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美國歷史上的貪腐時代:求官者要官不成殺死總統 zt
送交者: 非言飛語 2012年12月12日17:39:41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2012年12月12日

來源:人民網 作者:金點強



核心提示:加菲爾德當選總統前就立志廢掉政黨分贓制,但在1881年7月2日,即入主白宮不到4個月,他就遭一名求官未遂者刺殺。這名兇手認為加菲爾德當選總統有他的功勞。兩個多月後,加菲爾德與世長辭。




(加菲爾德 資料圖)


本文摘自:人民網,作者:金點強,原題:總統遇刺案點燃美國反腐風暴


從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初,美國經歷了一個所謂的“鍍金時代”。這一時期,美國的工業產值迅速趕超英法德等歐洲強國,與此同時社會財富急劇積累。但這個時代恰恰也是美國歷史上政治最腐敗的時期,政黨分贓、官商勾結、以權謀私的現象滋生蔓延,最終激起社會強烈的改革要求。


“貪污與無法無天的風氣,乃是美國風氣”


1905年,有一名法國人繪製了一幅美國“腐敗地圖”,對美國45個州的政治狀況進行了區分,結果只有6個州政治清明,13個州屬於部分腐敗,25個州完全腐敗。還有學者專門考察了美國1815至1975年間的腐敗現象,描繪了一條“腐敗指數”曲線,顯示美國歷史上有三段腐敗高發期,分別是1840年前後,1857-1861年,1868-1876年(腐敗指數最高)。


與腐敗浪潮相伴的是整個社會浮躁不安,追逐財富成為一切的中心。1873年,著名作家馬克·吐溫發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鍍金時代》,諷刺這個時代:“浮華而銅臭瀰漫,奢靡的泡沫背後,只剩下一堆冰冷的金子,就連空氣中都充滿陰謀的味道。”著名記者林肯·斯蒂芬斯則針對當時的社會氛圍寫道,“人民並非純潔無過”,“貪污與無法無天的風氣,乃是美國風氣”。


這一時期的腐敗席捲美國行政、司法和立法機構,其中行政腐敗最為常見,分肥制、盜竊國庫、違規特許經營等比比皆是。著名參議員喬治·霍爾對那時美國官場的腐化墮落作過精彩描述:“我在政界聽到政客們厚顏無恥地講述作官的秘訣:在美國獲得權力的真正方式是賄賂那些任命官員,獲得官職後則利用職權實現自我野心和滿足個人報復欲望”。較之中央政府的政治分肥,地方上的腐敗更直接,紐約民主黨組織坦慕尼協會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腐敗大案不了了之


19世紀70年代初,紐約州和紐約市的議會選舉處於政治組織坦慕尼協會的控制下,它壟斷的市政職位多達4 萬個。該協會的老闆特威德擔任過紐約市議員和國會議員,他通過立法,推動有利於自己的新城市憲章通過,接着控制了紐約市政工程項目的提案批覆大權,藉此大收回扣。承包紐約市政工程的商人,有時甚至需要送上65%的工程款才能拿下一個項目。特威德還曾擔任紐約市長,他在主持建造紐約政府辦公大樓的時候,大肆貪污,40張椅子和3張桌子就折價17.9萬美元,一隻寒暑表報價7500美元。


其實1861年時,特威德還一文不名,但不過10年他就集聚了2500萬美元的超級財富,有人甚至認為他的不義之財多達2億美元。特威德和坦慕尼協會被曝光後,受到很多質疑,甚至被調查、控告,但一直安然無事。因為紐約州最高法院法官卡爾多佐等人,也是坦慕尼協會的成員。在這種情況下,上百名與特威德集團有瓜葛的罪犯,即使證據確鑿,也被減刑或赦免。不僅紐約一地如此,據統計,1860-1900年,美國市政債務由200萬美元猛增到14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都與城市老闆及其黨徒中飽私囊相關。當時的輿論這樣評價:“美國的城市政府是基督教世界中最糟糕的政府——最奢侈、最腐敗、最無能。”


這一時期還有一起腐敗大案值得一提。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主要股東、馬薩諸塞州眾議員愛米斯於1867年組建了莫比利爾信用公司,並從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和聯邦政府詐騙了數千萬美元。為了預防和阻止外界調查,愛米斯不惜巨資扶植代理人進入國會,同時又將若乾股票以每股100美元優惠價格賣給共和黨為主的國會議員。這些股票每股一年的紅利就有數百美元之多。當時的美國副總統科爾法克斯就持有大量鐵路股票。


1872年,事情終於敗露,結果顯示被騙取的工程款達9400萬美元,實際工程僅使用4400萬美元,其餘全被公司高層和大小政客瓜分。由於國會由共和黨控制,涉案議員又眾多,這一沸沸揚揚的“莫比利爾信用醜聞”最終竟不了了之。不過,在1876年的總統競選中,這一醜聞事件極大地扯了共和黨人的後腿。


索官不成謀害總統


慶幸的是,伴隨着社會財富的擴張,美國的政治社會文明也在前進,反腐敗進程緩慢而有成效。在這一過程中,行政系統反腐走在了前列,而這與一位不幸的美國總統、共和黨人加菲爾德有關。


加菲爾德當選總統前就立志廢掉政黨分贓制,但在1881年7月2日,即入主白宮不到4個月,他就遭一名求官未遂者刺殺。這名兇手認為加菲爾德當選總統有他的功勞。兩個多月後,加菲爾德與世長辭。


加菲爾德之死引起美國舉國憤慨。“每個階級和階層,每天都懷着憂慮、羞辱和憎惡的心情議論這一事件”,歷史學家保羅·范里普在《美國文官制度史》中寫道。改革派趁機加強輿論引導。美國《民族周刊》發表社論稱,“我們看到的報刊,沒有不在某種程度上認為這種犯罪是‘分贓制’的產物的”。很快,一場改革運動的高潮到來。1883年1月,美國國會通過《彭德爾頓聯邦文官法》,即《一項管理與改善美國文官制度的法令》,在美國歷史上第一次確立以能力與功績作為錄用官員的依據,文官不得因為政黨關係等政治原因被免職。此後,美國通過系列反腐法律,比如1907年的《提爾曼法案》,首次規定禁止公司和全國性銀行向競選公職的候選人提供捐款;1910年通過《聯邦反腐敗行為法》,開啟美國官員財產申報制度的先聲。


除此之外,新聞媒體對美國反腐也貢獻很大。1870-1920年間,美國獨立性城市報紙的比例從11%上升到62%,而腐敗是新聞熱點中的熱點,吸引了記者們的普遍關注。著名記者林肯·斯蒂芬斯曾從密蘇里城出發,沿路調查明尼阿波利斯等6個城市的政治狀況,將政商狼狽為奸的現實發表於自己任主編的《麥克盧爾》雜誌上,1904年又匯編成書《城市的恥辱》,在美國熱銷。斯蒂芬斯等一批黑幕揭發者通過自己的調查和文章,讓全社會意識到了腐敗的嚴重和危害。


多方努力使美國反腐出現了積極的成果。文首所提的美國1815至1975年間的“腐敗指數”曲線顯示,美國在1914年前後曾經一度出現0.16的最低水平,雖然在20世紀20年代又增至0.274,但是之後,一直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大體在0.2的水平上,美國剎住了腐敗之風。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1: 毛澤東為外蒙脫離中國叫好的發言,
2011: 蔣中正:外蒙獨立乃實踐三民主義的楷模
2010: 斯大林是中國共產黨最偉大的慈父與導師
2010: 《剖析馬克思魔性人生及共產邪教》二十
2009: 齊婕: 毛如果在國民黨那干,照樣是紅太
2009: 毛澤東熱為何經久不衰、歷久彌新?
2008: 陽光在多城: 評一評張戎的“毛澤東傳”
2008: 中南海昔日護士專訪:江青被抓時表現鎮
2007: 大流士遠征西徐亞
2007: (ZT) 南京大屠殺再添鐵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