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 (1958.09.30) 《人民日報》
新華社南京29日電 9月19日到2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劉少奇同志,在中共江蘇省委書記、省長惠浴宇同志,書記陳光同志,農村工作部部長孫加諾同志以及各地、市委負責同志的分別陪同下,在江蘇省視察工作。視察期間,劉少奇同志對工業、農業、水利、教育和勞動制度等方面的一些問題提出了重要的意見。在南京視察期間,聽取了中共江蘇省委長一書記江渭清同志,書記劉順元、惠浴宇、陳光同志等的工作匯報,接見了駐南京部隊、軍事學院的首長和省級機關的負責幹部。
在十天的視察期間,劉少奇同志走遍了江蘇長江南北的許多城市和鄉村,途經徐州、淮陰、揚州、南通、蘇州等專區,視察了徐州、新海連、新沂、沭陽、淮陰、高郵、揚州、南通、常熟、蘇州、無錫、南京等市縣,續行程達數千里。在這次視察中,少奇同志廣泛地接觸了各級幹部和工農群眾,除聽取了全省七個專區和兩個市的地、市委書記匯報外,並接見了各專區的大部分縣委書記,沿途還看了好幾個人民公社和鋼鐵廠、機廠、絲綢廠,在南京訪問了南京工學院,在豐產試驗田和高爐旁邊和工人、農民作了親切的談話。在淮陰的丁集人民公社,少奇同志還親自和社員們一起參加了深翻土地的勞動。我們黨中央的領導同志在江蘇省的這一切活動,給人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給江蘇省四千萬人民帶來了很大的鼓舞。少奇同志關於如何貫徹黨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關於如何建設美好的共產主義生活以及培養人民共產主義精神的提示,給大家打開了廣闊的眼界,增添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種少 種得好 收得多是農業經濟一個根本問題
在視察中,劉少奇同志了解江蘇省農業生產的情況,他非常仔細地觀看了各地中稻、晚稻和山芋的豐產試驗田。在常熟縣和平人民公社,少奇同志參觀了豐產圩的四畝試驗田,他親自彎下身子去數了一下稻棵,並且問鄉黨委書記:“可以打一萬斤?”,少奇同志笑着說:“一萬斤還能再多嗎?你們這裡條件好,財搞一搞深翻,還能多打些。”他在和淮陰地委的同志們座談時說:“我在河北、河南視察的時候,有些縣委書記認為少種多收比廣播種薄收要節省的多,應該把豐產田的經驗推廣,集中使用人力和物力來種好田地。這樣再過幾年,就可以用三分之一的地種糧食,三分之一植樹,三分之一休閒。”他又說:“種得少,種得好,但是收得多,這是農業經濟上一個帶根本性的問題,希望各地好好算一算賬,認真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對於江蘇省的水利工程,劉少奇同志也非常關心。在淮陰專區,他一連看了三個水閘工程——二河閘、三河閘和蘇北灌溉總渠的高良澗進水閘,並且仔細研究了淮陰專區的水利規劃總體圖。他一再問淮陰地委長一書記孫振華同志,三河閘能不能利用來發電?能不能搞航運?他說:“水能為患,也能成利,我們要變水患為水利,把水都充分地利用起來。搞一個水利工程,要考慮怎樣把灌溉、防洪、運輸、發電等結合起來,這就是最大的節約。”在離開淮陰到杭州去的路上,汽車沿運河堤岸再行,對於即將開始動工疏浚開拓的大運河工程,少奇同志又問:“是否可以把內河航運和海洋運輸結合起來。如果把運河拖寬挖深,使五千噸的大船能夠由直接進入運河,這樣,江蘇的東西就可以直接裝船出口,東北來的東西也可以直接入口,不需要再到上海去裝卸,這將節省很大一筆運輸費用。”
勞力緊張證明我國在大發展作好五件事使社會風氣大變
在各地的匯報中,許多同志都提到勞動力緊張的情況。少奇同志說:勞動力緊張雖然給大家的工作帶來了一些困難,但是應該認為這是一種好事情,在我們六億多人口的大國中感到了勞動力緊張,證明我國的工農業生產天在大發展,國民經濟正在一日千里地繁榮起來。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應該做好五件事:第一、要使社會上所有的人都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第二、徹底地把婦女從繁瑣的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第三、大規模地進行技術改革,改革各種勞動工具,提高勞動效率;第四、改善社會的勞動組織。例如,規模較小的農業合作社轉成規模很大的人民公社,實行“組織軍事化,行動戰鬥化,生活集體化”,農村勞動組織大進一步的改進,這種改進大大有利於農村勞動力的調配,大大有利於農業生產力的發。又例如,衽鄭州提出的“男女換班、老少換班”,即使女人能做的事不再由男人去做,使老年人能做的事不再由青年和壯年去做,以便男女老少能夠各自擔任自己力能勝任的工作;第五、發展多面手,一人多藝,提高勞動者的文化技術水平。做好這五件事,不僅可以解決勞動力緊張的困難,而且將會使整個社會的風氣、社會的勞動制度、勞動組織發生根本的變化。
實行糧食供給制以後將提高人民共產主義覺悟
少奇同志非常關心人民公社實行糧食供給制的問題,江蘇省不少人民公社在今年秋收後,即將實行糧食供給制。少奇同志訪問常熟縣和平人民公社時,問鄉黨委書記:“秋後實行糧食供給制,群眾擁護不擁護?”鄉黨委書記連忙接上來說:“大家一聽說吃飯不要錢,都高興得跳起來了,有個老頭說,過去擔心受苦一輩子,怕吃不飽肚子,這下子可好了。”蘇州地委第一書記儲江同志在匯報時說:“群眾都非常贊成實行糧食供給制,他們說:‘一個心思丟下了,一個心思又來了。’丟下的是幾千年愁吃愁穿的苦心思,又來的心思是怎樣把生產搞得更好,不然就對不起共產黨。”少奇同志對群眾的這兩句話,感到很有意思,他說:“這兩句話,兩個心思,很值得我們深思。給我們作了最有力的回答。這說明他們不是變懶了,而是情緒更加高了,生產更積極了。這就是人民的共產主義覺悟提高的表現,是共產主義道德品質更加提高的標誌。列寧曾說過:共產主義的勞動是自願的勞動,是無定額的勞動,是不指望報酬、沒有報酬條件的勞動。人們不管報酬多少,不管有沒有定額,他們總是做得更多更好。全體人民都養成了這樣的勞動習慣和勞動態度,個別的懶人就會完全孤立,會被大家看成很沒有道德的人,大家都瞧不起他,他也就勢必會改造過來,參加集體的勞動。只有徹底地實現共產主義,才能徹底的消滅懶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