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儒家文化孝道文化 來源於至德思想與三讓行為 zt
送交者: sign 2012年12月07日07:30:16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儒家文化孝道文化 來源於至德思想與三讓行為 zt

[史海鈎沉] 儒家文化孝道文化 來源於至德思想與三讓行為
發帖者:忠恕之基礎,在於孝讓為先導 (時間:2012-12-07 08:10:06)

--------------------------------------------------------------------------------
http://www. 【】儒家文化孝道文化來源於吳泰伯的至德思想與三讓行為。我也認為做為至聖先師的孔子所提倡的夫子之道,無非忠恕而己,而忠恕之基礎,在於孝讓為先導。忠與孝相合,恕與讓相隨。而從古至今(這個“今”包括孔子所在的那個時代),最大的孝讓之實例,是至德泰伯的思想與行為。

-----轉自 金秋十月客鄉行 http://www./cgi-mod/post.cgi?cate=8&p=1&num=350545&r=0




興寧的大會是廣東漢文化促進會與世界劉氏聯誼會主辦的,會議強調漢文化與儒家文化尤其是孝道文化,泰昌宗親、大成宗親、小能宗親一致認為儒家文化孝道文化來源於吳泰伯的至德思想與三讓行為。我也認為做為至聖先師的孔子所提倡的夫子之道,無非忠恕而己,而忠恕之基礎,在於孝讓為先導。忠與孝相合,恕與讓相隨。而從古至今(這個“今”包括孔子所在的那個時代),最大的孝讓之實例,是至德泰伯的思想與行為。如同小能宗親所說,正是因為泰伯深厚宏大的孝心,所以才領會與理解泰伯父親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心意,並且敬重父親的意願,從而順從父親的意願。這是最大的孝道。因為這個孝心,而後有三讓王位的禮讓行為,進而有開拓進取的光輝行動,從而成就了江南立國的輝煌事業。沒有孝心,就沒有讓舉,也就沒有開拓進取的創造性的精神與行為的出現。



泰伯實踐了最大的孝、最大的讓、最大的禮,從而導致形成了以忠恕為主體的夫子之道---儒家思想與儒家道德體系。這個思想道德體系,在漢朝董仲舒倡導獨尊儒術之後,成為漢文化的主要內容。後來我寫的兩個短句:“泰伯興孝讓,至聖續至德”,就是這個意思。我想,正因為如此,吳氏泰伯文化與漢文化,才有如此深厚的內在淵源,從而吳氏與劉氏的族人,也在某個非常有深度的層次中,有着不同尋常的聯繫。





對“請把槍口提高一厘米”之典故的推崇
發帖者:堅持良心,堅持底線---相當生猛 (時間:2012-12-07 08:12:16)

--------------------------------------------------------------------------------
http://www. 【】對“請把槍口提高一厘米”之典故的推崇
堅持良心,堅持底線


-----轉自 金秋十月客鄉行 http://www./cgi-mod/post.cgi?cate=8&p=1&num=350545&r=0



提出了一個哲學倫理問題:道德與法律的在人心中的份量問題。大成宗親認為,在吳泰伯至德思想的啟示與指導下,可以見得,在非常情況下,無論是技術上有二次傷害與次生災害的風險,還是法律規章制度上有硬性規定的妨礙,人都應該堅持道德,堅持良心,堅持底線,堅持人性,人不能突破自己的底線。大成宗親的發言,正是時代精神的體現,也是古道熱腸的體現,更是吳氏宗親崇禮尚義的體現。大成宗親的發言,受到了在場的德高望重的老者前輩們的讚賞。現代社會,人們對“堅持底線”的呼喚,對“請把槍口提高一厘米”之典故的推崇,正是說明了吳泰伯至德思想與吳季子慕義思想的深入人心。



大會在甜美的《吳氏會歌》中進行,在雄壯的《國際歌》聲中結束,這正是反映大會仁義雙俱的吳氏底蘊,完整地宏揚了泰伯思想與至德風範。







金秋十月客鄉行
發帖者:文字版 (時間:2012-12-06 05:41:16)

--------------------------------------------------------------------------------
http://www. 【】金秋十月客鄉行




一、起因


2012年的金秋十月(公曆十一月下旬),本人在閩粵客家人所居住的大片區域暢遊了約十天。


詳細說來,這次的旅程,是發端於2012年9月16日這一即平常又非凡的一天。這一天,深圳首屆吳文化交流會成功舉行,同一天,一位在東莞《文化周末》報社任職的23歲的廣東揭陽女孩吳純(筆名舒貓),以一篇短篇小說《馴虎》,拿到很多作家夢寐以求的台灣最重要文學獎之一 ——— 2012年第三十四屆聯合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組評審獎。


這篇小說得獎的消息傳開之後,我和許多宗親一樣,希望早些閱讀欣賞這篇佳作。在網上沒有得到這篇小說的全文,但在網上得知這篇小說發表在湖南長沙的文學刊物《創作與評論》第九期。之後到深圳圖書館去查詢,得知這一期的《創作與評論》期刊還沒有上書架供讀者閱讀,於是發了一封電子郵件到《創作與評論》雜誌社,準備郵購十本,送給宗親。對方告知,這期雜誌他們自己也存貨不多,不能買十本,但是可以送五本。十月中旬之後,該雜誌社寄來五本今年第九期的《創作與評論》。


得到這五本期刊,仔細閱讀吳純的作品與評論之後,正準備將之郵寄給深圳吳氏QQ群里幾位揭陽籍宗宗與文學愛好者,但是得知在10月28日深圳南山區南園村吳氏宗親舉行冬季祭祖大典,QQ群里的幾位揭陽宗親與文學愛好者也要參加本會,於是本人在那天參加冬祭大典、吃客家大盆菜的時候,把期刊帶給了大成、永超、卓豐三位宗親。這次聚會,住在惠來的揭陽宗親飛龍沒能參加,燕平宗親也因故沒來,所以,在把這期雜誌郵寄給飛龍宗親一本之後,又將剩下的最後一本雜誌送到燕平那裡,用於吳氏精品的存檔。


當時,燕平不在家,我送雜誌到他家之後,打電話告訴他,雜誌己送到,身為客家人的燕平,接電話的時候,告知11月21日在福建三明市的寧化縣石壁舉辦世界客屬第二十五屆懇親大會,祖籍地是福建龍巖永定縣思賢村的客家人、中國國民黨名譽主席吳伯雄將要參會,同時,吳伯雄還要回鄉祭祖。燕平說,現居香港的泰昌宗親將負責吳伯雄在永定這一段路程的接待工作,泰昌宗親希望吳伯雄為華夏吳氏網題詞,希望居住在廣東湛江徐聞的華夏吳氏網站長衛東宗親寫一封請求信,讓書法很好的飛龍宗親提筆抄寫,之後,由本人將這個信件送到泰昌宗親那裡,由泰昌宗親轉交給吳伯雄。於是我在QQ里將情況告訴了衛東宗親,衛東宗親很快發來了信件,我將信件轉給飛龍宗親,11月19日(農曆十月初六 星期一),我向公司里請了假之後,開始了這次客鄉之旅。






二、過程


11月19日中午到達廣東揭陽惠來縣的飛龍宗親家裡,飛龍宗親的住宅很漂亮,在村子裡很顯眼。飛龍宗親己經把衛東宗親的信件抄寫好了。飛龍宗親雖然沒有擔任公職,但卻公務在身,因為村裡面有事情,村幹部還要請飛龍宗親幫忙處理,就在前一天,飛龍宗親一直忙到夜裡三四點鐘才睡覺,我到他家裡時,他剛起床。飛龍宗親非常熱情,他讓他兒子吳埭璞宗親開車送我們上街,到他的一位朋友開的文具店裡拿了信封,把信封寫好,午餐還用一桌海鮮設宴招待,其中一道菜是鯊魚肉,餐中我與飛龍宗親父子交談了這封信的情況,以及他們村中的事情(也可以說是事件),由於我要抓緊時間趕路,午飯後,飛龍宗親父子開車送本人到惠來汽車站,我準備先搭車到福建三明,去看一看客家懇親會。


由於惠來到汕頭的班車很多,所以我先去汕頭,到汕頭之後,想想如果去梅州坐火車到三明,是夜裡的火車,會耽誤休息,於是就上了去福建漳州的汽車,到漳州之後,再轉車到客家人聚集的龍巖市,在龍巖住了一夜,第二天(11月20日)一早搭車到三明市。


到三明時,己近中午,三明也是客家人的聚居地。三明市內,到處是客家懇親會的條幅廣告,節日的氣氛很濃,三明在辦懇親會的同時,還舉辦了美食節,我在美食街品嘗了好幾樣食品飲料,有台灣的,有印度的,有廣西的,等等,算做午餐。然後去三明的懇親會開幕式主會場參觀,由於當天晚上就要舉行開幕式,所以會場內部,除工作人員之外,遊客不能進入,但會場外張燈結彩,布置得很好。由於會場附近的客家博物館沒有開放,於是就搭車到三明市的寧化縣,到達寧化縣城時,己近傍晚,己經沒有班車到客家人的祖地----寧化縣的石壁村,剛好一位摩的司機願意到石壁,於是就坐他的摩托車到了石壁村,到石壁時,天己經全黑了。


在石壁村隨便找了一家旅館住下,在旅館吃了晚餐,餐中,經旅館主人的推薦,還品嘗了客家擂茶。這是第一次知道這種客家特有的擂茶,很有趣,也長了見識。餐後,在石壁的街上逛一逛,據村民說,第二天(11月21日)的世界客屬懇親大會,有幾千名來自世界各地與全國各地的客家人來參會,因為人數很多,所以本村人不能進入會場(也就是客家公祠),只有協助會務的本村人才可以進入會場。


於是,我第二天一早就到石壁的客家公祠門外,拍了一些照片,準備早些搭車到永定,與泰昌宗親見面,把信件交給泰昌宗親。拍完照片回到石壁村內吃完早餐,正準備離開石壁村的時候,一位協助會務的村民說,他有帶我進入會場的可能性,而且可能性很大。這時會場的各個大門都有市里縣裡的警察執勤,而不是石壁村的村民守門,而且來參會的世界各地全國各地的客家人己陸續到達石壁客家公祠,他們都坐着旅遊大巴而來,穿着統一的黃馬褂,胸前戴着嘉賓牌子,一大隊一大隊的人,從客家公祠正門步入會場。那位村民帶我繞了一大圈,從客家公祠的一個側門進入會場,在側門有好幾位守門的警察,那位村民指着我向其中一位守門的警察說,這位是我朋友。於是我和他就這樣一起進入了客家公祠。這位村民說,進去了之後,就沒關係了,不會有人再問了。


由於是在側門進入客家公祠,所以一進門就到了客家人祭祀祖先的殿堂,我在這裡焚香行禮,獻上香油錢,然後到客家公祠的廣場去。雖然我沒有參會的統一服裝黃馬褂,但會場裡也有不少沒穿統一服裝的人,而且我還注意到,有會場裡的人把己經進入會場的參會人員的嘉賓牌子收集起來,帶到門外,讓門外的沒有牌子的親朋好友們戴上牌子進入會場,然後再把嘉賓牌子物還原主。這些沒有牌子的人,應該也是沒有報名參會但也想進入會場的人。


我在客家公祠里到處走走,觀賞與拍攝裡面的設置與景物,客家公祠內的廣場很大,可以容納上萬人,廣場裡也整齊地擺放了幾千個塑料凳子,但是由於從早上開始一直在下雨,所以沒有人坐里廣場裡,都站在廣場四周的走廊與大殿裡避雨。原計劃是十點鐘開始祭祀大典,十一點半鐘就可以結束,但是雨一直沒停,所以典禮一直沒有啟動,到了十一點多鐘,雨稍小了一些,主辦方就啟動了大典,啟動大典後,雨又大了起來,於是,把大典的主要步驟完成之後,就宣布典禮結束,要求參會人員按順序離場回寧化縣與三明市。過程總共半小時左右。


在大典過程中,我注意到吳伯雄沒有來,先是以為是下雨的原因,後來了解到吳伯雄在永定思賢村與蕉嶺芳心村祭祖時,用的祭品是鮮花水果,而不是豬羊雞等動物屍體,因為吳伯雄是佛教徒,有不殺生的戒律,而石壁客家公祠的祭祀台前,擺放了被殺死的豬羊雞等動物的屍體,我想是正這個原因,吳伯雄沒有來參加祭祀大典。


在從客家公祠的正門離開公祠的時候,我看見公祠內的大道旁有很多柱子,其中只有兩個柱子上寫了字,一個是謝氏的紀念柱,一個是吳氏宣公的紀念柱,其它的柱子上沒有字,是空白的。我請旁邊的人幫我在宣公紀念柱子旁照相留影,留影之後,有一個人要我幫他在宣公的紀念柱旁照相,照完相之後,我問他,你也是姓吳的?他說,我也姓吳,是四川的客家人。巧的是,我到寧化汽車站搭車到龍巖時,又遇到了他,他也去龍巖,他說是會見幾位朋友,後來我到了永定思賢村時,又碰到他和他的幾位朋友,他也是來迎接吳伯雄的。當吳伯雄一家人在參觀思賢村吳氏家廟的展覽走廊時,我對他說,你要不要在這裡照片留影,我幫你照相,他興奮地說,好。於是他走到吳伯雄次子吳志剛身邊對吳志剛說,很高興認識你,我們一起合個影吧。於是我抓緊時間拍了幾個鏡頭,這時,另一個人也要合吳志剛合影,我趕緊把照相機遞給旁邊的人,請他幫忙照相,然後也站了過去,就算是和吳志剛合了影。估計可能是與人合影占用了不少時間,之後吳志剛一路小跑着,到宗祠的會客廳里參加會議去了。這位四川宗親,後來在龍巖黃斜村的中華吳氏大會上,我又見到他,他代表四川客家宗親在台上發言,並深情地說,我們等這一天等了三百年。


我從寧化到了龍巖,己經是傍晚,再從龍巖坐車到達永定,己經是晚上八點鐘,與泰昌宗親通了電話,他說他住在縣政府賓館,我到了縣政府賓館,與泰昌宗親見到面。這是我們第二次見面,第一次見面是在九月十六日的深圳吳文化交流會上,但是那時見面的人太多,所以印象不太深。見面之後,到他的房間裡,我把衛東宗親寫的、飛龍宗親抄的信件交給他,由於從石壁到永定,雨一直在下,信件放在皮包里也有水跡,後來泰昌宗親用吹風機吹乾了信件,才交給吳伯雄。


在泰昌的房間裡,我和他交談了很多,他介紹了永定吳嘉信宗親寫的書籍,書的內容是有關宣公世系的一些考證與考古內容,他希望這本書的主要內容能夠讓大家討論一下,統一認識,這也是對吳氏文化的貢獻。他還談了很多海外的包括台灣的很多吳氏情況,以及吳伯雄家族的很多情況。我還看了他手機中剛拍的有關吳伯雄的照片,因為吳伯雄在永定縣政府賓館見了不少宗親與鄉親,如果我早幾個小時到永定,也許就能趕上這個聚會,他手機中的照片就是這個聚會的內容。(如果在寧化石壁,沒有那位石壁村民熱情邀請我進入客家公祠參加祭祀大典,我就可以早幾個小時到達永定)。我看了照片中吳志剛,驚嘆照片中吳志剛的個子很高。後來在思賢村,我和吳志剛站一起,發現他比我要高半個頭,這對於我一時還不能適應,因為在中國南方,我很少遇到個子比我高的人,這次遇到一位,看他的時候還需要抬眼皮子,這對我來說比較新鮮,呵呵。


第二天,11月22日,我早早起床搭車到思賢村,公交車售票員說,到思賢村要在下洋鎮下車,然後坐摩的去。我到思賢村的時候,敲鑼打鼓舞龍燈的隊伍也剛到思賢村,他們帶着鑼鼓長龍剛從車上下來。這是我第二次到思賢村,上一次到思賢村是今年上半年來旅遊。


到了思賢村之後,我給泰昌宗親通了電話,在電話里我提到衛東宗親寫的那封信,我說這封信可以說是有幾個元素在裡面,這封信是一位住在廣東的閩南人寫的(去年在香港召開世吳大會時,我和衛東宗親聊天時說,我看到資料說廣東雷州半島一帶有閩南人居住,有些地方說閩南話,衛東宗親說他就是說閩南話的,他是閩南人的後裔),是一位廣東潮汕人抄的(飛宗宗親是潮汕人),這封信是送給福建客家人吳伯雄的,所以這封信里,有閩南人、潮汕人、客家人、廣東人、福建人,這五個元素在裡面,這五個元素都圍繞着“吳氏宗親”這一中心主題,所以這封信很有意義。這話本來應該是昨晚上就要告訴泰昌宗親的,好讓他轉告給吳伯雄,給吳伯雄增加一些印象,以增加吳伯雄為華夏吳氏網題字的可能性。但昨天晚上我忘了說,現在說的話,也許泰昌宗親己經把信交給吳伯雄了,失去了表述的最佳機會。實際上,吳伯雄後來很爽快地就題了字,而且字跡寫得很好。


與泰昌宗親通了電話之後,又用泰昌宗親給我的思賢村村長宜春宗親的電話號碼,與宜春宗親通了電話。由於時間還早,我就在村子裡到處轉一轉,拍一拍村子裡的景觀與村子裡的花草上的露水,以及村民們為迎接吳伯雄而正在做的準備工作的情況。


這幾天一直在下雨,奇怪的是,正好是今天的這個地方,沒有下雨,在從永定縣城到思賢村的路上,我看到沿路的山中有不少霧氣,就估計不會下雨。後來到龍巖黃斜村的吳氏懇親會召開的那一天,那個地方也沒下雨,除此之外,遇到的基本上是都是雨天。很奇怪,似乎冥冥之中,有在天之靈在主宰。


上午九點鐘剛過不久,就聽見村口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看到村裡面負責事務的人各就各位。我想應該是吳伯雄到了。泰昌宗親事先就告知,吳伯雄九點鐘到思賢村祭祖,然後去永定土樓參觀。一會兒,一大群人走過來,鑼鼓開路,非常熱鬧,我舉着相機正在找人群中的吳伯雄的身影,這時有人在隊伍前的旁邊燃放起歡迎的鞭炮,頓時煙霧瀰漫,能見度下降不少,我把鏡頭對着鑼鼓隊的後面,估計吳伯雄會在那個位置,一會兒果然看見吳伯雄在瀰漫的煙霧中款款走來,微笑着向人群揮手致意。我當時就想,這鞭炮燃放得正是時候,這個情景用相機的視頻記錄下來,真不錯,很有意境。吳伯雄在我面前走過去的鏡頭,一秒不少地全拍了下來,鏡頭的遠近也調整得很滿意。


吳伯雄從我面前過去後,直接去了吳家祠堂,很多人也跟着進了吳氏家廟,我來到吳氏家廟門前的時候,吳氏家廟的門裡門外己經擠了很多人,門口還有個小伙子把門,所以我就沒有進去了,在站在門口等,目的是拍到吳伯雄在吳氏家廟門口出來的鏡頭。那個守門的小伙子長得很帥,我非常眼熟,想不起來在哪裡見過,總之他以前肯定參加過一些吳氏宗親的活動,所以有過照面。後來,泰昌宗親說他在現場看見我了,但是我一直沒有看見他。


吳伯雄一家人完成祭祖儀式後,走出吳氏家廟到祠堂外面的講台上發表演講,一直到演講結束,這個過程也是一秒不少地用視頻錄下來了。吳伯雄的演講很精彩,村民們也有不少的歡呼。早上在從下洋鎮到思賢村的路上,那個摩的司機就說,附近有個村的一位姓江的老闆,給村裡面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一百元,也給思賢村的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同樣的待遇。吳伯雄在演講時,也把這位老闆請上台來介紹,說這位是我的好朋友。吳伯雄在演講中,也向思賢村小學和吳氏家廟各捐獻了五萬元。


演講結束後,吳伯雄一家人去吳氏祠堂旁邊的展覽走廊上參觀,邊參觀邊聽村里人介紹展覽的內容,然後到吳氏祠堂的會客廳去了。我看見吳志剛對展覽走廊上的牆上貼的一組他哥哥吳志揚以及他自己的照片很感興趣,他招呼他姐姐吳碧玲過來看,吳碧玲拿攝相機把牆上的這組照片都錄了下來。然後是一些宗親包括那位四川的客家宗親,也包括我,與吳志剛合影,打招呼,之後吳志剛趕緊去會客廳參會。這個過程也全部用相機視頻錄了下來。


吳伯雄一家人與村里人開完會之後,直接走到村口上車。我早就看到村口的牌坊大門裡面,有很多小朋友排着隊歡送吳伯雄,本來,我看就一大群小孩,心裡就高興,就趕緊快走幾步,趕到吳伯雄的前面,把小朋友歡送吳伯雄的情景全錄了下來。由於我趕到了吳伯雄前面,看到有的小朋友在吳伯雄還沒到跟前,就在那裡練習着說“爺爺再見,爺爺再見”。碰巧的是,在小朋友的隊伍中,我碰到了從永定到下洋鎮的公交車的售票員,我問她,你怎麼到這裡來了。她說她是送小朋友們到這裡來的。吳伯雄在村口的牌坊旁邊上車走了之後,我看見牌坊大門外面,泰昌宗親在車子裡招呼我。我上了車子之後,隨着車隊到達永定洪坑土樓民俗博覽園。


從博覽園裡的博物館出來後,上了遊覽車參觀土樓,我今年上半年到永定參觀土樓時,去了永定的其它幾個土樓景點,洪坑的土樓,只是經過,由於時間關係,沒有進來,這次正好補游這個景點。遊覽一下洪坑土樓。拍了一些照片與錄像之後,照相機沒電了。我在土樓里找個電源插座,抓緊時間充電,充電的時候,家裡人打來電話,我沒說現在吳伯雄就在我旁邊,只是說現在很忙,沒時間說太多的話。充了幾分鐘的電,相機可以用一會兒了,就出去再拍照。這時看見泰昌宗親和吳志堅宗親(僑興集團老總吳瑞林的第三子)在那裡聊天,就走過去給他們拍了合影,泰昌宗親介紹了我和志堅,又指着那邊說,那位就是志堅的爸爸吳瑞林董事長,他今天也來了。先前,泰昌宗親就說,永定縣一位縣領導也叫吳瑞林,我說以前解放軍的一位開國中將也叫吳瑞林。


之後是到客家美食中心吃午餐,這是一個歡迎宴會,泰昌宗親安排我在一個餐桌就餐,我抓緊時間在美食中心的前台找了個電源插座,給相機充電,用餐時,坐在旁邊一桌用餐的泰昌宗親告訴我,伯公來敬酒了。說着吳伯雄就走到我們這一桌敬酒,我措手不及,我們這一桌人舉杯迎酒之後,我趕緊到美食中心前台,把充了一會兒電的相機拿來,去拍攝吳伯雄向其它人敬酒的情景。


縣領導在舞台上致辭歡迎的時候,很多人走到講台前拍攝發言的人,我在講台前給坐在餐桌旁的吳伯雄拍了張照片,由於室內光線不是很好,我的相機是卡片機,拍攝質量也不好,照片不太清晰,就打開錄像功能,開始對着吳伯雄錄像。錄像時,相機鏡頭一直對着吳伯雄,在吳伯雄旁邊的吳伯雄夫人戴美玉看見了,似乎有點不好意思,低着頭。吳伯雄可能覺得有點奇怪,大家都在拍台上在發言的人,怎麼只有你一個人在拍攝台下的他。他朝我這邊盯了一會兒,出於禮貌,並且我要拍的鏡頭也拍到了,於是我又把相機的鏡頭移向別的方向。


宴會最後,吳伯雄與吳志剛上台接見參加演出的演員,之後走出美食中心,上車後,朝廣東方向行駛。我拍下了吳伯雄與泰昌宗親等人告別的鏡頭之後,也與泰昌宗親乘車到思賢村泰昌宗親的家(應昌樓)參觀了一會兒。據介紹,應昌樓是永定縣最後一座土樓,也是永定縣第一座洋樓。之後還了解到,泰昌宗親為保護思賢村的環境與風水,做了很多關鍵性的工作,非常寶貴。


從泰昌宗親家裡出來,我搭車去廣東梅州,第二天(11月23日)參觀了梅州的中國客家博物館和東山書院,然後回深圳,休息了兩天,把相機里的照片與錄像整理一下,在11月26日,按事先的計劃,與大成、小能、建平、同金幾位宗親,做為世界吳氏宗親聯誼總會與深圳吳文化交流會的代表,到梅州的興寧去參加劉氏族人舉辦的十姓聯盟大會與祠堂文化高峰論壇。


泰昌宗親和在深圳發展事業的思賢村的宗親宜興,代表世界吳氏宗親總會,也參加了興寧的大會。我們在興寧的華僑賓館與泰昌宗親與宜興宗親會面,然後根據主辦方的安排,去興寧的鴻源生態源酒店赴宴並住下。宴會之後,主辦方說,願意參加劉氏宗親聯誼會歌舞晚會的人員,可以乘大巴車到興寧體育館晚會現場去。我們正準備去看晚場時,在場的服務接待人員說,由於正在下雨,晚會現場的情況不盡如意,建議不要去了。我們於是就回房間休息去了。後來在錄像中看到當時的會場情況,確實如服務接待人員所說,現場情況較混亂,有的歌手唱歌時還自己撐着雨傘,不少觀眾也在旁邊避雨。


11月27日,大會召開時,我們幾位吳氏宗親在會場大門旁展示了祝賀大會召開的巨大橫幅。吳氏是會場上唯一向大會展示祝賀的姓氏。反映了吳氏與劉氏的關係不同尋常。平常大家可能感覺不到這一點,如果深究漢朝歷史,就可以明顯發現這一點,吳氏人物在劉氏漢朝的各個關鍵時期,都有不同尋常的表現。不知道是不是冥冥之中的這個原因,台灣的劉氏宗親在台灣的劉氏家族懇親大會中,還特邀台灣吳敦義參加,並給予高規格待遇。


興寧的大會是廣東漢文化促進會與世界劉氏聯誼會主辦的,會議強調漢文化與儒家文化尤其是孝道文化,泰昌宗親、大成宗親、小能宗親一致認為儒家文化孝道文化來源於吳泰伯的至德思想與三讓行為。我也認為做為至聖先師的孔子所提倡的夫子之道,無非忠恕而己,而忠恕之基礎,在於孝讓為先導。忠與孝相合,恕與讓相隨。而從古至今(這個“今”包括孔子所在的那個時代),最大的孝讓之實例,是至德泰伯的思想與行為。如同小能宗親所說,正是因為泰伯深厚宏大的孝心,所以才領會與理解泰伯父親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心意,並且敬重父親的意願,從而順從父親的意願。這是最大的孝道。因為這個孝心,而後有三讓王位的禮讓行為,進而有開拓進取的光輝行動,從而成就了江南立國的輝煌事業。沒有孝心,就沒有讓舉,也就沒有開拓進取的創造性的精神與行為的出現。


泰伯實踐了最大的孝、最大的讓、最大的禮,從而導致形成了以忠恕為主體的夫子之道---儒家思想與儒家道德體系。這個思想道德體系,在漢朝董仲舒倡導獨尊儒術之後,成為漢文化的主要內容。後來我寫的兩個短句:“泰伯興孝讓,至聖續至德”,就是這個意思。我想,正因為如此,吳氏泰伯文化與漢文化,才有如此深厚的內在淵源,從而吳氏與劉氏的族人,也在某個非常有深度的層次中,有着不同尋常的聯繫。


興寧的宗祠文化高峰論壇舉辦得很成功,會上專家學者的相關論述很精彩,在大會的最後,泰昌宗親代表世界吳氏宗親聯誼會,在十姓聯盟和諧宣言上簽字,同時也接受了論壇所贈送的禮品。小能宗親也代表世界吳氏宗親聯誼總會,向出席大會的其它九大姓氏的宗親代表贈送了世界吳氏宗親聯誼總會提供的吳氏宗親典籍。


會議結束後,由於泰昌宗親與宜興宗親在香港與深圳有事,他們就回香港深圳去了,我們幾人去廣東蕉嶺,一方面是接住在蕉嶺的福泰宗親到龍巖一起參加第八屆中華吳氏懇親大會,一方面是參觀蕉嶺的延陵大廈。


到了蕉嶺的延陵大廈,福泰宗親和其它幾位當地宗親正在那裡等我們。蕉嶺的延陵大廈是一幢四層樓的建築,一樓的門上有吳氏延陵大廈與吳氏集團的字樣,頂樓上也有延陵大廈的牌匾。我們在延陵大廈前合影之後,福泰宗親通知義務管理大廈的淼賢宗親前來打開延陵大廈的大門,讓我們進去參觀。


延陵大廈裡面布置得很好,管理得也很好,每一層樓都很乾淨,每一層樓都利用了起來,有開會的場所,有辦公的場所,有祭祀的場所,祭祀場所中還有焚燒爐用於祭奠先人,大廈內掛有蕉嶺當地的宗親鄉賢與豪傑的畫像。吳郁青宗長與吳炳連宗長的畫像格外醒目。


參觀了延陵大廈之後,我們和福泰宗親一起,開車前往福建,準備先去吳伯雄的祖籍地思賢村參觀祭拜。由於泰昌宗親與宜興宗親的聯絡,我們和福建永定下洋鎮的雲昌宗親取得聯繫,雲昌宗親是經營旅館的老闆,在下洋鎮有幾家旅館,我們到達下洋鎮後,就下榻在雲昌宗親的旅館中,在雲昌宗親的旅館裡,我們發現裡面掛了很多書法作品,都是雲昌宗親的手筆,看來雲昌宗親非常愛好書法,在旅館裡還看到雲昌宗親與吳伯雄夫婦的合影,還有與香港影星趙雅芝的合影。看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個旅館裡有名人留影,可謂蓬壁生輝。


第二天,11月28日,我們驅車到思賢村,臨走時,雲昌宗親送給我們每人一張光碟,內容是今年年初吳志堅宗親在思賢村祭祀先祖與元霄鬧燈的情況。同樣是泰昌宗親與宜興宗親的聯絡,我們到達思賢村的時候,思賢村的村支書吳建國宗親與村長吳宜春宗親正在吳氏家廟裡等我們。這對於我來說,是第三次到思賢村。我們一行人,在思賢村吳氏家廟祭拜了思賢村先祖,獻上香油錢,參觀了思賢村吳氏家廟的展覽走廊,大成宗親還與建國宗親討論了宣公後裔遷徒的路線問題。在吳氏家廟的會客廳里,我們與建國宗親和宜春宗親互贈了書籍與光碟等吳氏文化資料,還到了泰昌宗親的家---應昌樓里參觀。


從應昌樓里出來,建國宗親與宜春宗親在下洋鎮宴請了我們,宴會上,建國宗親熱情招待,我看餐中所用的酒是紅色的,喝了一點覺得酒勁不太烈,以為是葡萄酒,就向在座的下洋鎮和思賢村的幾位宗親一一敬酒,每次敬酒都喝完一大杯,當時感覺沒有什麼,但是上車後,就覺得暈暈的要打磕睡,後來建平宗親說,我們喝的是白蘭地,不是葡萄酒。


宴席之後,我們前往龍巖。由於泰昌宗親的介紹,我們得知龍巖附近有承順公的墓,同金宗親也知道這一點。之後,同金開車找到了這個墓,墓就在公路邊,我們到達墓旁邊時,正好遇到江西上栗的宗親也來到承順公墓前祭祖,這樣,大成、小能、建平、同金、福泰這幾位宗親與江西上栗的宗親一同祭祀,焚香行禮,我在一旁做視頻記錄。


我想我在這裡做這事正合適,因為這幾位在這裡祭祖的宗親都是宣公後裔,須要向先祖行禮,而我做為皖西南地方的人,據族譜記載是出自江西瓦屑壩,在皖西南與鄂東南一帶,有很多人的祖先是在元末明初時期來自江西瓦屑壩。江西瓦屑壩只是當時大規模移民的集散地,這裡的移民來自何處,就沒有記載可以明示了。雖然我們族譜上記載是來自的皖南的吳少微後裔,但是,實際上,瓦屑壩的移民可能來自於皖南、贛東,贛南。如果瓦屑壩有來自於贛南的移民,那麼其中的吳氏宗親,才有可能是宣公或承順公後裔,否則只能說是泰伯後裔。


當時,我在拍攝錄像的時候,雖然還是有點暈,但還是比較清醒,完成了拍攝。但是這個過程的具體細節,後來記不清了,只是後來看了自己拍的視頻,才想起了當時的一些細節。


到了龍巖的豪都酒店,就比較熱鬧了,全國各地的宗親都來了不少,也見到了以前在網上經常交流但從未謀面的宗親,比如江西的良生宗親,福建的祉柏宗親等等,祉柏宗親還帶來了民國三十六年編撰的族譜,大成宗親在遇到遠林宗親後,討論了在深圳建立延陵大廈的事情。晚飯的時候,我們認識了同桌的幾位福建莆田宗親,他們送了幾張介紹莆田吳氏的光碟給我們。


晚飯後,主辦方開了預備會,會上確定了下次懇親會由泉州的宗親舉辦,還對第二天的行程與用車情況作了安排與調整。由於這一天正好是建平宗親的生日,所以會後,我們幾人和江西宗親良生一起上街又去喝酒,祝賀建平宗親的生日,到了很晚才去賓館休息。


第二天,11月29日,我們開車到龍巖的小池鎮黃斜村,第八屆中華吳氏懇親會的舉辦地。今天這裡熱鬧非凡,到處掛着各地宗親祝賀大會的橫幅條幅,進入會場,裡面擺滿了酒席,酒菜也非常豐盛。


大會在這裡舉行了交旗儀式,各地宗親代表作了熱情洋溢的發言。大成宗親代表世界吳氏宗親聯誼會,也做了精彩的發言,並提出了一個哲學倫理問題:道德與法律的在人心中的份量問題。大成宗親認為,在吳泰伯至德思想的啟示與指導下,可以見得,在非常情況下,無論是技術上有二次傷害與次生災害的風險,還是法律規章制度上有硬性規定的妨礙,人都應該堅持道德,堅持良心,堅持底線,堅持人性,人不能突破自己的底線。大成宗親的發言,正是時代精神的體現,也是古道熱腸的體現,更是吳氏宗親崇禮尚義的體現。大成宗親的發言,受到了在場的德高望重的老者前輩們的讚賞。現代社會,人們對“堅持底線”的呼喚,對“請把槍口提高一厘米”之典故的推崇,正是說明了吳泰伯至德思想與吳季子慕義思想的深入人心。


大會在甜美的《吳氏會歌》中進行,在雄壯的《國際歌》聲中結束,這正是反映大會仁義雙俱的吳氏底蘊,完整地宏揚了泰伯思想與至德風範。


會後,我們去了村中的一個名為“印川堂”的吳氏宗祠參觀了一下,深吳會對本次大會祝賀的巨大條幅就用氣球懸掛在這裡。之後又去離村子比較遠的官宅坊去參觀。官宅坊是新落成的吳氏祠堂,也是本次大會的慶典內容之一。在官宅坊,我注意到官宅坊離高速公路的田心隧道的西向出口不遠。在官宅坊,同金宗親與當地長者仔細討論了宣公後裔的世系問題,把湖南的宗譜與龍巖的宗譜接續起來。當初,龍巖的八十一位吳氏先祖,基本上是在同一時間,從這裡走出福建,到達江西與湖南,現在他們的後裔遍布江西與湖南。


離開小池鎮黃斜村官宅坊,同金宗親研討族譜的興致未減,又開車帶着我們到大池鎮見一位叫吳良才宗親,這位宗親也拿出族譜仔細討論,並明確說明,無論如何,我們都認承順公是我們的入閩先祖。討論完之後,良才宗親也設宴招待了我們。


晚上回龍巖休息,第二天,11月30日,蕉嶺的福泰宗親回蕉嶺了,我們按照主辦方的安排,去連城縣的培田古民居,參觀吳家大院。路上經過古田鎮,就順便去參觀了一下。看了看中共古田會議召開的會場--廖氏宗祠。這裡原來是宗祠,辛亥革命後改為學校,紅軍占領此地後,成為中共辦公場所。奇怪的是,我們在找“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一文的寫作地點“協成店”(也就是林彪的指揮部)的時候,問當地人到這個協成店要怎麼走,當地人都說不知道。


在廖氏宗祠,我注意到,這個廖氏宗祠與名為官宅坊的吳氏宗祠,還有黃斜村的吳氏宗祠印川堂,以及永定縣思賢村的吳氏宗祠,在宗祠的正門的正面,都有一堵牆。思賢村的吳氏宗祠僅僅是一堵牆,而且很矮,兩邊是開放的,其它宗祠的這堵牆都是圍了起來,只在祠堂正門的旁邊開了一道門以供人出入。不象其它地方的宗祠,在宗祠大門的正面有一條大道直通正門。


離開古田,到達培田,時間比較晚了一些,培田村招待宗親的宴會己近結束,但培田的宗親還是熱情地招待了我們,餐中的當地米酒味道很不錯,我和大成宗親喝了不少。只是同金宗親很可惜不能品嘗更不能暢飲,因為他要開車。用餐之後,我們一行人,仔細地把這一片古建築群參觀了一遍,驚嘆在這大山之中,竟然有如此完整的古建築群沒有被破壞,每一棟民居的細節都是那麼雅致。


離開培田,就結束了這次客鄉之旅。十一天前,從惠來的飛龍家裡出來之後,我獨自來到三明市,經過寧化縣城,到達石壁村,而後到永定縣城與思賢村,再到梅州,之後回深圳。然後又與幾位宗親一起從深圳出發,到興寧,再到蕉嶺,之後又到思賢村,再到龍巖的官宅坊,上杭縣的古田鎮,連城縣的培田村,所經之處,都是勤勞勇敢、吃苦耐勞、崇文尚武的客家人的居住地,這些天來,我們在客家人的地方做客,由於會議主辦方的盛情款待,宗親們的熱情,還有客家人的飲食習慣,無論是大宴,還是小宴,基本上是餐餐是肉,頓頓有酒,還有村民們宗親們一張張的笑臉與沿途高山深谷的美景來欣賞,實在是一段愉快而充實的旅行。


這些可歌可泣的客家人,在這片多山的土地上創造的輝煌,以及他們在這片土地上走出去後,越過大海,在外鄉所創造的輝煌,都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hzz 最近發言:
  • 百歲紅軍老軍官吳岱峰 與 高崗 以及習仲勛 zt
  • 東方亟待建立並值得向西方輸出的價值觀---透明體制zt
  •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1: 孟良崮戰役以後粟裕連戰連敗,被迫檢討
    2011: 希拉里:俄選舉不公要調查; 俄媒:玩兒
    2010: 毛澤東一生中最不像毛澤東的八張照片
    2010: 一個最早的“紅衛兵”的悲慘結局
    2009: 請欣賞:毛澤東時代的糞票和尿票(組圖)
    2009: 歷史文獻:毛對文革中武鬥的定性原文
    2008: 東北人招惹誰了?
    2008: 劉蔚:喚醒國人之213—共產黨至今沒有
    2007: zt: 失去誠信的中國社會
    2007: 從嫦娥首幅月圖之巧妙發布,看中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