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评匆忙推出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的软肋:兼论研究生的实质
送交者: 随笔点评 2004年04月02日16:19:08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教育部最近在没有在其它各个部门、尤其是科研体制管理部门推出任何综合配套政策准备的情况下,匆忙地推出了研究生全面收费的政策。引发了许多实质性的问题:我自己就收到了不少家庭境况不好的学生的来函,许多情况的确让人伤感。

目前体现在面上的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我国的科研基金预算一直不能将“辅助人员生活费”【或者通俗一点吧,就叫“人头费”好了】计入这一点上。相比之下,国外的科研项目则主要是人头费支出的比例占主要成分,而仪器设备购置权则由基金会或资助者掌握,这部分的经费并不下达给具体使用者。这里的人头费主要用于支付临时受雇人员的生活开支,而研究生就是这样开支的主要受益者。

然而,应该看到:这个问题的实质层面要复杂得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体制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一时间也是积重难返的,决不是仅仅宣布收费那么简单。同时,应该指出的一点是:观念上的差异也使得这个问题变得非常复杂,涉及到关于什么才是研究生的本质的认识。

由于文化历史积淀和现行基础运作体制的影响,在国内“考上”了“研究生”“博士生”就是成功的标志,但无论什么“士生”,在我看来,其本质上其实都是类似于带有培训性质的学徒工的性质。在国外之所以“考”只是一个辅助手段,“考上”并非“金榜题名”,“功成名就”,“光宗耀祖”,而是只是因为被一群手里掌握有“学术研究人力资源费”的大小学界“老板”【原文为Boss,这里姑且就这么称呼吧】认同你为其进行学术打工的基本资格是合格的,并让你去试工而已,不同的是:这个试工带有学术学徒性质,并带有教育的功能,的确是产生未来学术界名流的摇篮。考试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出实效才是最终追求的目的。至于研究生在科研中的作用,我想就和合同制下的职员在公司和企业里的作用差不多。

许多研究生、特别是做的非常辛苦的研究生都认为他们的教授是在沽名钓誉,而且轻轻松松。但是显然,没有了这个“沽名钓誉”的名教授,就不会有部门,企业,以及基金会的投资,也就不会有什么研究课题和好的研究条件,因此也就不会有很好的研究生。没有了名教授和好的研究生,一个学校的学术生存基础也就没有了。因此,高校之间的真正竞争其实就是“名师”资源的竞争。记得毛主席似乎曾经说过:只要有了人,就有了一切。他的话是否正确,其实历史已经作出了回答。放到这个问题上,那就是:这里所指的“人”,肯定不应该是满大街的超生人口,而是拥有可以合法且合理争取到学术资源的人。

我的一位博士同学现在也是学校的“老板”之一了,见到我总是很有感慨的说:以前的确是他错了。他曾经在一位院士“老板”手下【当时他“老板”还不是院士,但在那个领域已经很有名了】攻读博士,作为极为重要的助手之一,帮助“老板”做一项很大的课题项目,该项目完成后很快获得了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位同学被“老板”排名第二【申报任何待遇的时候,只有前五名才作数】。一个学生如此排名,自然说明了这位同学的才干和劳作。然而,这位同学总觉得获得回报太少,留校后郁郁不得志,和“老板”关系变得很僵,自然发展受阻。“老板”也是人,自然也有人的各种大小毛病,这个结局是很正常的。后来有一次,在这位同学对我又诉苦的时候,我问了他三个问题:

(1)如果没有跟着这个“老板”,你能明确地、很符合学术规范地提出这个课题的创意并将之表述和论证清楚么?

(2)完成这个课题的总共经费前后多达上千万,就算你很规范地也很明确地提出并很好地论证了这个课题申请,就你一个二十多岁的学生,那个投资者或基金会可能甘冒这个风险给你担保、为你投资、给你提供如此巨额的研究基金?此外,这个课题的完成占用了多少现有学术、实验资源?先后投入多少教师、学生以及辅助人力资源?你能有如此影响力和资格来组织么?谁听你的?让学校给你一个教授职位?凭什么?

(3)如果你不干,老板换个人干,是否就做出不来了?

他当时思索良久,然后作出了这样的回答:老实说,第一个问题是:我产生这个创意的模糊轮廓的可能性,在理论上或许是存在的,但可能性不大。即使想出来,就自己当时水平和经验而言:不可能将其规范化地描述和论证清楚,因为那时并不知道这些学术规范是什么。至于可行性论证也不会很完善,很合理,因为不要说当时自己没有任何经验,而且就连论证的标准和书写格式、以及应该和什么部门什么人打交道也不知道。至于第二个问题,就算是现在的我,并假设我的学术资源和学术资格已经足以与“老板”当年的地位比肩的情况下,要去竞争这样的大项目也是很困难的【其实这位院士老板这样的项目到现在也没有几个,当年或许也是很幸运的结果-笔者注】,动作慢一点、运气差一点也有可能被其他人拿过去。所以,这一点我当时绝对无法做到。越是现代的研究,越是花钱的事情,而且即使拿来了钱,还有个风险问题,难哪。第三个问题的答案是显然的:其他人当然也可以做的出来,当时我只是个学生,没有参加项目论证细节,对此并不太清楚。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就会发现我们当时的研究积累已经决定了我们一定可以作出来,只是具体的研究质量是否同样好、以及完成的进度是否十分顺利等方面有所区别而已。【这个“积累”问题含在笔者第二个问题中的“现有学术资源”里,如果不是院士“老板”多年连续的运作和长期坚持稳定的学术方向,这种积累是不可能形成的,特别是:其间必定经过了许多代研究生的共同努力】。

从此,他的抱怨开始少了起来,最终自己也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沽名钓誉”者和名副其实的“剥削者”-知识经济时代的学者-学术“老板”,并且压力很大,经常感到难以运作。其实,一个教授就是一个科研和学术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经营者。愿意是如此,不愿意也是如此。运转不灵,无以为计,得不到同行的认可就得萎缩、萧条、下岗、停牌、倒闭、甚至失业。这就是现代社会的教授的本来面目。而且,教授、特别是名教授都是从哪里来的呢?生下来就如此么?难道当年他们没有读过书、做过学生、被人带着努力工作并成长起来的么?没有这个经历难道就会才华自然横溢么?换句话说:这个经历难道毫无意义么?是否只要考上了,就给他们大把经费,他们就可以顺利自行成为真实的不“沽名钓誉”的学者了呢?凡是治学认真严谨的学者都知道:基金和课题的确十分难以争取,没有稳定的高质量积累就没有机会。但他们心里更清楚:对于他们而言,更难的是他们到底应该带着或者“让”学生们去做什么方向上的什么课题?什么东西既有意义,又能作出来、而且还有人资助?这是一个学者永久的困惑。

那么什么是研究生呢?金榜题名?天之骄子?光宗耀祖?才华横溢?科研精英?各位自己去评价吧。学会摆正你的位置,历经真实的生活,体验真实的人生,形成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独特思想和认识,从而与这个世界和谐地发展。这才应该是教育本来的意义。研究生不一定成为教授,但研究生应该在科研中奠定自己的关于自然、学术、专业的观念和思想的形成基础,以及获得更高层次的谋生发展空间。

就研究生收费的负面冲击问题而言,问题的关键在于,什么时候国家科研管理机制才能认真地考虑规定、并实施将人头费理所当然地加在科研经费的大比例预算、且落实于到位拨付款项里呢?否则,就像公共汽车实行英制左行体系,而其他车辆却都按照美制右行体系,焉能不出现问题?显然,若非实施这样的科研体制,即使是在美国这样的富裕国家,又有几家能够供养其子女从大学一直到博士的费用?又怎么会有那么多相对贫困的中国人获得美国博士学位?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3: 我在剑桥的日子
2003: 我们究竟要向哈佛学习什么?
2002: 不到美国非好汉 zt
2002: 出国“热”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