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民族劣根性不改 豈能與魯迅告別
送交者: newpost 2013年09月05日19:52:37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東方日報
東方日報東方日報

東方日報



內地新版中學語文教科書大幅減少魯迅作品,初一教材僅存的魯迅作品《風箏》也被刪除了。其餘多個版本教材中魯迅的作品也有不同程度減少。官方所持理由是「生澀難懂,學生不好學」、 「魯迅的文章與時代脫節」、「文章所體現的思想是社會的陰暗面,與社會主旋律格調不一致」。表面上冠冕堂皇,實際上不值一駁。

教育本來就是灌輸知識,如果教材以學生好惡為依歸,還要學校做什麼?教科書選何作品,由道德和文學價值決定,不能一味迎合學生口味。更何況,「生澀難懂」只是相對而言,《詩經》、《離騷》、《楚辭》比魯迅文字更難懂,如果一概刪除,學生怎樣學習傳統文學?

「與時代脫節」的理由也很荒謬。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一脈相承,魯迅作為「五四」先進文化的旗手之一,其作品及其思想始終走在時代前沿,為何時至今日,反而落伍了呢?難道今日莎士比亞在英國、托爾斯泰在俄羅斯、馬克吐溫在美國也有如此遭遇?

愚民教育 後患無窮

在當局看來,魯迅對社會、人生、國民劣根性的深刻批判,以及對邪惡勢力不屈服的硬骨頭精神,與當今和諧社會並不「和諧」,必欲剔去而後快。魯迅雜文如匕首投槍,用辛辣筆觸無情揭開人世間光鮮無比的外衣,對於權貴精英來說,如果魯迅復活,他們將如芒在背。而且魯迅的骨頭最硬,沒有絲毫奴顏和媚骨,因此從來不為統治者喜歡。如今要實現中國夢,不再需要鬥士,「痛打落水狗」的魯迅精神難逃被冷落的命運,改造教材刪除魯迅作品再正常不過。

當局將魯迅作品淡出教科書,讓魯迅的批判精神和風骨遠離年輕一代,處心積慮,實在是可悲之舉。誠如郁達夫所言,「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個擁有英雄而不知道愛戴他、擁護他的民族則更為可悲。」 事實上,魯迅先生的文章以抨擊民族劣根性為要旨,其筆下人物形象並沒有隨着社會的發展消失,反而有許多劣根性和「臭毛病」愈演愈烈。如孔乙己、阿Q、假洋鬼子、小D、王胡、祥林嫂、華老栓父子,以及眾多看客,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他們不但沒絕跡,還成群結夥地活躍在當今社會舞台。

這些年中國亂象頻仍,社會價值觀紊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鴕鳥心態、精神勝利的阿Q精神、自以為是的醜惡嘴臉,這些中華民族劣根性仍然遺毒天下,不用魯迅的投槍和匕首加以剿殺,難道任由它們繼續壯大嗎?當局將魯迅作品淡出教材,實際上是推行愚民教育。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2: 蘭州貨車側翻30萬葡萄遭哄搶 有人開車
2012: 聊一聊身邊時
2011: 朱德為何在毛澤東死前的兩個月突然去世
2011: 伍加: 費城--自由鐘
2010: 阿妞不牛: 國民黨領導抗戰,是胡說還是
2010: 日軍為什麼不攻打延安?
2009: 草你媽,對維族歹徒還給請律師,對漢族
2009: 冷眼看新疆: 新疆只有中美戰略搏擊, 沒
2008: 毛澤東發動文革的心理因素和真實動機分
2008: (圖文)抗戰史實大揭密---中華名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