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伏牛: 中国历史上朝代灭亡的一些规律
送交者: 伏牛 2014年05月05日04:58:21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朝代更替,夏亡于桀的暴虐;商亡于纣的暴虐;周亡于幽王无道(荒淫无耻,暴虐);秦亡于暴政;西汉灭于王莽之乱;东汉灭于曹丕;然后入晋,进入了中国历史上最糜烂,最不思进取的时代;接着是长久的动乱和分裂;统一天下的隋朝因多次征战和暴政灭亡;唐朝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盛世,最终因安史之乱造成国力衰弱,国家分裂而亡;宋朝亡于外敌入侵;元朝亡与朱元璋的农民起义;明朝亡于外敌入侵;清朝亡于长期的外敌侵略造成的国力衰弱和民主革命。在这些朝代更替,聚散变迁的过程中,可以得出每个朝代灭亡的规律和一些前兆。

一. 土地的过度集中

王莽之乱前的西汉政权,土地集中非常严重。成帝时,外戚王氏独揽大权,红阳侯王立在南郡占肯草田几百顷之多,连贫民开辟的熟田也一并占夺。哀帝宠臣董贤得赐田两千余顷,死后家财斥卖,得钱达43亿之巨。唐朝末年,宰相路岩的亲历边咸,其家财可以供全国两年的军费。明朝神宗时,皇室庄田大两万一千多顷,潞王在湖广占地四万顷,以及官绅也争相置产,达到“有田者十一,为人佃者十九”的程度。

而与之对应,每一个开国帝王也都能理解到土地集中对社会稳定带来的危害,纷纷制订对策。王莽建国后,马上下诏,历数西汉社会兼并之弊,并规定:天下的土地,一律改称王田,男口不足八人而土地超过900亩的人家,把多出的土地分给九族,邻里,乡党;无田者按一夫百亩制授田。其他各朝代在建朝之后,也都实行过均分土地的政策,如北魏颁布的均田令;唐初的均田制;明初和清初,也都有收集流民,授予土地或允许其开垦荒地的政策。

同时,刚刚确立的新朝往往获得了很多土地,这也为土地均分提供了条件。而经过50100年的平静,社会势力分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开国时获取功勋和奖赏的家族由于不善营生或派阀争斗中失利,原来的平民由于种种机缘或高的商业水平获得了地位,这就为土地的流动和兼并提供了条件。

土地允许买卖是大规模土地兼并的重要前提。每一个王朝的初期,开国政权也会吸取这个教训,在均田的同时会限制或土地卖买。然而随着发展,这些制度都变得和生产力不相适应,最终会同意土地买卖,大规模的土地兼并由此开始。在每一次土地买卖禁令解除的时候,看起来都是很合理的,但最终的结果却总是相同,这就是封建王朝不可改变的规律。

土地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最主要生产资料,当绝大部分人失去了生产资料,从而失去生存的基本保障,动乱就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当整个社会中由于生产资料的占有所取得收入大于劳动收入时,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就会发生扭曲,人们不愿意劳动,从而社会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

二. 儒家思想的盛行

儒家思想盛行是一个王朝由盛转衰,乃至灭亡的重要征兆。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很快就有了王莽之乱;唐开国时以道家思想治理天下,李唐也自称老子李耳传人,到了中后期韩愈,李翱就开始支持儒家思想;宋朝以法家思想立国,到南宋时儒家思想和儒学盛行,其典型成就是理学。

当一个王朝快要灭亡之时,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方向不一致,整体和个体矛盾突出,需要协调,儒学思想刚好可以完成这些工作;同时,由于社会矛盾激化,人性暴戾,仁义也就显得非常需要,而对于刚刚建立的国家,人心思定,仁义是自觉行为,不需要特别强调。所以不是儒家思想导致了王朝的灭亡,而是快要灭亡的政权需要儒家思想。只有快要灭亡的王朝才需要儒家那些虚无的礼仪来维持秩序,这些虚无反映了整体愿望和个体思想的根本分歧。现在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中的虚无和儒家礼仪的虚无是相同的,其作用是为了维护官员的面子。

三. 各种法令曾出不穷,执行起来盘根错节

秦亡于严刑苛法,宋朝,明朝末期也都有同样的问题——政府腐败,执行力差,各种法令执行不下去,只好制订更多的法律来维护社会稳定。然而由于法律过多,执行起来盘根错节,往往更加大了人治的成分。

同时,大量法律的出现,也是各种势力博弈的结果。每一个势力集团根据自己的利益制订法律,并把他们强加到人民头上,而执行的时候,真正强势集团都会得到保护,而受到法律制裁的还是弱势群体。

四. 新宗教,新文化的出现

东汉末年的太平道,元朝末年的明教,清朝末年的拜上帝教都是这样的例子。宗教是人们在对现实世界失去希望之后,向虚无世界寻找的精神寄托。当王朝更替之时,社会急剧动荡,民生凋敝,人性的丑恶面都被表现了出来,原本很多的信念,信仰统统遭到了破坏,人们只好寻求新的精神慰藉,同时也为新的政权提供精神支持。尽管很多时候宗教实现不了政权的更替,但他们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的失望。

同时,各种各样社会改良的观念也会被提出来,而由于中央集权的削弱,文字狱执行力弱化,各种新思想也有了得以发展的空间。比如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

五. 大型奢华工程的出现

秦之长城,隋之运河,都是典型的代表。现在看起来,长城运河都是有价值的,但在当时,这反映了国家和民众,整体和个体利益上的根本分歧。所以这些流芳后世的工程,造就了两个短命的王朝。另一方面,由于财富过度集中,上层阶级了解不到下层阶级的苦难,大造奢华工程,穷奢极欲,造成了本就不多的社会资源的浪费,更加加剧了矛盾。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3: •号外,朱令铊中毒案引发白
2013: 李扬:关于外星人吃人的案例
2012: 卑鄙小人蒋介石:杨虎城将军一家遇害惨
2012: 二战后中国军队未能驻军日本的原因
2011: 美国人其实做了一件极大蠢事!
2011: 高伐林: 历史不是筐不是镜,是一团乱麻
2010: 落基山人:项羽与刘邦的不同想法对中国
2010: 朱镕基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酷吏和恶人
2009: 给林昭饭:小林听说过长春围城么?赫赫
2009: 阳光在多城: 百年性情·黄兴;陶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