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中庸》今注今譯:傳承中華文化
送交者: 孟尼 2012年10月26日19:48:21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由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的,王雲五先生主編的今注今譯叢書,不失為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奠基叢書。全書搜集了歷代集注的精華,加之以白話文作譯,可以讓今人對於古代文化典籍有一個很全面的了解。《中庸》今注今譯一書,由宋天正先生以通行朱子章句本為依據,按文意分段,酌採諸家之說,以為輔正。

《中庸》一書,本為《禮記》中的一篇,宋儒朱熹將它和《大學》從《禮記》中提取出來,與《論語》、《孟子》合為四書。《中庸》一書的作者一說為孔子孫子思,一說為戰國時期儒學學者或秦漢學者,今無定論。宋朝大儒程頤在開篇所言:『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於書,以授孟子。』後世考證發現,子思去世距孟子出生還有幾十年,所以《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載『孟軻,騶人也。受業子思之門人』較為可靠。

關於“中庸”一詞,與當世的理解存在着一些差異,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理念在於不偏離,秉承天下的正道;不改變,維繫天下的定理。後世謂之以保守觀念,而加以不屑,實為謬讀。《中庸》一書除了解釋何謂“中庸”以及“中庸”的重要性外,更強調了做人的行為準則,以“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為修養身性的方法,達到“至誠”的境界。

讀完《中庸》,並不意味着就行了“中庸之道”,如何運用這些方法去提高自身的修養,在紛繁複雜的社會裡,秉承正道,維繫定理,做到君子之慎獨,才是一個重要的開始。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1: 卡扎菲的“最後一課”
2011: 阿妞不牛: 默克爾--共產黨培養出來的民
2010: 混世魔王毛澤東
2010: 解讀朝鮮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不等於朝鮮
2009: 解濱: 新中國60年十大純爺們
2009: 香椿樹: 說說文化大革命的錯誤
2008: 漢水漁夫: 南北朝的三國時代的漢人
2008: 炮郎: “實事求是”與近世文化政治
2007: 各個時代兵器的殺傷力 T·N·杜普伊 [
2007: 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