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中美科学家的个性差异
送交者: 佚名 2002年09月14日11:27:14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亚裔科学家是美国第一流科技人才的重要来源,在美国的科学界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美国每年由1/5的博士学位授给亚洲人,这当中有70%攻读的是生物学、物理学和工程学。在美国能源部所属的两大研制核武器的实验室洛斯·阿拉莫斯和劳伦斯·利弗莫尔,亚裔抓业人员分别占到4.5%和将近10%。

但是,这些科学家受到了比较严重的种族歧视,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工资待遇的不平等。在利弗莫尔,具有同样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的亚洲人年薪比白人低1.2万美元,而且工具差距随年龄增加而加大。在阿拉莫斯,年薪差距是3000美元。二是晋升机会少。亚裔科学家虽然容易受到聘用,人数不断增加,但他们只有很少人能够进入管理权力层。在利弗莫尔,平均每25名高层主管种才有1名亚洲人;在阿拉莫斯,平均99名高层主管中才有1名亚洲人,都大大低于亚裔科学家在专业人员总数中的比例。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一个重要的原因来自于受到亚洲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深刻影响的亚裔科学家个性特点。

在教养方式上,东方家庭容易对孩子很多照顾,使得孩子依赖性强而缺乏独立性;容易给孩子过多约束,使得孩子比较顺从而缺乏怀疑、冒险精神。东方人容易相信命中注定,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造成人格保守。东方人注重集体责任,追求与别人一致,从而忽视个人价值。东方人注重谦虚、内敛、坚韧,造成对感情的约束和欲望的克制;而在竞争、外显等方面显得不足。

这些个性特点也出现在生存在美国文化环境之下的亚裔科学家之中。亚裔科学家一向远离政治组织,遇到纠纷不愿诉诸法律,回避与领导、同事之间的矛盾,热衷于埋头搞自己的科研。在美国社会里,那些锋芒毕露、个性张扬的科学家往往能够得利。而亚洲科学家把谦逊谨慎看成了第一美德。

在加州伯克利劳伦斯实验室的美籍韩国生物学家William Chu认为:“中国人、日本人和韩国人一般都是安分守己的”;物理学家George Kwei说“亚洲人工作卖力而不会张狂,他们总希望以自己的工作业绩来展现自己”。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家、1998年诺贝尔获奖者崔琦指出:“说话讲分寸、不愿抛头露面的处世方式在竞争激烈的美国科学界是行不通的。那种只顾埋头工作的做法已经过时,如果你不自己宣扬自己,别人谁也帮不了你的忙。”但是要多数亚洲科学家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资深物理学家Alex Chao80年代在超导超级对撞机项目工作时认为自己可以胜任该项目的领导职务,但由于羞于启齿去竞争说明,结果被一个白人科学家抢去,他仍回到斯坦福大学从事自己的科研工作。曾在利弗莫尔工作过、现在伯克利劳伦斯实验室的资深物理学家Simon Yu在技术问题上有发言权,但他说对“争夺职位感到不好意思。”在他参加的一次欧美物理学家会议上,与会者都为自己争斗一个最佳席位而互不相让。晚上他对妻子说,这种场合不属于我。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