

然而更多的时候,这句话读起来却总是让人感到别扭。

不能穷教育,不得苦孩子!这话是由谁提出来的?针对的对象又是谁?

教育乃立国之本,孩子乃明日国家栋梁,故这话的接受对象应该是我们的政府以及政府领导下的相关部门才对。但现实好象远非如此。现实是如何呢?教育产业化,学校成了商品交易所,前人总结的定理定义连同老师的口水全变成商品,学生们得在学校购买那些陈词滥调,而由学生的家长——那些为数甚多的农民和下岗工人付钱!有时老师还故意留下几句颇有新意的言语,胁迫家长们再付出一笔不菲的小费。在这场交易中,学生们大都能拿回一个类似收据的毕业证,这张收据实质上是今后就业的资格凭证。至于学生家长付出了足够的钱是否为孩子买回了“货真价实”的商品(知识),那就不是学校这个商品交易所以及交易所上级领导所关心的了。更何况很多交易还是在老师的家里或在校外完成的。

看来,不能穷教育,不得苦孩子这话,正如同“九年义务教育”一样,是政府把他应承担的责任部分甚至全部转嫁到了家长们的头上。如果说国家前途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还不如说是寄托在下一代孩子的家长,我们自己身上。

有时候,看见幼儿园的孩子也被要求识多少汉字,背多少英语单词;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就被各种补习,辅导弄得没有节假日,比他们的家长还忙还累。不由得让人感到心痛。难道就不能让我们的孩子有一个天真浪漫,纯洁无暇的童年?而要让他们从四,五岁甚至更早就背上一付沉重的枷锁?难道我们的家长不知道所谓的“学习”对于孩子们 来讲并不愉快,不是乐趣,是一种超越孩子羸弱身体的重压?“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对孩子及家长造成巨大刺激的极端言辞又是谁发明出来,灌输到人们的脑子里?有什么目的?如果单从家长,学生的个人角度看,这话仿佛还有几分道理,但如果放大到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别说是已经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那些到了二十一世纪仍然的文盲或半文盲,难道就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了么?

这一切的一切,只能说明已经受到愚昧,目光短浅的一代人,正在用短视的教育愚昧着自己的下一代。

对于教育,政府到底投资了多少,是2.5%,4%或者是10%?这些数据对于我们来讲是抽象而枯燥的,同时教育投入的排名于普通百姓而言并无任何实际意义。因为教育投入上的差距会产生什么影响以及后果,我们的高层才是最清楚。然而我们从媒体上得知,中国政府的教育投入在世界百名之外,低于远比中国贫穷落后的南非。这就令人费解了。在我们眼中,中国并没如此平贫穷,钱?到哪去?

不客气地说,众多琉璃碧瓦气势辉煌的校舍,相当部分是家长的血汗堆积而成。只不过是有人借了教书育人的名义,巧取豪夺,把家长吃饭吃药乃至养老的钱转到了他们的名下。

我们这一辈人好歹算是接受了一点“天下为已任”的教育。多少还知道学成以后应该对国家民族有所贡献,但我们的下一代呢?已经完完全全地变成了家长们私有财产。若想这“财产”增值,唯有现在不断地投入。家长投入血汗钱,望子成龙的结果也不过是希望孩子“出人头地”甚至“找一个好工作”;孩子投入时间精力为的是多挣钱!他们想 的都是今天数十的投入应该换来数百的回报。贡献社会,振兴中华?——空了吹吧!

结束语

可悲的教育:发掘孩子的潜能也好,提高下一代的素质也好,总是与家长手里几个还没捂热的碎银发生着关系;各种名目巧立的收费,总是在争先恐后撕裂着家长的口袋。

可怕的结果:现在常听说有人因缴不起学费而离开人世;以后会不会听见有人因倾家荡拿到一张毕业证,但却并没有得到一个美好的预期而命丧黄泉?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3: 中国高干何为要美国人培育?
2003: 素质教育DIY(三续)——掠夺开发为哪
2002: 反驳陈琳答中国青年报的“再质疑”
2002: 美国名校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