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迷信西方的“逆向種族主義”文化根源探討 文/笑眼
送交者: hebeiman 2013年06月10日10:42:03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迷信西方的“逆向種族主義”文化根源探討


文/笑眼       

       民/族主義與自由主義、社會主義是西方近現代文化中對全世界影響最為深遠的思想;種族主義、民族主義是互相交織在一起的與西方近現代民族國家體制相匹配的現代民族國家概念;民族主義和種族主義促成了歐洲和世界諸多林立的民族國家;民族主義是19世紀初在歐洲被發明的一種學說,當時的歐洲都受到拿破崙法軍侵略和統治,歐洲各國反侵略、反統治的民族主義情緒日益高漲,民族主義思想隨之應運而生。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將種族主義和民族主義進行了整合,誕生出納粹主義、國家主義和軍國主義,給世界各國人民包括創造民族主義和種族主義觀念的西方各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民族主義認為人類被自然地劃分為民族,但實際上民族不是客觀存在的,人都是被人為劃定為某個民族的;民族主義極容易產生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觀念,極容易產生分裂主義和分離主義傾向;列寧也曾說“民族主義是資本主義的遮羞布”,當時歐洲各國便以民族主義為藉口發動為了資本逐利的戰爭;二戰結束後,歐洲建立的殖民體系被歐洲創造的民族主義影響下的非洲拉美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擊得粉碎,這也許是民/族主義在反抗侵略時的唯一的好處了;而與種族主義、民/族主義相對立的就是逆向種族主義和逆向民/族主義;“逆向種族主義”是學者王小東提出的概念,是在20世紀80年代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思潮。按照王小東的定義,就是一種自己對自己的種族主義,是一種自我矮化的情緒體系,其核心思想就是說歐美人,甚至日本人才是優秀的種族,而z/國人卻是劣等種族。在這樣一種心理的支配下,人們自然就會以能講英語為榮,因為能夠和“優秀人種”溝通,就意味着自己也多少和“優秀”沾了點邊。民族主義一定會誕生逆向民族主義,種族主義一定會誕生逆向種族主義,這符合西方的二元對立思維模式,而只有中國儒家文化中的“天下主義”思想更適合全人類;我們應該更強調“愛國主義”和“天下主義”,“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的本質區別是,一個國家可以有56個民族,我們愛這個整體的祖國,而不是其中某個民族或者“大漢民族主義”。

       在當今Z國產生逆向種族主義基礎有很多,源於我們全面學習西方,全盤西化,我們所要探討的是作為Z華文化傳承人——士大夫知識分子如何開始迷信西方,如何喪失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心,如何越來越奴才化,乃至近代的洋奴化,如何開始在他們的思想和言論中表現出“逆向種族主義”;也就是“逆向種族主義”的文化根源是什麼?從文化分析應該即有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源,也有西方文化的根源。

       產生“逆向種族主義”文化根源可追溯到歷史上的宋代,北宋王朝是Z國歷史上的分水嶺,北宋王朝是一個文化、科技繁榮的王朝,但同時也是一個政治腐敗、被扼殺了尚武精神的王朝;北宋王朝機械的吸收了唐朝因安史之亂和藩鎮割據滅亡的歷史經驗教訓,加之趙宋王朝是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坐擁天下的,北宋王朝的歷代統治者都極為防範武將勢力,重文輕武是北宋王朝的既定政策,當時很多學武之人被迫棄武從文,到真宗、仁宗時,為了抵禦外敵,不得不啟用楊家女將,可見當時武將勢力被打壓很厲害,堂堂朝廷居然無大將可用;宋朝“重文輕武”的社會背景,“以文制武”、“將從中御”的統兵體制,使宋代武舉難以避免地表現出“錄取人數不多”,“武學規模不大”,“武進士不願從軍或學非所用”等弊端。終宋一朝,名臣、名將中無一人出自武進士。相反北宋王朝歷史上出現了很多大文豪,比如真宗時的包拯包青天,仁宗時的范仲淹的慶曆新政,仁宗、神宗、哲宗時的歐陽修,蘇軾等人,神宗時的王安石變法等,但這時候的文人還稍微有些尚武精神,范仲淹也曾在邊疆戍邊禦敵,歐陽修雖是文壇領袖也做過虛職的行兵部尚書,王安石也做過虛職的地方節度使;而此後的朝代,中國人的尚武精神基本被扼殺;一個典型的例子,宋代以前的文人墨客,還是腰間佩劍的,而此後文人墨客就更多的是一種酸腐之氣,使得中華文化少了些鐵血玄黃,更多了些萎靡不振;宋代出現了理學思想,融合佛、儒、道三教三位一體的思想體系,到了南宋時期誕生了理學大師朱熹,整個南宋王朝都不思收復故土,沉迷於理學思想,理學思想雖在做前古未有的將儒道佛文化整合為一個系統的思想,實則是失敗的,理學思想把儒道佛文化整合為一個封閉的思想系統了,從此中國人思想開始變得保守、愚忠、頑固起來。北宋王朝有很多肱骨之臣,歷經慶曆新政、王安石變法以及後來的保守派輪流執政,朝廷內鬥消耗嚴重,北宋亡於黨爭;北宋的滅亡,讓很多熟讀宋史的人,每每感到痛心,北宋王朝雖然內憂外患,但完全可以“大宋中興”“中華中興”,其中王安石變法的很多內容就涉及到“市場”“金融”等內容,也是後來19世紀西方建立金融體系參照的基礎。可以說,北宋王朝的滅亡,沉重打擊了Z國古代士大夫知識分子階層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心”,再加之缺乏尚武精神,使得Z國自宋代之後的士大夫知識分子階層越來越腐朽墮落。

       自宋代開始,Z國歷史開始走下坡路,特別是政/治腐/敗、軍事無能,以至於遭受兩次少數民族入駐中原,一次是元朝、一次是清朝;我雖不是一個“大漢民族主義者”,我也不反對任何少數民族都有統一Z國的權利,但是關鍵是兩次少數民族入駐中原,統一Z國,雖然他們也接受了儒家文化,融入了Z國文化圈,但他們的民族政策是一次又一次沉重打擊古代漢族士大夫知識分子階層的“民族自信心”,元軍南下,一路屠城,士兵業餘體育活動是比誰砍的人頭多,當時中國北方登記人口四千五百萬,元軍過後,只剩六百多萬,中原地區赤地千里,白骨遍野,水井塞滿死屍,致水不可飲。從中原一路南下 殺人總數超過五千萬!元朝設立的森嚴的民族等級制度,嚴重矮化了宋人,加之沒有真正完全溶於中華文化,使得元朝是個短命的王朝,最終被明朝朱元璋推翻,由於自宋元以來,農民起義都被迫使用宗教籠絡人心,朱元璋也是明教眾人,定國號大明籠絡明教眾人,這不得不說與宋代之後的士大夫知識分子階層沒有了“文化自信心”有很大關係;明朝末年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清軍長驅南下,“揚州屠城十日”,被屠城的還有嘉定、江陰、崑山、常熟、蘇州、南昌、海寧、廣州、贛州、湘潭、大同、廈門等等,不可勝數。明朝末年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清軍在關內一直殺了37年,共殺人3257萬!明朝天啟三年(1623)中國登記人口5165萬,到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清朝江山底定,銳減為1908萬,全國人口被殺掉三分之二。 清軍給江南人民下令“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這對於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得損壞”那些士大夫知識分子階層來說是個致命的打擊;一面是比較團結野蠻殘暴的蒙元和滿清,一面是自廢武功,缺乏尚武精神,自以為是、喜歡內鬥的古代士大夫知識分子階層,可想而知,自此A國古代的士大夫知識分子階層越來越奴顏卑膝。以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為例,那是電視劇中的戲說,根據紀連海老師講的真實歷史中紀曉嵐,別說與大貪官和紳鬥爭,連正眼看一眼都不敢,整天的彎腰屈膝的;雖然滿清王朝也給中華民族打下了現今的領土版圖,雖然滿清王朝也講“滿漢一家”,膳食有“滿漢全席”,滿清的八旗制度,也有“滿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但實際上滿漢並未真正實現和解,反清復明的天地會貫穿與整個清王朝,大多數漢臣在清廷中的地位也普遍不高,雖然漢人也為清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只有漢臣張廷玉一人陪享清廷皇家太廟。雖說歷史上也出現五胡亂華的局面,但仍然有隋唐大一統,而經宋代之後的兩次少數民族入駐中原沉重的打擊了漢民族的主體文化,即漢文化,中華文化是以漢文化為主體的文化;同時沉重打擊了士大夫知識分子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心”,使得他們變得越來越奴顏卑膝。

       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開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但歷經多次劫難的中華民族和z國的士大夫知識分子階層,特別是面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由於喪失了文化自信心,他們開始全面投向西方文化的懷抱,但那時的知識分子選擇西學還是為了救國救民,而今中G日益強大,Z國的新生知識分子階層又開始犯老毛病了,他們迷信西方,倒行逆施的推行“逆向種族主義”,他們嚴重脫離實際,他們自以為是,他們喜歡內鬥,對外喪失尚武精神,而今的他們可不是為了救國救民,他們幾乎完全被西方文化俘獲了,他們信奉的是自私自利的理論;他們由古代的士大夫知識分子的奴才嘴臉,蛻變成了現代新生的洋奴知識分子。他們的蛻變讓人震驚,讓我們看到了士大夫知識分子從古至今的心路歷程,也讓我們看到了中華文化一次次淪落的原因。

       逆向種族主義或逆向民族主義是相對於種族主義或民族主義而講的,這些都是源於西方文化,我們逐步喪失了文化自信力,才導致迷信西方,但西方文化怎麼產生“逆向民族主義”?我們又必須回到西方文化中追根溯源。西方文化的發展脈絡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臘時期,學者何新認為古希臘文化和歷史是一部偽史;我們就暫且不討論了,古希臘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源頭,但是就是這個西方文化的源頭——古希臘文化根基不雄厚、根基不純正。古希臘哲學是最為迷信西方的學者津津樂道的,而古希臘哲學中提出的“本體論”思維、“還原論”思維、“原子論”思維,唯物唯心對立思維制約着人類現代文明的發展;古希臘文化根本無法達到中華文化、古埃及文化、古巴比倫文化、古印度文化的高度,甚至有學者認為,古希臘文化是古波斯文化、古埃及文化的混合品種,表明古希臘文化根基不雄厚。古希臘生活在地中海沿岸,古希臘地區自古就是多丘陵地帶,不太適合大規模耕種,更多只能採用海上貿易來解決需求;海上貿易必然帶來海上掠奪,乃至發展到近代西方國家支持海盜事業,誕生所謂的海盜文明,古希臘內部城邦經常征戰、古希臘經常與波斯征戰、馬其頓與波斯征戰,在海上貿易、掠奪、征戰途中,也必然走向互相殖民,建立海外殖民地,早在古希臘時期就有殖民文化,我們很多迷信西方的知識分子以為西方是從近現代開始才開始搞海外殖民地,有殖民文化,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是對西方文化和歷史的過於美化。西方當時航海不發達,到17世紀是西方的航海技術還不如阿拉伯國家。如果他們航海技術發達,早出來搞殖民統治和殖民文化了,這就是西方文化的根基不正。相反一些學者竟然恬不知恥的批評鄭和下西洋,沒有建立海外殖民地,甚至一些小說作者不懂東方文化的前提下寫出鄭和建立了海外殖民地這樣的無知小說。

       從古希臘時期,各城邦互相攻伐、希波戰爭,到羅馬時代,乃至東西羅馬分裂,拉丁文與古希臘語對聖經解釋的對立、衝突,終於給西方人的文化基因中留下深刻的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再到基督教中世紀時期,中世紀是1500年基督教統治的黑暗時期,一談到西方文化,很多人說西方文化是基督教文化傳統,我不完全贊同,西方即有基督教的文化傳統,也有反基督的文化傳統,只是很多學者由於迷信西方而沒有看到!從羅馬帝國末代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將基督教定為國教開始,基督教的文化正統被確立,但同樣反基督的文化傳統也如影隨行,基督教的核心精神是“博愛”和“救贖”,博愛就是對世人的無私的愛、平等的愛,救贖就是要拯救世人,還要為世人贖罪;真正做到博愛和救贖的只有耶穌、保羅等人,所以西方不得不搞出契約來,這也發展出了現代公司合同。中世紀歷史上表面看是基督教的文化正統,實則暗的一面是反基督的傳統。公元四世紀,古羅馬誕生了第一位基督教皇帝君士坦丁,在他的庇護下,基督教由屢受迫害的異教變成了正統國教。當徒手的耶穌戰勝了持劍的愷撒之後,基督教逐漸征服了西方人的精神,對西方文明的發展做出了諸多貢獻。非常諷刺的是,基督教由異教變成正統之後,也變成了製造並迫害其他異端的信仰獨裁者。從此,作為國教的基督教忘記了自己作為異教徒被迫害的傷疤,開始了在權力的支撐下的漫長的迫害異教徒的過程。四世紀的最後20年,狂熱的基督徒在羅馬各城市裡不斷地製造騷亂,摧毀異教的古老神廟,清除所有偶像和異教徒,禁止異教的祭祀和儀式。4世紀末期,羅馬城中還矗立着700多座異教廟宇,但是,從公元380年開始,在信奉正統派格雷先皇帝的大迫害下,異教遭到了嚴重摧毀,驅趕異教的神職人員、拆毀異教的廟宇和僧院並沒收其土地。基督教從被立為羅馬國教之日起,基督教內部的派別之爭就從未停止過,正統對異端的迫害也從未中止過。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鼓動十字軍東征開始,進行了九次長達200年宗教戰爭,十字軍東征成為最血腥的信仰之戰,宗教法庭成為最臭名昭著的迫害異端之地,留下了遺臭萬年的《巫女之錘》,這本經過教皇英諾森八世欽定的通諭,為腥風血雨的迫害異端開啟了大門。據記載,在意大利,宗教裁判所處死過至少一萬五千人;在西班牙,宗教裁判所處死過三萬二千人;在法國,宗教裁判所的審判官尼古拉·雷米是個迫害狂,據說他在一天之內就燒死過被判為女巫的八百名婦女。更為荒唐的是在對女巫的審判中,受到牽連的是貓,貓被認為是女巫的幫凶,同樣遭到人們殘酷的屠殺,然而任何罪行都是要付出代價的,人們對貓的大肆屠殺,造成中世紀貓的數量大為減少,從而樂瘋了老鼠,很多城市鬧起鼠宰,在這一時期歐洲鼠疫的傳播導致2500萬人喪生。無數的異教徒和女巫的鮮血淤積起來,阻塞了多元化的精神通道,窒息着人類的精神創造力。直到新時代黎明之際,宗教法庭還燒死過布魯諾,判決過伽利略;在16、17、18三個世紀裡,還陷於巫術審判的極端狂熱之中。據西方史家估計,在這種狂熱中被迫害致死的人數,高達二十萬到一百萬之間,而且大多數是女人。也就是說,中世紀被稱為“黑暗時代”,宗教不寬容及其迫害異端,便是這“黑暗”的最醒目標記。這難道就是耶穌基督講的“博愛”和“救贖”精神?這完全是背離耶穌基督的精神,是一種徹頭徹尾的反叛。耶穌是講博愛的,愛世人的,這不是赤裸裸的反基督嗎?而且還打着耶穌基督的旗號搞的侵略殺戮、迫害異端。特別是基督教對女巫的迫害,實則是斬斷了西方原始文化的根,至今西方人找不到他們比古希臘文化更早的根。

       耶穌基督也並沒有拯救得了西方人,有“耶穌基督”的博愛救贖,就一定有“反耶穌基督”的迫害殺戮,這是符合西方人的思維定勢的。從基督教教義和思想來看,基督教思想中有着尖銳的對立思維模式,基督教的“神”和“人”是對立的,神永遠是神,神是萬能的,神聖不可侵犯;人永遠是人,人是罪惡的,人必須匍匐在神的腳下才能得到救贖;這是一種尖銳的對立的思想,而在z國道教佛教中沒有這種神與人、佛與人的對立;道教的神,不是百姓封的,就是傳說修煉成的,神最初也是人,經過修煉成為神仙,而神犯了錯也要下界受罰,佛教的佛是有覺悟的人,佛犯了錯也要重新來過。道教佛教的這種神佛人觀念,就不是尖銳對立的。基督教與異端思想的尖銳對立,可與z國儒道佛三家思想和而不同,真正的多元化思想形成鮮明對比。基督教與伊斯蘭教是兄弟宗教,他們倆的文化都可追溯到“亞伯拉罕”,可就這樣的兄弟宗教文化打了幾千年的世仇。西方創造出了:“基督教”文化傳統與“反/基督”的文化傳統,兩大傳統並行一直延續至今。特別是到了18世紀的法國啟蒙運動,沉重打擊了腐朽教會的統治,更是把基督教講的神性反沒了,又將人性降低為獸性,搞叢林法則。當然在這期間,西方從16世紀到18世紀一直在學習Z/國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狄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等人非常讚賞儒家思想,他們在用儒家的人倫思想反基督教的神學思想體系,這是西方文化史上,反基督的文化傳統第一次的不打耶穌基督的旗號占據主導地位,同時西方也有些“逆向種族主義”的意味,但之後,19世紀和20世紀的西方由于越來越強盛,擁有了科技力量,經過的原始資本的積累和非洲拉美海外殖民統治,使得西方越來越自信乃至於自負,越來越貶低其他文化,西方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美化自己的歷史,乃至發動兩次大戰,產生了各種危機後,他們才開始重新認識東西文化的異同。

       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傳統與反基督文化傳統是並行的,一明一暗,就像Z國古代封建社會是明儒暗法一樣。西方人在越來越背離基督教的文化傳統,越來越背離耶穌的博愛和救贖精神,乃至發展到資本主義泛濫的今天,基督教的文化傳統與反/基督的文化傳統進行了有機融合,只保留了基督教的框架,而將基督教的精神內核“博愛”與“救贖”偷換,現在的西方越來越像《聖經》裡面記載的墮落天使—路西法,路西法曾經是光明天使,由於反抗耶和華而成為墮落天使,路西法認為,他也要成為造物主,成為上帝;而現今的西方由於偏愛科學力量,也想成為造物主,主宰一切。當西方文化主導世界話語權時,全世界迷信西方的學者心中都住着一個魔鬼。

       最後,在探究西方文化,解構西方文化後,我們驚人的發現: 西方的這種反.基督的傳統已經占據了基督教文化的內核。而這種反/基督的傳統又來源於西方文化中所固有的二元對立的思維定勢;而這種二元對立的思維定勢,又是源於西方文化根基不雄厚,根基不正導致的。而西方這種無論明還是暗的反基督的文化傳統與當今z國迷信西方的“逆向種族主義”是相匹配的。西方人在反耶穌的博愛和救贖精神,迷信西方的z國學者們同樣在咒罵自己的祖宗,辱罵着自己的文化。有種族主義,就一定有逆向種族主義,有民族主義,就一定有逆向民族主義,這就是西方文化的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

       從16世紀文藝復興開始算,西方文化主導人類文明進程500年間,世界各地的文明基本被滅光了,包括非洲的蘇丹文明,美洲的印第安文明、瑪雅文明、阿斯納克文明,南亞的印度文明。現在基本只剩下中華文明這個世界文明發源地這顆常青樹了;而起着文化傳承作用的z國知識分子們居然大多數是迷信西方的,逆向種族主義傾向的;這不得不讓真正覺醒起來的人們擔憂,擔憂的不僅僅是z國,還有人類。我們要實現文化覺醒,文化復興,就必須打破“逆向種族主義”,打破迷信西方的怪論怪圈,真正重拾“愛國主義”和“天下主義”的偉大情懷。人類只有在儒家“天下主義”、“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的文化感召下,重建一個新的人類文明和秩序。(來源: 藍星新時代網www.lxxsd.com)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2: 70多年後有多少人知道?台兒莊戰役的功
2012: 吳祿貞的抬營戰略 與 港台澳大中學生與
2011: 論“六四”給中國人帶來的正面的意義和
2010: 在北大圖書館,傅斯年打了毛澤東一記耳
2010: 陳昌浩和四萬將士:中國紅軍最大冤獄
2009: 齊婕: 歷史戲說:毛周劉鄧的攝嬌制鳳水
2009: 記錄:一個罵毛主席的青年的轉變
2008: 認識毛澤東
2008: 他們真的是鐵哥們嗎-淺析二戰時期德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