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Yiyi11
萬維讀者網 > 健康生活 > 帖子
由《大象無膽囊》,觸發對人體的疑問(續二)
送交者: 黎民百姓 2021年06月26日09:03:16 於 [健康生活] 發送悄悄話


在對人體胚胎的疑問(一)的文中,我談到了3倍體受精卵胚胎—— 可能是葡萄胎的主因。今又看到《大象沒有膽囊》(馬,鹿,鯨 等也類同)的文章,就又觸發我對人體 (胚) 的另幾個大的疑問。當然,無膽囊的大象、馬、鹿等哺乳動物並不帶表它們的肝臟不分泌膽汁。膽汁的主要功能是把脂肪乳化成細微粒,幫助消化。只是大象、馬、鹿等有粗大的膽管,能濃縮膽汁,無需膽囊這個調節性(儲存、釋放)的“容器”而已。

         由此讓我聯想到人類的膽囊、膽管與胰腺以及十二指腸還有大小腸在胚胎期的形成變化又是一個無解的大迷(由天道、上帝所定的規範)。

      

           人的胚胎在6-7周時,有一個莫名其妙的、現代科學也弄不明白為何的、非常有趣的、你我和古今中外的帝王將相們,誰也逃不脫的一個必然過程:

大部分消化系統裡的臟腑器官要離開肚子(那時還沒有被肚皮罩着)漂向海外(羊水中),在那兒經過只有上帝知道緣由的漂洗過程,第8-10周后才回到肚子內,再被蓋上肚皮(腹膜肌)。此時就又會發生隨機出錯的概率-----原本該全部返回到肚子內的腸子卻違背天道或上帝所定的規則------不願意回原祖籍地肚子,還想着繼續漂洋過海的快感而樂不思蜀-----結果在胎兒或新生兒的肚臍外面就連着一大團腸子(英文稱:Gastroschisis ,美國的CDC 報告:在全美新生產兒中,每年有1900多例,且近年來更多較年輕的孕婦有上升趨勢。)

這種( Gastroschisis )個體可以存活,經過手術能夠恢復正常。它於胚胎期的異常表現在16,24,30 周后,通過孕期的超聲波檢查很容易被發現。但在8-10周的孕期超聲波檢查中,如果看到胎兒腹前有一團離體的東西漂在那兒均屬正常,醫生決不會為此大驚小怪,因為那可能是正在“回朝上任”的途中呢,不急!

那麼這個人生的大迷就是:為什麼在那個時間(孕期6-7周),那個地方(肚子),發生那樣的事情-----肚內器官不呆在肚內,非要漂到外面去“外放歷練”1-2 周再回來 “榮升處級幹部”。這個“先外放,後回朝升任”的過程就包含着危險-----有人可能回不來了-----部分腸子停留在肚臍外!。

   另一個讓人不解的迷:胰臟於這一胚胎期的“回朝升任”中,由原來的胰背、胰腹兩個獨立分離的組織部分拼接而成為一個整體(胰背成為胰頭上部、胰體、胰尾,胰腹則成為胰頭的下部分,且兩管道合併成為總胰管)。

    在此就出現了後來人生實際的、也是醫學臨床上擾人的大麻煩———膽道堵塞性胰腺炎 (不知道上帝在按自己形象造第一位人類男祖先---“亞當”時,有無考慮過會冒出這樣的大麻煩)。凡是急診室的醫生們,都知道這個由人體結構不合理而造成的大麻煩,這究竟是怎樣的大麻煩呢?:

   總膽管與總胰管交匯合併一處 ,然後穿過下胰頭的一個小孔(CBD)進入十二指腸。可能上帝造人時的最初的意願是讓膽汁和胰汁兩種助消化液都能利用捷徑----既提高排放效率,又節省空間並固定作用。但上帝沒料到的是:人隨着年齡和飲食的逐年積累,有一個當初上帝還不知的名詞-----膽結石,終於出現了!這種石頭由膽固醇、蛋白、鹽等組成(醫學上對易患人群有5個“英文的F”----女性、懷孕、肥胖、四十歲、皮膚色淡)。這些膽結石有大有小,還有的像沙子一樣細,它們還可以在膽囊內隨意滾動,一旦滾出了膽囊,進入總膽管,還會繼續往前滾到上面提到的那個下胰頭的小孔(CBD),在那兒就正好卡在管道的小孔上!-----膽汁、胰汁都被堵塞了-----膽、胰、肝都可能發炎-----而胰腺又首當其衝!所以對進醫院急診的急腹痛的病人,如果又胰腺的澱粉酶、脂肪酶超標高,醫生就會要用超聲波檢查膽囊和膽管,特別是那個下胰頭的小孔CBD,看看是否被石頭堵住了!

我常想:這個大麻煩是可以避免的,如果當初上帝造“亞當”時,不走那條捷徑,即穿過下胰頭的小孔CBD,而是另闢路徑繞過胰頭,或者把人造成大象和馬鹿那樣-----沒有膽囊(人的膽囊可完全被摘除),這個困擾人類的大麻煩不就根本消失了嗎?!!

你看:老子的天道、上帝的造萬物、達爾文的自然進化論,都有不完善的部分。科學能讓人更完美嗎?!!!

      還有許多人體自然性的大疑問,請看續(三)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李時珍救人的故事
2020: 教育的四顆糖
2019: 中國人的626
2017: 低頭族該怎麼預防頸椎病?這幾招,學起
2017: 用手摸能發現肝癌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