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文凭腐败:颠覆的不仅仅是校园
送交者: bjy 2002年03月25日17:52:23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文凭腐败:颠覆的不仅仅是校园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的提案对领导干部在职攻读学位带来的“文凭腐败”提出了批评,在列举领导读研的种种不正常现象时,他提到有的学校举行开学典礼时,一些来当学生的领导干部竟坐在主席台上,而老师们却坐在下面当观众。《中国青年报》为这则新闻所拟的主标题是“领导读研颠覆大学校园”,题中的“颠覆”二字生动地道出了其中的荒诞。

  是什么力量如此之大,以至于神圣的大学校园天翻地覆?显然是“官本位”在起作用。一些大学校长或教授一定觉得某某某虽然成了本校的研究生,但毕竟是领导干部,级别甚至比校长还高,让这样“高级别”的学生坐在台下,似乎不妥,而且也没有先例,因为领导干部攻读学位也就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现象;而领导干部大概也觉得自己不过是来“混文凭”的,当不得真,官就是官,哪有大官坐在台下的道理?有请而无拒,“颠覆”乃发生。

  “官本位”在中国确实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直到现在,“官”仍然是我们这个社会最主要的坐标点,即使是向来以清高而标榜的大学校园也是如此。院士以享受副部级待遇为荣,就在两年前,国家还批准十七所高校的负责人享受副部级待遇。要消除“官本位”思想,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事高等教育者也都是社会中人,在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面前未能免俗或无可奈何而甘居官下,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当了学生的领导干部,难道就能心安理得地坐在主席台上吗?

  中国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所以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也就是说,师生关系可以与父子关系相提并论,所以,老师有时候也被称作“师父”,就像孙悟空称呼唐玄奘一样。师生关系一旦存在过,就是永远的,不管学生后来如何才高八斗、官至公卿,老师永远是老师。毛泽东成了一国的领袖,仍然承认徐特立是他的老师。

  其实,“官本位”固然是最有市场的意识形态,但即使是在封建社会,它也有“禁区”,至少有几种地方或场合不能以官阶论上下。比如见到了和尚,就不能摆什么官架子,因为在出家人的眼里只有“施主”没有“知府”。世俗社会中,在师长面前也是如此。贾政、贾赦虽然身为荣国公、宁国公,但到了贾母面前,也只能叩头请安;贾府请来的教书先生虽然身份不显,但贵公子贾宝玉在他面前,也只能俯首贴耳——“礼”之道也。

  做学生就应该有个做学生的样子。怎样才算是“学生的样子”?这很难准确描述,但老师在“台上”学生在“台下”恐怕是最基本的“样子”,或者说是师生之间最基本的规则。古往今来,从来没有听说过学生在台上而老师到了台下的事儿。即使是来“混文凭”的,即使学识远胜于老师,即使官阶再高,既然入了学籍,就应该承认,在这所学校里,自己是“学生”,而不是“领导”。如果某些领导觉得自己身为当场级别最高的“官”坐在台下“有失身份”的话,别来参加或者让秘书代劳好了——不是有不少读研的领导干部经常让秘书代为上课又代为考试吗?

  也许那些坐在台上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坐错了位置,因为他们早已习惯于“高高在上”。倘如此,只能说这些领导的“官老爷”意识太强烈了。实在无法想象,这些连最基本的师生礼节都不懂得的人,如何去“尊师重教”;更加无法想象,这些在老师面前都不愿意放下官架子的人,在老百姓面前该是什么样的做派——“公仆”在台上耀武扬威、颐指气使,“主人”在台下呼天抢地、战战兢兢——这种“颠覆”比之大学校园里的“颠覆”,不是更值得忧虑吗?(盛大林)
北京青年报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