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清华当有自己的自信、自负--兼论清华的过去将来 ZT
送交者: ithaca 2002年06月15日17:21:56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清华没必要在乎别人说什么,更没必要在媒体上频频露面,清华仅靠走自己的路完全能
走在中国高校的最前列,过去是,将来也是,清华人应当有这个信心,更应当有这
样的自负。

解 放前清华主要靠自己派出去又回来任教的学生,很短时间内就成了
全国最顶尖的大学,当时清华的实力,不仅仅是师资上的名师云集,培养的学生
更是无与伦比,尽管清华建校的时间短于国内诸多其他名校,但是从这里走出的
大师级人物却遥遥领先于其他各个高校,像中央研究院院士,毕业自老清华的多
达40余人,超过第二名70%;解 放后第一届中科院院士数理学部,毕业自清华的
占了一半;中国最早当选美国国家院士的,均是清华学子;两弹元勋一星元勋
(由于有了两弹元勋的称号,故不再追加授予最高科学技术奖了),清华学子又
占了一半多;4个当过联合国副秘书长的中国人,清华毕业的占一半;以第一获
奖人身份获得历届自然科学一等奖的,清华学子最多;1952年以前毕业的清华学
生中(不含非清华毕业留美生、清华肄业生和西南联大非清华学籍的学生)仅当
选中科院院士的就有140多人,把第二名远远抛在身后....,这样的名单还可以列
出很长很长,不过令人遗憾的是52年的院系调整彻底...,这段历史不说也罢,总
之是一步血泪史,曾有人强词夺理说清华52年虽然丧失了文理法农,确加强了工科,
这本身,没错,清华的工科有所加强,但和损失相比,所得几乎不值一提,52年调
整后的清华的实力整个下跌了2个档次,事实上当时的清华丧失了竞争超一流大学
的资格,因为当时中国和世界水平最接近的是文理科,而中国的工科几乎不值一提。
如果不是院系调整,以清华当时的实力和前进方向发展下去的话,其地位肯定会远
高于今日,例如仅仅清华物理系的新生,1948年就云集了全国四大考区的状元(他
们是北京考区的刘广均,上海考区的虞昊,武汉考区的郑百坚,重庆考区的熊衍仁。
还有榜眼两位:北京的叶式辉和重庆的蒲富恪)仅仅50-51年考入清华,由于院系
调整调整到其他大学并毕业的学生,其后当选院士的不完全统计就有25人,这一来
说明清华当时学生素质之高;二来也可清楚看出清华当年损失之惨,因为如此大密
度的出院士,除了清华自己,其他院校都没有过,同时53-56 这 4年,清华所出的院
士数目远不及其他时间段,直到58年以后新一批学生毕业后才有改观...........


施嘉炀沉痛地道:‘刚去开了全国高校工学院长会议,清华要办成工业大学了!’
叶企孙闻听此言,如雷轰顶,急急地询道:‘究竟是怎么个说法?’

........

叶企孙知道自己独力不能挽乾坤,就道:‘仙洲,你我相识多年,你是了解我的,
我不是单为恋着清华这一块地方。诚然,从个人情感上而言,我不希望把文理学院转到
北大去,但说实在的,对于这次院系调整,我是有意见的。上次嘉炀开工学院院长会议
归来,我就跟他谈过,人文社会科学,是没有工科的效益来得直接,但就人类文明进步
而言,其功何遑稍让?当年蔡元培先生提倡德智体美群五育并举,人文学科与功有莫大
焉!说到理学院,理与工实不可分,工科须理科以作基础,断不能凭空架设。且我观此
次院系调整,实驱使学生务专一技,而不求通识,此与清华多年通才教育思想殊悖,我
恐水木清华,从兹斯绝矣!’ ”
摘自《清华大学演义》

--
此外,西南联大毕业生(不含肄业)中中科院院士共62人
其中清华学籍、拿清华毕业文凭的21人
北大学籍、拿北大毕业文凭的8人
南开1人
三校共有32人

53年初的清华,称作一流大学尚且勉强,但今日之清华,却毫无疑问是中国最顶尖
的大学之一!虽然有52年的不堪回首,但清华依然实现凤凰涅磐!

我们改变不了历史,不过我们确可以创造历史;我们改变不了国家意志,却可以因
其成事。国家要我们清华“工”,我们就文理不得,虽然蒋校长曾经为院系调整气
得称病一月,却也得接受这个事实,虽然不少人对蒋南翔校长的“双肩挑”颇多诟病,
但是蒋校长再造清华的功绩绝对不能抹杀。蒋校长文科科班出身,却复兴了作为工科
大学的清华,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清华官方说,蒋校长的三大功劳:“1952-1966
年蒋南翔校长时期,校园建设办了三件大事:一是新征土地1634亩,二是在昌平建成
核能院(现建有4座核反应堆),三是1957年使纵贯校园东侧的京张铁路东移800米。”
“许多人不知道校园中央贯通南北的干道,原本正是京张铁路的路基。这后一件堪称
惊天动地之举,如果放在今天来办,人们定会认为你想入非非。正是这造福后人的壮
举,为校园扩大和清华大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蒋校长对新清华可谓居功至伟、劳
苦功高。事实上蒋校长不仅仅及时为清华增设了工程物理专业,更增添了自动控制、航
天力学等当时的高新技术专业,还一度抵制了苏联专家试图把清华变为纯粹土木建筑水
利的偏科性工科大学(没人敢去想如果这些成为事实后清华会落得什么凄惨下场)。

52年后清华的传统被拦腰斩断,通才教育的传统想保持也力不从心、无以为继了。新清
华的传统又是什么,如果要说有的话,我看蒋校长的“又 红 又 专”、“双肩挑”仍不失
为一种代表,这几句口号,不仅时下外校一些愤青们拿做攻击清华的把柄,就连清华学
生自己似乎也羞于提起,却不知历史地、发展地看问题。谁也不能否认建国初期举国上下的确洋溢着一种理想主义、奉献主义的前所未有的全新气象,同样蒋校长的这些举措在当时无疑是先进的,不仅仅成为当时清华学子的为人坐标,对全国也是贡献斐然,当时的清华学生,不仅仅很多成为各级领导,更多的是成为军工厂的总师、高校的校长、科研单位的骨干,数以万计的新清华人为此埋首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一干就是几十年,清华能再次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超一流大学,原因正是在此。

作为新新一代清华人,我们该为清华做点什么,哪怕不能做点什么,提出点建议也行
毕竟这是育我们养我们的母校,从进清华的那一天起,我们这一生的命运就和母校永
远荣辱与共了,可惜的是,我们在bbs上见到的,对清华不满的、牢骚的比比皆是,却
少见提出真知灼见的,难道我们的爱校仅仅停留在牢骚抱怨吗?看看人家隔壁的北大,

远一点的科大,为了母校发展绝对是群策群力,绞尽脑汁,清华人在做什么?
清华上一年发展不是不如人意,而是相对于我们的期望还是进步太慢,没办法,爱之深,
责之切。但是我们可以因此责怪某些校领导,却不可因此不爱母校!
前面说了清华的种种贡献,但不如人意之处也非常明显。清华52年以前毕业生当选院士
的数目,几乎是极大优势,52年以后丧失了,尽管还是数一数二。当然还有其他原因,
如科学院院士上千人,工程院院士才600来人,而工科无论是学科广度、规模还是从事人
数,均远大于理科。

其他不足
1。清华忽视了国防科研,当然这和国家的倾向也有关。国防虽然目前不热门,但是
属于对国家贡献最大、影响最悠关的方面,这一头,清华绝无理由忽视。我们引以自豪
的是清华人对中国的原子弹、氢弹、中子弹、运载火箭、军用战斗机、民用飞机和人造
卫星作出了无匹的贡献,但是这多是52年前老清华人的功劳,新清华人除了在核武器研
制方面,其他完全丧失了优势。国防方面的院校有北航、哈工大、北理工和西北工大,
这些大学近年来在神舟号、人造卫星、常规武器和海军舰艇研制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已
不是52年后的新清华人所能比的(52年清华航空学院分出去真是巨大损失啊),清华要
想在国防这一大头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尽早行动,尤其是航空航天、人造卫星等工程力
学系已有一定基础的方面,同时车辆工程系尽量能做和装甲车、坦克方面的课题,同时
向其他方面渗透,清华今年开始招“飞行器设计工程”方面的本科生这一措施很好,有
些学科,即便是冷门、生源不好也得咬牙培养,哈工大的生源在一流名校里几乎是最末,
但它这20年却培养了数不清的精英学子!清华在这一点上无论如何不能短视,为工程物
理研究院招的核武器定向生更应该继续下去!以清华强大的工科、最好的本科生源,理
应为国家多输送军工人才,而且也能做好。

2。清华在微电、微处理器、软件设计等方面做的还不够,尽管清华在人工智能、高性能
计算、计算机网络方面很强,但是在微处理器方面等决不能偏科,否则清华信息学科只
能是瘸腿,国家也最需要在微处理器方面有所突破,清华提供的人才却不够,中国若不能
设计自己的芯片,必将成为人们诟病清华的一大原因。在最新兴的通信技术方面,清华
也不能有半点怠慢,像数字电视就做的比较好,可惜吵作得太过分,不是清华应有风格。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方面,清华似乎又落在北邮、华科等校后面了,电子系这么大的
系应当有能力做得很好。

3。清华工科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应该继续集中力量攻克几个像高温气冷堆那样的大工程、
大项目,感觉目前清华工科摊子铺得过大,应当像国家863那样,有选择地集中精力攻关
对国计民生影响最大、最新兴的技术和工程,有所谓并有所不为,夕阳学科要敢于先放
一放。

4。清华的理科。理科主要是应当真正培养理科学术人才。清华虽然在80年代中期以后先
后恢复理科,可惜最大的败笔是居然把其当作工科的附庸,连名字也是什么“应用物理”、
“应用数学”之类的,还要学众多工科课程。要培养杰出的理科人才,一时要好的师资;
二是真正的理科气氛;三是优秀的生源,很可惜,清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具备前两者。
理科和工科的不同,在于理科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探索未知;工科则所要做的大多已
知,已有既定计划。理科注重创新,工科偏重实用。两者的学习气氛也截然不同,理科的
气氛是具有某种献身精神、理想主义的,以探索科学为终极目标,可惜很长一段时间内
清华园内过于强大的工科导致了这种气氛无从建立,清华物理系出过诸多计算机高手并
不是好事,而给理科生过多的工科课程负担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气氛。幸亏98年基础科
学班的建立才彻底有了改观。在基科班已经形成了相当好的纯正理科气氛,有相当一部
分学生愿意献身理科。我们可以借鉴80年代的中科大,那时的科大的确培养了大批优
秀理科人才。

5。关于文科,我了解不多。但估计也像理科那样,需要真正的文科学术气氛,而不是目
前这样,停滞不前。

总之,清华完全不用羡慕别人有了多好的资源,凭清华自身的实力,无数优秀的校友,
只要措施得当,清华即便不能能再现昔日老清华独孤求败之盛日,液可立于不败之地。


希望其他校友多提建议,为了清华的未来,期望此文能起部分抛砖引玉之功。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