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廷頓對列寧的評價
列寧今日150年誕辰, 俄羅斯沒有官式紀念儀式。
在俄羅斯走訪一周,感覺當地民眾對列寧是好惡參半。 典型的標誌,是在古都諾夫格羅德的克里姆林廣場。 廣場前有一座列寧的雕像完好地存在, 每天都有民眾去獻花致敬,同時又有人去踩踏鮮花,顯示對列寧的評價對立。
在彼得堡涅瓦河畔,打出“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的阿芙樂爾號鐵甲艦維持狀態良好,附近的海軍學院還安排學員上艦上課,屬於傳統教育,意味官方對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沒有一筆抹殺。
想起美國的大學者,《文明的衝突》的作者亨廷頓,對於列寧有所讚揚。 他的代表作是寫於1960年的《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y》,在這本書中,他對列寧的評價高於馬克思。 他認為馬克思僅僅是歷史學家,而列寧才是真正的政治家。 列寧的《國家與革命》和他的革命成功表現了高度的組織能力。 亨廷頓是不相信普世價值的, 他指出二戰後的美國,英國,蘇聯的制度是不同的,但是三國都能建立穩定的秩序,因而能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因此,他認為國家的關鍵不在於意識形態,而在於組織能力。 他對於一黨制也不絕對反對,認為“寧可有秩序無自由,而不可以有自由無秩序”。 在目前冠毒大流行的時刻, 他的自由和秩序的tarde off 觀點,可能值得人們思考。
斯大林在二戰中的表現在俄國仍受到相當肯定,莫斯科的戰爭博物館還有他的肖像畫。其他地方就少見了。
在諾夫哥羅德信步,碰到一個高大的人物雕像,走近發現是鋼琴家拉赫馬尼諾夫的紀念像。原來拉氏是當地人,後在美國成名,蘇聯解體後才回鄉。普希金據說也在諾夫哥羅德生活,寫作。文史,藝術,俄國都是大有看頭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