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无耻的嘴脸贪婪的心(三):北大商人(1)
送交者: 亦明 2003年06月06日21:04:37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按照写作计划,这一章是要继续写北大的历史的。但看了北大教师堂吉柯德先生的评论,我决定先替北大算算帐。堂老师在评论我的文章中可怜巴巴地说,“北大的穷日子是过怕了,就差没有上街要饭的地步了”,“学生居住在拥挤不堪的宿舍内,大部分宿舍都是50-60年代的4层楼房,没有阳台晾衣服,洗过的衣服就挂在屋里,用水盆滴滴嗒嗒的接水,或者挂在楼道的铁丝上,经常把水滴到过路的人身上。”(XYS20030531)。

  我不怀疑堂先生的描述。但我也不相信北大真的那么穷。到中国的农村看看失学儿童,看看卖血为生的农民,那不是一个穷字就能够说得清楚的。那叫惨。可谁不知道中国的外汇储备全球第一?谁不知道中国的款爷在国外能把欧美的富翁震楞?那么,中国到底是穷还是富?同样,北大是穷还是富?如果说北大穷,别人还能活下去吗?实际上,北大不仅不穷,而且富得流油,只不过流出的油尚且没有渗到底层罢了。下面我们就看看北大贪婪的另一个侧面,看他是如何疯狂地赚钱的。由于下面讨论的问题涉及经济和金钱,我需要自己先避一避嫌疑,在此我再次声明:本人与北大和清华没有任何个人恩怨,没有任何利害关系。本人从未报考过北大清华(分数太低),没有在北大清华上过课或听过课,不曾到北大清华求过职或供过职。本人从未购买或拥有过与北大清华有关的股票。本人及家属的命运都与北大清华没有任何直接关系。本人文责自负。

  1986年,北大开全国高校之先河,率先成立公司,点燃了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星星之火。根据北大官方网站资料,北大现有方正集团、青鸟集团、未名集团、资源集团四大集团,号称“四大金刚”。除此之外,北大还有北大维信、北大社区医疗、北大高科、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北大在线五个独立的公司。在中国目前的大学中,产业化与教学、科研鼎足而立,成了他们的三大工作内容之一,简称“产学研”。令人吃惊的是,“产”是排在第一位的。

  在北大百年校庆之际修订的官方校史中,北大产业化也有不轻不重的一笔:

  “近年来,北大在校办高科技产业方面已经形成了以学校雄厚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为源头的,具有北大特色的,产学研相结合的高科技产业格局,形成了以信息、制药、物业和化工为骨干的几个规模效益型支柱产业。方正集团销售额连年翻番,已经在汉字激光照排、计算机软件、个人电脑等方面形成强大的生产能力,1996年销售额达四十亿元,在全国新技术产业中名列前茅。方正集团在香港股票上市成功后,在产业的多元化、股份化、国际化方面获得重大突破,已列入国家100家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单位;资源集团是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后应运而生的,引起广泛关注的南街改造工程已于94年竣工,建成26000平方米科工贸用房,为学校增加固定资产近3亿元,并正在进行校园周边环境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其他支柱产业如未名生物工程公司、青鸟软件公司、维信公司等发展顺利。校办产业97年销售额已超过50亿元,所获利润中上缴国家税收5000多万元,以各种方式回报给学校近5000万元,不仅为北大做出了很大贡献,也为我国高科技产业的振兴和发展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http://www.china.net/pku100/frames0.htm)。

  读者在此要特别注意的是,北大的公司在1997年的销售总额超过了50个亿,而上缴的税收仅占1%。根据中国目前的工商政策,各级政府收缴营业税、增值税等多种税种,一般最低不低于3%,最高可达17%。这还不包括所得税。即使按照3%的最低营业税计算,北大在1997年就少交了1亿元人民币。而根据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的雄文“向着世界一流大学迅跑”,2002年北大校办企业产值为185亿元,是否其中的销售额还按1%税率纳税,不得而知。

  这里还要提请读者注意的是,即使按照低得不能再低的20%利润率计算,2002年北大公司的赢利应该在37亿元人民币以上,相当于“985”一期特款的二倍。不过,北大各公司在1997年“以各种方式回报”给大股东北京大学的还不到销售额的1%。五年后,这个数字是多少尚不清楚。这些利润都到了哪里,恐怕连闵书记和许校长都说不清楚。如果评选世界上最最慷慨大方,最最不在乎投资回报的股东大老板,北京大学肯定名列前茅。

  当然,北大如果不伸手向政府伸手要钱,不揩社会财富的油水,他的产业公司是否回报大老板那是他自家的事情,旁人犯不上插手过问。但如果一边自己在社会上疯狂“圈钱”,一面向政府申请救济,那就难免要激起公愤。下面让我们先逐个看看北大引为自豪的“四大金刚”是如何发迹的。

  方正集团得以起家的是北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选的研究成果,也就是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有了这个技术为后盾,方正集团才敢于说自己“坚坚实实做事,方方正正做人”。根据方正集团的官方网站介绍,方正集团“拥有4个控股的上市公司,24家独资、合资企业,员工约6000人。2002年4月,在信息产业部评定的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方正集团名列第十。”这个网站设有它的三个上市公司链接,分别是方正控股(香港0418)、方正科技(上海600601)、方正数码(香港0618)。到YAHOO财经频道研究了一番,发现这三个上市公司中,以方正控股规模最大,在1995年底以每股1.5港元左右开盘上市,然后一路飙升,到北大百年之际,每股价格涨了大约4元。在1999年底,方正控股的股价超过10港元,市场总值超过120亿。那是它的顶峰。到了今天,方正控股的每股价格惨跌到了0.7港元左右,市场总值仅剩下了8亿港元。根据“Yahoo! 财经-投资宝鉴”的资料,方正控股的“股东权益回报”是“负”94.03%。(http://hk.biz.yahoo.com/company/ratio/0/0418.hk.html)。与此相似,方正数码目前的股价也不到最高峰的十分之一。那些高价买进北大方正的中小股民们,可以说是血本无归了。

  方正集团的货是好货,它在股市上惨遭血洗,大概只能与经营不善有关。不过,北大左有光华管理学院,右有经济学院,上有“厉股份”,下有“京城四少”,竟能够把“自己”的公司搞成这样,可见其看家本事如何。尽管如此,经营不善,属于本领不高,还谈不到有道德品质和违法乱纪的问题。能够看出方正集团这方面问题的是它的一个子公司,叫做“北大博雅科贸有限公司”,简称“北大博雅”。

  “北大博雅”成立于2001年4月,当时正是方正在香港股市处境不妙的时刻。它由北大方正出资3千万元人民币,控股70%;北大技术物理系副教授李正孝以所谓的“NANO”技术入股,占股30%。北大方正总裁张兆东任董事长,李正孝出任技术总监。(《南方周末》2002年1月25日:弥天骗局?北大博雅纳米油扑朔迷离)。 

  李正孝的“NANO”是个什么东西呢?据李正孝自己说,按1比8000的比例把NANO加入燃油中,它会以“纳米尺度”的体积与油相融,通过微爆炸,达到燃油充分燃烧,从而降低污染物排放,同时提高燃油利用率,达到节能之目的。由于这个产品的主要成分是水,所以它以“纳米水”而闻名。在2001年4月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李正孝说,北大博雅的“纳米水”年产量已达5千吨,产值可达50亿元人民币。方正总裁张兆东曾亲自出马推销“纳米水”,促使扬州有关部门明令下属加油站必须使用这个产品。据估计,仅这一笔交易每年就为北大博雅揽来3千万元的生意。(引文同上)。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这是一个天大的骗局。中国石油化工公司在2002年6月20日专门下发通知,指出北大博雅的“纳米水”“并不能改善汽油抗爆性和汽车尾气排放,清洁性和节油效果与资料宣传的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要求系统内禁用。这相当一棒子把这个骗子打了个半死。如果这个骗局没有被揭露,北大就会从中国老百姓的腰包中掏走几十亿、上百亿、甚至上千亿元人民币。方正集团一看势头不妙,把李正孝赶走。北大也发表声明说,“'纳米水'这一产品与北大并没有任何关系,而且这个产品的科学性还非常可疑。”(《北京青年报》2002年7月6日:北大何以成了“唐僧肉”)。北大的教授与北大的公司以北大的名义搞的骗局,但北大的脸皮竟能够厚到说它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那么它与谁有关系呢?除了用“无耻”这两个字来形容北大,我实在找不到恰当的汉语词汇了。

  其实,与北大产业集团的其它成员相比,方正集团还真算是“方方正正做人”的一个。其它成员简直可以用贾平凹的笔法,以“XXXX”来形容。比如,成立于1992年的北大资源集团。仅仅十年间,它的资产就从40万元增长到30亿元,投资回报超过750000%。北大的哪个院士、哪个教授的什么发明能够产生这么大的效益呢?北大资源集团搞的是什么资源呢?答案非常简单。这个公司根本用不到北大的院士和教授。它的资源就是北大的一块牌子。它首先把北大的南墙推倒,然后搞起了所谓的“南街改造工程”,实际就是做房地产贸易。仅这一项,就赚了五、六千万。这就是他们扬扬得意的“第一桶金”。从这以后,他们又在股市上翻云覆雨,学名叫做“借助资本市场的运作实现产业孵化”。如果读者听不懂这些经济学名词术语,别害怕,让北大资源集团的总裁叶丽宁给你翻译翻译:“由旗下被孵化的优质公司花费一定的金额来收购上市公司,再将该公司的优质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中,使上市公司的业绩得到大的提升,在上市公司业绩好转取得再融资资格后,再由上市公司以配股或增发等方式从社会上融资,再将融到的资金投入到新一轮的产业孵化之中。在这种资本运作中,既可享受到被孵化项目本身的盈利,也可从资本市场上得到资金支持。”(《北大校刊》2003年1月15日:北大资源资本增长7500倍)。懂了吗?没懂?那我把它简化一下:到股市上圈钱。被圈来的钱当然来自中国的中小股民。

  2003年1月14日,国家计委、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北京大学联合主办一个“2003年世界华人创业投资辅导大会”。敢于并且能够辅导世界华人创业的人,应该称得上是国际级大师了。这个大会请来的一个国际大师就是叶丽宁总裁。叶总裁现身说法,对自己公司的历史得意得不行。

  北大资源集团到股市上骗中小股民显得那么驾轻就熟,好象是出凡入圣的天才。可它被骗的时候,却又显得那么愚蠢。敢骗北大并且成功的人并不多,但有一个人大名鼎鼎,叫做肖建华。肖总是北大法律系1990年毕业生,曾任北大学生会主席。在1996至1997年间,肖建华先后在北京成立了四家公司,其中之一叫做“北京北大明天资源科技有限公司”,这就是在世纪之交叱吒中国股票市场的“明天系”的龙头。其实,“北大明天”公司的那么长的名字中,只有“北大”两个字最值钱。“北大明天”是肖总与北大资源集团的合资企业,后者只占20%的股份。可就是这20%的股份给与了肖主席足以施展拳脚的平台。通过资产重组、通过股权转让、通过成立子孙公司和其它一些能够把人搞得晕头转向的手法,肖主席给这些搞到手的普通公司(很多位于内蒙古)加上“北大概念”,从此他们的身价就成番论倍地增长。几年功夫,“明天系”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就超过了28亿元人民币。(《羊城晚报》2002年11月5日: 自拍自买 “明天系”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

  由于“明天系”如同股市中的强盗,名声太臭,北大资源集团的叶老总在2003年的“2003年世界华人创业投资辅导大会”上特别对媒体表示:“明天系”只是打着北大的牌子而已,“明天系”的核心人物肖建华是北大的校友,除此以外,“明天系”实质上和北大资源并没有更深的关系,在2001年时,北大资源已经与“明天系”正式脱钩了。(《北大校刊》2003年1月15日:北大资源资本增长7500倍)。

  又是一个矢口否认。对北大来说,这是最好,也是唯一的策略。难道在北大人的词典中,真的就没有了“无耻”这两个字?难道在北大人的心中,分不清什么叫做良心?难道在北大人的头脑中,不存在道德这个概念?

  在股市上与“明天系”齐名的是北大青鸟集团。这个集团本来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但看股市油水大,来钱快,因此青鸟变成了股海中的大鲨鱼。根据《经济》月刊杂志最近一篇文章(《经济》2003年3月号:青鸟天桥:一个玄妙的圈钱迷魂阵?):“在资本市场上,北大青鸟一直是一只猛禽,热衷于进行凶悍的资本运做。旗下子公司青鸟天桥和青鸟华光借壳上市的操作手法堪称资本市场上的经典案例。”这篇文章透露,一位青鸟内部人士告诉《经济》记者说:“告诉你个最大的秘密吧,我们现在什么都不赚钱!”也就是说,干正事,搞实业,北大人干不来,但在股市上炒作,他们却是个中高手,把那些专门靠折腾股票维生的人都搞得眼花缭乱。

  把青鸟集团比喻成“猛禽”和“鲨鱼”一点儿也不过份。因为它已经把嘴张得大大地,对准了自己的老板,北京大学。2000年底,北大的“四大金刚”在副校长陈章良的策划下,各出资25%成立了一个新公司,叫做“北大高科”。“北大高科”虽是新公司,却是深圳股票交易所最早上市的公司之一。读者能够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吗?这就叫做“借壳上市”或“买壳孵蛋”。它买的壳是“深圳市蛇口安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鼎鼎大名的“深安达”。“买壳孵蛋”的好处就是可以直接上市。

  回到青鸟这个话头。虽然“四大金刚”原定各出四分之一股本,但陈章良旗下的未名集团实际没有出钱,他那份钱由青鸟代付。这其中的幕后交易肯定是有的,但实际上却使青鸟成了“北大高科”的控股股东。这也是为什么《经济观察报》在2002年8月19日发表文章发出疑问:“北大青鸟还是青鸟北大?”的原因。以“北大高科”为据点,青鸟集团老板许振东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接连收购了两家上市公司,使他控制的上市公司达到六家。(引文同上)。

  2000年正是世界上网络经济最热的一年,以IT起家的青鸟岂能错过这个机会?他除了是搜狐的大股东之外,还把眼睛盯上了北大。这年9月,它与自己的老板北京大学合资成立了“北大在线”,要利用北大的名气搞网络教育,最终目的是要把它推向股票市场。可是人算不如天算,网络经济泡沫在北大在线成立不久就破灭了,青鸟的计划受挫。

  即使与自己的老板合作,青鸟也不会吃亏的。北大用什么与青鸟合资呢?“北大在线”包括在线大学堂、职业与商务培训、知在培训课题、新青年四大部分,其中在线大学堂包括、北大讲坛、学堂资讯、一网同窗、燕园评论、北大招生网等几部分。再继续看下去,你会发现一个天大的秘密:北大最著盛名的“三角地”就在“燕园评论”之中。原来北大把“三角地”都给卖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三角地”是北大的灵魂,是“北大精神”的象征,是北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卖了“三角地”,北大成了名符其实的行尸走肉了。

  注:北大在线“三角地”在今年5月的大部分时间都被关闭,进入6月份,“三角地”从“北大在线”上消失了。是北大做贼心虚,把它撤走了,还是把它又卖了个大价钱?北大的学生是不是应该问一问你们敬爱的闵书记、许校长?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16岁男生杀死母亲 走进一“尖子生”的
2002: 悲剧还要再发生多少才能使我们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