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東西方科學比較及中醫的科學性 |
送交者: 南泥灣 2006年10月10日16:46:51 於 [健康生活] 發送悄悄話 |
古代東西方科學比較及中醫 作者:南泥灣 有網友提出:西醫是否現代科學?我想不是太大的問題,因為組成西醫的基礎醫學(解剖學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免疫學、藥理學等,以及臨床醫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皮膚科學等都是公認的科學,所以合起來的西醫自然也是科學。 那麼,許多人提出的問題中醫是否科學的問題,我將中醫歸為古代科學,為什麼這麼歸類呢? 1)首先來看看一個問題:中國古代有無科學? 考察世界科學技術發展史,我們不可避免地碰到李約瑟難題。英國著名的研究中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院士曾經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在上古和中古時代,中國科學技術一直保持一個讓西方望塵莫及的發展水平,中國科學發現和發明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已被證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國古代文明卻沒有能夠在亞洲產生出與此相應的現代科學,其阻礙因素又是什麼?”這是李約瑟難題之一。 古代希臘人和阿拉伯人的學術成果能否看作科學,人們有不同的觀點。但是,現代科學史家們通常不反對使用“古代科學”、中世紀科學、巴比倫科學、埃及科學、希臘科學、東方科學等用語,大多數人認可說明古代也是有科學的。只是,這些屬於傳統科學,與近代科學或現代科學有較大的差異。 2)古代科學的特點和東西方科學比較(此部分系編輯和轉貼) (1)古希臘自然哲學的特點 古希臘自然哲學包容哲學和早期各門自然科學,那時哲學和自然科學還沒有“分家”,沒有單獨分立的學科, 無論是關於物質構成的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說”還是阿拉克薩哥那的“種子說”以及德莫克里特的“原子論”學說,都把對世界本原的認識後來轉移到對物質結構的認識層面上。如果說整體論採用的是綜合法,那麼“原子論”用的就是分析法。 而近代科學總體採用的研究方法就是分析法或分解法。比如研究對象從單個物質進入到單個分子,從單個分子又進入到單個原子, 從單個原子又進入到原子核, 從原子核又到基本粒子(質子﹑中子﹑電子),現在人們已經認識到夸克層子水平上了。認識層次的逐漸分化是近代科學的一大特點,而這個思想最初來源於古希臘的原子論,沒有原子論也就沒有今天的各種學科。 (2)中國古代哲學的特點: 中國古代哲學是帶有濃郁思辨性質的自然觀。如"陰陽說“主張陰陽和諧是一切事物運動變化的內在原因;“五行說”則認為萬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元素組成,元素之間“相鄰相生,相間相剋”;總之,我國古代自然觀更多討論的是世界的本原問題和對運動規律的思辯解說,純粹是各家的主觀臆測。對事物的認識是從整體角度考慮的,注重的是辨證統一。對問題的討論也只是泛泛而談,不作深究。 中醫學在研究手段上是個例外,但思維方式與中國古代哲學一脈相承。 (3)數學方面的比較 古希臘人喜愛幾何,注重數學推理和證明.許多哲學家同時也是大數學家,他們崇拜數學,尤以柏拉圖為最.他曾在他創辦的“柏拉圖學院” 門口寫有“不懂數學者不准入內”的牌子.到了後期,歐幾里德將所有幾何命題通過一組公設推導出來。他的《幾何原本》把古希臘數學推向理論最高峰,開創了公理化方法的先河,使數學理論首先達到體系化,這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 在古代中國,數學基本上是一門實用性科學,學科的發展隨生產實際的需要而變化,多為條塊分割型的,而且集中在代數領域;而在古希臘,數學不但着重於向理論方向發展,遵循嚴密的邏輯形式,而且創建了一些研究數學理論的基本方法,如歸謬法、歸納法、演繹法、公理化法等。而中國古代數學在這方面卻是個空白,雖然中國古代數學成就不斐,但偏重於代數運算,算法很高明,卻沒有形成一套理論體系,知識比較零散,各部分關聯性差,沒有形成體系,而且還集中在代數領域,幾何方面似乎羞於啟齒,即使計算結果的精確度異常的高。如祖沖之把圓周率推算到3.1415926<π<3.1415927之間。無論是《九章算術》,《周髀算經》,還是《海島算經》、《測圓海鏡》、《四元玉鑒》等都是在算法上精益求精,力求數字的準確。這與中國古代重視農業生產應用, 重視天文觀測應用有關。 (3)邏輯方法的比較 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的《工具論》論述了形式邏輯的推理方法,其中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是系統化運用邏輯推理的範例,《工具論》為後來的科學研究奠定了方法論基礎。雖然我國戰國時期雜家代表作《呂氏春秋》中也採用了多種形式的邏輯推理,如二難推理、類比推理、假言推理或它們的組合,但都僅限於社會學說領域,自然科學中沒有看到使用邏輯推理,而近代科學誕生的標誌是以科學實驗與數學證明的結合為特徵,這隻有在古希臘科學中才能看到,而中國古代的科學缺少這種特殊的東西。 東西方自然哲學的思想理論雖然有明顯的相似性,特別是對世界本原的看法,無論是中國的“五行說”,還是亞里士多德的“四因說”,很難說它們之間有什麼本質的差別。但是古希臘自然哲學遵循形式邏輯原則,力求形式的圓滿;而中國自然哲學遵循辯證邏輯原則,注重哲理的思辯,不考究命題在形式上的統一;西方科學有一種刨根究底,窮追不捨的精神,注重單個因素的作用;而中國科學一直把和諧統一作為最高境界,注重整體的完整一致,忽視個體的力量。 (4)物理學研究的比較. 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是世界上最早的物理學專著,它使物理學成為一門學科而建立起來。阿基米德的貢獻不僅在於他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而且在於他總結了一套科學研究物理學的方法。他既重視觀察和實驗,又重視嚴格的邏輯推理;既分析物理現象,又注意用數學方法論證,在他那裡體現了實驗方法和數學方法的完美結合。 相比之下,中國古代還沒有建立在嚴格的科學實驗和嚴密的數學方法基礎上的物理學,沒有獨立的物理學科。儘管《墨經》中有關於光﹑磁﹑力等現象的記載,但只限於定性探討,似觀察記錄,未分析論證原因,沒有形成規律性認識。這和古希臘物理學相比,實在不及。而且墨家在中國歷史上也是曇花一現,沒有形成持久的作用力量。墨家的科學傳統遭到“罷黜百家,獨尊儒學”的政策扼殺,中途夭折,這是物理學的不幸,也是中華民族的不幸。 中國哲學最終成為封建統治階級說教的工具,而自然科學一開始就缺乏嚴密的理論指導,只憑經驗和需要選擇研究方向,所以難以形成系統化﹑理論化的知識體系。 這種科學思維方式的差異,使古代的自然哲學走向兩個完全不同的方向。一種是自然哲學進一步理論化,形成嚴密的符號邏輯系統, 並和嚴格的實驗相接合,形成自然科學理論;另一種是進一步抽象概括,和道德觀念相結合,形成遠離自然科學的倫理哲學。 結果,西方走上了第一條道路,而中國走上了第二條道路, 3)傳統科學和現代科學差異 現代科學和古代科學相比,主要在思維和方法上有改進,邏輯更加嚴謹,採納了新的研究方法。嚴謹的人工實驗取代單純的觀察成為科學素材的主要來源和科學理論的驗證手段,對所謂現象背後的本質和實體的研究讓位於對經驗現象之間因果關係的研究,以實驗結果為根據的科學理論、為建立科學理論而引入的假說、單純的思辨有了各自的領域。 西方古代科學向西方近代科學的發展深深地依賴於整體論科學思想向部分論科學思想的轉變,即分解思維,而中國始終沒有完成這個轉變。 4)中醫符合古代科學特點 科學史表明:一方面,中國人在經驗科學和經驗總結上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另一方面,中國人在科學猜想、科學假說的構建上也做出了同樣傑出的貢獻,中國的古代的天文曆法,數學方面,圓周率的計算、勾股定律、幾何體面積和體積計算、方程求解等領域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中國大量科學成果停留在經驗科學水平上,未能上升到理論科學水平,未能發展到獨立的科學體系。 中醫在大量總結科學成果的同時,上升到理論科學水平,發展成為獨立的古代科學體系。累積了數千年和疾病對抗的 經驗,是建立在人體試驗的臨床實踐醫學。主要包括理論(陰陽五行; 氣血、津液; 臟腑; 經絡)、診斷方法(望、聞、問、切),治療手段(針灸、中藥和方劑)。 由於哲學和思維方式的缺點,基礎不牢,中醫理論存在致命弱點:主觀臆測多,客觀依據少。陰陽五行; 氣血、津液; 臟腑尚未找到對應的物質基礎,經絡有待驗證。 診斷上,望、聞、問、切是2000年前的古代個人直接觀察方法,多年沒有更新。 治療手段,針灸、中藥和方劑與西醫方法比較接近,如我在令文所說,與現代西醫研究方法相比,重複性、精確性和可靠性不足。無論哪個草藥和方劑,沒有經過嚴密的實驗驗證(空白對照和統計處理)。 4)結論 縱觀中醫的理論和實踐結論,總體上比較符合古代科學的特徵,但不是現代科學。 分析近代中國科學落後的原因,中西科學特徵的差異就是主要原因,科學自身的缺陷和封建統治階的不予重視是形成中國近代科學落後的根源,而科學的缺陷主要集中在思維方式的差異上,邏輯理論思維的欠缺是古代中國科學的制約因素。 2006.9.4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