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ZT:史書中有關黃帝與蚩尤之戰的論說及紀載
送交者: 廈大 2007年03月31日16:15:18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史書中有關黃帝與蚩尤之戰的論說及紀載

文獻: “昔者,黃帝合鬼神於西太山之上,駕六象車,乘六蛟龍,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後,騰蛇伏地,鳳皇覆上,大合天下,以作“清角”。《韓非子.十過》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而至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虐),(眾)莫難伐。
蚩尤作亂,(自號炎帝),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三戰擒殺蚩尤,然後得其志)。而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而去之。”《史記.五帝本紀》
“蚩尤作兵伐黃帝,爭於涿鹿之阿,九隅無遺,赤帝大攝,乃說於黃帝,黃帝令應龍畜水,攻之冀州之野。蚩尤請風伯雨師,縱之大風雨。黃帝乃得天女曰:魃,止雨。遂殺蚩尤。”《山海經.大荒北經》
“黃帝殺蚩尤於黎山之丘,擲械於大荒之中,宋山之上,其械後化為楓木之林。”《軒轅本紀》
“昔阪泉氏用兵無已,誅戰不休,併兼無親,文無所立,智士寒心。徏居至獨鹿,諸侯畔之,阪泉以亡。”《周書.史記篇》
“西王母,國名,在西極。玄女未祥,或雲天帝女,一雲即西王母。古有《玄女戰經》,《玄女經式要法》各一卷。《黃帝問玄女兵法》四卷。”《御覽.七百三十六》引。
《黃帝問玄女兵法》云:黃帝與蚩尤九戰九不勝,黃帝歸於泰山,三日三夜天霧迷冥,有一婦人,人首鳥形。黃帝稽首再拜,婦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問?黃帝曰:小子欲萬戰萬勝,萬隱萬匿,首當何起,遂得戰法?《藝文類聚.二》
“黃帝與蚩尤氏九戰久不勝而退歸於泰山,三日三夜天霧冥冥,黃帝見有一鳥形婦人,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婦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問?黃帝曰:小子欲萬戰萬勝,萬隱萬匿,首當從何起?……。黃帝遂得玄女戰法焉!”《全上古三代文》
“蚩尤變幻多方,徵風召雨,吹煙噴霧,黃帝師眾大迷,歸息太山之阿,昏然憂寢難眠。……。王母乃命一婦人,人首鳥身,謂帝曰:我九天玄女也,授帝以靈寶五符五勝之文,遂克蚩尤於中冀。”《廣物博志.卷九》
“黃帝攻蚩尤,三年城不下,募求術士,乃得(風后)伍員,與之言曰:今日余攻蚩尤三年,城不下,其咎安在?伍員曰:此城中之將,為人必白色,商音。始攻時得毋,曰:秋之東方行乎?今黃帝為人蒼色,角音。此雄軍也。曰:戰為之。黃帝曰:善。為之若何?伍員曰:臣請攻蚩尤,三日城必下。黃帝大喜。其中黃直曰:帝積三年而城不下,今子欲曰:三日下之何?何以為明。伍員曰:不如臣言,請自軍法論。黃帝曰:子欲何時?
伍員曰:臣請曰朱雀之日,日正中時,立赤色徵音,絳衣之軍於南方,曰:輔角軍。
臣請曰青龍之日,平旦之時,立青色角音,青衣之軍於東方,曰:輔羽軍。
臣請曰玄武之日,日人定時,立黑色羽音,黑衣之將於北方,曰:輔商軍。
臣請曰白虎之日,日入之時,立白色商音,青白之將於西方,曰:輔宮軍。
四將曰:立,臣請曰黃龍之日,日正中時,建黃旗於中央,曰:制四方。五軍已具,四面攻蚩尤,三日其城果下。黃帝即封其世世不絕。《路史.後紀.四》。
凡行兵之道,天地大寶。得者全勝,失者必負。北斗之中,禽有旬始,狀象雄雞。制百兵之母,能得其術,何神不使?九地九天,各有表里,九天之上,六甲子也。九地之下,六癸酉也。三奇六合,王威軍士。
戰鬥之法,當從九天之上,擊九地之下。眾士默默,人無所見。九天者,春在青龍,夏在朱雀,秋在白虎,冬在玄武。四神為九天。其沖為九地。
戰鬥之法,乘一破十,百事不失,都皆天一乘六神,王齊士擊冠旅,天下六神,甲子旬在魁,甲戍在勝光,甲午旬在罡中,甲辰旬在功曹,甲寅旬在神後。此六神為戰主也。敵人既陣,必以共勝陣之。
敵人為直陣,以自之方陣攻之。方陣者,金陣也。敵人為兌陣,以自之曲陣攻之。曲陣者,水陣也。敵人為圓陣,以自之直陣攻之。直陣者,木陣也。敵人為方陣,以自之兌陣攻之。兌陣者,火陣也。敵人為曲陣,以自之圓陣攻之。圓陣者,土陣也。
欲知敵人來時,視之所從來上方之神,欲以其勝應之。假令敵人從大小吉魁罡下來,應之以左部青旗,從太一、勝光下來,應之以後部黑旗,從功曹,太衝下來,應之以右部白旗,從傳送,魁下來,應之以前部赤旗,從登明,神後下來,應之以中部黃旗,此天之勝道也。出軍行將,屯兵把守,相與數斗,動作必擊鼓作聲,聽其音,以知自之兵強弱也。諸見舉峰火,傳言虜且起,欲知審來不,以言者時,所加之。得陽者不得陰者為來法。後漢皇甫嵩引《玄女三宮戰法》
“黃帝討蚩尤之暴,威所未禁,而蚩尤幻變多方,徵風召雨,吹煙噴霧,師眾大迷。帝歸,息泰山之阿,昏然憂寢。王母遣使者,披玄狐之裘,以授帝符。
符曰:‘太一在前,天一在後,得之者勝,戰則克矣。’符廣三寸,長一尺,青瑩如玉,丹血為文。佩符既畢,王母乃命一婦人,人首鳥身,(至泰山之阿),謂帝曰:‘我九天玄女也。’授帝三宮五意陰陽之略,太一遁甲六壬步斗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遂克蚩尤於中冀,剪神農之後,誅榆罔於阪泉。天下大定。帝都於上谷之涿鹿。又數年,王母遣使白虎之神,乘白鹿集於帝庭,授以地圖。其後虞舜攝位,王母遣使授舜白玉環。舜即位,又授益地圖,遂廣黃帝之九州為十二州。王母又遣使獻舜白玉管,吹之以和八風。”宋《太平廣記》

蚩尤氏既然斬首之後,高祖皇考因他們蹂躪兗州最為酷烈,就將蚩尤爪下九個首級傳示於山東省兗州,以快人心,後來就把他們葬在那裡,所以那裡亦有一個蚩尤冢。為了慶祝這次勝利,皇考還請人作了一首凱歌,名叫《鼓曲》,共有十章:
第一樂章名:雷震驚。第二樂章名:猛虎駭。
第三樂章名:鷙鳥驚。第四樂章名:龍媒蹀。
第五樂章名:靈夔吼。第六樂章名:鵰鶚爭。
第七樂章名:壯士奮。第八樂章名:熊羆哮。
第九樂章名:石蕩崖。第十樂章名:波盪壑。
:“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寶)鼎既成,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同上者七十餘人。(剩)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而墮地,墮黃帝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鬍髯嚎(哭),故後世因其名曰:鼎湖。”《史記》

“帝歸自崆峒,復訪天皇真人,究其三一,知微知真焉!天真皇人隱於峨嵋之山。黃帝既平蚩尤,將求無為之道,週遊天下而至於青城之野,始見寧封子真人焉,於是得九一之旨,因聞皇人明於大道,復從而問焉。皇人曰:子欲修其身,先淨其意,而後可也。故內安其神,外去其欲,眾患或起,以氣治之。
黃帝曰:修道者,亦有患乎?皇人曰:聞道晚者,則先已泄其真氣而虛敗,惡得無患乎?黃帝曰:敢問以何氣治之而可?皇人曰:其小用水,其大用火,一切有患無有能拒水火者也。夫深居而瞑目於鼻上,而望之寸縷亦不得離其本軀,諸境勿外逐焉,及起之則不為定矣。次觀光明出於眉之上,極力移之入頂門,三昧既定實,則功斯勝矣!心中無為,外想不入,煉五臟之精滿乎九九之數,。
夫欲隱形於世,常想開頂門百會,使黃雲布滿天地,靜心細想其內有神,用意行之,去來自如,欲離其軀,黃雲重蓋,或歸於其體,或分其形,或入於眾人之身,或奪人而安己,或使人離其體,方便相救,廣施德行,則可也。若損人利己,斯有其罪也!
然分形之法,須挨生陽數之一焉。安心靜室,明煉五行於頂之上,藏太陽四十有五其數足焉。眉下之五輪既全,而於定中之起焉。於是火中有木神,水中有金氣,木火土金水,五臟交相往來而不離於土,然後想其真精,二腎合於一氣,心血下凝而為嬰兒,其象土之上有黃芽焉。是乃吾之命也。日出之初,照水者百過,又曰:踐其影。於是二腎日月之光,各出赤白之氣,夜則七七出於頂門,十月而與身等靈,斯為地仙矣。
煉腎之氣出於耳,百日而注以江海內,煉其精華以為劍,煉五臟之精,滿乎九九之數,使金鼎收其氣,身騰而升天,於是定中復投於胎,再修再結,十有二年,而變四身,其應無盡。黃帝曰:善!《真樞.黃帝問道篇》
“昔者黃帝治天下,……使強不掩弱,眾不暴寡,人民保命而不夭,歲時熟而不凶,百官正而無私,上下調而無憂,法令明而不暗,輔佐公而不阿,田者不侵畔,漁者不爭隈,道不拾遺,市不預賈,城郭不關,邑無盜賊,鄙旅之人,相讓以財。狗彘菽粟於路,而無忿爭之心。於是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風雨知時節,五穀豐登熟。虎狼不妄噬,摯鳥不妄搏,鳳凰翔於庭,麒麟遊於郊……。”《淮南子.賢冥訓》
“昔有軒轅蚩尤二王各率其部為群神,歷數劫水火風雷之災變,渡洪荒百長爭地之墟危而不滅,漸昌,為爭沃壤九萬里,終導涿鹿之戰,軒轅始造指南車而敗蚩尤。蚩尤殘部分二支逃南北二向,尤子名:尤詔。尤詔越五嶺而追兵止。後入越巂南荒,(後)始方外,擇四時蒼蔥地,居於弱水、蘭津之間,凡三十八部。歷為諸夷之祖,後諸蠻稱王為詔,始於蚩尤之子尤詔,祀之為土主,(於廣西寧明縣花山崖)刻壁為畫,記古涿鹿之戰事。”
“軒轅返至弱水,尤部伐竹為筏,渡於西岸,執火環山唱喝,以示眾多。軒轅兵還後,尤詔居益州赤石崖南,子孫繁茂,為西南夷蠻部之首。並(後之為孔明)七擒七縱孟獲,其部族即為蚩尤南部支系,後皆為漢人。髮膚何異,煎之何急?孔明智慧超群,以德服眾,亮殞,諸蠻知而建祠祭之,以銘其德。”《大理古佚書鈔》
“大駕指南車,起(自)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霧,兵士皆迷。於是作指南車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即帝位。”晉崔豹《古今注》
評論:蚩、蠻都是古時勝者對少數民族的貶意詞,尤、犬,字形相似。蚩尤本應姓尤。是伏羲、神農之後裔苗人,為犬戎之先祖。 今日廣西、雲南、貴州、甘肅、新疆等處的眾多石刻,很可能與古時尤族文化有關聯。現廣西寧明縣花山崖石刻更是說明問題。石壁所畫的蚩尤眾人高舉雙手而舞,興高采烈場面是為慶祝勝利,其中的軒轅車輪是為戰利品?對於這一切我們除了只有想像外,再無他法。
史曰:“昔黃帝戰蚩尤,三戰而得其志。”細分析:第一次大戰是在涿鹿,其時神農氏衰,退居涿鹿,後被蚩尤占據,於是神農之後榆岡求黃帝相助。黃帝初戰蚩尤,器不如人,九戰皆輸,只好退居泰山。第二次大戰是在有熊,即山西運城解州等地,黃帝國土。此戰因有西王母等諸侯相助,第一仗滅了蚩尤二十七個首領。此時蚩尤已成敗局,在狼狽東竄過程中,又在冀中濮陽、山東巨野等地吃了第二個敗仗,又被消滅二十七個首領。蚩尤剩下的殘兵敗將,節節敗北,退至阪泉涿鹿,固守城池,使黃帝三年攻其不下。此戰蚩尤雖敗,但未能被全滅,也只能算是與黃帝戰了個平局。後黃帝得謀士之策,採取疲敵戰術,終將蚩尤城攻破,擒尤首於黎山青丘。
文獻:《.魏土地記》曰:“涿鹿城東南六里有蚩尤城,泉水淵而不流,霖雨並則流注,阪泉亂流,東北入涿水。”又曰:“下洛城東南六十里有涿鹿城,城東一里有阪泉,泉上有黃帝祠。”
“黃帝登仙,其臣左徹者,削木像黃帝,帥諸侯以朝之。(黃帝)七年不還,左徹乃立顓頊(伯父少昊),左徹後亦仙去也。”晉《博物志》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從wikipedia抄來:按陸地面積排序,中
2006: 青銅時代的蕨類戰爭 -- 虛無之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