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从伊顿到牛津
送交者: 史宗星 2003年04月28日19:59:52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泰晤士河畔,温莎堡对面,有个名叫伊顿的小镇,英国著名的伊顿公学就办在这里。称它“公学”,并非就是“公立”,而恰好相反,它是一所私立中学,自亨利六世国王560年前创建以来,一直是培养精英的贵族男校。

  走进它久经风雨的校园,如同置身一座古堡。两层红砖楼房围成一个正方形的院落,中央竖立着亨利六世的青铜塑像。教室高大宽敞,一排排用橡木板钉成的简陋桌凳黑油油的,透出光亮。学生的名字刻满了校园所有有木头的地方,包括课桌、窗户、立柱和楼梯的护拦,已故首相艾登的名字就刻在一处楼梯的护板上。学生们一律着黑色燕尾校服和深色条纹西裤,穿黑色皮鞋,白衬衣领口上打着领结,远看显得有点老气,近看又都是一副孩子脸。他们一般13岁入学,5年后毕业,可直接进入牛津或剑桥等名牌大学深造。

  在英国社会,把男孩送进伊顿念书是许多人的渴望。据说曾有人替未出生的孩子报名留位,为的是让儿子将来飞黄腾达,做大官,干大事业。但是,能如愿以偿者却只是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孩子,因为伊顿的学费十分昂贵,每年1.5万英镑,食宿杂用又得另付1万多镑,一般的家庭,甚至连中产阶级家庭都不敢问津。但是,从伊顿出来的人确实大都很有出息,不少人日后成了英国政治、军事、外交、实业、文化等领域的一流人才。在英国历史上50多位首相中,有20位出自伊顿之门,大诗人雪莱也是在这里念的中学,至于当了国会议员和银行家的,更是不在少数。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这所学校褒贬不一。有人坚决主张取消,认为用重金购买良好教育的制度是不健康的,只能加大英国的阶级差别;有人则极力主张办下去,认为这是英国的光荣传统,是不能丢的。

  如果说伊顿公学是精英的“摇篮”,那么牛津大学就是接近精英宝塔顶尖的最后一道阶梯了。站在牛津大学圣玛丽教堂的塔楼上放眼望去,这座以人文和社会科学称雄的高等学府的确气派不凡。时日正逢周末,校园里很静,似乎眼前不是一所大学,而是一座古老的宫殿。然而,正是这古香古色的校园建筑,让你感觉到牛津大学的历史悠久。它已有800多年历史,是个由39个学院和研究中心组成的大型联合体,有学生1.5万人,其中硕士生和博士生达5000多人,还吸引了100多个国家的3000多名海外学生。

  雄厚的教学实力,优越的学习环境,加上成绩出众的生源,使得从牛津大学出来的学生有种难以掩饰的优越感,在英国社会中起着显而易见的统治作用。历史上,牛津大学出了29位首相;在1979年6月的339名保守党议员中,竟有94人毕业于牛津大学。

  同伊顿公学一样,牛津大学的“精英主义”倾向也招致了社会的抨击。在今年早些时候的一次招生中,一位成绩出众的女孩被牛津拒之门外,却被美国哈佛大学马上录取。原因是这位女孩出身平民家庭,在面试中没有表现出牛津所欣赏的那种“贵族”风度。事情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连一些内阁大臣都发火了,声言要削减对牛津的拨款。但牛津的管理层却百方辩解,说这种做法并非“精英主义”作怪,而是严格按照标准招收新生。

  争论归争论,真要改变现状是很难的。不管是伊顿还是牛津,目前仍然办得很火,今后很可能是越办越火,因为这毕竟代表了英国传统的一部分,而人们知道,“传统”是大多数英国人最看重的东西。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教育在“吃人”
2002: 在哲学光辉下成长的数学大师希尔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