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彭运生谈艺录(87)
送交者: 彭运生 2017年08月04日16:47:07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彭运生谈艺录(87)


说铺垫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这是辛弃疾的名句。我们到“众里”寻找一个人,达到十万次(“千百度”),这表明我们想找到这个人的愿望是强烈的。愿望越是强烈,愿望的实现引起的快乐也就越是强烈。经过巨大的努力之后,我们终于在“灯火阑珊处”发现了我们想找到的那个人。如果我们五分钟之内轻而易举地就能找到我们想找的人,那就意思不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杜牧的《清明》,行人现在应该做的,是进入一处酒家,避雨而且通过饮酒以增加热量,当他在雨中跋涉过遥远的距离,终于进入杏花村里的酒家,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快乐。

写出一个人的愿望的强烈、写出一个人实现目的之前做出的各种努力,这些都属于本文所言“铺垫”。

还有比较特殊的铺垫,不妨名之为“间接铺垫”。“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苏东坡的《题西林壁》,一个人的愿望是“识庐山真面目”,他因此对庐山又是“横看”又是“侧”看,又是“远、近、高、低”地看,这个人的愿望自然是格外强烈的,不过,这个人的愿望最终没有实现,愿望不得实现意味着失望,强烈的愿望不得实现意味着强烈的失望,强烈的失望足以让人恼羞成怒,恼羞成怒容易让人胡说八道——一个人说“身在此山中”是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这只能是胡说八道,因为如果“不在此山中”的话,我们连庐山的假面目也都一无所知了。总之,此诗前二句暗示了一个人“识庐山真面目”之愿望的格外强烈,实质上为这个人痛快淋漓的胡说八道做了铺垫。最能刺激读者的,其实就是末尾的“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句。历代读者少有感觉到“只缘身在此山中”本身内容上的荒谬,但都容易感觉到这句诗带来的冲击力。这似乎足以表明:艺术鉴赏活动主要地是情感性的,而非理智性的。这一冲击力源于前二句诗的间接铺垫。


0%(0)
0%(0)
  “对照”也许更有说服力。也许铺垫和对照并存。  /无内容 - 吕鱼冰 08/06/17 (383)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6: 第一部 东方的智慧
2016: 如来真义(四)
2015: 鲁梦十四年春
2014: 中军:这样对郭美美公平吗
2014: D.QU: 中华最早童谣平仄格律及其声韵之
2012: 想印证一下:海龟大陆搞科研有多少成功
2012: 核武器与核能: 连体双胞胎或是双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