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被遺忘的抗戰第三戰場
送交者: 芨芨草 2015年10月21日20:41:56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被遺忘的抗戰第三戰場

 

嚴春寶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博士、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後、海南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員、新加坡南洋學會永久會員)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除了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還有數百萬海外華人組成的第三戰場,他們除為中國抗戰籌款籌物支援、支撐中國戰時經濟,還回中國投身戰場,三千多名「南僑機工」赴滇緬公路駕駛咚臀镔Y,近兩千人死亡,犧牲慘烈。

2.jpg

在戰火中咚臀镔Y的車輛

3.jpg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週年。從中國大陸官方的立場來講,抗戰史中是包括了兩個戰場——國民黨主導的正面戰場和共產黨組織的敵後戰場:正面戰場實行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消耗戰略方針;敵後戰場則執行持久戰、游擊戰的戰略方針。事實上,在這兩個戰場之外,還存在著教科書上從來就沒有被提及的抗戰中的第三個戰場,那就是:由身居海外的數百萬華人所組成的抗戰的海外戰場!完整的中國抗戰史應該是由三個戰場組成:正面戰場、敵後戰場和海外戰場,這三個戰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組成了中國戰場。如果非要堅持原有的兩個戰場理論,那麽,完整的表述也應該是這樣的,即,中國的抗日戰爭是由國內戰場和海外戰場所組成:國內戰場全面抗擊入侵的日軍,海外戰場除了為中國的抗戰籌款籌物,從經濟上全力支援中國的抗戰之外,還為國內戰場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抗戰生力軍,這兩個戰場相互支援、密切配合,共同組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中國戰場。

海外戰場既不同於國民黨主導的正面戰場,也不從屬於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游擊戰。然而,它作為一個獨立於上述兩個戰場之外高速咿D的戰場,卻又每時每刻都與國內的兩個戰場協同作戰、相互呼應。它同樣是活躍於抗戰的第一線,同樣都為抗戰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但,它卻一直沒有能獲得如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同等的歷史地位和評價,它,被歷史和後人遺忘了!

抗戰中的第三戰場或曰海外戰場,雖不同於大兵團作戰、動輒屍橫遍野的正面主戰場和機動靈活、不斷騷擾日軍的敵後游擊戰,但數百萬海外華人卻同樣都曾竭盡全力為抗戰流過血、流過汗,並形成了支撑中國持續抗戰不可缺少的一股重要力量。中國之所以能以積貧積弱之衰敗國力,卻能獨立抗擊當時的世界强國日本長達十年之久,竟然沒有倒下(要知道,二戰開始沒多久,當時號稱歐洲强國的法國,在抵抗了短短一個多月後就向德國投降了),這與當時數百萬海外華人的全方位支援密不可分。

首先,海外華人從經濟上給予了抗戰以巨大的支援,海外戰場為國內戰場提供了强有力的經濟保障。迄今仍然支離破碎的不完整統計數據,或許只能為我們勾勒出海外戰場的一個大體輪廓。據國民政府財政部捐款資料統計:從一九三七年七月到一九四五年八月,海外華人直接捐款十三億餘元國幣;認購公債十一億元國幣,佔國民政府戰時發行公債總額的三分之一强(這些所謂的公債,在戰後並沒有得到償還,因而它事實上與捐款無異)。除了直接的捐款和認購國債,還有數量龐大的僑匯,亦成為當時國民政府一個極為重要的外匯來源。在整個抗戰期間,中國的僑匯收入為九十五億元國幣。那麽,戰時國民政府的軍費開支又是多少呢?以一九三九年為例,當年的軍費開支為十八億,而同年的僑匯收入(含捐款)竟然高達十一億!十一億是一個怎樣的概念?按照當時世界銀行的慣例,國民政府可對應發行紙幣四十四億!如此龐大的僑匯收入不僅填補了當時中國對外貿易中的巨額逆差,而且還起到了鞏固國民政府法幣幣值、支撑戰時經濟、避免經濟崩潰的巨大作用。

南洋華僑捐款與軍費相若

國民政府海外事務委員會的這一組數字,可以更直觀地告訴我們,在抗戰的海外戰場上所曾經發生過的一切:「自一九三七年七月至一九三九年二月,海外華僑至少已捐款一億元,充實中國軍費,由委員會經手者,佔此數中之六千八百五十萬元。海峽殖民地與荷屬東印度兩地華僑較多,所捐之數,佔數亦最巨。總數之中計海峽殖民地華僑捐二千六百萬元、爪哇一百萬元、菲律賓四百五十萬元、蘇門答臘三百五十萬元、緬甸二百五十萬元、英國二十五萬元、美國二百七十八點七萬元、加拿大一百二十三點八萬元、夏威夷四十萬元、澳州三十五點七萬元、新西蘭五十三點四萬元。」而據南洋華僑領袖陳嘉庚的估算,僅僅在抗戰全面爆發後的最初五年,南洋華僑直接匯款加上義捐竟然高達五十億元之巨!年均十億啊!要知道,當時國民政府每年的軍費開支也不過十幾個億!

隨著戰爭機器的全面發動,國民政府的軍費開支與日俱增,這就必然使得國民政府的財政長期處於入不敷出、赤字居高不下的窘況。在國內經濟萬分危急的時刻,海外戰場開始從經濟上給予了國內戰場以源源不斷的巨大經濟援助,毅然肩負起了支撑戰時經濟的重任,這對於當時因遭受日軍圍困而瀕臨崩潰破產邊緣的國民經濟而言,無異於是雪中送炭,其作用與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除了捐款、認購國債和僑匯給予抗戰以直接的經濟支援外,海外戰場還為國內戰場籌集、捐獻了無數的軍用和各類戰略物資。根據可搜集到的數據顯示,抗戰期間海外華人捐獻的飛機總數多達數百架之多,其中,菲律賓五十架、緬甸十九架、印度十餘架。捐獻汽車總數上千輛,其中,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南僑總會)捐獻卡車二百輛、緬甸捐獻救護車二百五十輛、美洲捐獻救護車二百輛以上。捐獻的醫藥用品更是不計其數,僅截止於一九四零年,印尼華人就捐獻了金雞納霜(奎寧)一億粒以上、瑞士華人捐獻五箱一千一百四十六包藥品和醫療器械十八件、美洲一千六百單位(每個「單位」內含五十餘種藥品,可供五百名傷兵一個月之用)。同樣是截止於一九四零年的統計數字,海外華人捐獻衣物的情況是:南洋捐獻寒衣七百餘萬件、暑衣三十萬套、蚊帳八萬床,另外寒衣捐四百萬元;而舊金山的華僑則每人認捐棉衣兩套以上。在此需要指出的一點就是,到抗戰全面爆發時,國軍的現役士兵大約只有一百七十萬人左右,也就是說,僅僅是南洋華人就為國內戰場上的每一個士兵提供了至少四件寒衣!除上述外,還有大量用於賑濟僑鄉災荒的其他各類物資,迄今未見有確切的統計數字,恐只能用「無數」來形容了。

籌款抗戰成為全民邉

從海外戰場上所實施的籌款方式上來看,這是一場典型的全民邉樱欢魏我豁椈I款活動,只要是冠之以抗戰之名,就一定能獲得巨大的成功。海外華人的籌款方式豐富多采,不可勝數,僅南僑總會所列出的捐款方式就有:特別捐、常月捐、貨物助賑捐、紀念日勸捐、賣花賣物捐、遊藝演戲球賽捐、舟車小販之助賑捐、迎神拜香演戲捐等等。在所有的捐款活動中,影響最大、也最為有效的籌款方式就是義賣、賣花和舉行遊藝會。義賣的內容極為廣泛,如報販義賣、油條店義賣、專供苦力吃食的小販攤義賣、音樂會義賣、籃排球賽義賣、書法義賣、孫中山畫像及抗戰將領像義賣、旅行船票義賣、腳踏車義踏等等,甚至就連舞女都進行義舞,加入到了為祖國籌款的行列中。賣花行動也受到了廣大華人的熱烈歡迎,華人們人人皆以插花為榮,而賣花隊伍當中,既有在校女學生、普通女工和女理髮師,也有女傭組織的賣花隊,甚至就連當時身處社會最底層的妓女,都加入到了賣花的隊伍中。一九三八年,武漢合唱團前往東南亞為抗戰籌款,在新馬等地巡迴演出四百八十天,獲得捐款一千一百五十萬元,全部用於國內抗戰和救災。新中央劇團(亦稱新中國劇團)亦於一九三九年和一九四零年分兩次南來籌款,歷時半年有餘,籌得義款叻幣一百多萬元(折合當時國幣七百餘萬元)。國畫大師徐悲鴻為抗戰籌款曾多次在東南亞各地舉辦畫展,歷次畫展均極成功,而他的畫展收入亦創下了中國個人畫展收入的空前紀錄。究其原因,這其中固然有其藝術精湛之因素,但同時也不可否認了華人出於救國之熱心而踴躍捐助的情結。

當時東南亞的卸嗳A人,在陳嘉庚、侯西反等愛國僑領的組織和領導下,他們的一切活動都被納入到了援助祖國的計劃中,所有的小販、咖啡店、炒賣店、酒館都加入到了籌賑活動中;青年學生、工人成為籌款的主力軍;就連每年九皇爺廟的香火錢,都悉數交給了籌賑會,而新年時分兒童收到的紅包錢,也成了抗戰捐款的一部分。海外華人捐款抗日,感人事蹟很多,其中來自於泰國仰光的華人葉秋蓮女士,為了支援國內的抗戰,她變賣了自己所有的首飾和財產,而她自己,最後,竟然自願入寺削髮為尼!

無數海外華人回國參戰

海外戰場對國內戰場的支援,當然並不僅僅局限於經濟和戰略物資的捐獻捐助,事實上,當時還有無數的海外華人直接回國參戰,投身到危險的抗戰最前線,南僑機工(南洋華僑司機和汽車修理技工)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抗戰全面爆發後,日軍控制封鎖了中國東南沿海的全部海上通道,國內戰場上急需的大量軍用物資只能通過緬甸的仰光向國內轉摺R痪潘亩暌辉拢谌伍L沙會戰激戰正酣,第九戰區負責守衛岳麓山的砲兵彈藥告罄緊急要求砲彈補充,而重慶軍令部卻回電告知:「砲彈尚在仰光待摺!蛊鋾r,連接緬甸與昆明之間的滇緬公路,成了維繫中國大後方與外部世界聯繫的唯一通道。滇緬公路行車環境極為險惡,非熟練機工難以勝任。為保證這條「戰爭生命線」的暢通,國民政府急電陳嘉庚,請其代為招募南洋華僑機工回國,以解燃眉之急。南僑總會旋即發出了「徵募汽車修理駕機人員回國服務」的通告。南洋各地、尤其是新馬華人對之熱烈響應。最終,先後共計有十五批、超過三千二百六十名南僑機工回國。陳嘉庚在其《南僑回憶錄》中曾經提到一人:「有一修機工在洋十年,每月收入坡幣二百餘元,自甘犧牲,並招同伴十餘人,帶其全副機器前往。」陳嘉庚所說的這個人就是當時在新加坡卓有聲望的機械工程師王文松。王文松在英國人開辦的汽車修理廠擔任高級工程師,享有每月高達二百坡幣(折合國幣近七百元)的月薪,但他卻自甘犧牲毅然報名參加了月薪僅有三十元國幣的南僑機工。不僅如此,王文松還自備全副機修器具、帶領一批夥伴回國,在滇緬路上擔任下關修理廠廠長,搶修了無數過往的抗戰軍哕囕v。最終,王文松不幸於抗戰後期因車禍壯烈殉國。

據一九四零年一月份的一份哓浨鍐物@示,僅僅在一個星期的時間內,南僑機工就搶咂葥舫h彈二千三百二十九箱、三十七毫米砲彈一千五百零二箱、飛機炸彈一百八十六箱等共計一百六十噸的軍火。據《中華民國統計提綱》記載:滇緬公路三年咻斘镔Y四十五點二萬噸,而當時所有的國際援助約三十多萬噸,九成以上都由南僑機工叩街袊蟽S總會編的《大戰與南僑》一書記載:「滇緬公路上的熟練司機有半數以上是南洋回國華僑。」此外,南僑機工中有四名巾幗女扮男裝。在三千多人的南僑機工隊伍中,直接犧牲在滇緬公路和滇緬戰場上的南僑機工有一千零二十八人,加上間接犧牲和失蹤者,則總數超過一千八百多人,即接近總數三分之二的南僑機工永遠地長眠在了滇緬公路的叢林中。滇緬公路全長一千一百多公里,也就是說,南僑機工是以不到一公里就犧牲一人生命的代價保障了這條中華民族戰時生命線的暢通。後人評價南僑機工時說:「某種程度上,南僑機工這幾千人為當時的抗戰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沒有他們,前線幾百萬軍隊就沒有物資保障。」這樣的評價是當之無愧的。

在海外華人踴躍回國參戰的隊伍中,南僑機工當然不是孤例,毅然放棄海外安逸生活勇於直接回國參加抗戰的海外華人不計其數。譬如,作為海南抗日救亡邉又械囊恢е匾谷贞犖椤腑傃氯A僑回鄉服務團」,就由多達二百四十五名印尼、新、馬回國華人組成。他們分成五批,衝破日軍海上的重重封鎖,帶著一批批醫藥和醫療器械回到了瓊崖,專門負責抗日戰場上的救護工作。他們不僅上前線救護受傷的戰士,他們還積極地向海外宣傳抗日,鼓舞了更多的華僑青年回國參戰,進一步為抗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生力軍。出生於海南文昌的服務團團長符克,原本在越南西貢擔任教師,一九三九年日軍侵佔海南後,他毅然放棄了原本優渥的生活,告別才剛剛三歲的女兒與年輕的妻子回國參戰。再譬如,出生於馬來西亞檳榔嶼的林大章,本在新加坡工作,在接到父親林青山從香港接連寫來的兩封書信後,毅然回國抗戰。父親在信中說:「國難當頭,南洋非久居之地,只有抗戰才有所作為。」回到中國後,父親親自送他到福建參軍。在父親的號召下,林家三兄弟:大哥大衛、二哥大安和林大章一樣都先後回國參戰,而林大安最終犧牲在了抗戰的戰場上。

在當時踴躍回國參加抗戰的卸嗪M獬嘧赢斨校扔衅胀ǖ乃緳C和修理工,也有富家子弟、工程師、甚至是大學生。為了回國參戰,有的人放棄了海外待遇優厚的職業,有的人惜別熱戀的未婚妻奔赴抗日的戰場而約好勝利歸來再相會,有的人毅然別妻離子投報祖國勇赴國難。所有的這一切,就正如同《新華日報》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七日所報道的那樣:「幾乎每個人回國來參加抗戰的經過,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史實!」

日軍對南洋華僑瘋狂報復

海外華人不遺餘力全面支持中國抗戰的結果,除了日後換來日軍的瘋狂報復外,似乎並沒有在歷史中贏得應該享有的尊重和紀念。日軍於一九四二年侵佔新馬後,遷怒於海外華人對中國政府抗戰的資金和人力支持(當時的日軍司令官山下奉文就認為:要不是有華僑的支持,中國問題早就解决了)及「星華義勇軍」在新加坡保衛戰中的英勇抗擊行動,對新馬華人以「大檢證」和「大肅清」的名義進行了滅絕人性的瘋狂大屠殺。即便是根據最保守的估計,日軍在馬來亞屠殺的華人總數亦當在十萬人以上。新馬「檢證」大屠殺和南京大屠殺、馬尼拉大屠殺,被後人列為日軍在亞洲所犯的三大暴行。

除了製造血腥的大屠殺之外,日軍還對新馬華人公然實施了赤裸裸的敲詐,强行向新馬華人勒索了五千萬元的「奉納金」。日軍佔領新馬後,强迫當地華人自動交納五千萬元「奉納金」以示懲罰。由於時間緊迫,在日軍規定的時間內只籌集到了二千餘萬元,在無法籌足的情況下,日軍竟然厚顏無恥地逼迫新馬華人向日本橫濱正金銀行貸款湊足了五千萬。被强制繳納奉納金的慘痛經歷,對許多新馬華社團體和卸嗳A人來說,成了一個長期揮之不去的夢魘。

符克在從越南回國參加抗戰前留給家人的信函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但卻足以代表了當時數百萬海外華人誓死抗敵的共同心聲:「爸和哥:別掛心吧!鬼子趕出國之後,我們一定能够共叙天倫之樂的,假使遇有不幸,也算是我所負的歷史使命完結了。」而女扮男裝、瞞著父母化名施夏圭(「私下歸」的諧音)加入南僑機工的馬來西亞檳榔嶼青年女教師白雪嬌,臨行時留給父母的家書,不僅當時轟動檳城,就算是今日讀來,也仍使人難免涕淚沾襟。她在信中寫道:「家是我所戀的,雙親和弟妹是我所愛的,但破碎的祖國,更是我所懷念熱愛的。所以雖然幾次的猶疑躊躇,到底我是懷著悲傷的情緒,含著辛酸的眼淚踏上征途了。雖然我的力簡直夠不上滄海一粟,可是集天下的水滴匯成大洋。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的確,身為愛國華人,他們已然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他們已然貢獻出了自己的「一滴之微力」,但曾經使他們「所懷念熱愛」著的祖國,又給了他們怎樣的回報?歷史又給了他們怎樣的定位和評價呢?說來真是讓人唏噓不已,留在國內的部分南僑機工,在文革期間多受迫害,其中,女扮男裝的花木蘭——緬甸歸僑李月美竟然被打成了「特務」,最後在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折磨下,她選擇了自殺。戰後留在國內的南僑機工大多都隱瞞了自己身為愛國華僑的身份,不僅不敢對外人講,甚至於就連自己的後代子女都不知道自己先輩的英雄事蹟,以至於當後人想要去尋找南僑機工的檔案時,只能在標示著「敵偽檔案」字樣的檔案中,才能發現他們。

很顯然,從官方的歷史來看,海外戰場既不屬於國民黨主導的正面主戰場,自然也不歸於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游擊戰。他們只能被歸之於教科書上並無記載的抗戰第三戰場!與現在公認的兩個戰場不同,抗戰的海外戰場,在歷史的現實中,它可能是無形的,但在歷史的記憶中,它卻應該是有形的:數百萬海外華人的無私奉獻和英勇犧牲,難道不足以支撑得起抗戰中的第三個戰場——海外戰場的獨立存在嗎?

在紀念抗戰勝利七十週年的這一莊嚴時刻,當人們在回顧抗戰、重溫歷史的時候,如果遺忘或缺少了這個由海外華人所組成的第三戰場的歷史,那麽,這樣的抗戰史就不能說是完整的!而缺少了對海外戰場緬懷活動的任何紀念活動和慶祝方式,都註定了將會是令人遺憾的!因為正是有了正面戰場、敵後戰場和海外戰場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援,才匯成了一股不可阻擋的歷史洪流,形成了最終戰勝法西斯日本的强大力量!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4: 《梦溪笔谈》与《大六壬》
2014: 周永康案定性党内出现严重分歧
2013: 毛泽东发动“文革”到底要打倒谁?
2013: “流氓皇帝”朱元璋生前占有过多少女人
2012: 《共产主义黑皮书》郭国汀译
2012: 张学良谈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
2011: hebeiman, 请实事求是发帖, 不要造谣污
2011: 这下喊美国喊爹的人傻眼了吧
2010: 史上最赤裸裸的汉奸:不是秦桧吴三桂,
2010: 《炎黄春秋》的反毛小丑李锐的卑劣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