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范儿930——「膜蛤文化」:恒心与自律是成功人生的永恒的原动力
送交者: 藤儿 2015年10月22日21:11:17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藤儿点评:「膜蛤文化」是什么?

我本可以回答你一句无可奉告的,可你这么热情我不回答吧又不好。

(模仿粤语)好喔!

...就是真的了? 你们媒体千万要注意了,不要见着风是得雨,接到这些消息,媒体本身也要判断,明白这意思吗? 假使这些完全无中生有的东西,你再帮他说一遍,你等于——你也有责任吧?!

没有,没有旁的意思! 还是按照香港的、按照基本法、按照选举的法——去产生……

刚才你们问我呀,我可回答你说“无可奉告”。但是你们又不高兴,那怎么办?!

但是你们吧,你们——我感觉你们新闻界,还要学习一个—— (走上前,走到拦绳前面对记者) 你们非常熟悉西方的那一套的理论,你们毕竟还too young!——明白这意思吗?! (激动地挥舞着双手)我告诉你们,我是身经百战了!(高声)见得多了! (大手一挥)西方的哪个国家我没去过?!你们要知道,美国的华莱士(伸出双手大拇指作称赞状),那比你们不知要高到哪里去了! 嗯,我跟他谈笑风声。 就是说媒体呀,还是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用粤语讲)懂不懂呀?(港记们笑)

唉,我也替你们着急呀,真的。 你们就——我以为整天的—— 你们有一个好——全世界跑到什么地方,你们比其他的西方记者,(大手一挥)跑得还快! (不停地摆手)但是问来问去的问题呀,都too simple!啊~ sometimes naive! (倾身向前,张大嘴斥问)懂了没?!

(没走到座位又急转身回走,边走边挥动着手臂) 我很抱歉,我今天是作为一个长者,跟你们讲的! 我不是新闻工作者,但是我见得太多了…… 我不……(做长者谆谆教诲状)有这个必要告诉你们一点,人生的经验。(董建华笑)

刚才我很想啊,就我每次碰到你们,我就想到——中国有句话叫“闷声发大财”。

我觉得什么话也不必说——这是最好的! 但是我想我见到你们这样热情呀,一句话不说也不好。 所以刚才你一定要…… 在宣传上将来如果你们报道上敢有偏差,你们要负责!...(港记们笑)

明白这个意思吗?! 你们呀,不要想喜欢,啊,(手臂转圈挥舞)弄那么个大新闻,说现在......—— (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就把我批判一番!

Naive Naive(天真)。你们呀……I Am Angry(我愤怒了),你们这样子不行 的。我今天算得罪了你们一下。

——摘自《膜蛤备案,每日一读》2014年10月28日

---------------------------------------------

来源:纽约时报 2015-10-21

纽约时报:江泽民成“膜蛤文化”可爱偶像

 原题:“膜蛤文化”盛行中国网络,或为影射习近平

21Sino3-web-articleLarge-v2.jpg

江泽民曾担任过国家主席、中共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在多年遭受网友嘲弄之后,现在他却成为亚文化“膜蛤文化”的偶像。  

多年来,他一直是网民嘲笑的对象。人们取笑他那硕大的长方形眼镜和高腰裤。模仿他笨拙的语言,以及有时在正式场合表现出来的失礼行为。他们说他长相像蛤蟆,甚至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蛤蛤”。  

但是近几个月,社交媒体转变风向,开始赞扬起89岁的前国家主席和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来。在多年遭受嘲弄之后,他现在成为了某种时尚教主,成为了玩笑性质的亚文化“膜蛤文化”的偶像。  

江泽民的追随者称他为“长者”,在微博、问答平台知乎、以及人气消息应用微信上,关于“长者”的内容不断冒出。“蛤丝”们曾经嘲笑江泽民古怪的行为方式和衣着装扮,如今却在热烈讨论他们现在觉得他的哪些地方很可爱。  

就像中国的很多网上笑话一样,人们也在玩文字游戏。一些人在网上发布笑话时,不再用“哈哈”表示笑声,而是使用同音字“蛤蛤”。  

就像中国大多数政治米姆(meme)一样,“膜蛤文化”也富有讽刺感。  

“‘膜蛤文化’不只是崇拜,也是讽刺,”对膜蛤文化感兴趣的中国影评人Magasa说。“但其背后的感情是复杂的。它半真半假,具有讽刺性,但它反映了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对现状的不满。”

公开谈论“当前形势”正在变得日趋危险——中国人有时用“当前形势”来指习近平时代。有人说,把江泽民的品质正面化是一种隐晦的对比方式,可以解释为对习近平的批判。  

“中国数字时代”总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兼职教授萧强表示:“习近平在整治网络方面特别强势,发表任何有关他的负面评论都很危险,所以必须采用迂回的批评方式。当‘蛤丝’就是这样一种方式。”  

去年底出现的微信公众号“江选研讨会”宣告了膜蛤文化的诞生。这些文章以学术语言撰写,似乎做过充分的研究,深入讨论了“长者”的爱情故事、“长者”会多少乐器等话题。这名匿名作者还写一些比较严肃的话题,比如,将领导人的教育水平与中国总体文化氛围联系起来。  

这个公众号立即成为热点,很多中国人开始在社交媒体上讨论这些文章。  “这些文章非常微妙,”萧强说。“表面上很有趣,有很多细节,但作者也对江泽民有很多负面的言辞,以一种非常尊敬他的方式撰写。”  

在相关问题的书面答复中,该公众号的撰稿人表示,写这些文章绝不是嘲笑江泽民。由于这个话题很敏感,这名撰稿人要求匿名。  

这名撰稿人写道,“你甚至可以认为他扭转了部分民间对他的负面印象。”  

“江是一个正常的人,有趣的人,更有人情味,”当被问及江与后来的领导有何不同时,他写道。“尽管有时略显可笑。”虽然这个微信公众号已被审查机构关闭,但膜蛤文化仍然很流行。这种文化更多的是基于江泽民相对国际化的背景和即兴行为,而不是他的政治活动。粉丝们喜欢回忆1996年的那一刻,当时江泽民在马德里的一场正式招待会上,在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King Juan Carlos)的注视下,拿出梳子梳理头发。  

一篇题为《亲爱的长者,祝您生日快乐》的文章在微信上广泛传播,一名用户张贴了江泽民2000年访问以色列期间身穿泳裤、头戴护目镜和蓝色泳帽在死海享受漂浮的照片。  

“这个Look与上面的高腰抹胸裤一脉相承,”这名粉丝写道。“看到这些图,我被长者的坦率和自信彻底折服。”  

如今很少在中国领导人身上看到这么自然的一面,尽管习近平通过光临包子铺这样看似临时的举动,以及欢快的音乐视频,在尽力打造平易近人的“习大大”形象。  

“那时候,我们会看到江泽民大声说话,开怀大笑,或拿出自己的梳子,或者说一些英语短语,我们认为这很正常,”影评人Magasa表示。“但没有看到其他中国领导人这么做。只有看到像是木板的胡锦涛和非常严肃的习近平之后,才突然记起江泽民非常有个性。”  

当然,这些怀旧之情几乎不涉及江泽民的政治活动。  

“我个人觉得江并没有比习好很多,”前记者文森特·朱(Vincent Zhu)说,他提到江泽民参与了1989年镇压民主抗议的行动,以及20世纪90年代对法轮功的迫害。  

“但他非常国际化,受过良好教育,而习近平却喜欢告诉人们他读过什么书,”文森特·朱说。“因此,‘膜蛤’是一种反驳习大大、彭麻麻这种廉价宣传的方式(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随着有关江泽民健康状况恶化的谣言不时出现,现在“长者”的每次公开亮相都会让他的粉丝兴奋不已。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几乎没有比2000年江泽民怒斥香港记者(点击此处观看视频)还令人难忘的时刻了,当时面对一名记者咄咄逼人的质问,他的回应中出现了一些如今的蛤丝最爱的用语。  

“你们非常熟悉西方这一套的,你们毕竟是too young,”江泽民的言语在普通话、英语和粤语之间来回切换。“你们有一个好,全世界什么地方,你们跑得最快,但是问来问去的问题呀,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  

“我见得太多啦,”他还表示。“可以告诉你们一点人生经验。”  

这些话变得非常火,以至于那名记者——张宝华的微博主页成为蛤丝的聚集地。  

在最新的博文中,张宝华称她将开始在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新闻学。  

最受欢迎的评论是什么呢?  

“第一节课就要传授一些人生的经验。”  

这条评论已经被“赞”了100多次。(AMY QIN 2015年10月21日)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4: 北大之辱,恩将仇报,毛泽东为何一生痛
2014: 外星人如何在地球探险
2013: 瞿秋白死前留下的一个历史谜团
2013: 中共如不能无期执政,判薄无期就是空话
2012: 国际工人协会的精神和基本原则
2011: 2007年武汉大学举办卡扎菲思想学术研讨
2011: 陈湃: 我见证了围墙倒后的柏林实况(珍
2010: 毛泽东在58年的巨大烦恼(组图)
2010: 毛岸英夫人刘思齐的再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