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笑死人不償命:對韓國的誤謬
送交者: NewYorker1 2007年02月09日11:12:13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韓民族起源的錯誤敘述

 
■歪曲敘述的事例■

·台灣:“朝鮮民族的絕大部是由華夏族(漢族)構成的, 因此漢化現象比較嚴重。”(高級中學,『歷史』第2冊,國立編譯館, 1994)

·菲律賓:“人: 韓國人、中國人和日本人都屬於黃色人種。(中略) 由於北方人是蒙古人的後裔,所以身軀高大,嗓音粗獷,膚色較淺。南韓人是馬來西亞人的混血人種,所以身軀較小,膚色較深。”(中等歷史科,『亞洲國家的歷史』, 貿易會社出版, 1994)

□解釋□

  當今世界一般將人類分為高加索人種(Caucasoid:白人種),蒙古人種(Mongoloid:黃人種)和尼格羅人種(Negroid:黑人種)。韓民族屬於其中的蒙古人種。蒙古人種的體形和氣質特徵主要是在西伯利亞巴已克湖附近地區形成的。比如說蒙古人種的較為突出的顴骨和雙眼皮等形體特徵就是為了適應西伯利亞的寒冷氣候而自然形成的。然而在西伯利亞的蒙古族之後又按照其形體和語言的差異分為了兩個集團,即古蒙古族和新蒙古族。至於西伯利亞的蒙古族何時分化成為這兩個集團的至今仍不清楚。在此之後蒙古族繼續分化,迄今為止已分化形成了眾多個民族。韓民族屬於其中的新蒙古族,而新蒙古族中還包括維吾爾族(Uigrians)、芬族(Finns)、土耳其族、蒙古族、通古斯族等。同時新蒙古族又按照語言上的差異分為烏拉爾語族(Ural language family)和阿爾泰語族(Altai language family),韓民族屬於其中的阿爾泰語族。

  作為阿爾泰語族的韓民族在以後的歲月里向南移動到滿洲(現中國東北地區)和韓半島地區定居下來,並逐步形成了一個單獨的民族發展至今。這一點可以從流傳至今的韓民族的神話和各種習俗中仍然繼承有西伯利亞薩滿文化傳統的事實中得以確認。韓民族的基層文化之所以與西伯利亞地區的各個民族的原始文化一脈相承,也正是因為韓民族的起源與血統與他們接近的緣故。因此,由於韓民族與中國距離相近,關係密切而說二者是血統相同,或者認為韓半島北部是蒙古人種、南部是東南亞南方血統後裔的說法是缺乏事實根據的。


韓國是中國屬國的錯誤敘述

 
■歪曲敘述的事例■

·美國: “在高句麗和百濟滅亡之後,中國的唐朝實際上對新羅行使着支配權……”(中學社會,『世界宗教』, 珀侖出版社, 1993-1994,修訂版)

·日本: “李朝成為中國明朝的屬國……”(高校,『詳說世界史』,山川出版,1994)

□解釋□

  根據韓國的建國神話,韓國的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公元前2333年檀君王儉所建立的韓國最早的國家-古朝鮮時期。因此韓國人對於自己的國家能夠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而感到十分自豪。

  然而就在這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韓國不斷地受到中國、日本等周邊國家的侵略,甚至曾經一度瀕臨被滅亡的危機。但是每逢外敵入侵時,韓國人民總是能夠用頑強的抵抗和鬥爭來維持民族的獨立與國家的主權。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地處東亞的韓國與鄰國中國一直保持着一種十分密切的關係。這種關係表現在形式上就是認證中國的強大力量,具體表現在禮節外交方面的‘朝貢外交’上。所謂的‘朝貢’就是指兩國在正式交往中的一種友好的表示,通常是國家之間相互交換各種珍貴的物品,也可以稱得上是一種類似於經濟交易的外交方式。

  自從三國時代以來韓國一直與中國維持着這種‘朝貢’的外交關係,並且一直在這種關係中進行着兩國之間的正式往來。中韓兩國只不過是在這種朝貢關係中維繫着一種形式上的上下關係而已,而絕不是作為屬國接受中國的支配,韓國也沒有因此而喪失自己國家的主權。韓國充分認證中國的優勢,並在此基礎上積極開展兩國間的文化交流和貿易往來。當時除了韓國以外,東亞的其他一些國家也通過這種方式與中國接觸,從而保證本國政治的安定和滿足自身經濟、文化發展的需求。

  另外一個可以證明韓國一直是獨立自主國家的證據就是韓國所使用的能夠充分體現民族主體性的年號。還有,當中國企圖抹殺韓國的主體性和主權對韓國實施侵略的時候,韓國總是果敢地進行反擊。比如說高句麗全力擊退隋、唐的侵略軍,新羅人趕走唐朝軍隊實現了三國的統一,還有高麗末期企圖征服中國遼東地區等都是歷史事實。與中國的明朝保持朝貢關係的朝鮮在面對明朝的侵略時也曾經積極起來反抗。朝鮮不僅制定了征服明朝的計劃,而且還對軍隊進行了嚴密的軍事訓練。通過以上所述的歷史事實我們可以得知,認為朝鮮是明朝屬國的觀點實際上是對東亞傳統外交關係的一種歪曲理解。

  外國教材中有關過去的韓國是中國屬國的論述是對歷史的歪曲。這是侵害韓國國家獨立性的最不正確的認識。這個問題應該首先予以說明和糾正。

  ●韓國古代史部分的遺漏


■歪曲敘述的事例■

·日本:“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在韓半島設立樂浪郡等四郡,從此漢文化開始在韓半島傳播開來……ꡓ(高校,『日本史』,自由書房,1994)

·捷克:“韓國的國家起源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1世紀。ꡓ(『世界地理百科』,哥倫布,1994)

·台灣: “朝鮮人民所創立的第一個國家是高麗(公元 918~1392年)”(『世界文化』地理篇 上, 三民書局, 2002)
 

□解釋□

  在部分日本教科書中根本找不到有關建立於公元前2333年的韓國最早國家-古朝鮮記述,而是錯誤地將‘漢四郡’認為韓國歷史的起源。這樣一來不僅將韓國歷史的起源大大推後,並且暗示着韓國自有史以來便受到中國的支配,這是對歷史事實的嚴重歪曲。並且上述材料中沒有涉及韓國的青銅器文化的部分而只是強調了中國文化在韓國的傳播。

  大約從公元前10世紀開始的韓國青銅器文化給日本的彌升文化帶來了較大的影響,這一點在日本學術界也是被認證的。因此,最理想的記述內容應該是首先指出韓半島在舊石器時代已經有人類生活的這一事實,然後認可古朝鮮是韓國最早的國家實體,並且進一步明確韓國的青銅器文化對日本青銅器文化的發展提供過巨大幫助的觀點。

   所謂的‘箕子朝鮮說’是指中國殷朝的大臣箕子來到朝鮮並且建立了‘箕子朝鮮’的說法。事實上‘箕子朝鮮說’是日帝殖民主義學者為了否定韓國歷史自主性而極力主張的一種觀點。現在的韓國學界對用來證實‘箕子朝鮮說’的中國歷史記錄的資料進行了批判,認為當時韓國的青銅器文化屬於與中國完全不同的北方西伯利亞系統,並以此為根據堅決否認‘箕子朝鮮說’的說法。

  現在韓國學界一般認為韓國的青銅器時代大約是從公元前10世紀左右開始的。韓國青銅器時期的文化與中國不同,是由隸屬於另外一個系統的西伯利亞的卡拉斯克-撻戈爾(Karasuk-Tagar)青銅器文化經過北方滿洲地區傳播到遼寧省和韓半島地區後逐步形成的。因此,希望能夠以韓國考古學的發掘成果為據認定上述的觀點。

  綜上所述,外國有一些文獻資料中沒有有關韓國最初國家-古朝鮮(檀君朝鮮)的記錄,而是直接從‘漢四郡’的敘述開始的,從而將韓國歷史的起源限制在這個時間階段上,並且還暗示韓國的歷史從一開始就受到中國的支配。這是日本為了證明它的歷史比韓國更悠久而利用的一個事例,所以對此我們應該予以糾正。

●否認韓國文字的獨創性

 
■歪曲敘述的事例■

·中國:“很多學者對朝鮮語進行研究,並與中國語結合制定了28個字母。”(初級中學,『世界歷史』第1冊,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

·美國:“韓國的字母是引用中國文字創造的……”(中等歷史課,『人類共同體的歷史』, 普若特斯乎爾, 1993)

·台灣:“直到李氏朝鮮的第四代君主世宗(公元1644年,我國的明朝時期)年間韓國才創立了自己的文字-‘訓民正音’。” (『世界文化』地理篇 上, 三民書局, 2002)

□解釋□

  韓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着與漢語相區別的固有語言,但由於沒有固有的文字而給文字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因此,韓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不得不借用中國漢族的文字-漢字。考慮到這個現實情況,朝鮮時期的世宗大王創製了值得在世界上炫耀的具有科學性和獨創性的韓國文字。從此以後,韓民族一直使用與中國的漢族完全不同的自己的文字和語言。韓國人由此成為使用自己固有的語言來進行思考的世上僅有的民族之一。

  韓國文字是1446年朝鮮時期由世宗大王和集賢殿的學者們制定、公布的具有獨創性的文字。韓國文字是一種非常科學的表音文字,其特點是不僅容易學習、有組織性而且任何發音都可以隨意表現出來。因此,認為表音文字的韓國文字是與表意文字的漢字結合而形成的觀點應該予以校正。中國和美國的教科書中所敘述的關於韓國文字是結合或模仿引用中國語而創製的內容是錯誤的。

  菲律賓的某一教科書中將韓國語和日語進行比較,認為它們雖然不屬於同一個語種,但是兩者互相有關聯,而且還認為韓國文字借用了中國的書寫方法。

  一些外國人想通過中國尋找韓國文化根基的視角是有問題的。韓國文字是受中國漢字的影響而形成的認識也是錯誤的。國外學者的這種認識應立即予以改正。

  ‘訓民正音’是在1446年被頒布的。台灣教科書不僅記錯了年代,而且使用'李氏朝鮮'這一稱謂也是很不恰當的。這個問題將在第16項中做具體的論述。

韓國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支流

 

■歪曲敘述的事例■

·波蘭: “位於中國和日本之間的韓國因其地理位置、戰略條件和自然資源而成為中日爭奪的對象,因而在文化上受兩國影響頗深。”(亞歷山大得米尼克,『韓國歷史』,卡特貝切爾, 1992)

·台灣: “箕子建立朝鮮以來的三千多年裡,韓國歷代受我國(中國)的封緘和中華文化的薰陶,成為鄰近國家中受漢化影響最深的國家。”(高級中學,『地理』第2冊,國立編譯館 1994)

 

□解釋□

  敘述有關韓國內容的大部分文獻都把焦點集中在韓國的近現代史部分,而對於過去的韓國歷史只有極其簡單的敘述。並且其中所講述的韓國歷史是與中國和日本的邊疆史相關聯或者只是作為受外勢侵略和支配的被動的歷史來敘述的。所引用的事例中的大部分都誤認為韓國的文化是不斷地受到中國和日本的影響而形成的。

  從歷史的角度看,古朝鮮、高句麗和渤海占據着滿州(現中國東北)的大部分地區的領土,擁有能夠對抗中國的國力。在文化方面韓半島擁有先進的木板印刷術、金屬活字,而且還創製了十分科學的韓國文字,發展了自己獨創的文化。還有一部分人主張日本從三國時代開始一直到朝鮮時代派遣通節使都在向韓國傳授文化。但實際上韓國受日本影響的期間只有受到日本侵略後的那一段極短時間。

  把韓國歷史看成是中國大陸的邊疆史的一部分可能是受到了日本的影響。這種傾向在世界各國的文獻中普遍存在。

  在領土和人口方面都處在弱勢的韓國能夠在幾千年裡維持自己獨創文化的這一點應該受到高度評價。就像是在歐洲文化里尋找美國文化的根源一樣,想在中國文化里尋找韓國文化的根源是對韓國文化本性的莫大侮辱。只有消除這種認識才能將韓國的獨立性充分地體現出來。區別對待韓國和中國才能找到韓國的真面目。
否定韓國對日本的文化傳播

 

■歪曲敘述的事例■

·日本:在大陸文化的傳播過程中從大陸來的‘渡來人’起了很大的作用,即使是在成為律令國家以後他們的子孫仍然受到重用。ꡓ(高校,『日本史』,第一學習社,1994)

  進入6世紀以來,中國孔子所提倡的儒教和印度釋迦牟尼提倡的佛教也被傳播過來。ꡓ(小學生的社會科學(上),『人間步行』,中教出版,1992)

 

□解釋□

  以上觀點只把韓國(韓半島)當作是文化傳播的橋梁或着是中國的周邊史的一部分,否定了韓國的獨立性。因此,在上述材料中,只是大概地提出‘渡來人’這個概念,反而卻沒有明確指出‘渡來人’是從韓半島過來的人的觀點,其意圖只是在於想說明日本並沒有經過韓國而是直接接受大陸文化影響的。這種觀點最終隱瞞了客觀的歷史事實。

  文化就如同流水一樣,是從高處流向低處的。從韓半島過來的'渡來人'把漢字和漢學、佛教知識等傳播給日本,使得日本的大和政權受到了先進文化的洗禮。同時傳授給日本的各種生活技術和先進的農耕技術也為當時日本的發展做了很大的貢獻。

  古代三國中對日本文化的傳播起到了最大作用的是百濟人。他們東渡日本向日本人傳授了漢文、儒教、佛教、音樂、美術等各種知識。其影響使得日本形成了‘飛鳥文化’。高句麗也向日本傳授了佛教、儒教等宗教以及紙墨的製作方法。稱為日本之驕傲的法隆寺的金堂壁畵就是高句麗人曇徵的自作品。新羅時期的堤防建築技術和造船技術也被傳播到了日本。

  綜上所述,三國時代的韓國人東渡日本傳授的先進技術對大和政權的誕生和‘飛鳥文化’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金屬活字印刷術是中國發明的錯誤敘述

 

■歪曲敘述的事例■

·德國:“最初在中國發明的金屬活字印刷術實際上被韓國人首先使用了。”(中學地理學科,『日本,中國,韓國及亞洲-太平洋區域』, 奧得恩布若克, 1990。

  “金屬活字印刷術是在13世紀由中國人首先發明創造的,之後這項技術被傳到了韓國和日本。”(中學社會學科,『世界學』Ⅱ, 巴侖斯, 1993.)

 

□解釋□

  為了將自古以來聖賢的教誨和人類從實際生活中所獲得各種真理告訴給更多的人們,古代的人們才發揮他們的聰明智慧發明了印刷技術。這一點從歷史、國家的政治和宗教活動中都可以目睹。不論是中國在太學門前的石頭上刻下六經,保存其原義的歷史事實,還是新羅將『無垢淨光陀羅尼經』多次刻在木板上,塗上墨之後,將其保存在石塔中的事實,都可以證明先人為了保存知識的強烈意志。高麗也繼承了新羅的傳統,將眾多的書籍保管在宮中的圖書館中,用來實施對儒生的教育。

  高麗早在11世紀的時候就已經將大量的佛教大藏經印刷到木板上。以當時的條件來可以看出高麗是由於發明了金屬活字印刷術才得以克服了其中的種種難題。黃銅活字印刷術是在12世紀時發明的。這個時期的高麗由於接連的戰亂許多典籍都被遺失了。高麗社會為了盡快地將各種書籍復原,金屬活字印刷術便應運而生了。

  1234年在蒙古入侵的戰亂中由金屬活字印刷的『古今詳定禮文』便可以證明這一點。由於現在無法確認『古今詳定禮文』的實質內容,所以將其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活字印刷本未免有些困難。但是,在此之後大約一個世紀的1377年(禹王3年),在淸州牧郊外的興德寺中用金屬活字印刷了『佛祖直指心體要節』一書。該書現保管於法國的國立圖書館內。1972年,為了紀念世界圖書年,該書在展示會上被展示出來,並且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金屬活字印刷本圖書。

  活字的製作技術,質地柔韌、吸收力強的紙張,以及品質優良的墨汁生產技術的不斷提高最終促進了先進高麗印刷文化的形成。當時高麗的墨汁還被出口到中國的宋朝,對於促進學術方面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西方,人們一般都是依據古藤伯格(J.Gutenberg; 1398- 1468)的觀點認為1450年左右發明的活版印刷術開創了印刷技術的新紀元,但是高麗時期金屬活字印刷技術的發明以及由此而不斷發展的印刷文化也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但是,人們對此卻好像沒有深刻的記憶


http://www.hanguo.net.cn/hot_click/mistakeinfo/history.htm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