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Yiyi11
萬維讀者網 > 健康生活 > 帖子
火星上的生命證據,在地球上找到了/W
送交者: duziteng 2016年12月13日22:10:05 於 [健康生活] 發送悄悄話


當年勇氣號着陸火星時,曾有吃瓜群眾P了一張火星人抗議的照片。而現在,勇氣號似乎真的在火星上找到了疑似生命的證據。圖片來源:deviantart.net

2016年,可能會成為人類發現地外生命的拂曉之年。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最近在地球上作出的一些地質新發現,把10年前在火星上拍到的一組“老照片”重新拉回到了人們眼前。如果兩者之間真有靠譜關聯的話,那說不定真就會搞出一個大新聞。

10年前,火星上發現蛋白石

故事得從這10年前的老照片說起。早在大名鼎鼎的好奇號(Curiosity)登陸火星之前,他的前輩——勇氣號(Spirit)火星車,就在火星上拍到了一種不太正常的石頭。這些石頭長着枝丫,一如纖縴手指;或者包成結核,形似淺海生物。勇氣號用自帶的小型熱輻射光譜儀(Mini-TES, Miniature Thermal Emission Spectrometer)測量了它的礦物成分,發現它們是無定形態的二氧化硅(SiO2),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蛋白石(Opal)。

這些火星蛋白石的發現,給當年的行星科考界帶來過不少熱度。火星上發現二氧化硅這類東西,表明這顆寂靜荒涼的星球,曾經也存在過活躍的熱液活動。



勇氣號火星車在火星上發現的蛋白石。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你可能會問,二氧化硅在地殼裡不是挺泛濫的麼?畢竟,跟蛋白石一樣同屬二氧化硅的石英(Quartz, SiO2),在岩石圈裡是主要的造岩礦物。火星車發現二氧化硅,有什麼令人稀罕的呢?之所以你覺得地殼裡SiO2泛濫,是因為你身在地球。在其它3顆岩質行星(火星、金星、水星)上,這東西可就難得一見了。

一個比較冷門的科學事實是,太陽系的4大岩質行星,除了地球以外,都沒經歷過強烈的化學分異。我們都知道,岩質星球的主要成分是氧(O)、硅(Si)、鋁(Al)、鐵(Fe)、鎂(Mg)、鈣(Ca)。雖然Si和O占了頭籌,但後頭那4位,也都不是容易打發的主兒。它們是陽離子,要想讓它們“安生”下來——也就是以電中性化合物的形式穩定賦存,得需要足夠多的陰離子來與它們配對。

仔細看看這6種元素,想找個靠譜點兒的陰離子,還真就只能打Si和O的主意。於是,我們有了SiO42-。當我們把這個酸根分配給一個個陽離子的時候,便有了所有岩質星球上最主要的物質成分——硅酸鹽。

可SiO2不是硅酸鹽,它是簡單氧化物。它的存在,是一個環境裡Si與O過飽和的標誌。言外之意就是,當Mg、Fe、Ca這些陽離子全都被消耗或者移除之後,如果還有剩餘的Si和O,它們才會以獨立的形式相結合,最終形成SiO2。

得益於活躍了幾十億年的軟流圈,得益於一經開啟便從未停息的板塊構造,地球——這個太陽系特立獨行的個體——創造了一部足以碾壓其它行星的大地動力史。在幾十億年的歲月里,地球的地幔一直在源源不斷地往地殼輸送岩漿,而岩漿上涌的過程又恰恰是一個化學分異的過程:Mg和Fe的硅酸鹽因為結晶早、比重大而率先從岩漿中沉澱下去,最終讓剩餘的岩漿富含Si和O。當它們到達地球表層並結晶成岩時,就把大量的SiO2帶入了地殼。這是我們今天能在地球的地殼裡看到大量石英的本質原因。

其他3顆星球呢?不好意思,誕生不久,就早早冷卻掉了。像地球這樣幾十億年如一日的持續演化,對於它們來說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它們早早地關閉了對流系統,關閉了深部物質出入地表的窗口。所以,在這些早已陷入沉眠的星球上,我們見到的最多的東西,不外乎也就只有鎂鐵質的岩石了。

可勇氣號終究還是在火星上發現了SiO2。經過層序律的限定,表明它們形成於45億-35億年前的諾亞紀。那個時候,火星內部還沒有徹底冷卻,其構造活躍程度說不定跟地球還有得一拼。既然火星沒有星球規模的宏觀分異,那麼這些特立獨行的二氧化硅,肯定來自於局部發生的構造-熱事件。

考察這些蛋白石的上下地層可以發現,它正好位於兩套鎂鐵質火山岩之間。地質學家利用將今論古和將地論天兩大原則,推斷當時火星上富含熱液活動。高溫熱液能夠輕易地把上下火山岩地層里的Fe離子和Mg離子從岩石的分子骨架中淋濾掉,從而把Si和O篩出來。這樣,過飽和的Si和O就凝固成了獨立的蛋白石。至於這些熱液活動產物代表什麼沉積環境,鑑於那個時候也沒拿出什麼關鍵性的證據,漸漸也就沒有了下文。畢竟,火星車時不時都會弄些大新聞傳給地球,火星上能吸引大家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在類似的火星開拓之旅中,人們掀過了21世紀的頭一個10年。人們見證了勇氣號的沉眠,也見證了好奇號的降臨。只要火星車的車轍仍在這片紅色的荒原上緩緩延伸,熒惑之星的故事,便必然還會繼續。

如今,地球上找到疊層石

很快,時間的箭頭就指向了2016年,坐標也從火星移回到了我們的地球。來到南美洲,來到智利,來到一片叫做El Tatio的地區。



地球上的El Tatio地區遍布着熱液噴發口。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這裡是地球上最大的海洋板塊——太平洋板塊向南美大陸俯衝的最前鋒。劇烈的板塊擠壓,塑造了狹長而宏偉的安第斯造山帶。大地構造運動孕育了活躍的火山作用,讓噴氣口和熱泉漫布在這個狹長的國度上。它們噴出的熱液給地錶帶來了形形色色的沉澱物。智利又恰好處在盛行西風帶,缺水乾燥的環境特徵,讓這些在地表極不穩定的化學物質統統完整地保留了下來。El Tatio地區因此也成為地球上一個良好的天然實驗室,研究者用這片土地上的特徵,來模擬數十億年前的火星氣候環境。很快地,人們就在這塊有趣的地方,找到了跟勇氣號當年在火星上看到的東西十分相似的物質。

如果僅僅是成分上的類似,比如都是蛋白石的話,這個故事就沒什麼意思了。El Tatio地區的這些二氧化硅沉澱物不僅在形貌上與火星蛋白石極為相似,更關鍵的是,在Mini-TES光譜上,也表現出了極為相似的譜線特徵。而地球其他地方的SiO2沉積物(比如美國的黃石地區),在譜線上的偏離就明顯大得多。

無論從宏觀形貌上,還是微觀特徵上,El Tatio地區和火星上的沉積物之間都表現出了一種極為密切的相關性。這些SiO2沉積物裹了一層微米級的石鹽(Halite,NaCl)包殼,被認為是噴孔熱液活動的關鍵證據——它們是富含氯離子的熱液在輸出通道上留下的沉澱物。石鹽極易溶於水,但得益於El Tatio地區獨特的乾燥氣候特徵,這些含有微米級石鹽殼的沉積物有幸能夠保留下來。如果用它來解釋火星上那些相關性良好的對應物,人們就可以大膽地說明,勇氣號找到的,很可能就是火星當年一個活躍的熱液噴發孔。

在地球的熱液噴發口附近,寄寓着大量營化學生活的細菌。這些細菌很原始,事實上,它們就是所有地球生命的最初形態。早在地球環境劇變無常的太古時代,這些微小的原始細菌就圍在富含化學物質的噴發口附近,靠熱液中的化學能量來營生。隨着小細菌們世代更替,他們的新陳代謝產物也一疊摞一疊,逐漸摞成一種宏觀的構造——疊層石。El Tatio地區這些蛋白石沉積物的獨特骨架,就是細菌世代更替中所留下的疊層石產物。在地球上,還真沒有太多無機地質行為,能夠像細菌一樣塑造出結構如此精細獨特、成分上又如此不易保存的天然作品。



在相同的尺度上對比火星上的蛋白石(左列)與地球上的層疊石(右列),可以看到它們具有明顯的相似性。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現在,問題來了:火星呢?

我們的確看到了類似的、具有精細枝杈狀結構的蛋白石;也從形貌和岩石化學上,很謹慎地解釋了它們可能形成於熱液噴發孔環境。

那麼剩下的問題就是:除了細菌,還有別的成因麼?至少,在地球上,我們很難找到與生物無關的成因。

出於天生的嚴謹,科學家還是很保守地把火星上這套相關的蛋白石結構稱之為“Potential Biosignature”,即潛在的生命活動特徵。按照NASA的定義,所謂潛在的生命活動特徵,是指一個物體、一種物質或者一種結構,它們可能形成於生物成因,但在明確的結論得出之前,尚需要人們去收集更多的數據來完善佐證。

科學家的話雖然說得滴水不漏,但對於我們這些吃瓜群眾,為何不大膽猜測一下呢?反正我們看熱鬧從來就不怕事太大。

如果後續研究最終沒能確認生物成因,OK,兩個行星上太陽照常升起。可反過來,萬一這個研究真的就觸碰到了火星上生命的真相,那麼2016年的這個尾巴,可能就要永載史冊了。

而我們,則是時代的親歷者。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飲食與運動注意事項
2014: 只有王春亮推拿按摩能解我痛苦
2014: 認識美樂家(9):幫助跑步、戶外活動
2012: 你離腦中風遠嗎?(二)預防
2012: 手機放在哪裡輻射小些
2011: 寒冷冬季 這三個時刻必須喝水
2011: 不可不知紅薯的6個保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