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丁東:研究生教育拒絕“大躍進”
送交者: 佚名 2004年09月28日17:14:4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丁東:研究生教育拒絕“大躍進”

這是筆者採訪丁東先生的訪談,丁先生的一些觀點,或許已經公開過,但這並不意味着無必要再呼籲一次.  

  研究生教育拒絕“大躍進”

  ——訪知名學者丁東先生 

丁東,知名學者,1951年生,現居北京。著有《冬夜長考》、《尊嚴無價》、《反思歷史不宜遲》、《午夜翻書》等,編有《世紀之交的衝撞》、《顧准日記》、《反思郭沫若》、《遇羅克:遺作與回憶》、《王申酉文集》等。2004年《南方人物周刊》將其列為“影響中國”的50名公共知識分子之一。 

       研究生質量嚴重下滑  

   記者:丁先生:您是一名對中國當前研究生教育非常關心、並且具有獨到觀察視角的學者,請問您怎樣評價中國研究生教育的現狀?

  丁東:我認為,需要對近年來的研究生教育發展規模做一個整體的反思了。中國的研究生教育起步較晚,30年代與40年代的曾培養過少量研究生,當時還沒有博士生,80年代初才設立博士教育,90年代以來,博士研究生數量出現了高速度的增長,博士點增長空前之快,博士招生數每年增長三成以上,現在已經突破三萬,照這個速度發展,幾年就要突破十萬。現在研究生招生規模都趕上美國了。這是中國研究生教育的“大躍進”。有人將這種大躍進當作成績來講,說中國的研究生教育20多年就走完了美國100多年的路。我認為這一判斷是失誤的。研究生“大躍進”是拔苗助長的行為,是背離了教育規律。

  記者:那麼您是如何定義研究生教育的?

  丁東:研究生教育,應當是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的教育。當然,像工商管理的MBA、公共管理的MPA培養的是高級管理人才。不過,從本質上看,研究生教育是培養研究型人才的,是一種精英教育。它培養出來的人才是不是具有一流的研究能力與學術水平,是衡量這個教育制度好與壞的標尺。學術研究能力的培養,需要嚴格的學術訓練,需要一個國家整體學術研究水平的積累,“大躍進”式的規模擴張,能體現研究生教育的培養目標嗎?用20年,真能趕上人家100年的學術積累嗎?恐怕數量是上來了,質量卻是下去了。

  記者:您認為現在的研究生素質如何?

  丁東:應該說,當前研究生的素質已出現了嚴重的下滑,大不如前了。你看研究生越招越多,考生的整體質量自然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現在的博士生,能取得第一流學術成果的寥寥無幾,博士生的整體學術水平,不但不如80年代前期的碩士生,能不能超過那時的本科生,也很難說。80年代畢業的第一批研究生,多數處於學術前沿,有突出學術建樹的比例是相當高的,甚至沒有畢業,學術領先地位就已經得到同行的公認,比如復旦第一個博士生葛劍雄,取得學位的時候已經是一流的歷史地理學家。

  更為糟糕的是,現在許多官員和企業老闆,也紛紛擠進來攻讀在職博士、碩士,他們入學考試和普通考生就不是公平競爭,有人入了校,不上課,還有的畢業論文都是秘書捉刀代筆的。這些人讀研究生為了啥?純粹就是為了一張文憑,沒有半點兒學術追求。這大大貶低了研究生的含金量,敗壞了學術尊嚴,也損傷了中國研究生教育的形象。以前的研究生是讓人肅然起敬的,現在你聽說某某官員、某某老總是研究生,你是刮目相看、還是嗤之以鼻?從公眾對研究生的態度,就知道研究生已嚴重貶值了,現在畢業的博士找不上工作,我看一點也不奇怪。如果你確有學術創見,發表了一流的論文,出版了一流的著作,還用發愁找工作嗎?可惜,這樣的博士,在如今的博士生當中,占的比例很小。

  現在,明白人已經不是看你的學位是什麼,而是看你什麼時候得的學位。如果是80年代拿的博士、碩士,含金量比較高,越往後,泡沫越多。     

  功利主義風氣盛行  

  記者:在“大躍進”發展思路的刺激下,研究生教育的學風是不是出現了令人擔憂的傾向?  

丁東:說到研究生教育的學風,的確令人憂慮。本來我們評價一個研究性的大學,首先是衡量它的學術水平,學術思想是不是活躍,是不是在國際國內居於領先地位,有沒有一批高素質的教授,能不能培養出高質量的學生。但是現在的高校,對學術的追求正在被一種庸俗的功利主義所取代。有些高校和地方將爭取博士點當成了政績工程的重要指標,不管有沒有條件,都想上博士點,有的還不惜花費上百萬的攻關費。在這種情況下,增設的博士點,往往就被拿來設租尋租,被當成營利的產業。

  現在招博士生的高校多了,但師資的力量又跟不上,於是導師也難免出現濫竽充數的情況,有的研究生導師,本身的學術水平就值得懷疑,是靠學術包裝混上去的,這樣的導師難道還能帶出好學生不成?還有的導師,雖然有真本事,但招的研究生太多,博士十幾個,碩士幾十個,自己的社會活動又多,拿不出時間、拿不出心思來好好指導學生的學術進修,甚至還利用學生搞創收,前陣子上海不是有一名博導因為這樣做,被學生“炒”掉了嗎?

  在20年前,博士生導師的含金量是很高的。教授一般都有學術自覺,連一些一流學者,都不敢輕率申請博士點。我舉個小小的例子,當時蘇州大學的錢仲聯教授只申請碩士點,錢鍾書是學科評議組成員,他說,如果錢仲聯只能指導碩士,我們都沒有資格指導博士。於是評議組商定,錢仲聯應當評為博導。現在,這種佳話已經不可能再出現了。

  記者:學生方面的學習風氣又如何?

  丁東:現在還有多少考生是出於學術興趣報考研究生的?因為就業壓力或其它功利目的才讀研的學生倒有數不少。很多研究生都無心治學,只求文憑,導師講怎麼做真學問,他都嫌煩,他感興趣的是,怎麼用最省力的辦法把學位和畢業證弄到手。      考試制度不合理  

  記者:除了功利主義風氣的盛行,研究生教育在制度方面是不是也有需要反省的地方,比如考試制度?

  丁東:現在的碩士研究生考試,外語和政治是教育部統一命題的必考科目,是考生不能不邁過的兩個大門檻。我認為,研究生屬於專才教育,給所有考生設置這兩個大門檻是毫無必要的。如果不以政治學為專業,你讓學生來考政治是不符合研究生的專業化要求的;同樣的道理,對非外語專業的考生來說,外語既不是專業課,也不是專業基礎課,為什麼非要考外語不可呢?這兩道門檻設得高了,就相對降低了對考生的專業要求,或者將一部分有學術潛質的人才拒之門外了。

  政治與外語還是研究生必修的兩門功課,考核通不過還不讓拿學位。研究生在進修學業時不得不擠出大量時間來學習政治和外語,這就相對壓擠了專業時間,干擾了專業學習。

  我認識一名很有才氣的年青學人,叫王開嶺,他本人有讀研的意思,有一次我向人民大學的教授張鳴推薦王開嶺,教授也特別樂意招他讀博士,但後來還是不成,因為王開嶺的外語不行。以前的情況不一樣。70年代末于光遠招研究生,有一名考生是曹思源,現在曹思源是國內外知名的學者,當時曹思源提交的論文有重大的學術創新,外語則一竅不通,要是在現在肯定讀不了研,但于光遠不但將他招進來,還允許他免修外語。這種破格錄取的事情現在不見了。我認為,在整個研究生招生體制尚未進行改革之前,應當適當恢復破格錄取的做法,給少數優秀的可造之才開闢一條綠色通道。

  記者:這樣做是不是意味着要給予導師更大的招生自主權?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導師的權力大了,如果他想利用手中資源進行尋租,是不是機會更大?  

丁東:在目前教育資源為國家壟斷、又沒有形成學界自身道德約束,導師的權力邊界越不清晰,的確越容易製造設租、尋租的機會。現在的博士生錄取,基本上由導師個人說了算,這裡頭黑幕重重,以權、錢開路是公開的秘密。

  為什麼會這樣?謝泳認為,理想的選拔人才制度的前提是:制度不能壟斷,不應只有國家才有判斷人才的權力,也不應不許社會介入。美國博士導師的權力所以很大,建立在幾個前提下,一是高等教育不由國家壟斷;二是民間科研機構大量存在;三是社會建立在誠信基礎之上;四是博士資格並不成為人才向上流動的剛性條件。而目前中國的制度里這些理想條件全部缺失,研究生教育基本不承擔選拔人才的職能,它承擔的是養成資格的作用,在這樣的制度里,筆試可能是唯一較好體現公正的制度,至於這種制度是不是能選拔出最好的人才已不重要。不過,我的看法是,考試制度是技術問題,可以從技術上做一些安排來預防導師濫用權力,比如,現在已經進入了網絡時代,只要把博士生的論文以及與答辯相關的信息在網上公布,就可以起到監督作用。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   

  “大躍進”必須剎車  

   記者:說了那麼多研究生教育的弊端,剩下的問題是,您認為如何做才能逐漸消除這些弊端?  

丁東:我說兩點意見,一,打破教育資源的國家壟斷,當然是基本之道。二,在不能解決基本問題之前,必須看清楚當前研究生教育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大躍進”式的盲目擴張,並由此引發了許多相關問題。因此,研究生擴招要剎車,我們要敢於承認現實,研究生教育的“大躍進”已經導致學生質量下降得非常厲害。西方教育很發達,但他們的教育成果不是這樣搞出來的。“大躍進”的發展思路,只能是自己毀自己。經濟過熱可以搞宏觀調控。我看,研究生教育過熱,也應當宏觀調控了。這是對症下藥之舉。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