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轉帖】歷代兵事拾零——一個縣的歷史縮影
送交者: 一葉扁舟 2006年05月20日16:48:48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轉帖】歷代兵事拾零——一個縣的歷史縮影

歷代兵事拾零
——常寧何時才常寧

筆者離休16年來研究“常寧何以難發展”這個科研課題,對各方面的零星史料,日積月累地搜集、摘取、探索中各寫成專集。這裡特將“兵事”拾零史料,依其年月為篡列成篇,尚祈有志於史學者繼續搜集,編寫成史,更能看出常寧兵事之歷史。就從這些拾零中,已經可見常寧徒然虛有“常寧”美名,千百年來,幾乎“縣無寧日”。

遠自周秦前“三苗國”就被漢族追趕過長江累遷而來嶺南,以後苗的分支瑤人和漢人兵事連年不斷。宋前史不多見,自宋起幾次著名大戰:有宋慶曆三年(1043)的黃捉鬼起兵,朝庭多次派兵圍剿平。官軍急於鎮壓,不分皂白,錯殺良民,激起全面反抗。後來對錯殺之民,每人給絹五匹,始設“撫瑤官”留鎮。元末、明初,諸軍混戰,加以洪武28年,瑤族奉虎滿起兵,掃境空虛矣,來個江西大移民。清道光11年(1831),瑤人趙金龍、趙福才起兵,洋泉留下了“萬人坑”。這幾次重大兵事,幾乎是換了幾次人種。主要是漢瑤之戰。

清咸豐初,太平軍興,常寧多起響應,破城殺官。民國初,地方土匪乘軍閥紛爭,民國7年(1918),常寧出現潘世紅的“上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民國16年(1927)又有土匪唐渺、周統匠,他們殺人、吊羊、放火,民無安日。本年農運失敗,官方大舉清鄉中,又殺了一大批。民國24年(1935),家鄉淪陷於日軍才一年,日軍殺人放火、奸淫擄掠,傷亡18萬餘人。當時人民不是聯合抗日,而是兵、匪、官等等各自搶占山頭,大擾百姓,膽戰心驚。才光復,反過來官方清鄉,關殺罰款,百姓左右不得安寧。可以說常寧的歷史是個兵事的歷史,最大虧家,總是老百姓。方慶幸中華人民共和國才干戈平息,本是經濟建設大好機遇,惜“階級鬥爭”20多年絕無稍息,“到文化大革命”運動中,又出了基本不帶槍的“紅衛兵”,但在破壞人們的心靈上,在對國家的建設上,比真正的一場炮火大戰,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個沒有安寧穩定的地方,哪裡還能發展經濟,大搞建設呢?直到1979年共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破除以階級鬥爭為綱,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從歷史證明,這是真理。才取得偉大的經濟勝利。茲將常寧歷代後事拾零於下:

宋及宋以前的兵事

@常寧古屬“三苗國”範圍,三苗國隊落集團同堯、舜、禹為代表的華夏部落集團進行過長期的戰爭,“三苗國”部落集團失敗後,分崩瓦解。

@苗族當太古時,嘗盤居於黃河領域,自皇帝戰勝蚩尤於涿鹿,其種人始退居黃河以南。陶唐之世,苗民逆命,堯克之於丹水,則又被驅於江漢之間。舜竄三苗於三危,其族益遷西南,據彭蠡、扼洞庭,持險以抗中國。及殷高宗伐鬼方,周公旦懲荊舒。春秋之世,楚啟山林,漢開西南夷,三國吳平山越,其種人遂人先後為漢族所融化。有未經融化者,則大江一帶之平地,巢穴已失,率族竄居南嶺一帶之高地,各據一方,各長其部,言語風俗,各不相同,種族名稱,亦各殊異。川之 ,粵之僮、黔楚之瑤、滇南之猓猓野人,皆此族也。(《清鑒.苗族源流》)

@銅鼓塘,三國蜀相諸葛武侯督三郡登憩山嶺埋銅 鼓於此。(《常寧同治縣誌》)

@《元和郡縣誌》記“(南朝)元徽年間(473477)三峒(桃園洞、神仙洞、黃洞)蠻抄掠州縣,移就江東,蠻寇止息,(常寧)遂號新寧,這時候三峒瑤民率領各峒瑤民進攻縣城,毀城堡,官兵居民皆殺害。時城堡在湘江東岸古城廓,(今柏坊白面石)朝庭調來大軍鎮壓。

@唐乾符六年(公元877)黃巢兵過大堡,駐營菜子嶺。(《同治縣誌》)

@相傳唐末黃巢軍轉移至此,在馬草崗練兵。在鐵爐沖練箭,破塘沖為其炸塘破敵處。

@(瑤民)漢代就貢 布。宋熙臨間相率納土,變輸皮粟。明宣德間,知府余奏瑤田納賦,比夫省民。常寧瑤田,始有定賦,遂稱民瑤。清乾隆21年,改為新籍。

@常寧瑤民住五洞:黃洞、洋山、板角、鰲頭、獅子園洞,綿延百餘里。

@常寧瑤民貢賦:瑤田山花銀15兩。

@清康熙43年,議准許同民籍應試。進取名數即入該學定額。54年,題准另編學號,量取一二名。雍正3年,議准向例取一二名。嗣後歲科考試,增取三名。乾隆21年,議准應試,改為生童,亦稱民瑤。有謂明代招撫流亡者,有謂前世鎮撫之子孫流衍者。始亦種植營生,後漸置產兼及詩書,故風俗習向,皆與民等。且互為婚姻,交相往來。質直渾樸之性,發為衣冠文物之習。舊設瑤官,繼增瑤總,煙冊有常編,遷徙有定所,撫綏控御,蓋兼得之。此數百年來,永無驚擾之患也。

@常寧板瑤、箭瑤,即歐陽修所謂“正蠻”也。亦謂之高山瑤,宋史慶曆3年,桂陽監蠻瑤內寇,詔發兵捕擊之。初有吉州巫黃捉鬼與其兄弟數人,皆習蠻法,往來常寧,出入溪洞,誘蠻眾數百人,盜販鹽,殺官軍,逃慝洞中,既招出而殺之。又徙山下民他處,至是其黨遂合之千人,出桂陽藍山縣華陰洞,擢楊畋提典刑獄督攻討事,久之冰克,遂招湖南轉運使郭輔之等招撫之。始於湖南置安撫使。初,招受蠻害者捕蠻,至或誤殺良民,仁宗命訪之,每口給絹五匹,優撫其家。時蠻勢方熾,又招撫,能自歸者,第祿以官。又發大兵臨之,降二千餘人。五年二月,餘黨唐和等復內寇。於是八路入討,捕獲甚眾。是冬,蠻復入寇,元等死之,知潭州劉沅與楊畋皆坐黜。又數次發兵,又發鄂諸軍討平。昂霄以功補承節郎,管轄撫常寧縣溪洞,及官其子,當年及後襲職,時乾道元年也。(《嘉慶常寧志》)

@宋慶曆3年,(1043)桂陽瑤民黃捉鬼起兵,往來常寧,出入溪洞。詔發兵捕擊之。官軍急於討擊,不分皂白,逢瑤便殺,屢殺良民,致激起常寧全面反抗。歐陽修為此奏稱:“......竊聞常寧一縣,殆無平民,大小之盜,一二百伙。...恐迫之太急,則潭、郴、全、邵諸寨之‘蠻’,皆誘脅而起,則湖南一路,可為國家之憂。”他力主安撫。次年4月,詔湖南民誤為征瑤軍所殺者,每口給絹五匹,存撫其家。(《常寧嘉慶縣誌》)

@宋慶曆(仁宗年號)二年(1042),江西吉州巫黃捉鬼和鄧和尚來常寧,用符水、祈禱,為人治病、消災,帶領貧民販賣私鹽,官方發兵征剿,假勸降誘殺黃捉鬼,激起漢、瑤反抗。朝庭命楊畝為提刑典獄,會合潭州知府劉沅,分八路進剿。藍山、臨武瑤民聯合反抗,殺死巡檢李延祚、潭州知州張克明,戰火延及湘南各縣。歐陽修上書皇帝,以招撫平亂,罷黜楊、劉,凡在戰爭中被誤殺者,不論瑤、漢,皆為撫恤,免除衡州、道州、桂陽州等縣賦稅一年,在湖南置安撫使安撫瑤民。

元代兵事

@元世祖至元13年(1273),常寧州清水垌、火田村、火兀村、粗村、李公峒等瑤民反元,被武義將軍也先不花征剿,全殲各村瑤民。(同治縣誌)自元至順2年(1331)起,37年間,僅瑤人攻打常寧鄰縣的道州、衡州、耒陽就達6次之多。元至正二年(1342),元朝下旨:湖廣行省統領河南、浙江、湖廣幾個省的軍隊來鎮壓道州瑤民起事,可見當時戰火之烈。37年紅巾軍打道州、衡州就有兩次,常寧當然也在戰火之中。

@《嘉慶一統志》載:“元至正年間(13411367)紅巾冠起,縣人王汝榮督‘義兵’萬人守御’群盜莫敢入。”可見戰爭規模之大。

@《同治常寧志》記:元至正十六年(1356)八月“湖南陷,知州以下棄城走。常寧居民詣學正署,請學正劉燾蓀權行州守事,外援不至死之。”州官大人逃了,“教育局長”代為守城,也被殺了。當時攻陷常寧城的屬徐壽輝部倪文俊同瑤民聯合。城且破,殺戮之眾,可見一斑。

@常寧縣城南30里崖鷹寨,元設巡司,遺址猶存。朱家橋也設巡司。

明代兵事

@明初瑤民奉虎滿在寨子嶺起兵。

@洪武血洗事:湖以南,丁洪武殺運,掃境空虛矣。洪武28年又遭奉虎滿、夏奇結峒瑤為亂。朝庭命楊景來討,命自板橋時剿,邑有上下板橋,賊竊據上板橋南又20里,軍士誤從下板橋(柏坊有下板橋洞)遂至血洗,玉石俱焚,前代文獻,罕有存者。(《敬業齋日記》)(《常寧嘉慶志》)

@蕭仕敬,於明洪武時,偕湯成滿、黃天勝等,奉命剿平杜回子、奉虎滿之兵,駐軍陽山,以鎮撫瑤民,依官署作廬舍而奠居於此。仕敬被命為五峒峒主。遂教人開墾田土,出賦輸上。(塔山蕭氏譜)

@慨自洪武中,時值板蕩,上湖南境多空虛矣。賀裔隨蟻赴之眾,入籍常寧南鄉之丫田。(《賀氏族譜》)

@《厚雅田王氏譜》記:“湖以南,丁洪武殺運,掃境空虛矣。我肇祖隨蟻赴之眾,樹標杆為記。劃一畝之丘,挫剌楚,芟蒿蓼,攘除厲鬼,奠定其家室,以繁育其子孫。

@時湖南丁大亂之後,人口稀少,朝庭調江西戶口于衡,至者,各插標為記,謂之安插戶。居鵝院六載,地通瑤洞,頗聞洞中有警,乃遷至厚雅田。時安插戶、屯戶,軍民陌阡,雜錯不睦。

@常寧從洪武24年(1391)到28年(1395),這次血洗,才是真正的洪武血洗。據《同治常寧志》記:“明時衛在衡州,而所在常寧,其兵丁悉屯田於常寧者,蓋湖南大遭屠戮後,調江西戶口安插,時各處安插已遍,唯常寧、桂陽,於洪武28年遭奉虎滿之亂,又屠將半,故有隙地以為屯,且為捍衛瑤人之所,此衡郡皆無而常寧獨有之者也。”

@《嘉慶常寧志》記:“洪武二十八年,常寧又遭奉虎滿、夏奇結峒瑤為亂,朝庭派楊景來討,命自板橋進剿,邑有上、下板橋,賊巢據上板橋南又20里,軍士誤認從下板橋起,遂至血流,玉石俱焚。”

@這次屠殺後,軍隊便駐守常寧。盛時在城東北有營房454間,城北建演武坪,坪名至今猶有人知。下面黃茅堡、杉樹堡也有駐軍。常寧從洪武24年(1391)的7,699人,到永樂元年(1403)的5,887人,這12年間,人口又減少了1,812人

@據明《嘉慶衡州府志》載:衡州衛駐軍共6,861名,常寧一縣就分駐了2,637名。可見當時常寧軍事之重要在湘南首屆一指。這些軍隊到明永樂二年(1404),皇帝才下令要軍丁墾民間荒地為田,分屯四鄉,墾荒自給,叫做軍屯戶。後來有軍籍戶不能參加科舉考試的條令,軍籍戶為爭取仕途,便紛紛轉為民籍。成了常寧永久居民。

@《呂氏宗譜》記:“洪武血洗,惠公由安仁奉調鎮常。”

@依湖《鄧氏族譜》記:“吾祖世籍豫章(即江西),丁逢易代,遷來血洗,系千鈞於一發,綿一脈於千秋。”

@《同治常寧志》載:“常寧自洪武二十八年,崗寇竊發,民無孓遺,蕩平之後,移民安插,調衡州衛中所軍丁守御。永樂二年,詔軍丁墾田。”

@《鄧氏族譜》載:“明洪武二十八年,鄧良奉調平峒寇有功,留鎮溪洞,世其籍。”

@滕氏宗公屯常邑,分哨瑤界,時承元明之際,峒寇草竊,間時剽掠,甚為人患。公率從騎御之,左右數十里之眾,恃以無恐,亦慚服。永樂間,上示釋戎,各隸其所屯邑,標其里而宅耕之。乃於邑西之鵝院而家焉。親順其子,即凡所從騎,公悉安置之。或聯姻好相率奉上,無梗聖化,雖效微芳,蓋亦探人之一助云爾。

@明時衛在衡州,而所在常寧者,蓋洪武三年,湖南大遭誅戮也。調江西戶口安插,時各處安插已遍,唯常寧、桂陽於洪武二十八年遭奉虎滿之亂,又屠將半,故有隙地以為屯,且為捍衛瑤人之所,此衡郡諸邑皆無,而常寧獨有之者也。(《同治常寧志》卷四.所旗)

@撫瑤官,明時鄧良平奉虎滿有功,留鎮溪峒封撫瑤官,子孫世襲,開黃洞鄧氏之祖。至清道光間,鄧端化猶襲此職。

@民間傳說,奉虎滿被殺後,屍身提着腦袋騎在馬背上從洋泉經東山馬王塘,馬跌死於此,後人稱此地為馬王(亡)塘。

@明洪武二十八年,自京師及郡所皆立衛所,峒寇奉虎滿、夏奇作亂,調中千戶討平之。(《常寧雍正志》)

@常寧自洪武二十八年峒寇竊發,民無孓遺,蕩平之後,移民安插,調衡州中所軍丁守御。永樂二年,詔軍丁墾田。(《常寧雍正志》)

@陽山蕭氏傳七代後,明嘉靖間有自稱周督都者,聚眾謀叛。上命義信公帶丁平亂。陽山地境物宇,兩次毀燒,義率兄弟統眾,鎮壓魁首。獻捷之日,上額曰:“忠順”,階膺守備,免差役,只輸山花米銀。年銀無定額,後才旺公奏准山花銀兩,定額輸納,每歲每峒納山花銀一兩,分上下徵收。上念撫瑤有功,賜為千戶侯。子孫世襲冠帶。(《陽山蕭氏族譜》)

@明崇禎九年(1636),臨武、藍山礦工劉新宇、郭子奴等聯合瑤民攻城,“城門譙樓灰燼”。十一年五月,復攻縣城,“城內外房屋毀燼”。在此伐木造舟,沿湘江上下,與明軍交戰。曾大敗明軍于于耒江口,擊斃明指揮閻師孔。

@明崇禎十年(1637)於城南二里兩路口設南營,於城西一里煙燉嶺設西營。

@明崇禎十一年(1638)設洋泉隘口營。(《同治縣誌》)

@崇禎末,東崗源礦賊,乘國亂民飢,橫肆動斥,概燒無存。陽山蕭姓於峒所建公署,努力剿平。

清代兵事

@康熙初起,吾邑遭長毛賊之亂,居民鼎沸,順治間,(賀時賢)為邑杉樹堡統總。自宋熙臨以來,戍邊之制,每有增制,鄉有團結,悉土豪領之。所以控制苗蠻瑤,由來尚矣。.....極樹堡地當寧遠瑤峒出入之沖,峒賊首領鄧青都素猖獗,又將逃兵為羽翼,居民阮、鄒、栗、鄭諸家,素被其害。(《賀氏族譜》)

@清康熙二年,石東坑劉百通,自稱明朝大臣之後,聚眾攻破新田縣城,防守告急,衡永道命寧遠、常寧知縣,協同我義信公拼力剿平,有功,以守備升都 同銜,加升三級。併合常寧知縣造門錫“忠順”匾額。後族弟義芝公承襲。

@康熙三十六年,礦賊復踵前惡,峒主智福公率集峒民與賊對敵。不料賊分兩支,一支接戰,一支暗藏我境,屍橫遍野,宅焰沖天,旋協助官兵剿平。

@嘉慶十九年間,盜風甚熾,雞犬不寧地方受害者,不可勝數,陽山蕭師康,獨自奮起中斷,蕭國倫糾合西南路,盡殲魁首,而盜風以息。後立弭盜公,積金數千。以後咸稱公之遺惠。以上摘自(陽山《蕭氏族譜》)

@趙金龍,湖南永州瑤,家江華縣之錦田鄉。與常寧趙福才並以巫鬼惑眾。初,湖南衡永郴桂四郡,界連粵東粵西,距五嶺之脊,苗瑤雜處,不與漢人通,而瑤為苗族之一,所居皆山峒,自成村落,性戇鷙,漢民每欺侮之,黨連官役,以肆其虐待。凡遇訟訴,官為裁判,恆左袒漢民。瑤人憤怨,積久生變。於道光十一年冬聚眾謀叛。使趙福才糾合廣東散瑤300餘人,合湖南九沖瑤都六七百人,焚掠兩河口,殺天地會徒20餘人,縣令林先梁、游擊王俊率兵役自黃竹寨進,掩其巢,格殺男婦14人,生擒瑤卒5名,余皆散逸。(《清鑒,湖南瑤民之亂》)

@清道光間,趙金龍由廣西遷寧遠九嶷山,文武俱備,當了順天王,起義叫護民軍。趙福才集廣東散瑤400餘人,子清集九沖瑤600餘人,不旬日,共集一萬有零,金龍揭竿起義於江華錦田村。

@清道光壬辰十二年二月十八日,逆瑤劫殺潭江口,兄(陳順恭)與諸父老謀曰:境南姑婆沖,瑤之巢穴也,瑤必至,須團練防之。與其坐而待斃,何若困而猶斗。於是富不惜資,貧不惜力,義憤而起。兄遂率團練以待。20日,瑤突出羅市,焚殺念余里,幸市北枕溪水漲,勇阻瑤,未遂渡。24日辰渡,兄率鄉勇堵豪口,會桂北鄉勇於豪口坪。兄曰:兵宜伏,俟過半而腰折之,可獲全勝。勇如言,殺瑤300有奇。桂勇傳某殺瑤19名,被瑤火槍而亡。瑤遂入舊巢姑婆沖。桂勇飢,兄派各戶一飯而返。留勇300餘人守御。後數日,瑤潛退溧江,以俟新田大隊。又追至八角亭,殺瑤200。共計前後桂勇陣亡3人。事平,聞縣冒詭其名,是役也,陽和、書澤公,各養勇100餘,系兄捐銀養之。(《陳氏合族譜》)

@道光十二年(1882),常寧瑤民趙福才在洋泉起兵,響應瑤民趙金龍在江華起兵,於羅家橋斷橋立營,與清鄉勇巨戰。趙率300餘人被清軍圍困湯市鋪,趙福才死於此。

@清道光十二年,為進剿趙金龍,調四路軍:湖廣總督盧坤為中軍主帥,貴州提督餘步雲、湖南巡撫吳榮光為後應、湖北提督羅思舉為正帥先行。官軍於道光十三年正月進常寧。天王夫婦死,在洋泉大坪里,挖了幾個大坑,掩埋400零。號稱萬人坑。
十二月四日,趙金龍死于洋泉。(《常寧同治志》)

@道光十二年,瑤民趙金龍作亂,騷擾數百里,首黨出,據邑之洋泉,舍死拒命,頗有兵力,時鄉先輩,倡率鄉民,揭竿荷鋤,為官軍助,尋滅此賊。(常寧昭忠祠碑記)

@道光十二年,官方平趙金龍兵,騷擾各峒,居廬多灰燼。

@道光十二年,瑤驚,士民沸騰。光緒三十二年(1906),飢旱頻仍,民多不聊生。.....民國七年(1918),峒匪蹂躪,擄掠燒殺,凶焰逼人,吾攜家眷避衡半載。(《羅氏族譜》)

@道光間,白蓮教起,簧鼓一晨。某誤入其術數年矣,兄(
陳順恭)與數人破其迷,於族合而以詩書誘始悟。教首郭子祿者,往業某村,燒香拜會,兄逐散之。後緝郭於新田而梟其首,教匪乃靖。(《陳氏族譜》)

@在廣東、廣西、湖南一帶,道光二十七年(1847)後,發生若干次農民起義,雖然規模較小,至於純經濟性的盜群,幾乎所在皆是。(《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胡繩著第91頁)

@咸豐初,太平軍興,各地義軍盜賊雜起,二年,范大五、金毛獅子據五峒,陽山蕭聖哲奉縣諭,團練鄉勇,保衛地方,一境賴以安全。以功賞戴軍功六品。(陽山蕭氏族譜)

@咸豐二年,粵匪犯順,擁數萬眾,循永道,窺伺衡長。吾邑士兵,悉荷戈集境上,賊偵有備,返而之他。及咸豐三年,桂陽土寇,突入陷城,殺官吏,倉卒無兵可征,賴四民裹糧會剿,立復堅城。驅強逆,不費公家一矢而事定。由是常邑以有勇稱。(常寧昭忠祠碑記)

@咸豐二年(1952),范大五、金毛獅子等據五峒潛煽多年。(《同治縣誌》)

@咸豐二年,太平軍抵縣,城門晝閉,不戰而過。

@咸豐三年,常寧天地會何祿、吳玉老十等在杉樹起兵,四月,擊敗常寧知縣祥麟、城守許得祿於杉樹,乘勝進攻縣城,陣斬城守許得祿、典史吳世昌。十一月,道州天地會何賤苟攻克常寧城,五峒是其據點之一。

@咸豐初,有吳喻十者,本富人子,少讀書有聲,不事家人生產,後流蕩江湖,遂與桂陽巨賊何賤苟交通。會洪秀全反,犯長沙。縣中土寇蠢動。為防堵,適喻十歸上母壽,來多可疑,縣主聞之,商團紳,募兵往捕,合謀圍其宅,獲7人斬之。喻十脫走,其母驚縊死,因懷恨,徑招何隊報仇。不十日,豎幟洋泉。是歲癸丑三年十月也。縣立即聚團勇,遣把總許韜耕率師往御之。二十四日出師,勇僅200餘名,遇賊杉樹洞,敗而歸。多殺傷,縣門者被擒。當是時,兵新敗,官紳愕愕,人無鬥志,需無守御,有典當在城中,遠近居民贖服物者,日不下數百人。賊偵知,遂偽作贖物者混入。越二十七日,賊大隊攻城,縣立棄城走,局散勇逸去,韜耕與數邏卒出,忽傳賊開南門入矣,韜赴北門,亡何,門半掩,人洶洶癱擠,不得出。回顧裸紅巾執槍者已沅沅來。賊以戈挑韜墜馬,挾之去。砍脛斷首於縣堂桑樹下。典吏吳世昌,護牢犯,謹慎恐懼不敢逃,亦被殺死於門中。城內凡死者十數人。已而曾侍郎兵抵柏市,賊覺,燒典當,夜遁。後賊散,吳之族人,伺喻十所在,捕獲,繳官梟首。(《常寧文獻》)。

@咸豐三年,余(賀洪疇)奉上扎,設局修城,練勇籌餉,在局人努力同心。....四年五月,賊薄城根,蟻赴欲上,幸大炮擊退。余與劉憲,懸重賞殺賊,城裡外民勇數千憤追,一時,竟無號令。先生身負錢串一捆,陣中與眾曰:追賊者,腰圍錢串一付以為記,卒之斬首數百。遂為常寧數年來武功第一,而城賴以全。(《賀氏宗譜》)

@咸豐三年,土匪竊發,饑民盲從者千數百人,湘鄉曾公率兵馳剿,殲滅渠魁,將按冊斬捕,先祖期期以為不可,握冊不以呈繳,全活無算。(《賀氏宗譜》)

@咸豐初,逆發猖狂,族某結其餘黨,糾合數千餘人,直搗住宅,翻箱倒櫃,作意擔行。(《賀氏宗譜》)

@咸豐四至七年,兩次攻城,一次柏坊來,死200餘人,無一生還。一由茶簍夜來,辰攻城南。(《同治縣誌》)

@咸豐四年(1854),滕元十一、陳開方等攻城,樹大旗,號興泉峰。旗上提詩曰:“ 血滿江河骨打霜,洪英殺氣冠衡常。時人若問真消息,同到金陵是故鄉。”同年二月,易承祝、周信端在到湖聚眾起兵。

@咸豐五年,洪英堂、廖長子等在羅家橋起兵,與知縣劉宗城軍鏖戰。

@咸豐七年,廖三矮子起兵羅家橋。(以上幾條都載《同治縣誌》)

@咸豐間,土匪數起,李邦逵幫辦團防,賊匪火燒白沙市數百家而退。幫與其子元白親上屋拆木斷火,保全甚多。(《同治縣誌》)

@齋匪蜂起,嘯聚鄰村,聲言不所從者,族誅之。情勢洶洶,四境騷然。王母立請叔祖嚴諭、先伯、先嚴曰:果其成也,國不保何以家為,吾料大逆之亡,不出旬日,慎毋誤投法網,獲罪君親。與其從逆而生,不若守正而死。況吾叔侄,頗有產業,尤屬眼中之釘,名利保全,在此一舉。已而抄數百村戶,戮數十渠魁。倘非王母之明守之堅,何發免此之難。(《陳氏族譜》)

@咸豐間,青蓮教以妖術惑人,胥吏多與勾結,致愚民四出,經捕獲治理。

@清同治元年,(1862)桂陽農民兵侯潰隴遇害於到塘鋪。
鎮壓太平軍起家的巡撫唐訓方,追封三代,榮及妻小。連包伯父也受恩庇。三個兒子都以軍功,一授道銜,廣東後補知府;一授兵部郎中;一加鹽運使,湖北補用知府;還有一小兒子,也以父顯蔭官光祿寺署正。一孫子一曾孫,也各捐了官銜。一家人榮獲七頂烏紗。唐氏親族,得訓方提攜,從唐氏族譜查息,其堂兄弟及侄輩從軍獲官者即有19人,其中獲參將、道銜、知府銜者達9人之多。全常寧隨之從軍者占了他全軍數千人之80%,大小200戰,殺敵數萬,以功授官職者有數百人。但是因戰爭而傷亡者,從常寧建的昭忠祠記的牌位有980名之眾。訓方撫鄂時,常寧還為其輸送青蚨二萬串有餘。(《唐氏族譜》各人物傳中摘選)

中華民國兵事

@自民國肇興,朝令夕改,政出多門,人心為之一變。越七載,南北爭長,洪匪乘間蜂起,無法無天,唯我欲為,四境騷然矣。余挾眷飛馳雜居於北防線間,倖免於難。

@辛亥(1911年)冬,鼎革之交,盜匪充斥,先生(彭相承)為桑梓計,出私財以倡團練。義旗所至,盜賊悉平。(以上二條系《彭氏族譜》)

@民國初,匪徒蜂起,常寧一縣,惟東江先入,四出擊掠,境置罔聞。陽山蕭化道倡設團防,匪不得逞。民六年冬,有寧遠巨匪洪勝館,潛入西江山。時衡陽李排長帶兵入峒,一派鄉勇引道,二要鄉勇從後往攻,鄉勇手持土炮對敵,卒斃4人。李見匪強,苦留不住,帶兵出峒。(陽山《蕭氏族譜》)

@民七年春,匪蔓延吾邑西南,人民多率家避地縣城,且有避衡陽者。西鎮練一總團,派易排長寶林駐陽山。不久聞東江、鰲頭、獅子園,漸次降匪,名曰“上洪”。官兵即退扎洋泉,各峒之匪,引隆盛管、潘世洪,於五月殺蕭化道之侄學恕,將化道之房燒毀,耕牛擄去,威嚇化道辦團防。(陽山《蕭氏族譜》)

@民七年夏,南北戰發,張政堯入湘,吳佩孚入衡,省府退郴,常寧居南北政府之間,無政治力量維持秩序,而潘世洪之館立,周頌松之招安,易本初之辦團,一時杉樹、土橋、洋泉大遭匪禍。而燒屋、殺人、越貨、吊羊之事,蔓延於西南全鄉,而籌捐、罰款,進兵清鄉,以致挾嫌報復,傾家蕩產,被誣受誅之事,又騷擾於西南全鄉。

@民七年八月,官方大兵來援,冬臘月,節節失利,大兵退走,團局失敗,匪勢猖獗。陽山凡駐有團兵之地,屋宇燒燼盡。民八年夏,匪勢益烈,蕭學優起執團練,置槍械,成軍于洋泉,為五縣聯合之分團。時匪盤據於常、新、桂、寧邑之儀堂、龍公嶺、水源流等處。精美毒流數百里,其時聯合總局駐欖下,團勇昧於地形,屢為匪敗。七月一日,學優初攻匪於陽山,斬匪首吳啟湘,一鼓作氣,旋驍匪胡振昆、張啞子就戮。九月六日,匪突然偷襲局本部,學優中彈,與副局長雷會候並團勇多人殉難。化道以老病再度出任團防局長,幾經周折,配合官兵,才於平息。(《陽山蕭氏族譜》)

@民七、八年間,戰事雲擾,潰兵星連,股匪湯子榮、唐太牯嶺等突肆披猖,東南界之太平山,竟被盤據,縱橫三五十里,蹂躪百十餘家。蕭宜春先將股匪蕩平,次將亂軍驅去。民十年以後,會值獠頭、獅洞,比匪成林,蕭東征西剿,時而頓駐桂陽之大勃山,時而頓驅陽明之曬北灘,凡閱三四載而平,蕭升全縣團防指揮。民十六年春,巨匪唐渺,乘團防鬆懈,猝率周文、陳保光等侵占洋泉,勢欲撲城,號眾二千,槍枝亦達千餘。而我方槍枝未滿三百,未幾亦平。方共黨敗退之時,股匪周文又復乘間再犯,西鄉杉樹、東山,悉遭糜爛。蕭揮眾登獅子嶺,塵戰五時,斃匪百有奇。自此以後,凡屬陽明股匪,不敢再犯。

@吾常團防,為南方政府改編,匪勢正乘機蠢動。民九年,鄉居兩月,一夕數驚,值中元節,崔空放炮迎祖,聞者疑為匪至,附近之煙竹寺、馬家堰,逃避一空,乃至縣與流亡寓城之有知識者,商辦團防,以圖自衛,聯名請願政府,推舉年高望重之呈祜堂為局長,余(殷大白)為幫辦。成立四鄉分局,羅致正紳主持,所以蕭宜春、段晚初輩出山。(《殷氏族譜》)

@民國七年(1918),南北相持不下,邑區劃為中立,股匪乘機猖狂,焚燒殺戮,慘不忍睹,縣治失所,袖手無策。(彭秀臣)於是急商及縣紳,籌辦團練,以靖四境,格殺巨匪21人。賊焰復熾,率醜類延燒十餘村,公以力薄被執,橫加虔劉,身首異處。(又13頁)吾鄉煙竹市居要肆,鄉之人權顧家庭性命,不得不陽奉陰違,迄縣署恢復,團練告成。旁觀者有隱攻者,會清鄉奏績,檢卷查究,某等韜晦,幾頻於危。(《彭氏族譜》)

@民七年,剿洪孔急,犁庭掃穴,卓著功勳。開駐板橋,劣軍官貪金踏,局移防羅市,群股匪犯隊傾巢,夷傷多人,危險萬狀。(《陳氏合修族譜》)

@民七年戊午,馬匪充斥,市之有資者,率轉囊遠徙,匪大擄人而去。(《歐氏族譜》)

@民七年,南北構兵,湘軍退守永郴,潰兵與地痞勾結瑤山四十八峒,盡成盜藪,縣無寧日矣。吾族損失,不下數萬金,鄉人捍匪最力者。遍發吾族為首捐資。是攫夏收,股匪蜂入吾境,燒殺毀掠,慘不勝言。初火劉村,繼火坦塘市,吾村死於匪者,若昌和妻周氏,若漢澄....至十六年而匪更烈,慘死者數人,最慘莫如芝麓、幼如:芝麓:終身蒙師,家系寒薄,六月初九,大匪入境,初避鄰處,繼見火其村屋,潛回撲火,被匪劫入寧遠,令他看竹園,槍斃河邊,拋屍沙磧中。時年69歲。初如:(窮秀才)六月匪警,老弱轉徙,幼以貧故,僅惹村前後,被匪搜掠。血受慘酷。初由杉樹劫入寧遠之江口,再由江口押入杉樹,挖地掘牆,無所獲,再劫入瑤峒野豬園,刀劈槍擊,骨肉四分,舉火焚燒。時年35歲。(《賀氏宗譜》)

@民國十年,(1921)以縣參議員兼董總團同湘軍團長成光耀平匪於零、桂、祁、寧、新六縣毗連之瑤峒,由泥田至少茗統計殺戮匪徒600有奇,而無辜被逮經保釋者,亦十有四。此次功歸團長,而接濟軍糧指陳得失,調遺六縣團防,保全被難峒戶,盛雖書生,頗效微勞。(《唐氏六修族譜》)

@民國十六年(1927)正月初三,走太馬,捉擄一批人,有死於匪穴者。匪穴在祁、常、新界地曬北灘。匪首唐渺、周桶匠(自稱周司令),捉去人有馬王塘的郭冠臣及其子子發,富貴塘的陳庚虞,老屋塘的尹名庚之父等等。奈時局不靖,匪勢猖獗,內弟罹難,岳母知豺狼性殘,甘心破產贖歸。死難者不知凡幾。(《鵝院李氏族譜》)

@民國十八年,復因四縣聯防,合剿陽明山之積匪。(蕭宜春)乃於民國十九年一月二十六日病逝。(《常寧文獻》第三輯)

@民國十七年三月三日,羅昭模探親宿富貴塘,比夜該地被擄者百餘人,羅罹其中,上下營脫匪,不能釋。其巢藪屢遣介紹無由,入探羊腸鳥道,絕壑危巔幾二百里,凡六月閱,絕無消息。至八月二十五日,國民軍進剿,先設招撫計,誘匪90餘,授符交槍,然後擒之。始知羅九月初十辰時暗潛逃被追,竟同祁陽周子威捐軀於寧遠壘下之井壘。(《羅氏族譜》)

@民國十七年(1928)八月十七日,峒匪逸出200餘人,向大堡銜枚而來,至大堡,人多未起,擄百餘人去,貨財十店空。後以國家派兵團討平之。(《歐氏族譜》)

@常寧五峒,鄰界祁、新、桂之間,為我邑極西境也。其地犬牙交錯,路極崎嶇,其人瑤氓雜居,類淆良莠,因山深林密,故好逞之徒,遂藏身而窟宅焉。其始以劫掠為生涯,悍然罔忌。其繼假招安為名號,乘間肆威,設司令部、編制處、勞務處、軍械局,兩地並營。故去歲我西鄉之兵,固守土橋,卒以槍枝太少,遂於七月十六日,戰敗而兵潰。此口一開,糜爛殊甚。殺人五十有一,燒屋四十有二,田谷盪散約五千石有奇。而南之龜腦上,馬家堰西之石湖坪、富貴塘等 ,先後殺捉燒抄之數不在內焉。普通壓降,則有紅錢;特別寫捐,則有頒契價。有田者逃亡在外,口袋皆空;佃田者,騷擾難堪,並缸告磬。今雖故土歸來,而滿目瘡痍,慘然可憫。被匪者,單居小村,人手不強,呼應不靈,每被捉殺,半絲半縷,一斗數升,搜索一空,為所累者,恐後害無窮也,反隱忍不言,故兵士不知為匪,即偶有一二匪黨,而假託山農,亦無有敢指供者。故稍有自好者,均逃峒外,則峒內之居者,均屬貧民,自持其無財業,來時亦一煙一茶,翹首望匪首之勃興,以為異日取賞,比比皆是。(《吳氏族譜.吳詩興寫》)

@蕭宜春:號義貞,清光緒七年生,蕭在村時,即好耍槍弄炮。民國初,常寧土匪與軍閥散兵游勇,交相為惡,民七年潘世紅在五峒立館上洪。民十一、十二年,,常祁邊境出現周桶匠為首的“大馬”,白沙、蔭田的王導、雷洪騷擾。民七年十一月十七日《大公報》載:“計前後被捉者數百人,而贖金不下數十萬。”“殺人至數百口之多。”“大村數百家,小村數十家圍而炬之,四鄉合計之,被焚之地,百有餘里;被害之物,直千萬間;被殺之人,何可勝計。湘督令各縣自辦團練,由各縣自定兵員,自籌軍餉,縣設總局,各鄉設分局。蕭宜春賣掉家產的三分之一,自購槍枝。民國八年,出任東鄉分局主任,帶兵趕走白沙匪王導、雷洪,並把潘、周趕至桂陽大勃山,祁陽的曬北灘。民國十四年(1925),“衡陽警署,屢示嘉獎,升縣團防總指揮名義矣。”

@民國十五年,縣農民運動興起,縣團防局李炳輝部偽降交槍100多條,蕭宜春拖槍逃至大義山。

@民國十六年農民運動時,殺了地主楊玉琪、唐質丁、谷玉衡、何遙清、谷伯珍、廖雲南等6人,狗腿子1人。清鄉時,反過來又殺了農運首領的基層骨幹,僅民政局義定為革命烈士的就有78人之多。(《常寧民政志》)

@民十六年,馬日事變,縣政府軟禁了農運領袖蕭震球、吳謙、曹梅仙,水口山工人糾察隊趕來獲救。

@民國十六年五月,馬日事變後,蕭宜春任縣團防總局局長,原縣長禹貢棄職出走,蕭代行縣長一陣,開始清鄉。

@民十七年,上派縣長來,成立常寧縣清鄉委員會,縣長兼主任,蕭任副主任。鎮壓了許多農運領導和積極分子。第一任中共常寧特別支部書記李佳竹,在自己粗里被捕,繼任書記李成蹊在衡陽被捕解縣,縣農運秘書周巽三從攸縣煤礦捕回,縣工會會長詹少雲自長沙捕歸,縣黨校校長鄧受谷於黃洞之家村口殺害,水口山十八鄉農會顧問谷伯珊從外地抓回,除縣農會委員長蕭震球於民國十九年在廣東樂昌被捕就地受害,宣傳部長吳謙、建設部長蕭禮蹲逃亡外,幾乎全部被鎮壓。

@民十七年三月,庚、佳(八、九)兩日,水口山共產黨首宋喬生領導工人武裝與參加湘南暴動的工農武裝職合耒陽劉泰、劉霞、徐鶴等的起義武裝共二萬餘人, 同時衝出,從白沙、衡頭、蔭田、煙州、東江口、獨石等處,射擊兩晝夜,殲滅大量亂人。終因勢孤力弱,向耒陽而去。蕭宜春上報說:“是役也,殲數百,傷千餘,是為剿鄰共之勛。”

@約民國二十三年左右,仍常有兵事,筆者少年時,聞洋泉有股匪穿鐵衣、戴鐵帽,有自製土手溜彈,縣府派兵鎮壓,他們對陣高呼:“刀槍不入!刀槍不入!”不肯後退。待槍兵開槍,立刻倒下幾個,才倉忙逃奔,抓了幾個回縣。筆者晚上住宿在縣政府聽到嚴刑拷打的吆喝聲和悽厲的痛叫聲。

中華人民共和國兵事

@1949年成立新政府清匪運動後,常寧自此斷了匪亂之根。

@1949年以後,連續搞了一年多清匪肅特、減租反霸,1952年又完成了土地改革,雖然鎮壓了一大批反革命,但都沒有明火執仗的敵對交火。全縣三次共鎮壓反革命3,170人:其中被殺798人、關1037人、管714人,分別各占總人口(當時常寧總人口409,644人)的千分之1.948、2,93、1.74,三次共鎮壓的人數占全縣總人口的千分之7.73。到1979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平反了一批人,尤其是參與過起義的軍政官員、紳士們,基本得到平反。

@民兵:早在1927年農民革命時期,就有工人糾察隊,農民自衛隊。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常寧於十月三十日,就建立了民兵組織。1950年歸屬軍隊直接領導,民兵作為正規軍的補充本是一樁好事。後來分普通民兵和基幹民兵兩種,基幹民兵後來還發了槍枝,到1958年“大躍進”,九月二十九日,毛澤東提出“民兵師的組織很好”,實行全民皆兵,掀起大辦民兵師的高潮。不論農村、廠礦、機關、學校,一律建立民兵組織。全民實行軍事化管理,把各種人群各類工種都納入基層的班排連營。本年,全縣組成了6個民兵師。那麼縣長不就成了集團兵司令了嗎!到1959年才縮編成了1個民兵師。15個民兵團,共組織民兵15.55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33%,1979年後,民兵師無形消失。到1985年國慶前,全縣民兵武器裝備又一律收歸縣武裝部,民兵工作仍按正常管理。這是一支沒有打仗的兵,在縣武裝部的統一領導下,保衛地方。歷次運動中保衛運動,看守國家糧庫,重大節日,放哨巡邏,做過很多為人民有益的事情。但是在“文化大革命運動中”大批黨政領導打倒了,即使沒有打倒的也都靠邊站了,人民公社以下組織也都亂了套,基層民兵組織配合紅衛兵在下面大開殺界,到處揪斗當權派和地富反壞右五類分子。1968年秋廟前公社武裝部長為首和一批所謂造反派,公然自己組織了“人民最高法庭”公堂,一次宣判殺死了25人。同年十一月三日,樟塘大隊民兵營長,在大隊書記的指使下,把一位小學教師嚴刑拷打致殘後,再用鳥銃結束了他的生命。為了斬草除根,瑤塘公社大合大隊也把死者的教書弟弟同時處死了。

@紅衛兵:在“文化大革命運動”中,毛澤東號召青年起來大造“資產階級”的反,而且親自在天安門九次接見來自全國各地的紅衛兵,為他們撐腰打氣。於是紅衛兵領了“上方寶劍”,成了一支“不帶槍的兵”,卻比帶槍的兵能量還要大,見官大三級,上打“無道昏君”,因為國家主席劉少奇成了資產階級的總司令;下掃一切“牛鬼蛇神”,(凡是民國時官員、知識分子中之被打擊對象,以及地富反壞右等等的統稱)。打天天昏,打地地沉,“皇宮”敢闖,軍營敢進,槍枝敢搶。向縣委奪權,押書記遊街。於是有紅衛兵在縣城光天化日之下活活打死一位瑤塘公社無辜農民而無人敢管;一中紅革會頭頭把一位老師剝了他的衣服用火焚了,打得死去活來,最後乾脆用小口徑步槍把這位老師槍斃了;破“四舊”時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一概化為灰燼,這支不帶槍的兵遺害尤烈。造反後城市不得安寧,毛澤東號召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到1976年毛澤東逝世,這支兵才被取締。

@抗美援朝時期,沒有在常寧境內打,但是在保家衛國的義憤下,參軍赴朝鮮犧牲的烈士也有88名。

@對越自衛還擊戰常寧烈士有22名(以上二則見《常寧民政志》)

蕭一湘 離休後十六年所收集編著.1998.8.23.稿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