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ZT 滿人和蒙古人對漢族的血腥大屠殺
送交者: 5000 2008年02月25日08:32:02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滿人和蒙古人分別屠殺了多少漢人?


明末滿人對漢族的血腥大屠殺

揚州十日

一六四五年四月,清軍進攻南明,兵圍揚州。史可法正在揚州督師,固守孤城,急命各鎮赴援,但各鎮抗令拒不發兵。清軍乘機誘降,史可法嚴詞拒絕。清軍主帥多鐸先後五次致書,史可法都不啟封緘。清軍攻城,史可法率軍民浴血而戰,歷七晝夜。二十五日城破,軍民逐巷奮戰,大部壯烈犧牲。清軍縱兵屠戮,“十日不封刀”。滿洲人燒殺淫掠,無所不為,繁華都市頓成廢墟。八十多萬漢族人慘遭殺害。城破時史可法被俘,多鐸勸他歸降,史可法說:“我中國男兒,安肯苟活!城存我存,城亡我亡!我頭可斷而志不可屈!”遂英勇就義。

嘉定三屠

一六四五年六月,清軍再下剃髮令,命令十天之內,江南人民一律剃頭,“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這嚴重傷害江南百姓的民族感情,於是紛紛起而抗清。其中嘉定人民的抗清尤為頑強激烈。閏六月十三日,剃髮令下,群眾開始醞釀反抗。清嘉定知縣強制剃髮,起義頓時爆發。城郊居民一呼而起,打敗來剿清軍。人民公推黃淳耀、侯峒曾出面領導抗清。降將李成棟率清兵猛攻,城中居民冒雨奮戰,堅守不屈。清軍用大炮轟城,始得攻入。侯峒曾投河死,黃淳耀自縊,城中無一人投降。清軍屠城,殺兩萬餘人後棄城而去。次日朱瑛又率眾入城,組織抗清,旋敗,再遭清兵屠殺。八月十六日明將吳之藩起兵,反攻嘉定,亦敗,嘉定第三次遭屠城。史稱“嘉定三屠”。

江陰屠城

一六四五年,滿清頒布剃髮令後,江陰(在今江蘇)人民舉行了反清起義,共推閻應元、陳明遇為領袖,堅持“頭可斷,發決不可剃”,進行反清鬥爭。滿清先後調動二十四萬軍隊攻城,江陰人民浴血奮戰,守城八十一天,擊斃清三王十八將,清軍死傷過十萬。但終因力量懸殊,糧食罄盡,守城者全部壯烈犧牲。城破後遭到清軍血腥屠殺,死者無數,繁華都市,化為廢墟。

滿清欠中國人的血債,不僅有滿遺竭力抹殺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當時東虜血洗江南、嶺南等地,還有廣州之屠、蘇州之屠、南昌之屠、江陰之屠、崑山之屠、嘉興之屠、海寧之屠、蘇州之屠、大同之屠等無數屠城血案,滿清甚至勾結荷蘭,攻屠思明州(廈門)。義士百姓屠戮殆盡,屍積成山,血流成河,(你可去翻翻各地的方志),至今人們談起多爾袞這個欠下我漢人大筆血債的魔頭仍切齒不已。南方一帶商品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一個個被血海籠罩,明末資本主義萌芽摧殘殆盡,至少六千萬人慘死,可能遠不止此數,還有很多被掠為農奴,多爾袞實乃中國歷史上第一大屠夫。

大明忠義之士,不向野蠻人屈膝、投降、剃髮、打豬尾,就“按律當屠”。辮子兵們揮刀,砍掉每一個不屈漢人死不瞑目的頭顱;滿城都是鮮血,滿地都是屍首…辮子兵撤離濟南,城中積屍十三萬具,運河之水變紅!!!其手段之殘忍、屠殺之野蠻、破壞之慘重遠遠超過日本鬼子之“掃蕩”。

17世紀,在通向長城關口的大道上,經常可見數萬成群衣衫襤褸的漢人男女哭哭啼啼的行走,漢奸兵在揮舞鞭子驅趕。馬上的滿清兵,用野蠻人的牲口話不斷歡呼大叫,狂飲搶來的美酒,盤算着今天“收穫”的財寶。這些磕頭求饒、保住小命、被迫“謝恩”留活口的漢人,只好去當野蠻人的奴隸,沒有價值的老頭老太小孩子早已就地殺死。男丁押去莊園做農奴苦工,女的分配給滿人奴隸主淫樂…

被滿清殺害的新建人徐世溥,著有《江變紀略》,僅有抄本傳世,該書於乾隆四十四年被滿清禁毀。最近北京古籍出版社重印了。書中對清兵攻破南昌城的暴行進行了詳細的記載,特別是清兵將婦女抓來“各旗分取之,同營者迭嬲無晝夜”輪姦的獸性,更是人間地獄。

清軍入關,一遇抵抗,必“焚其廬舍”,“殺其人,取其物,令士卒各滿所欲”,轉戰燒殺三十七載,使中國人口從明天啟三年(1623年)的五千一百六十五萬零四百五十九人減至順治十七年(1660年)的

一千九百零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

淨減三分之二。繁華的大都市盡毀於清軍之手,著名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都是在幾乎殺絕之後才下令“封刀”,僅揚州一城,死者即達八十餘萬。整個中國“縣無完村,村無完家,家無完人,人無完婦”.

蒙古人對漢族的血腥大屠殺


我們在史書中,經常可以看到蒙古帝國在中國土地上殘酷地進行種族滅絕的紀錄。“乘其駿馬,掠其妻子,占其土地”是蒙古士兵作戰的目標和動機。比如《建炎以來朝野雜記》載:“兩河山東數千里,人民殺戮幾盡,金用子女牛羊馬百皆席捲而去,屋廬焚毀,城郭丘墟矣” 。“關中兵火之餘,戶不滿萬” 。“既破兩河,赤地千里人煙斷,燕京宮室雄麗,為古今之冠,韃人見之驚畏不敢仰視。既而亦為兵所焚,火月余不滅。”“ “韃靼過關,取所掠山東兩河少壯男女數十萬。皆殺之”等等。
那麼蒙古屠殺到底造成了多少人的死亡?目前我看到最早的統計是在尚鋮主編《中國歷史綱要》。蒙古滅金後得戶87萬餘,口四百七十五萬餘,比金章宗太和七年(1207)年統計數戶七白六八萬餘,口四千五百八十一萬餘,少了90%。按照這個統計,北方被屠殺漢族人民人數約四千萬。

根據《元史》記載,僅陝南一帶雙方交戰後,宋軍陣亡士兵和被屠城的百姓就達數十萬。
蒙古攻宋時,屠城二百,包括常州屠城。元滅宋,得戶九百三十萬,校宋寧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 代戶數1千三百六十萬也少了30%。按每戶5人計算(金朝境內每戶平均5.4人),南方宋境內被屠殺人數約2400萬。

也就是說,最保守的估計,中國金境和宋境內至少被屠殺了6300萬人,金帝完顏一族盡數被屠,世間從此再無完顏一姓。這還不包括蒙古帝國在西夏的種族滅絕行為中喪失的党項族人。以及滅遼後種族滅絕的契丹人。

四川被屠殺後,人口減少上千萬人,占95%以上,是確定無疑的,但具體多少有一定分歧,只有困難是宋代人口按戶來統計,一戶有多少人估計不一樣。 紹興三十二年四川的戶數為263萬,如果按照均每戶為5人計算,則南宋初四川人口大約為 1,320萬人(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四川元豐紹 興淳熙戶口數》)。但也有人估計是一戶7口人,則人口大約2000萬。

據《元史。世祖本紀》,元世祖至元十九年, 以四川民僅十二萬戶,所設官府二百五十餘,令四川和省議減之。元至元十九年是1282年, 距離元軍平定四川的1278年僅晚6年,也 就是人口數只有戰亂發生前夕的4%,這就說 明了四川在與蒙古的戰爭中人口減少得令人震驚。

僅僅成都一城城內被屠殺至少140萬人。城外數都數不清,下面是從中國地方志找到的記載。舊〈成都縣誌〉引明人趙防〈程氏傳〉,該傳引元人賀清權〈成都錄〉曰: "城中骸骨一百四十萬,城外者不計。”又引元人〈三卯錄〉曰:“蜀民就死,率五十人為一聚,以刀悉刺之,乃積其屍,至暮,疑不死,復刺之。"

於是趙防感嘆曰:"元人入成都,其慘如此!"。明詩人楊升庵的〈楊升庵遺集〉亦謂:"宋宣和中,成都楊景盛(即楊升庵的祖先)一家,同科登進士第十二人,經元師之慘,民縻孑遺,以百八十年間猶未能復宋世之半也!"

據說,忽必烈自己估計蒙古人,在中國北方直接屠殺了1800萬人,而歷史學家估計中國北方人口三千死亡萬,占人口90%左右。明初,河南、河北、江蘇北部、山東西部都是千里無人區。明政府強迫其他省份人民移居那裡。據說很多河北山東人是從山西大槐樹移民的後代。這在很多人家譜里可以驗證。

說南方地區人口下降少還可以,但說基本保存是不對的。傳說里,元軍統帥伯顏在平江南時不殺一人,但是,《續資 治通鑑。宋紀一百八十二》卻記載了德佑元年 (1275 AD)十一月伯顏在江蘇常州的大屠殺: ”甲申,元伯顏至常州,會兵圍城。知州姚譽、 通判陳昭、都統王安節(王堅之子)、劉師勇,力戰固守,伯顏遣人招之,譬喻百端,終不聽,伯 顏怒,命降人王良臣,役城外居民*運土為壘,土至並人以築之,且殺之煎油倫炮,。。。攻二日, 城破,譽死之,昭與安節猶巷戰,。。。日中兵至,(昭)死焉。伯顏命盡屠其民。執安節至軍前, 不屈,亦死。" 從這段記錄里,我們看見“不殺一人”的伯顏, 兇殘到逼迫城外居民*運土,運完土後就把他們抓來填進壘里,還把人來油煎,最後盡屠了常州一 城居民。"不殺一人"的伯顏尚且如此,可以想到,在北方和四川60年戰爭中蒙古軍隊所為了。

我自己不知道蒙古人在全世界總共殺多少人,但是,被蒙古人破壞以前,中國和亞洲文明古國都相當發達,大城市人口都在100萬以上。僅僅在伊朗地區,被屠殺上百萬人口的城市就有這僅僅是大城市的統計,蒙古人在農村的屠殺人數是無法每次都統計出來的。但所以被入侵國家都記載蒙古人在農村一樣採取種族滅絕政策。當時俄國人口不多,所以屠殺人口總數不大,莫斯科只被屠殺了20多萬人,但是據俄國歷史學家估計,俄國被屠殺人口超過了中國的50%。 被直接屠殺地區人口下降超過90%。

如果當時世界其他發達地區人口密度和中國相似,那麼被屠殺人口應該不亞於中國的5000多萬。也就是說被蒙古屠殺人口應該不少於1億。至於說被屠殺2億也不是不可能的,第2次世界大戰造成歐洲人口下降了10-15%,(中國被日本入侵也大約是這個數)。 蒙古人造成中國全國人口下降50%,北方和四川占90%,造成的損失比德國**和日本鬼子要大多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7: [轉帖]鈎沉:北洋艦隊曾用重炮逼日本支
2007: [轉帖]到底誰是中流砥柱——為毛帥被冤
2006: 自毀長城慨今古,留得毅魂壯山河--悲劇
2006: 老百姓眼裡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