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中国全息理论之父含冤死后十余年,克隆动物出现证明其理论正确
送交者: 哆哆 2010年04月23日20:55:28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张颖清

  
张颖清,1947年生,生物学家,山东大学教授,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息生物学的创始人。2004年10月20日,病逝。
  【人物简介】
  张颖清1947年2月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一个普通职员家庭。和他的同龄人一样,张颖清1966 年高中毕业后没有机会上大学,而是下到大草原插队落户。
  1973年张颖清教授发明生物全息诊疗法,是近代兴起的生物学新技术。它具有简单、方便、用途广、疗效高、诊治速度快等特点。
  1982年,张颖清全息生物学的奠基性著作《生物体结构的三定律》出版。同年,慧眼识人才的山东大学把这位只有电大毕业文凭的青年调入,一年后将他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0年又晋升为教授。1990年张在山东大学创建了全息生物学研究所,任所长。
  张颖清于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0年在新加坡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上,张被选为国际全息生物学会终身主席。
  张发明的生物全息诊疗法,几十年来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使上百万人受益。
  3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胡克第一次通过显微镜看到了植物的细胞。1985年,张颖清发现了细胞和生物个体之间的一个新的独立功能构造单位:全息胚。
  张的学术成就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认为其成果对生命科学、医学和农学等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正是张1985年创立的全息胚学说,明确排除了学术界对动物细胞全能性的争议,从而为12年后克隆羊技术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上世纪90年代初,张颖清教授三次应邀访问颁发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的机构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等,在具有诺贝尔奖提名权的教授们的主持下,多次作学术报告。
  我驻瑞典使馆科技处、教育处先后3次向国家科委和国家教委发回关于张的学术成就在瑞典获得高度评价的报告,认为"只要进一步做好全息生物学理论的科学论证和推广工作,加强宣传,这一理论的发明者张颖清教授很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获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使馆科技处的同志说,我国还没有任何一项科技成果能够像张颖清的成果这样,得到诺贝尔奖评定机构科学家的如此评价。
  【全息生物学】
  20世纪80年代,张颖清创立了全息生物学,全息生物学是研究全息胚生命现象的科学。
  张颖清经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发现了生物体新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全息胚。张颖清指出:全息胚是作为生物体组成部分的、处于某个发育阶段的特化的胚胎,一个生物体是由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具有不同特化程度的多重全息胚组成的。这样就给出了一个全新的生物整体观,使人们对生物体的认识,发生根本性的和观念性的改变。
  全息胚学说打破了生物体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绝对界限,揭示了生物体不同部分之间的统一性;给出了生物体的体细胞的全能性在自然条件下最普遍最一般的表现形式;给出了相关部位在整体上的一般分布规律;对生物进化的途径、发育和分化、癌机制等问题从新的角度作出了理论解释。
  在1985年,张颖清在全息生物学中提出了“哺乳动物的体细胞具有全能性即发育成新个体的潜在能力”的理论。这一理论在1997年被英国科学家维尔穆特著名的克隆羊实验所证实。张颖清理论的提出比克隆羊的实验早12年,这和科学史上关于植物体细胞全能性的研究一样,均是理论在前,实验在后。
  众所周知,1902年Gottlieb Haberlandt 提出了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理论。他指出,植物细胞保持着向完整植株发育的潜在能力。56年后的1958年,F. C. Steward在人工条件下用胡萝卜根部的细胞培育出了新植株。继而,众多的植物可以被用体细胞繁殖。
  现在,这种植物克隆已经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Haberlandt的理论,在植物克隆研究领域,具有理论优先权,在科学史中占据重要地位。
  动物克隆的科学史和上述的植物克隆的科学史十分相似。张颖清在1985年首先提出了哺乳动物的体细胞具有发育成新个体的潜在能力,这种潜在能力在某种条件下可以完全显现。
  12年后,第一个克隆哺乳动物克隆羊多利的出现,证实了张颖清的这一理论,显然, 在哺乳动物克隆领域,张颖清的理论具有理论优先权,在科学史中将占据重要地位。
  特别是,在克隆羊多莉之前,全世界都把“哺乳动物的体细胞不能发育成新个体”当成是金科玉律这样的大背景下,张颖清敢于突破这样的公认观念,这充分显示了他在科学上勇于创新的大无畏精神。
  张颖清的主要学术著作有《全息生物学》、《全息胚及其医学应用》、《生物全息诊疗法》、《新生物观》等。他的多种论著被译成英、德、日、俄、挪威、蒙古、塞尔维亚等文字。
  张颖清关于哺乳动物体细胞全能性理论的英文专著,在克隆羊之前许多年,就可以在世界上许多图书馆如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查到。
  全息生物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交叉于动物学、植物学、胚胎学、遗传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细胞学、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古生物学、医学、农学等领域,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根据全息生物学原理,张颖清发明的生物全息诊疗法,已有30多个国家应用,全世界有近百万人受益;发明的生物全息电图诊断仪获第80届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唯一的最高奖──巴黎市长奖;发明的生物全息治疗仪,为医学提供了方便、安全、明显有效的医疗手段,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在农业上,应用全息生物学,可以使马铃薯、玉米、高粱、棉花等作物增产,可以防止退化。此外全息生物学在古生物学、兽医学、植物组织培养、园艺学、中草药学等都有重要的应用。
  张颖清多次应邀到美国、瑞典、英国、俄罗斯、新加坡、挪威、丹麦、斯里兰卡等国讲学。专门讨论张颖清全息生物学的国际学术大会,已开过3届(新加坡、挪威、美国)。
  美国总统克林顿为在美国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大会发贺电高度赞扬说:“你们应该为能够促进人类的健康贡献力量而骄傲。你们将几千年来人类获得的知识与现代医学的最新见解结合起来,已经使许多人得到同情和帮助,使他们健康幸福,正当我们努力使全球各地人民得到优良的医疗服务时,全世界医生能够从你们的杰出努力中得到灵感和启示。”
  全息生物学是中国人创立的原创性的基础理论,经历了20多年实践检验的,充分显示出创新性、超前性和正确性。
  正如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大会通过的大会宣言所指出的:“全息胚学说是生物医学领域内的一个全新的具有根本性意义的理论。大会论文所报告的研究对该学说的科学性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大会坚信,全息胚学说对生命科学的进步具有重大贡献,在生物学的众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含冤病逝】
  2004年10月20日,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研究所所长 张颖清教授不幸逝世,在科技教育界引起强烈震动。
  张颖清1947年2月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一个普通职员家庭。1966年高中毕业后来到大草原插队落户。一天,在落满灰尘的县图书馆里,张颖清翻出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些奇异的现象吸引着张颖清,驱使他开始了对生物学的探索。
  20世纪70年代初,张颖清决心攻克针麻原理。1973年3月,蹲在充满刺激性气味烘箱前的夫妻俩,终于看到了预想中的紫色氨基酸云图。但毒气已经窒息了在母腹中成形的胎儿,儿子降临几个小时就夭折了。
  1982年,张颖清全息生物学的奠基性著作《生物体结构的三定律》出版。同年,山东大学把这位只有电大毕业文凭的青年调入,一年后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后又晋升为教授。1990年,山东大学创建全息生物学研究所,张颖清任所长,并被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0年,张颖清被选为国际全息生物学会终身主席。
  全息生物学的巨大贡献
  全息胚学说是张颖清全息生物学的核心理论。这一理论告诉人们,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全息胚组成的,包含着生物整体的全部信息。国际学术界认为,它对生命科学、医学和农学等研究具有重大价值。正是张颖清1985年创立的全息胚学说,明确排除了学术界对动物细胞全能性的争议,从而为12年后克隆羊技术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张颖清发明的生物全息诊疗法,几年间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使上百万人受益。
  1990年,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的会议宣言中指出:“可以预言,全息胚学说的提出者张颖清教授将获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上世纪90年代初,张颖清教授三次应邀访问颁发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的机构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等,在具有诺 贝尔奖提名权的教授们的主持下,多次作学术报告。我驻瑞典使馆先后3次发回关于张颖清学术成就在瑞典获得高度评价的报告。
  早在1988年,全国政协委员王贤才、宋鸿钊就在提案中指出:“对于有希望获诺贝尔奖的科研工作者,应给予重点支持,像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提出的全息胚学说和应用该学说控制癌症的观点,就是很有前途的学说。”
  含冤辞世——科技界的悲剧
  张颖清去世后,当年在国家计委主要从事科技计划管理工作的严谷良及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任振球等6名老科技工作者联名写信说:
  1995年4月3日《中国科学报》发表了由一位院士推荐的“对全息生物学的质疑”的文章,此文作者是山东肥城矿务局职工医院的一名医生,他并不了解全息生物学的内涵,质疑文不对题。张颖清写反驳文章,该报不给发表。学术上有不同意见本还无碍,纵有欠缺之处也应允许在实践中去完善,但在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尚未对此课题作出评议认定、科技界也未展开学术研讨或证伪的情况下,1996年10月出版的由某院士主编的《伪科学曝光》一书,竟然将“对全息生物学的质疑”一文收录其中,以极不正常的方式将全息生物学打入伪科学之列。此后,张颖清的命运急转直下,全息生物学在学术上遭封杀,其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被取消,研究经费无人支持,申请评奖无处受理,一些大学的全息生物学课程也被停开。更让人痛惜的是,由于学术生存权得不到保障,张颖清积怨成疾,身心俱毁,从2000年起肺肝病变,胸腔积水,久治无效,含冤病逝。(《
  邹承鲁
  进来连续刊载有关张颖清问题,何祚庥院士说他是用我提供的材料,
  完全属实。科学时报所载反对全息生物学文章也确实是我推荐发表的。虽然已经
  事过多年,但就我现在仍能清楚记得的情况,简述如下:
  当时媒体广泛烘炒“全息生物学”,我对此颇有看法,适值有人寄我一篇反
  对“全息生物学”的论文,我觉得至少从百家争鸣的角度看也完全应该发表。为
  此推荐给科学时报予以发表。
  大约也在此时,山东大学向国家领导推荐张颖清的“全息生物学”应该得到
  国家重点支持,李岚清副总理批交科学院审查讨论,科学院又将李岚清副总理批
  件转生物学部处理,我当时任学部主任。责无旁贷,因此组织了一次学部常委扩
  大会研究此事,还特别邀请一位信息学专家(院士)参加会议。并将张颖清有关
  材料复制印发给与会人员。由于张颖清在材料中声称他在瑞典Karolinska医学院
  做学术报告时诺奖委员会医学及生理学组秘书在座,不仅对他的报告评价很高,
  并声称将推荐他为诺奖候选人。因此我给诺奖委员会医学及生理学组秘书写了一
  封信核实此事,不久就收到回信,大意是张颖清在Karolinska医学院的报告不是
  应邀报告,而是由我国驻瑞典使馆推荐的,他在报告后只不过是说了一些常规的
  客套话,完全没有推荐他为诺奖候选人的意思。此信我也复印发给与会人员。
  学部常委扩大会讨论后完全否定了张颖清所谓的“全息生物学”。信息学专
  家也认为张颖清的“全息”和信息论毫无关系。我们将学部常委扩大会讨论结果
  上报给科学院并转报李岚清副总理。
  会后我给张颖清写了一封信,并附学部常委扩大会讨论结果和诺奖委员会医
  学及生理学组秘书给我的回信。我在信上说,为了爱护你的声誉,如果你不继续
  在媒体进行炒作,此事就到此为止,所有材料都不会公布。如果你再继续进行炒
  作,我保留公布全部材料的权力。
  事后张颖清既没有给我回信,我也没有在报刊上看到他对全息生物学继续进
  行宣传。我相信科学院生物学部仍保留有该次会议的材料。
  窦丰昌、柯学东
  日前,一次题为“张颖清事件反思”的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
  所召开。以此为起点,一场关于科学反伪的激烈争论和反思骤然掀起,“科学打
  假”也成为了媒体和网络讨论的热点话题。而早在一年以前,事件的核心人物张
  颖清教授已死于肺癌,按理说,逝者所承载的全部学术荣辱都会随之而去,为什
  么在他去世一周年后会再次掀起波澜呢?
  张颖清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科学狂人、医学天才,还是学术南郭?江
  湖骗子?日前,记者在他工作过的山东大学哲学系,通过对前后三任系主任以及
  他死前的邻居和同事的采访,还原了张颖清在山东大学整整20年的学术研究和生
  活的历程。
  我们不奢望结束这场争论,我们只想还原事实。
  生物研究生
  不知生物学“大师”
  “张颖清?没听说过;全息生物学?有这个学科吗?”
  连续几天,在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的门口,多位学生都给了记者这样的答复,
  他们中有生物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有长年在此工作的管理员。
  可是,在山东大学全息生物研究所的官方网站上却有着这样记载:20世纪80
  年代,张颖清创立了全息生物学,全息生物学是研究全息胚生命现象的科学。那
  么,作为生物学科班的研究生,怎么可能不知道张颖清这样一位“大师级”的专
  家呢?
  实际上,张颖清的确一度被认为是个了不起的天才,是一个出自民间的、完
  全靠自学成才的生物学家。
  1947年2月,张颖清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一个普通职员家庭,1966年高中毕
  业后到大草原插队落户。1982年,张颖清出版了《生物体结构的三定律》一书,
  此书被认为是“全息生物学”的奠基之作。此后他四处游学,讲述他那独特的全
  息生物学。
  据山东大学哲学系前系主任周立升教授回忆说,生命科学院的学生没听说过
  张颖清很正常,因为张颖清是1984年被作为自然辩证法的专家引进到山东大学的。
  此后在山东大学20年,他从未进入过生物系,他的理论也从未被生物系专家所接
  纳。
  天才进高校
  舅舅不爱姥姥不疼
  那么,张颖清是怎样进入山东大学的呢?
  周立升教授是1984年任山东大学哲学系主任的,那一年张颖清刚好被前任领
  导引进到山东大学。据周教授回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高校等学术机构研究人
  才奇缺,向社会引进特殊人才是当时流行的做法。当时山大哲学系就破格引进张
  颖清、刘大钧、何中华三个特殊人才,刘大钧、何中华(两人现在都已成为博士
  生导师)当时还只有高中文凭,张颖清稍好一点,曾拿到过内蒙古一家电大的专
  科学历。
  据山大哲学系现任系主任刘杰回忆,极力推荐张颖清的是当时自然辩证法教
  研室的主任肖效武教授(现已去世)。不过,肖效武教授与张颖清此前并没有私
  交,只是在一次学术研讨会对他的全息生物学说颇为欣赏,认为它不失为一种认
  识和解释世界的哲学方法。
  就这样,1984年9月,只有电大文凭且年已37岁的张颖清,被作为特殊人才
  引进到山大哲学系。可是对新上任的系主任周立升来说,安排张颖清是个不大不
  小的问题。考虑到张颖清搞的是全息生物学,周立升就想到把他推荐到生物系去。
  不过,生物系经过开会讨论后,专家一致认为生物学中没有“全息”这个概念,
  张颖清的那套东西也不成为科学。
  理论得不到认同
  供职于哲学系
  周立升还对记者说,当时他并不死心,再次带着张颖清到生物系试讲。讲台
  下坐的全是当时山大生物系最权威的学者。张颖清对生物系的专家说,任何生物
  体的部分都能代表整体,比如苹果的形状与苹果树是极为相似的。周立升回忆说,
  当时听课的生物学专家笑声一片,觉得他的观点很荒谬。
  在那次讲课中,张颖清还提到,利用生物体的一个单元可以复制出整个生物
  体,结果台下仍然笑声不断。“没想到他这一说法十几年后竟成了现实,也就是
  现在所谓的‘克隆’。”周立升感慨地说。这一预测成了若干年后张颖清宣称自
  己是克隆理论鼻祖的主要原因。
  但是,张颖清当时凭这些“假说”并没有打动生物系的专家们,他们都认为
  张颖清那一套只是他的猜想,没有任何的实验数据证明。生物系拒绝了张颖清,
  他只好供职于哲学系。
  要把达尔文踩在脚下
  张颖清在哲学系留下来后,系里还为他专门开设了一个研究室。
  后来,张颖清说想给学生上上课,周立升答应“可以”,但交代他一定要结
  合自然辩证法讲自己的理论,因为讲自然辩证法在哲学系才算名正言顺。“我看
  他并没有讲自然辩证法,也不会讲。他讲的还是他那一套全息生物学。”周立升
  回忆说。
  客观地说,来山大前,张颖清已经出过专著,在学界有了些影响,有不少人
  还想师从于他。1985年,他被破格提升为副教授。此时,张颖清自己联系了两个
  助手协助他工作。
  正是那一段时期,张颖清的系列著作《全息生物学》、《生物全息疗法》等
  专著陆续出版。
  全息胚学说是张颖清全息生物学的核心理论。这一理论告诉人们,生物体上
  任何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都是全息胚,细胞是发育程度最低的全息胚;全息胚都
  有着向新个体自主发育的能力,都是整体发育的缩影,包含着生物整体的全部信
  息。细胞作为全息胚的一个特例,也被包括在全息胚学说中。
  若干年后,国际上第一头克隆羊“多莉”诞生,张颖清当即宣称,早在十二
  年前他的理论就为克隆奠定了基础,因此认定自己才是克隆技术理论的鼻祖。
  据当年张颖清的好友刘大钧教授回忆,那段时间张颖清对自己的理论异常自
  信,经常对人们说“我要把达尔文进化论、细胞学说踩在脚底下”,说罢还不停
  地跺脚。
  建全息生物学研究所
  从1984年到现在,山大哲学系经历了四任系主任。记者在采访期间,周
  立升、谭鑫田、刘杰三位系主任都提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张颖清在没有得
  到任何实验数据,或者没有得到被主流科学界认同的实验数据的情况下,却迅速
  让全息生物学在全国打开了影响。
  据谭鑫田回忆,张颖清1990年再次被破格提升为教授。同年,他又带着助手
  离开哲学系,创建了全息生物学研究所。也是在这一年,张颖清在海外拉起一帮
  华人,在新加坡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会上,张颖清被选为
  “国际全息生物学会终身主席”。
  而张颖清生前好友告诉记者,成立全息生物学研究所后,因为科研经费多,
  他在山大逸夫馆二楼要了一大片房间,每个房间都放置着各个国家的国旗,以显
  示全息生物学的国际影响力,“我当时就问他,你这是搞学术研究还是搞国际博
  览会呀?”
  从新加坡回来后,张颖清就跟学生讲,他有希望获得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这个学生马上就到校广播站把这一“好消息”广播出去了。
  据刘杰讲,山大校内广播以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头条也连续用了5~
  6分钟的时间报道了同类题材,“对于一个学者,央视的这种报道规模可以说是
  非常盛大的。”
  宣称有望获诺贝尔奖
  在此后几年,张颖清曾多次被媒体渲染为有望获得诺贝尔奖。那个时候也是
  张颖清最得意的阶段,可以看作是他学术的最高峰。
  但是,在山大一些冷静的学者看来,张颖清这种自我炒作有些过分,“你年
  年叫嚷着说有望获奖,但诺贝尔奖年年没有你,这算是什么事呀?”刘大钧教授
  对此就很是难以理解。
  据山大一些老学者告诉记者,当时国家教委一位副部级领导也委婉地批评了
  张颖清,叫他别老忙着在媒体上露面,要静下心来作一些扎实的实验,得出令人
  信服的实验数据。
  据刘杰讲,由于盛名远播了,山东省里和学校给张颖清的科研经费都非常多,
  其中有一次给了60万元,“这在当时绝对是大数目,我们都羡慕得不得了。”
  狂妄影响学术生涯
  刘大钧教授是与张颖清几乎在同一时期引进到山东大学的,当年也是张颖清
  的好朋友,目前他们俩,一个已成为我国知名的易经研究专家,一个却被卷入伪
  科学的是非之争,其命运的蹉跎不得不让人唏嘘不已。
  对于张颖清的遭遇,刘大钧教授有自己的看法:“抛开学术真伪不讲,张颖
  清狂妄的性格也为他今天的结局埋下了种子。”刘大钧回忆说,因为他是易经专
  家,张颖清就以为他住的地方肯定风水好,他搬到哪儿,张颖清就跟到哪儿。
  “我住在三楼,他就要住到四楼,对别人说是一定要压我一头。”而在办公室里,
  张颖清也要求自己的桌子比别人的大,椅子比别人的高。
  刘大钧还说,随着全息生物学的影响日益扩大,张颖清的狂妄也无以复加。
  有一次刘大钧听到张颖清教育孩子说:“你怎么能跟这些孩子玩?你知道你是什
  么人吗?你的爸爸是有望获得诺贝尔奖的知名教授!”
  实际上,有很多天才的科学家性格也有问题,那么张颖清的性格缺陷怎么会
  影响到他的研究工作呢?刘大钧的解释是:他不可能团结一个学术团队。
  周立升回忆,当时,他的助手初红军、陈少宗和刘长工都跟张颖清有着不可
  调和的矛盾,他们离他而去。在后期,他只好找夫人王兆琴作助手。没有学术阵
  容,没有研究梯队,全息生物学研究所日渐成了张颖清的“夫妻店”---这在
  山东大学一度成老师的笑谈。
  贴上伪科学标签
  据谭鑫田回忆,在张颖清最火的时候,那时科学界对他质疑的声音还没出来,
  但山东大学就有专家私下提出过质疑了。自然辩证法的老师就说过他那一套“太
  过玄乎”;说他凭着自己的一个假设,在没有实验证据的情况下,就敢夸下海口
  可以治疗300多种病,可以提高土豆产量,难以令人信服。
  还有专家批评说,如果用一个自造的“全息胚”概念就可以解释一切生物现
  象的话,那么“宇宙全息”岂不是可以解释宇宙的一切奥秘了?
  而这时,一场更大的科学反伪风暴就要来临了。
  1995 年4月3日《中国科学报》发表了署名为周慕瀛的“对全息生物学的质
  疑”的文章。该文首次以公开的形式对全息生物学提出质疑。同时,《中国科学
  报》还刊登了邹承鲁院士的一封信,信中揭露了张颖清诸多“国际学术活动”的
  根底。信中说“关于‘国际全息生物学会’,我查过‘国际科学学会联合会
  (ICSU)’下属的全部国际性学会名单,没有所谓的‘国际全息生物学会’;又
  据我国科协的资料,所属全国性学会中也没有‘中国全息生物学会’”。信中还
  提到:“迄今,还没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没有在严肃的国际性学术刊物上发表
  学术论文,而是依靠报纸、广播、电视或科普刊物的宣传而获奖的。”
  不久之后,反伪科学的先锋人物何祚庥把上述两篇文章收入《伪科学曝光》
  一书中。
  据刘大钧回忆,上述文章发出来后,山东大学经过调查核实后,立即就扯下
  了张颖清办公室里那张“国际全息生物学会”的牌子。
  此后,更多的有关张颖清在海外搞学术活动的情况被披露。据山大一些老师
  回忆,实际上在美国、西欧国家,只要给些钱,在那里拉扯一帮人开个什么“学
  术会议”是件很容易的事。
  最后挣扎
  研发减肥药妻子做广告
  1995年以后,他的科研经费基本上断了,因此后来开发减肥药时,还是动员
  妻子做的广告。据刘大钧回忆,张颖清送给同事们的减肥药,他前脚走,人家后
  脚就扔了。“看着他爱人的身材,人家哪会相信他?”
  2000年,张颖清患上了肺病,后来有媒体报道说他是“积冤成疾”。但是熟
  悉他的刘杰不这么认为,“我看原因在于他的烟瘾太大,一天要两三包烟,一根
  接一根。”
  据刘杰说,即使患上了癌症,张颖清依然不相信大医院。他先是到内蒙古的
  一家中医诊所接受“全息疗法”。在没有效果的情况下,张颖清回到山东,到刘
  永的诊所里治疗。刘永也是全息生物学会的会员。
  死后引发
  科学打假争论
  记者在山东大学采访期间,张颖清的家早已人去楼空。今年2月,他的爱人
  兼助手王兆琴在接受新华社采访后去了瑞典定居,她的子女据说也已在那里留学。
  新华社随即刊发了《中国科技界悲剧---山东生物专家张颖清含冤早逝》。文
  章说,由于个别学术“权威”的粗暴干预,使得张颖清含冤倒在了问鼎诺贝尔奖
  的途中。
  今年10月20日,即张颖清教授去世一周年之际,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
  史研究所的会议室内,一场题为“张颖清事件的反思”在此召开。会上,科学打
  假的个人方式遭到了专家的猛烈抨击。一时间,何祚庥、等科学打假先锋
  人物被抛到了风口浪尖。随即,在自己的网站上贴出帖子予以回复,方舟
  子呼吁人们 “当心有人借张颖清之死为伪科学喊冤”。
  一场关于科学打假的争议再次引发了媒体和网络的热烈讨论。
  科学界
  特定时代悲剧
  什么是科学?认定科学的标准是什么?在海内外一直有着广泛的争议。
  作为张颖清的同事研究科技哲学的刘杰教授认为,判断一种学说是不是科学,
  应由一个由这一学科的顶级专家组成的小团体来认定。虽然他并不赞成个人方式
  的科学打假,但刘杰依然表达了对何祚庥等人的支持。他认为何祚庥并没有抹杀
  真正进行科学探索的人,他反对和揭露的都是诸如特异功能、“永动机”、“水
  变油”等早已被广泛证明为不可能的学说,他批评的是利用媒体炒作、包装、宣
  传等手段达到非科学目的的那类人。
  具体到张颖清身上,他认为张颖清的“全息胚”学说,最多只能算是“潜科
  学”或者是“前科学”,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观念。这些观念、思辨可能正确,可
  能荒谬,虽然它们都对科学的发展很重要,但远没到证明为是科学的程度。
  “凡是正常搞科学的人,都不会认为他那一套是有前途的,因为它仅仅停留
  在一种想法上。除非世界上主流科学家都是傻瓜,只有边缘化的张颖清是聪明
  的。”刘杰作出了这样断言。
  不过,刘杰更愿意相信张颖清是个科学狂人,而不是江湖骗子,因为根据他
  死前的种种行为判断,他对自己的理论依然深信不疑,这说明他主观上没有行骗
  的目的。
  最后,刘教授说,张颖清只是中国科学界特定时代的一场悲剧---媒体宣
  传的作用超过了科学理性的判断,科学研究的决策者缺乏理性的思维,缺乏科学
  的观念。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9: 要说现代汉语还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
2009: zt: 感悟《哥德尔》
2007: 中科院生物战略研讨会,海外牛人施一公
2007: 求真理,要尊严,讲秩序
2006: 建议中国尽快废除院士特权制度和长江学
2006: 一点感受: 清华生物系2006 offer占压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