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老高杉:我对读博士的感触
送交者: 老高杉 2009年02月25日19:20:48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我对读博士的感触。 看到有一位Gter写了篇对留美博士生活的看法。我谈谈我的感想,算是积极的一面:博士 的生活应该是孤单的,寂寞的。但是在这种无限平淡的生活中,你有时间细细地梳理你的 一切,你的想法,你的将来。在美国,你可以接收到的信息很多,很多国内看不到的,也 能看到很多国内看得到的。当你大量接触这方面的事物,你慢慢思考问题会更加全面,而 不是简单的人云亦云。此外,博士锻炼的是哲学,应该说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研究到 了最后不是为了研究成果,而是锻炼研究的方法。而理工科研究的方法归结到最后,无论 什么学科,基本上都可以归结到哲学。而上面说的两个能力就是我读博士的收获。是在国 内十年都难以懂得的东西。我不后悔来美国的每一天,不觉得是浪费,也相信不管做什么 岗位,我都可以做好。因为我知道了做事情的很多已有方法(或者是知道怎么去找到这样 的方法),而且我也懂得如何去做事情。 (我曾经帮一个人录过俩分钟的录像,这是草稿) ”我,普通的一个人,一个University of Florida的计算机系博士生。来美国三年了,女 儿已经两岁了。学了什么?我不知道,太多了。经历的事情太多了,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清 。首先是这里给了一个环境,迫使你不得不面对挫折,很多很多,而且各种各样,结果呢 ,脸皮是厚了不少,说得好听点就是面对挫折的勇气。不过也给了我信心,没有做不到, 只有敢不敢去做,或是怎么去做。其次,这里很安静,不像国内,浮躁,功利,读博士和 读硕士不一样,我的导师对我很宽松,除了学术,我花了很多时间在观察社会,观察人, 倾听每个人的声音,然后尝试去重新思考所有的事情,希望抓到事物的本质,然后让自己 养成习惯,不要人云亦云,独立思考,然后就是创新。这一点国内的大学教育是很少可以 做到的,大家都习惯了抄袭,模仿,背诵。好了,2分钟了。就说道这点。祝大家好运。“ (我做过一个中美教育的比较) “看了大前研一的第一本“创业者之道”,惊讶地发现了这位大师在高呼“日本学校教育 埋没创业者”,其中举了很搞笑的例子。松下的创业者,松下幸之助小学毕业就在社会混 了。他的妹夫,井植岁男,心里一直有个心结,觉得超越不了松下幸之助,原因是“他比 姐夫多上了三年学(相当于中国的初中),而这三年破坏了他的脑细胞”。后来井植岁男 离开了松下,独自创业,为了不和姐夫竞争,侧重在国外发展,这个公司名字就是著名的 “三洋电机”。 其实,这个例子,让我想起前几天我在一个论坛上和人的一场争论,不过我的那个帖子又 被版主删了。其实我对论坛上一类人言论的思考,其中主要就是中国的教育问题(有可能 里面暗射了版主的无能)。 中国的教育(也许包括了整个大中华区),侧重的是模仿和记忆。知识主要来自于记忆, “复制”是最常见的答案。说一个简单的事例,刚来美国的中国学生很容易发生抄袭,原 因有几点, 1)中国学生做作业,如果能从书本上或网络里直接找到权威的答案,就会做简单的复制, 而且会认为自己得“满分”。这种方法在美国叫做“作弊”,换句话,叫抄袭。因为美国 教育强调的是“思考”,诚然,一个人思考肯定答案不可能对,那么看过一些参考资料后 ,一定要合上书本,尝试总结归纳,即使不能产生新的观点,也要换种表述的方式。 2)中国学生做作业喜欢对答案,然后集思广益,得出一个公共的“正确”答案。如果这个 作业是“individual homework”,这种方法在美国叫做“作弊”。其实美国学生也有讨论 的,但是他们对讨论的底线很明了,可以讨论题目的相关概念,但是具体习题的解答,就 会有很多细微的差别,因为他们做作业的过程是独立完成的。 这两点差别,也是最近一学期我才明白的。中国应试教育的悲哀导致了大家都在追求一个 正确答案,希望一个权威去给出正确的解决方案,然后记住,下次遇到类似的,就可以根 据记忆,写下答案。这种十几年的教育模式会让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定型,习惯了去人云亦 云,习惯了去记忆,而不是去思考,即使偶尔思考出个性化的答案,看到“正确”答案, 也会把自己的想法抹掉,甚至完全否认。 1)背诵,这个让我最痛苦的学习方式,让我的中小学生活充满了痛苦。诚然,背诵会有利 于你的文学修养,但是文学之外的学科,我真的不知道有多大帮助。人和计算机的差别, 在于人脑的智能。如果非要一字不差,甚至有些人还倒背如流,我实在不能恭维这种Comp uter-Hard的能力,绝对是对人脑的污蔑。 以后,我要告诉女儿:对于绝大多数学科,只要能够大概(准确)意思复述一遍就可以了 (当然不能有相悖的意思)。如果需要对一个概念的描述更加准确,那么需要分析它的前 提,它的属性,它的论述过程,它的结论。不过绝大事物不用分析得如此细腻。千万不要 浪费精力去一字不差地背诵,只要理解其意思,然后记住如何去找到它就好了。 2)海量习题,这种训练给我的后遗症,让我通过了很长时间才摆脱出来。它让我懒得思考 和质疑“新学到的概念和理论”,只要不断做题就能理解,只要做对题就大功告成了。其 实大家都知道这个想法是错的。我很羡慕大学时期的某些人,只需要看一遍书,就可以考 很高的分数,因为他们一直是这样学习的,看书就在思考,理解了就学会了,做题只是对 他们理解的一种考验。 以后,我要告诉女儿:题目做只是为了验证你对知识的理解,这些理解可能不完美,做一 些题会更加深刻的理解,但是没必要追求100%的理解,80%或90% 足矣,如果重要,以后还 会不断地去加深理解。重要的是方法,思维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至于知识,要在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容易记忆。 3)名人名言,这一点也是我最近发现的问题。中国人崇尚名人,相信名人说的都是对的。 打心眼里希望有一个万能的领袖,带领大家走向永远正确的道路。这一点是我读博士的过 程中体会到的。看了太多的论文,越到后期,越觉得很多所谓的牛人的想法不一定正确或 不一定完美,你会发现很多细节他们考虑的都不好,不过他们的方法很专业,做事情很认 真。而这次金融危机更加印证了这一点,中国人崇尚的所谓欧美权威倒下去大部分,他们 的言论更是错误百出,就更不用说中国的“专家学者”。应该说,他们基于自己的理解提 出了一些合乎逻辑的想法,至于对错,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也许事物本来就没对错,而 如果非要找到一个对错,那么我们必须加上一个时间段去形容。 以后,我要告诉女儿:质疑一切,无论是权威之言还是市井之言,不要怕出错出丑,实践 出真知,尝试去看更多的更广的东西,然后发现别人言论里面隐含的假设,思考为什么别 人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不断地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不断地去完善。那么女儿,你就能 够对世界的运作法则看得更加透彻了。 当然,美国教育也有缺陷,就是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不足,所以中小学生的数理化普遍 比较差。说句实话,中国的教育模式在扼杀创造力,扼杀创业者的基本能力,扼杀科学大 家的诞生,而培养出了很多工人,高级技工(如果有人愿意称其为工程师的话),但可惜 做事严谨又不够德国人,所以很少一流技工。 今天就写到这里,希望这些留美读博感悟可以帮助大家教育下一代。”
0%(0)
0%(0)
  好文章!!  /无内容 - netwalker 02/27/09 (204)
  真的读坏脑袋了? - cnfatcat 02/26/09 (336)
  好文章必須要支持 - 一目 02/26/09 (304)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8: 为什么说《易经》是严重伤害中国人大脑
2008: 何祚庥:一个忠实于科学的科学家
2005: 国民党的转变: 台湾政党政治之发展经验
2005: 2004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