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欲見本性必行善 惡為亞心證灼見
送交者: 於棟軒 2017年10月26日04:19:2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欲見本性必行善 惡為亞心證灼見

作者 於棟軒

本性善惡的問題,至今已經爭執了兩千多年。大致來說是,悟道者與凡夫之間的爭執。悟道者所見的是,人性本來的真實面目;普通人所能看到的不過是,世人的行為表象。究其實質,兩者存在着雞同鴨講的認知差別。

西方文化與其宗教中的觀念是,人性本惡;在中國文化中,孟子以性善論着稱於世;而其弟子——荀子,徹底罔顧中文字象義特色,以其精奧的表達方式所闡釋的——‘惡’的本來面目,反其道而行之。

如果我們能夠毫無置疑地堅信,古代造字聖人的智慧。根據‘惡’字象義的固有特色觀察事物,以‘惡’由‘亞、心’所組合的涵義,就不難看出‘惡’非真心本性。則,根本就不會出現無謂的爭執問題。

因為在佛教教義中,是否成佛,是以是否見性為標準,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說的就是能夠見到本性,就是成佛的境界。所以,討論本性善惡的問題,應該從兩個方面來着手觀察:

一方面是,由如何才能夠見到本性,來辨別本性的性質;另一方面是,根據見到本性之後的人的所作所為,究竟是善還是惡的屬性,來確定本性的性質,自然可以一目了然!

由西方宗教對他們所謂的先知,對人類歷史的臆測遐想,毫無識別能力的全盤接受了數千年,至今尚未覺醒可見,西方文化的膚淺不言而喻。如此幼稚的文化基準,對於本性如何能夠擁有精準無訛的認知?(詳細內容請見拙作《偽人類史》,此處恕不贅述。)

所以,討論本性問題,還要從文化底蘊深厚的,悟道者的字裡行間中,認真體悟,從中得出正確答案並非難事。從‘見性成佛’這句話中,不難看出,以是否能夠見到本性,為成佛的必要條件的佛教教義中深入探索,大家不難簡潔明了地識別本性的善、惡屬性。

‘眾生皆有佛性’,是佛教對眾生本性的定義。未能悟道的普通人之所以見不到本性,是因為貪、嗔、痴三毒無明屏蔽了本性的緣故。普通人之所以會作惡,乃是,屏蔽了本性的無明胡作非為的結果。

包括《荀子》中所述的:“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的內容中,亦可看出,他所看到的好利的問題。正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貪嗔痴’三毒無明的,本來面目的真實寫照。

認為本性為惡的人,與荀子一樣,普遍都是把‘貪嗔痴’三毒無明,看成是本性的結果。佛教的‘空’;儒家思想從‘仁、義’到‘何必言利’;道家從‘為道日損’到‘無為’的修行方法,都是對消除‘貪嗔痴’,有着異曲同工之妙的修行法門。

思想領域中有關本性的事例隨處可見,均富思想的共產主義思潮,與孔子的禮運大同思想,無疑都是性本善的真情表露。不同的是,因為西方文化的膚淺,他們徹底罔顧了,因果業報的事實。馬列主義以‘打砸搶’的方式所提倡的暴力革命,則是‘貪嗔痴’三毒無明作怪的具體顯現。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永恆真理。暴力革命的最終結果,導致了蘇俄共產主義的土崩瓦解;中國農村‘打土豪,分田地’的結果是,獨斷專行的‘人禍’使三千多萬農民死於非命。

因為城市的工人沒有像農村那樣,徹底瓜分資本家財產的情況。所以,工人們也沒有像農村那樣,因為揣着怕被當事人日後報復的恐懼心理,而生成殺人越貨的邪念。

農村則是以打土豪,分田地,最終發展到以活埋地主、富農以及他們的家人的方式鵲巢鳩占。為杜絕因為瓜分這些人的財產,會被他們的子孫報復的後患,而興起瘋狂殘殺、圖財害命的血腥罪行。

在餓殍遍野的三年人禍的災難中,餓死的絕大多數人都是農村人口。城市則極少聽說全家人都慘遭餓死的情況,農村這種情況則比比皆是。按理說,農民們有了自己的土地,斷無被餓死的可能。

卻因為搶來的土地全部被收為國有,搶得之後再被徹底剝奪的殘酷現實,進一步激化了自暴自棄的小農心態的揮霍意識,從而更加劇了食物短缺所造成的農村人口死亡人數的飆升。如此環環相扣的嚴酷事實,無情地書寫着,冥冥之中,所存在的絲毫不爽的因果報應。

有人沒有見過餓死人的慘狀,就想當然地否認餓死人的事實,令人無言以對。且不說河南、安徽等重災區。末學原籍所在地,山東省乳山縣(今改為市),是無論旱澇皆保無虞的魚米之鄉。

整戶人家全部被餓死的情況,也是每村都有。餓死人的原因卻極其荒唐,在大躍進的口號下。有人提出了每畝地播種一萬斤種子,每粒種子只要結兩粒籽,每畝產量就可以達到兩萬斤的超高收成。結果當然是事與願違,地里長出來的全部都是不成穗的野草。

幾乎把儲備的口糧全部丟進地里,在家無餘糧,地里又顆粒無收的情況下。以樹皮、草根充飢的農民們,能夠活下來的人,雖然算不上是福大命大,也可以稱得上是大難不死的硬骨頭了。

三月二十四日,網上一篇題為《普京徹底追責 全面否定列寧》的文章摘要寫道:“列寧為了把一半俄國人趕進‘幸福’的社會主義未來中去,竟能夠殺光另一半俄國人。”

由此可見,中國農村所發生的這一切,都是肇因於不明因果的西方文化所主導的,不識因果地枉殺無辜的暴力革命意識。經過部分以俄為師與崇洋媚外的專家學者們的發揚光大,將中國農民導入了種惡因,結苦果的現實報應之中。

而,孔子在《禮記•禮運》中,所主張的世界大同是: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孔子的大同思想是,徹底剷除了‘貪嗔痴’惡行的根源。純粹由善的本性,所指導的無私付出的,名符其實的天下為公的人類文明結晶。為我神州聖地開創了,與野蠻透頂的西方文化截然不同的,首屈一指的人類文明。

然而,被野蠻膚淺的西方文化的炮艦,轟得矇頭轉向的清末時期的,部分崇洋媚外的專家學者們。竟然做着為虎作倀的,自毀文化長城的傻事。拋棄了中國文化的瑰寶;擁抱着西方糞土文化的荒謬行為。

結果是,以灰孫子的醜陋面目,‘認賊作父’地投靠於中國人的宿敵——北極熊的麾下。為所謂的共產國際搖旗吶喊,在經過被剝奪了外蒙及大片國土的喪權辱國之後。

中國人才噩夢方醒地意識到,北極熊的狼子野心。卻已蒙受了噬臍莫及、悔之晚矣地喪失了,數百萬平方公里國土的慘劇!不識善惡地‘打砸搶’的邪惡文化之因,所造成的苦果,令人不寒而慄!

言歸正傳,非常遺憾的是,大多數專家學者對本性的認知,都是處於一知半解的懵懂狀態,想當然地把普通人失當的行為,理解為本性的表現。包括從事佛學研究數十年,擁有三百萬信徒,聞名中外、著作等身的文學博士——聖嚴法師亦不例外。普通人就更難明辨是非、洞察善惡的曲直了。

聖嚴法師在其大作《正信的佛教•佛教是主張人性本善論的嗎?》一文中,如同荀子一樣,把本性與無明混為一談。然後,對人性的善惡,作了一番看似別具一格,實則卻是似是而非的專門的闡述。

法師在文章中寫道:

“……可以說佛教是主張人性本善論的。佛說‘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是主張佛教性善論的根據。

……事實上,佛教雖可說是性善論,也可說是性惡論,佛教的本質,卻是既不屬於性善論,也不屬於性惡論。

眾生皆有佛性,是性善論;眾生皆由於無始以來的無明覆障而致尚未成佛,這是性惡論。……所以,佛教可以左右逢源而適其所適。”

法師以眾生皆有佛性,而導出性善論,無疑是千真萬確的永恆真理;然而,再畫蛇添足、張冠李戴地把無明業障,定性為本性之惡。再根據性善論與性惡論所能起到的作用,把佛教定性為左右逢源的學說,令人有不知所云之感。

聖嚴法師的學識應該沒有問題。然而,非常遺憾的是,聖嚴法師所說的,‘眾生皆由於無始以來的無明業障而致尚未成佛,這是性惡論。’的觀念,卻令人難以苟同。

無明業障,顧名思義,指的是不明事理的貪、嗔、痴等錯誤行為,造成的業力所形成的濃厚障礙,屏蔽了眾生的本性。把無明業障看成是本性,是對本性錯誤認知的根源。

其實,這也不只是聖嚴法師個人對本性的誤解,而是性惡論者的通病。這些人在無意中,把貪嗔痴三毒無明誤認為本性的結果。包括荀子在內,同樣是把普通人貪嗔痴的行為,看成是人的本性的表現的錯誤認知,而自以為是地做出來性惡的結論。

聖嚴法師接下來所寫的內容,更進一步暴露了其對本性的理解錯誤。

“在眾生來說,善的佛性與惡的無明,根本就是難兄難弟,分割不開,有佛性的時候,就已有了無明,它們是一體的兩面,在生死,是無明,出生死,是佛性。物性是從無明開出,理性是由佛性萌芽。所以,說我們的本性是善,固然不對,是惡,也是不對。……”

因為認知的錯誤,所以,在詮釋編寫的時候,難免會導致結論的錯誤。接下來的解釋,自然是錯上加錯。法師所說的,“有佛性的時候,就已有了無明,它們是一體的兩面,在生死,是無明,出生死,是佛性。”這句話,依然是對本性認識不清的結果。

之所以會出現‘本性是善,不對,惡也不對’,這種對本性屬性認知的錯誤結果。主要原因是,聖嚴法師錯誤地把,屏蔽了本性的‘無明業障’與‘眾生皆有的佛性’一樣,都將之定義為本性。因而卻無所適從,結果只能是以,徹底否定善或惡的方式,來作為本性的結論。

無論是在生死,還是出生死;無論是行善還是作惡,佛性都是始終如一、一成不變地存在於眾生心中。而‘貪嗔痴’三毒的無明,則是作惡的根源。所以說是,無明屏蔽了佛性;而非無明取代了佛性。

本性與無明的關係就像,太陽與烏雲的情形一樣。本性如同太陽,無明即如烏雲。普通人之所以見不到本性,就像濃厚的烏雲遮蔽了太陽一樣,無明徹底屏蔽了眾生的本性。就像太陽不可能變成烏雲一樣,眾生的本性當然也不可能,像聖嚴法師所說的那樣,與無明之間互相轉換。

因為對於大多數眾生來說,‘貪嗔痴’諸無明無不隨處可見。如果無明就是本性,那麼‘見性成佛’這句話,就可以被認為是,‘見到無明即能成佛’。如此的話,因為聖嚴法師所說的‘無明’這個‘本性’無處不在,豈不是說人人都已成佛了。

顯然把‘無明’看成是‘本性’,是違背事實的荒誕不經的邪說謬論!只有徹底打破無明窠臼,才能見性成佛,乃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所以,無明只是修行者所要打破的屏障,此理不辯自明。

另外,我們如果按照法師以上所述,生死觀的解釋來認識本性問題,則,大多數浮沉於生死之海的眾生,豈不是只有無明,而沒有佛性?這種說法與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眾生皆有佛性’,豈不是大相徑庭!?

在佛教教義中,打破無明窠臼是成佛的必要條件。另一方面,由真心本性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可知,沒有成佛的眾生,本性依然沒有絲毫改變。只是本性被無明窠臼所屏蔽了而已,本性並不會變成無明。

普通人之所以不能成佛的根本原因是,因為‘貪、嗔、痴’三毒形成的無明,屏蔽了眾生的本性。所以,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要破除普通人無處不在的,‘貪、嗔、痴’這個無明窠臼,達到見性成佛的目標。

在中國大陸,特異功能曾經風靡一時。然而,當事人在被反覆求證無果的情況下,媒體難免會被蒙上百口莫辯之冤。之所以會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大家不明白特異功能的形成原因,與好奇心惹的禍。

被貪嗔痴無明徹底遮蔽了的本性的普通人,就像烏雲密布時,被徹底遮蔽了的太陽,隔着雲層令人一無所見。而具有特異功能者所見到的些許本性,就如同雲層稀薄之時,隱約可見的日形。

屏蔽本性的無明,如同遮蔽太陽的烏雲會隨着風力隨時變化一樣,無明會隨着當事人的心地隨時變化。隸屬於貪嗔痴的名利之心欲望越大,無明窠臼也就越是濃厚。這就很容易造成,媒體急於求證的特異功能會悄然而逝。

所以,認為媒體造假的說法,大多數都是不實指控。除了個別包藏禍心、譁眾取寵者。大多數有頭腦的人,應該都會知道真相大白之後的結果。望空撲影地胡說八道,必然會使自己得不償失,所以大部分媒體記者都不會去做,公然欺騙世人的傻事。

破除無明窠臼的悟道者,就如同烏雲盡除之後,萬里晴空、光芒萬丈的太陽。相對於,隱約可見的日形,所顯示特異功能。見到本性的釋迦牟尼佛,具有無上智慧、具足神通的能力也就毫不為奇了。

佛教稱本性智慧為無上智慧並非虛誇之詞,從其對世界萬物具有超科學的認知可見一斑。世界上,所有的人的本性,都具有無上的智慧與神通。卻因為被貪嗔痴三毒無明徹底屏蔽,人類的智慧與神通只是隨之隱而不現而已。

瑜伽與氣功等法門,則屬於術有專攻範疇之類的東西。是一種類似於以鑽探打井的方式,基本上與無明的濃厚程度無關。一旦穿透烏雲,保持這種狀態,即可見到一絲日光,此類的特異功能由此而生。

與破除無明所見到的本性完全不同,這種範圍狹窄、作用低微的特異功能,與破除無明之後,所顯現的本性神通的威力猶如天淵之別。所以,單純地追求異能,未免有捨本逐末、譁眾取寵之嫌。

網上一篇題為《“大師”王林行騙 錢學森功不可沒》寫道:

“1986年《氣功與科學》雜誌第五期的一篇報道《縱論氣功、中醫與特異功能》,尤能反映錢學森對中醫、氣功和特異功能“三位一體”的認知。報道稱:

今年四月五日,着名科學家錢學森在北京接受了香港記者的採訪。會見時,錢學森向香港記者表示,人體特異功能是真的,不是假的。……而傳統氣功又與中醫有聯繫。他認為這三樣東西是一體的。最突出的是特異功能,第二是氣功,第三是中醫,三者一致。這就解釋了我們的中醫為什麼有幾千年的傳統。”

錢學森先生如此解釋中醫與特異功能的相互關係,是有其一定的道理的。美中不足的是,中醫的建立靠的是,古代悟道者擁有的無限神通;現代人微不足道的特異功能是無法與之相提並論的。

特異功能的持有者,幾乎世界各國都不乏其人。而能夠建立理論完善、嚴謹的中醫學說的,卻只有中國人獨此一家,別無分號的,歷史悠久的健全醫理。這,說明了僅僅憑藉我們常見的特異功能,根本就無法建立出博大精深的中醫理論。

中國人的祖先,之所以能夠建立如此高超的醫學理論的根本原因,與古代中國人的修行息息相關。自《黃帝內經》始,建立中醫理論的悟道者,乃至扁鵲、華佗等人,都具有人體透視的強大功能。

《孔子家語•好生第十》記述的孔子曰:

“古之君子忠以為質,仁以為衛,不出環堵之室,而知千里之外,……”孔子對子路所說的這段話自非無的放矢,如果孔子本身都不具備這種能力,又憑什麼如此教訓子路,要求子路具有這種能力?只是因為恐怕被普通人所誤解濫用,所以在普通情況下,孔子不願提及而已。

與現代解剖學截然不同的是,中醫所見到的是人體結構的內涵;而解剖學只能看到人體器官的表象。通過內涵,我們可以經由左手關脈的脈象觀察到,肝臟病變的情況;從右手關脈觀察到脾胃功能的情況。

民國時期,讀了西醫的洋專家,就曾因為中醫理論與解剖學大相庭徑,而無情撻伐中醫之非。一時間,廢中醫之聲甚囂塵上。與中國文化一樣,世界上最完美無缺的中醫學,幾乎被媚外專家徹底扼殺!

豈不知,現代西醫通過儀器觀察與化驗,即使是能夠發現病變,也無法確定患者的寒、熱、虛、實屬性。所以,在與西藥的研發中,只能捨本逐末。結果,大多數患者不只是終生與藥為伍。因為西藥的副作用與毒性,往往會影響到肝腎功能,進而使患者死於非命。

悟道者對科學洞若觀火的超高智慧,實在不是對自然現象的認識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現代科學可以與之相提並論的。‘非學而知之’的知識來源,不只是現代的普通人難以理解,而是包括專家學者的翹楚,諸如,胡適等人也無法理解的問題。

其脫離各種欲望之後,所具有的神通與心境的超然性,更是現代科學所望塵莫及的。

現代人為了物質享受,不計後果地發明,適用於滅絕人性地世界大戰屠殺人類的工具,與坑騙消費者、五花八門的造假技術的,現代科學與悟道者的文明差距,猶若天淵之別!

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是這樣一個寧肯餓死,也不願幫助衛靈公枉造殺業,求仁得仁的聖人君子。(詳細內容請見拙作《兵法不授衛靈公 反戰固守君子窮》,此處恕不贅述。》

接下來聖嚴法師以哲學的手法,把自己繞進了掩耳盜鈴的牛角尖里,所推導出來的無善無惡,不過是自欺欺人的荒謬結論:

“……在生死的凡夫位中,煩惱是惡,佛性是善;一旦證了菩提,入了涅盤,根本也沒有善惡可言。善惡問題,僅是世間法中的觀念,出世法中,乃是無善無惡的。……

……善與惡,不過是凡夫眾生的自我執着而已。但這也不同於公孫子的無善無惡,因為在現實世間的凡夫位上,人性並非沒有善惡,出世之後,才沒法加上善惡的名目。”

既然是在討論本性善惡的問題,就不應該以出世法的觀念解釋本性。換言之,在出世法中,不執着善與惡,並不代表本性沒有善惡。就像出世法拋棄追求金錢美女的欲望,並不能因此而否定世界上,有金錢美女存在的事實。

嚴格說來,這不只是中國儒家思想的問題,也是以孔孟思想為代表的中西方文化之間,所存在的難以調和的問題。崇拜西方文明的近代專家學者,打倒孔家店的行動,與他們對中西文化這一爭議性的問題,傾向於西方文化的認知不無關係。

聖經里記述的,埃及的始祖亞當,在毒蛇的引誘下,偷吃了菓子種下了禍根。於是,人性之惡由此而成。最終發展到,上帝為此以洪水屠殺了世界上所有的人,獨留義人挪亞一家的,人類大滅亡的慘烈悲劇。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種大規模的滅殺的作用何在?

如果經過這一次幾近滅絕的殘酷屠殺之後,人性從此棄惡從善了。那麼這場大規模的屠殺,雖然殘酷無情,卻也是一勞永逸必要措施。非常遺憾的是,人性依然如故,似乎上帝做了一場無用功。末學相信西方人心目中的萬能的上帝肯定不會做這種,勞而無功的傻事。

倒是令人不得不懷疑,書寫聖經的先知的真實能力與其編造故事的真實性。不知道這段文章的目的是在讚美,無所不能的萬能的上帝;還是旨在揭露勞而無功的洪水之後,通過人性之惡赤裸裸地誣衊萬能的上帝?!

如此匪夷所思的荒謬故事,竟然能夠被譽為是‘先知’的傑作,而經久不衰地持續數千年。至今依然不能反省這荒誕不經的殺人事件,只能說明西方文化的膚淺與固執。(詳細內容請見拙作《偽人類史》,此處恕不贅述。》

有人以小孩子的所作所為視為本性的表現。實則不然,凡是懂得喜怒哀樂的小孩子的行為,都沒有脫離貪嗔痴三毒的無明範疇之內。儘管其行為在無明的程度上顯得非常幼稚可笑,本質上卻與成人的無明貪念並無二致,同樣是無明窠臼屏蔽了本性的結果。

與普通人的觀念一樣,因為法師也是錯誤地把人生的行為看成了本性。所以,接下來依然是以人類的善惡行為作為衡量本性的標準。並以此來評價儒家的對本性觀念的是與非,結果自然是不倫不類。

法師的論點的本身就徹底偏離了釋迦牟尼佛對本性的解釋。例如,法師說:

“儒家的性善論也好,性惡論也好,他們都是僅僅討論當下一生的本性問題,說性本善與性本惡,是從哇哇墜地時算起的,今生以前的善惡行為──業,他們沒有能力追究,今生死後的善惡行為,他們也無從再追究。孟子偏重了理性價值,所以說性善,荀子着眼在物性的轉變,所以說性惡,其實,他們都只看到了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從這一點上說,佛教既非性善論,也非性惡論。因為,佛教看眾生,是從無始以前看起,一直看到最終的目的達成──成佛,從當下的一生根本不能論斷善惡;”

眾所周知,‘眾生皆有佛性’這句話,與眾生能否成佛根本就毫無關係,更遑論死後如何。這句話實實在在地指的是,當下此生即具有佛性。毫無疑問,這句話中的眾生不可能都是即將成佛的悟道者。

而佛陀並沒有因為大多數眾生的惡行而否定其佛性的存在。由此可見,這裡所說的佛性,與眾生的善惡行為無關,所以把善惡行為看成是本性的認知,毫無疑問是無可辯解的原則性錯誤!

接下來,法師講道:“佛教主張:無明煩惱,是可以逐漸降伏而分分斷除的,無明斷盡了佛性也就圓成了,這就叫做斷煩惱證菩提,了生死入涅盤。在生死的凡夫位中,煩惱是惡,佛性是善;一旦證了菩提,入了涅盤,根本也沒有善惡可言。”

其實,佛教所說的無明煩惱,乃是貪嗔痴三毒的後遺症,是屏蔽了本性的無明窠臼。把行為看成是本性,正是以荀子為代表的,認為性本惡的大多數人所共通存在的問題。這些人先入為主,想當然地把普通人的貪嗔痴,所造成的爭權奪利的行為,看成是本性的定性錯誤。

在出世間法中,佛教不強調善、惡,乃是佛陀在《金剛經》所強調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對修行者來說是,他們在悟道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必要修行方法。然而,把這種不執着於善惡的修行方法,看成是,‘沒有善惡可言’卻是大錯特錯了。

就像《金剛經》所說的,‘以無為法’。空、無是佛法修行中不可或缺的必要修行意識,儘管在修行中運用的是‘空’的法門。另一方面,佛教教義從來就沒有否定過‘有’的事實。恰恰相反,‘真空生妙有’這句話,更加形象地反映了,佛教對有的肯定。

同理,‘一旦正了菩提’,當然是不會執着於善惡。如果因此就認為,‘沒有善惡可言’。毫無疑問,這句話徹底違背了,釋迦牟尼佛悟道後所說的‘眾生皆有佛性’,這句對人性本質定論的話題。

在釋迦牟尼佛明心見性悟道之前,想要辯證人性的善惡比較困難。而在釋迦牟尼佛悟道之後,討論本性的善惡問題,就可以根據佛陀的實際事例與佛法所說,從兩個方面來觀察問題。

前面提到過,我們可以從如何能夠見到本性,來推敲本性的性質;另外,根據見到本性的人——佛的所作所為是善還是惡,來判斷本性的性質,自然可以一覽無餘。

在大乘佛教中,佛陀所說的六度萬行,就是強調菩薩修行,必須要行‘善’布施才能悟道成佛的不二法門。可見,大乘佛教的教義無時不刻都包含着‘善行’,這一必修課。即行善是成佛的必要條件,認為沒有善惡可言的說法,與佛教教義相去甚遠。

另外,釋迦牟尼佛證了菩提之後,說法四十九年,如此無上法施使佛教徒受益至今。佛陀親口所說:‘法施功德,遠勝於恆河沙數七寶布施’,使數十億普通百姓能夠受益數千年的佛教法施,正可謂是,其善莫大!可見,‘一旦證了菩提就沒有了善惡可言’的說法,實在是混淆了修行境界與世間法之間的的關係與作用。

有關本性的問題,無論是在東方或是西方文化中,性惡論者都是根據普通人的行為作出了性惡的結論,很少從根本上深入探討本性的內涵的。

佛教不僅對本性與無明,有着詳盡的解說。而且,直接給出了悟道者,見到本性——明心見性之後所具備的無上智慧與具足神通。

《本性固善》

惡為亞心無明施,善出本性悟者識;凡夫心惑人之初,聖者無疑善自始。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法性本寂無諸相,猶如虛空不分別
2016: 瑞典《醫生報》:工業化大規模反人類罪
2015: 意有五種異名
2015: 道德經有論據證實可以盜取異世界武功秘
2014: 中國有沒有人介紹俄羅斯憲法?為什麼?
2013: [求助] 哪位英語高手幫我翻譯一下,這
2013: 慕容青草:哲學與寫作
2012: 轉貼:一個文科博士生的心聲:學術怎麼
2012: 歷史解密 從神農氏到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