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建體立極,直透本源-----順便澄清一個重大的學術誤會
送交者: 余東海 2021年11月13日14:38:1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建體立極,直透本源-----順便澄清一個重大的學術誤會

 

余東海

天無人格,朱子有明確說明。朱子曰:氣能凝結造作。理卻無情意,無計度,無造作。”(《語類》) 理氣之理即道器之道,天道。無情意無計度,自然無人格。

 

朱子曰:太極非是別為一物,即陰陽而在陰陽,即五行而在五行,即萬物而在萬物。只是一個理而已。”又曰:“太極只是天地萬物之理。在天地言,則天地中有太極。在萬物言,則萬物中各有太極。”

 

朱子又曰:“人人有一太極,物物有一太極。合而言之,萬物統體一太極也。分而言之,一物各具一太極。”(《朱子學的》,明丘濬編)為之譬曰:本只是一太極,而萬物各有稟受,又各自全具一太極爾。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則隨處而見,不可謂月分也。”(《語類》)

 

原朱子之意,天理即太極,即超然於天地萬物,又潛在於陰陽、五行和萬物之中。天地中的太極,即是萬物中各有之太極。

 

或問:“既然天地一太極,意味着太極是唯一;又說人人有太極,物物有太極,意味着太極無數無量之多。那麼太極到底是一還是多。”東海答:一就是多,多就是一,既一既多,一多相即。

 

注意,朱子說天道無情意無計度無造作,無礙於天道之生機勃勃,無礙於“維天之命,於穆不已”,就像易無思無為寂然不動,無礙於感而遂通。

 

《易經繫辭上》說:“乾知大始,坤作成物。”知即主持、主導義。乾元負責開始,坤元負責作成,乾如帝王,坤如宰相,各有側重,太極是乾坤二元統一,無為而無不為。具體造作的是氣。然又理氣混融一體,不可分離。朱子說:“氣則能凝結造作,理卻無情意,無計度,無造作。只此氣凝聚處,理便在其中。”

 

牟宗三先生說朱子的理“只存有而不活動”,陽明的理“即存有即活動”雲,誤會也。朱子天理和陽明良知,本質無別,都是活潑潑的。朱子《仁說》開宗明義:“天地以生物為心者也,而人物之生,又各得夫天地之心以為心者也。”天理即天地之心,於人為天命之心即本心。

 

本心無限而作用有序。特做一喻於左:每個人一生下來就獲得一個存摺,同樣存着一筆無限大的巨款,但每個人從小到老每天所取額度有限,聖賢可以多取用一點,也很有限。即使有聖賢將壽命延長到億萬劫,永遠取之不盡。

 

這個存摺就是每個人的本心。本心的偉大神妙,超絕言詮,不可思議,不是任何人憑意識可以想象的。別說意識心,就是潛意識,也只是本心微乎其微、微不足道的一點作用而已。如果本心如天,意識只是浮雲一片。

 

格致誠正就是為了找到這個存摺,明明德就是找到了這個存摺,自強不息就是每天盡其所能、最大程度地取用,用之於修齊治平。有權位則行道,讓天下人找到或知道這個存摺無機會則傳道這個存摺的機要、也就是性天真諦、王道大義傳承下去。這就是聖賢君子的責任。

 

佛道都知道這個存摺的存在,大師們大多找到了。但兩家學說的缺陷註定了他們只有一隻眼,看存摺不全,只知內聖之財,不知外王之用。某些人還總是試圖超前、超大地取用。飛機潛艇發明之前,就想以肉體或精神的方式入海飛天;在天下同歸於仁、群體長生不老之前,就想自己先億萬斯年地長壽起來。

 

為了更直觀形象地說明問題,以上以存摺喻本心本性。但比喻總是有限的,經不起推敲,取其一端耳,姑妄讀之可也。

 

對於東海的性天論,從容微友言:
 
“東海先生的神本論,其實是理神論與心神論混搭,但關鍵處尚未釐清。理神論的儒學重客觀面性天之尊,今天多有學人沿此一路而進,以為性天之尊挺立,即可對治王學末流之盪越。但理神論恐怕是一個未能自我圓足的系統,尤其放在儒家的脈絡下,「天道」既是道德實踐根據,又是天地萬物的存在根據,但「天道」本身不具人格性,此點最為主智神論所詬病。即世界既然是一個有價值意義的世界,但產生此世界的本體自身卻不具人格性,「天」被定義為不是一個智慧體,但卻能創生一個具有道德法則與價值的世界,這如何可能?所以沿客觀面性天一路,不再追問則已,若再追問根源,走向智神論也是一條可能的出路。但智神論亦有其自身的難題,尤其經過過康德批判哲學,很難客觀地立起來,很可能只是先驗幻象在作怪。而且沿智神論的思路走下去,勢必又走到人神二分、主奴對待的格局,這勢難為主體性已充分覺醒的儒者接受。理神論與智神論都不是儒家義理發展的理想方向,然則心神論又如何?儒家的心性之學,說明道德自主非常有勁道,但用之說明存有根源似仍有推進空間,個人之心如何生天生地?難道你的歷代祖先也由你此心所生?這裡或應進一步援佛入儒,把本心本性定義為法爾本初之心性,此心性無始以來就是一個智慧體,由此智慧體產生道德法則與天地萬物,這比非人格化的理神論順適。現實各別個人之心性,則是此法爾心性之坎陷,如此即不會有以個體之心生起自己祖宗的問題。法爾本心為無限心,性天之尊則是此無限心之客觀面向,與個體之心不即不離,如此既可保住超越的性天面向,不致盪越,又免於神人二分而陷入主奴對侍。未來的儒學發展,應有人對此作進一步詮釋。”
 
東海曰:這段話不無見識又有所蔽。吾之神本論就是仁本論,不是理神論與心神論混搭,而是兩者的圓融。認為吾關鍵處尚未釐清,是其有所不明耳。特說明兩點。
 
其一、人無人格而能創生一個具有道德法則與價值的世界,恰恰體現了天道之超神。種子無香,生根發芽長樹開花則有香。天如種子,人格和人格所屬的道德法則與價值就如花香。如果種子本身有花香,那反而有問題了。香要花開以後才有,人格要人類出現以後才有。
 
其二、關於本來心性,何必援佛之說。本心本性無限,法爾如是。退藏於密則有道心之微,推之而上則有天道之尊,分而言之為二,合而言之則一。此是吾儒故物,先聖先賢自有實證,何必援之於佛。至於現實各別個人之心性,自然受到肉體生命的限制和稟性習性的遮蔽,何待佛解。

 

從容中道又言:

 

“儒家講仁心創造生發很能把握核心,建體立極,直透本源,但對果後境界之具體描述,不如佛教詳盡,這正是儒佛可互補處。天下至理,儒家沒說的給佛教說了,佛教沒說的給儒家說了,兩者本可相資為用,只是世間習氣,必欲出主入奴,宗一教必貶低他教方能心安,此實障道之緣。”

 

東海曰:建體立極,直透本源,這八個字對儒家內聖學贊肯甚是準確,收下了。不過我不贊同儒佛相資為用之說。佛有佛果,儒有仁果。仁果一分為二:個體之果,君子也,最高為聖德;政治之果,王道也,最高為大同。

 

四書五經對果後境界有很多具體詳盡的描述,《論語·為政篇》“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一章,描述的就是儒士、君子、賢人、聖人等道德成果;《禮記·禮運篇》描述的則是對小康王道和大同王道的政治成果。

 

關於人天之理,儒佛說法不同,儒家所說最為真實中正。兩家道不同,理有別,可以並行不悖,甚至某些方面不妨相為謀,但切不可將佛理滲雜到儒學中來。當然,聖經煌煌,也無法滲雜。儒佛並尊者,只能導致自己思想混雜,淪為雜家。

 

順便澄清一個歷時頗久、影響極大的誤會,認為理學吸收了佛道的思想精華又不肯承認。說吸收是客氣,不客氣的說法是竊取,偷了兩家。不僅佛道之徒如此說,很多世俗學者也人云亦云。甚至一些儒生也跟着說,將吾儒故物說成他家之物,儼然要坐實程朱陸王之不誠。

 

其實這個說法,不是無知誤會,就是有意誣衊。程朱陸王,賢之大者,何等人物,焉能竊取他家精華還不承認。我在《宋儒與理學》一書中早就指出,理學是宋儒,鑑於儒門淡泊,為了因應時代需要而反本開新的結果。

 

程朱理學的一切原理、理義無不立足仁本,與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一以貫之。說宋儒受到佛道的某些刺激和啟迪則有之,說吸收佛道思想則非也。(北宋五子中周敦頤受道家影響略重,不能代表理學,二程不師承之。)東海曾浸淫佛道兩家頗久,頗受啟迪。但我的仁本主義思想是純粹的儒家。我想程朱亦如此。

 

別說程朱,即使陸王,對於佛道兩家,也頗能辨精析微,頗為警惕。至於一些後學,於佛道有所沾染甚至滑向佛道,那是後學的問題,與程朱陸王無關。特錄陽明先生《年譜》中師弟一段言論共參。

 

張元沖在舟中問:“二氏與聖人之學所差毫釐,謂其皆有得於性命也。但二氏於性命中著些私利,便謬千里矣。今觀二氏作用,亦有功於吾身者,不知亦須兼取否?”先生曰:“說兼取,便不是。聖人盡性至命,何物不具,何待兼取?二氏之用,皆我之用:即吾盡性至命中完養此身謂之仙;即吾盡性至命中不染世累謂之佛。但後世儒者不見聖學之全,故與二氏成二見耳。譬之廳堂三間共為一廳,儒者不知皆吾所用,見佛氏,則割左邊一間與之;見老氏,則割右邊一間與之;而己則自處中間,皆舉一而廢百也。聖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吾之用,是之謂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謂小道。”

2021-11-12余東海集於邕城青秀山下獨樂齋

首發於儒家網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民本、民主和民意
2020: 良心·良知——愛
2019: (2012年舊作)《自私基因》某些觀點的
2019: 紅歌擇菜(七)香花與毒草
2018: 閒扯伊斯蘭之父穆罕默德
2018: 打水也要APP!學生成了“唐僧肉” 變了
2017: 传统文化:“道”
2017: 《劉正保存學術來函》目錄(2)
2016: 索羅斯實施重大致死川普陰謀,部分在克
2016: 老幾:時代對領導人的道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