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基础研究 基础不牢
送交者: ALLFACT 2002年08月22日17:15:29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基础研究 基础不牢

本报特约撰稿人 陈代胜
本报北京8月21日电

国际数学家大会在中国召开,不仅是数学界也是整个科学界的一件大事。如此的高
规格,如此的大规模,中国数学无疑在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诸多基础学科“弟兄
”中开了先河。然而,穿过大会所带来的光环,穿过“名人”效应带来的热闹,冷静审
视自己后,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仍相当落后的我国基础研究,正经历类似“
凤凰涅槃”般的苦痛。在过于强大的对手面前,中国的基础研究何去何从?能否寻找到
突破口?成为一道急需破解的世纪难题。

博导无博可导
人均经费20万元,对于一个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天文数字。回
忆起几年间发生的变化,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院巩馥洲研究员不禁感慨万千:“
过去,我们出去开次国际会议,或者邀请国际友人来访问,都要斟酌再三,因为路费是
个大问题。现在不一样了,我去年的8万元经费大都用于邀请国际同行。”
数学院是正在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中国科学院的第一批“幸运儿”,这笔经费
旨在鼓励知识创新,不少进入创新基地的研究人员摆脱了为生存而烦恼的窘境,每个研
究员一间独立的办公室,人均经费近20万元,这样的支持力度在国内前所未有,也被很
多同行所羡慕。
然而,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院的辉煌却掩盖不了整个中国数学界所面临的窘迫境
地:数学研究的重要力量是高等院校,而大多数高校的数学院系正在成为目前最受冷落
的院系。陈木法,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本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将作45分钟报告的数
学家。有媒体报道说,他的最大隐忧是“无博可导”。相对于他的学术水平和能力来说
,“无博可导”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哀。
笔者一位朋友考进一所重点大学的数学系后,千方百计转了专业;而一所重点大学
索性将数学系和计算机科学系合并成信息计算学院。不论是转系还是“更名”,二者的
目的如出一辙:“为了大学毕业时好分配一些。”
我国是国际数学“奥赛”大国,每年中学生摘金夺银如履平地,然而,有多少人关
注过这些佼佼者后来的命运呢?有心人曾经作过追踪,他们大部分都不见了踪影,能够
有大成者,至今未闻。据业内人士介绍,填报“数学”申请出国是相对容易的,但很多
优秀学子出国后又在第二或者第三年转换了专业。数学,对于注重实用主义的很多现代
中国人来说,已不再魅力无穷。“很多人走了,留下来的不多。人才队伍结构不稳定。
”一位专家介绍。

基础研究薄弱将影响经济发展
不能不承认,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基础科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有数字为证:
国际权威期刊索引SCI等显示,我国科技论文已经位居第八位,一批卓有贡献的科学家已
经跻身世界舞台。而一位863专家组成员却感叹,眼下的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已经有点
变味,很多非基础研究的项目也跻身其中。
吴文俊、袁隆平、黄昆、王选,国家最高科技奖连续颁发仅仅两年,就在某种程度
上出现了“候选人危机”,人们问:下一个是谁?中青年科学家何人有实力问鼎?科技
论文虽已居世界第八,但国际论文数仅占论文总数的3.5%。更何况仅凭论文数量又能说
明什么问题?中国基础科学缺乏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科技帅才的现状仍在延续。国家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空缺,对于媒体来说,已经不再是新闻。“为什么空缺”这样的提
问都显得有点可笑,人们需要问的是:还要空缺多久?
难怪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发出感慨,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犹如一个国家对科技的长
线和短线投资。短线无非就是利用已经成熟的技术,大量生产,使经济起飞。但是如果
长期只注重这种建立在依赖国外科技基础上的投资,那么经济的起飞只能是短期的,对
一个国家来说也顶多只能维持小康的局面。他严肃指出,今天的中国面临着数学人才严
重匮乏的局面,本土人才更是青黄不接。这样的困扰不仅存在于数学学科中,包括物理
、化学在内的许多基础科学学科均是如此。“长此以往,这将最终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后
劲的严重不足。”

更多的“成功要素”
曾经靠应用科学起家的日本近年幡然醒悟,在基础研究领域加大了投入,日本本土
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达7人,菲尔茨奖得主也有3人;美国之所以能够创造连续10多年的
经济奇迹,摆脱经济周期的困扰,和他们的“高瞻远瞩”不无关系。
专家指出,我国基础科学要发展和突破,重要的并不在于学科本身,而需要借助“
三昧真火”。

勇气是第一把火。
基因领域由来已久的一个争议,就是到底要不要搞基因测序。虽然这一争议至今没
有停止,但是几位海外归来的科学家已经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以常人难以想像的勇气和
韧劲坚持了下来。坚持就是胜利,如今他们已经建起了一个世界级的生物信息学平台,
不仅自己发展,也同时促进了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带动了一批学科甚至产业雏形。我
国数学家进攻世界数学难题,尽管这一消息传出后,也存在不同的反应,但是仅仅中国
科学家的这一分勇气,就值得我们鼓掌喝彩。
“勇气诚可贵,合作价更高。”合作精神是第二把火。有权威专家曾透露,我国基
础研究领域并非没有问鼎自然科学一等奖的成果,比如说古生物领域的辽西化石群和云
南澄江化石群,但是这两大领域的人们“竞争”多于合作。“如果这些人联合起来,哪
怕联合起来申报自然科学一等奖,也不是没有可能获奖。”这位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委说
,基础研究领域的科学家需要团结,需要合作。内部缺乏合作的结果,往往是形成一个
怪圈:各自为政,各自寻找“国际合作伙伴”,国宝级的研究成果从此为全世界所共享
,没有必要“国际合作”的知识产权也从此旁落甚至流失。
基础科学要取得突破,所需要考验的往往不是科学家的水平,而是决策者的决心和
毅力。这是最具威力的一把“真火”。有没有胆量和决心在他人已经占据上风的基础研
究领域撕开一个突破口,寻找自己的位置,从而实现跨越和自我超越?虽然这种跨越或
者超越的难度极大,但并非没有可能。印度人、日本人都已经作出了回答,最新的回答
来自韩国:韩国人在短短几年间,已经在信息技术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用爱立信中国
公司执行副总裁张醒生的话评价:“就连日本人,现在都无法忽视韩国。”正如一位科
技发展战略专家所说,现代科技如此纷繁复杂,发达国家不可能占领所有的“山头”,
我们仍有机会。基础研究不能再走20多年技术“放弃”的道路,要像当年“两弹一星”
那样体现出国家的战略意志,敢为人先,敢于争先。
8月19日,数学家大会开幕前的霍金公众演讲上,这位大师在报告结束后的几句话充
满祝福,也满怀期望:希望中国政府更加重视基础科学,重视扶持青年科学家。这话,
不仅是说给现场2000多名听众的。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