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關於“博導”
送交者: gmd 2003年05月27日20:44:11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關於“博導”

作者:吳小如(北京大學教授)


我本無資格談論這個問題,因我本人並非“博導”。但我的學生中確有不少“博導”,有時他們之中有人因公外出,由於同我熟識,乃蒙不棄,囑我在一個時期內代管他們的博士生,因之我也稍稍領略個中況味。夫吃過“布丁”的人然後知“布丁”之味(《反杜林論》),嘗過“梨子”的人然後知“梨子”的酸甜(《實踐論》)。我雖只代管過幾天博士生,總算取得一點發言權,故姑妄言之。

據我所知,在歐美各大學中,只要是教授就有資格指導博士生,並無“博導”與非“博導”之分。不過彼方之教授是“物以稀為貴”,並不像我們這裡的所謂教授多得車載斗量,甚至逾於過江之鯽。數量多則質量上難免良莠不齊。然則在眾多教授中區分出“博導”與非“博導”來,本屬符合國情,無可非議。問題在於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當“博導”,其學術上的水平與標準似並無一條明確的“底線”。就我所見到的某些“博導”的專著或單篇論文,其水平是否夠得上擔任“博導”,實在令人可疑。蓋剽竊他人學術成果者有之,出現常識性硬傷者有之;甚至有些觀點和材料,古今中外的前人早已說過多少次,幾乎其內容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事物,而身為“博導”之流卻一無所知,竟把他那一點井蛙之見當成稀世之珍和不傳之秘,津津樂道而寫入其大作之中者更是屢見不鮮。這樣的導師“導”出來的學生,其功底與質量如何,就更使人放心不下。由於“博導”多了,於是獲博士學位的人數也按照幾何級數不斷飆升。看上去我們的文化學術事業似乎在日臻繁榮昌盛,其實卻難免有“泡沫文化”的成分在內。這就不能不使我這個老教書匠發出杞人憂天之嘆,落筆寫出這近於杞人憂天的文字,做一個“不在其位”而竟然“思謀其政”的不合時宜之人了。

近時從各種媒體不止一次看到如下的新聞報道:有的“博導”竟在同一時間段內同時指導十幾個乃至幾十個博士生。我以為這樣的“博導”可謂“奇才”。我本人資質魯鈍,平生真正指導過的研究生只有一人。上個世紀60年代,北大中文系一度成立了一個研究生集體指導小組,由教授二人、講師一人(即區區是也)、助教若干人共同負責輔導,定期碰頭討論質疑答疑。這一做法曾維持了好幾年。而彼時在這個小組集體指導下,於某一時間段內,研究生的總人數最多也未超過十人次。自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包括指導來留學的外國博士生和代管過的博士生,在每一時間段內我也只指導一個人;到2001年,加在一起也未超過五人次。而從我本人的體會來說,只要有指導任務,我這所謂的“導師”即感到無論時間或精力都相當緊張,擔子很重。可見我這個人實在才輇力薄,殖學無根,比起當前的某些“博導”來,真是瞠乎其後了。蓋一位“博導”同時竟可以指導幾十人,這些人總不可能共選同一論文題目。即使在同一專業範圍之內,那擔任“博導”的恐怕也得“十八般武藝”件件都有兩下子才行。我不過只是個凡夫俗子,在學術領域和專業範圍內,凡是我不懂或只略懂皮毛的學問,我絕對不敢大包大攬,膽大妄為,對學生胡亂指手劃腳。而現在的“博導”竟能同時指導大抵相當於一個班的小學生之數,恐怕即使是陳寅恪、錢鍾書也未必有此鋪天蓋地的知識“涵蓋面”。“雖堯舜其猶病諸”,而況“博導”乎?

不過最近我卻有點開了竅。不久前我曾看到一份表格,是關於高級知識分子住房面積的標準的。其中院士相當於副部級待遇,一般教授相當於正司局級待遇。把“高知”與政府行政官員等量齊觀,是否妥當這裡姑不討論。但既有如此規定,那麼一位司長或局長的手下總會統轄着上百人吧。然則一位“博導”能帶幾十個博士生,又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呢?遺憾的是,我這個老教書匠天生不是做官的料,所以只能自愧弗如了。

中華讀書報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英語教育隨感
2002: 學術委員會有多大權力?重點學科評審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