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曹操為何會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
送交者: 谷青 2014年04月05日01:08:39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生子當如孫仲謀。看《三國演義》,十分感動於東吳君臣的深明大義。

    不同於魏、蜀兩國,領導人都是老當益壯,世之梟雄。更兼一個雄才大略,師出有名;一個慣於作秀,善結人心。而似乎,東吳的半壁江山有一半是父輩們打出來 的,有一半卻是英雄相惜,互相推“薦”出來的。很顯然,在那個權力決定一切的時代,吳國君臣的舉動也就顯得尤為可貴了。因此,我們在一面哀嘆於東吳最終還 是走向滅亡的同時,一面又不能不對早期東吳君臣的心胸坦蕩感到由衷敬佩。

    通常情況下,人們總是習慣於把蜀國的劉備和諸葛亮當作歷代君臣的不二楷模。而 事實上,三國之中,沒有哪一個國家如吳國一樣,主明臣賢,英雄相惜。儘管《三國演義》裡少有提及,沒有明說。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之所以吳國能夠在那個群 雄竟起的當口,一再擺脫危險與困境,雄踞江東,日漸做大,並與魏、蜀成三國鼎立之勢,除了與早年孫堅孫策父子苦心經營、開創基業之外,與後期的孫權獨具慧 眼、善於用人有着極大的關係。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在孫權主政的幾十年裡,因為上下一心,同仇敵愾,才一度讓曹魏無可奈何,難以急圖。

    想當年,孫權接替父兄基業,自己尚只是一個半大孩子。雖說自古英雄出少年,但在那個諸侯割據、烽煙四起的紛爭年代,孫權要承繼父兄基業,謀求新的發展,怎 麼說也都有些殘酷了。畢竟,他不同於後期的曹丕和劉禪,都是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從容地抓過了執政的“權力之棒”。而孫權,卻是在一個危機四伏的情況下, 接替了兄長留下來的這個亂攤子。中原逐鹿,一切都未可定,稍有不慎就會有滅亡的危險。

    或許就是耳濡目染的緣故,孫權臨危受命,少年老成,不僅很快從父兄早亡的陰影中走了出來,那看似稚嫩的雙肩硬是扛起了重振東吳、走向復興的重任,而且在政 治上逐步走向成熟。這其中的原因,除了孫權天生具有過人的政治智慧之外,我想還應得益於早年追隨孫策左右的兩個重臣。這兩個重臣,那就是張昭和周瑜。想孫 策彌留之際曾對孫權交代過——“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從此以後,張昭和周瑜,一個管內政,一個管兵權。有了這兩人的輔佐,東吳日漸興旺。

    後來的發展,更加顯示出了這個集團的難能可貴,那就是表現在孫權屬下的這些臣子們身上。我們知道。在東吳的元老級人物中,除了張昭,其餘包括孫權在內的大 多數人都屬於少壯派,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當然要非周瑜莫屬了。按說戰爭時期,國家更需要一些德高望重且有相當影響力的人來維持局面,而恰恰相反的是,吳國 卻是君臣皆年少,因此國家命運不可能全部依靠於老臣的支撐。在這樣的環境下,這些臣子們自然就表現出了與年齡極不相符的老成持重、深謀遠慮。而籠絡人才、 推薦人才、使用人才也就成了吳國君臣的一以貫之。

    似乎,這成為了孫權時代的一條主線。早年,周瑜追隨孫策時就曾經舉薦張昭,是孫策親自登門拜訪,才把張昭請了出來。而當孫策死後,周瑜又及時向孫權建議: “子布(張昭)賢達之士,足當大任。瑜不才,恐負倚托之重,願再薦一人以輔將軍。”於是,魯肅也就在雪藏中浮出水面,成為了東吳的另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這就不容得不讓人敬佩,想周瑜少年得志,大權在握,正是風光無限的時候。但為了國家大局,卻能不顧自己個人得失,把有用的人才舉薦給自己的君主,完全不顧 及魯肅的到來可能會危及到自己的政治地位,這是何等的氣度和卓識啊。也正是有了周瑜的這次舉薦,魯肅才脫穎而出,也由此改變了歷史的進程。最終不僅成就了 孫劉聯盟,更是取得了赤壁之戰的輝煌戰果。後來,由於周瑜受傷,箭瘡發作,在生命垂危之際,又及時推薦魯肅接替了自己的大都督之位,並留下了聯合劉備、共 拒曹操的遺言,從而使得東吳的政治軍事策略得以長久延續。

    魯肅在位之際,同樣不負眾望,按照周瑜的遺言,西聯劉備,北據曹操,始終保持了東吳的健康發展、穩定發展,以至於魯肅在位期間,曹操始終不敢覬覦江東,而 是在暗處做起了離間蜀吳兩國的工作。無獨有偶,魯肅死後,又及時推薦呂蒙接替了自己的位置。呂蒙上任之後,為奪回荊州,占領戰略要地,出驕兵奇謀白衣渡 江,打敗蜀將關羽,荊州重新歸於東吳。這時候的呂蒙,事業如日中天,無人替代,加上依然健在,按說這個時候是不可能輕易讓位於別人的。但面對劉備大軍的不 斷入侵,為了進一步迷惑劉備,取得夷陵之戰的勝利,自己卻以有病為名退出軍隊高層,交出指揮權,並及時推薦名不見經傳的陸遜接替了自己的職務。最終,陸遜 忍辱負重,火燒連營八百里,將劉備打得一敗塗地,從此蜀國一蹶不振,逐漸走向衰落。試想,如果不是這些臣子們心底無私,忠誠報國,而是一味地爭權奪利,東 吳的局面又會是一個什麼樣子呢。

    有什麼樣的臣子,就有什麼樣的國君。說到此,就不能不重新提一下孫權了。

    想赤壁大戰前夕,曹操號稱八十萬大軍,洶洶而來,誓要活捉劉備、吞併江東。而在當時的東吳內部,卻分成了投降派和主戰派,以張昭為代表的文官主和,以周瑜 為代表的武將主戰。面對艱難抉擇,孫權沒有人云亦云,同樣表現出了極大的政治智慧和過人膽略。最終,力排眾議,一面讓魯肅周旋於吳蜀兩地,一面厲兵秣馬, 調兵遣將,與劉備集團聯手打敗了曹操,贏得了江東幾十年的安定環境。

    這是孫權執政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用兵,也是第一次將兵權交付於年輕人的手中。

    與其說,周瑜是因為父兄舊臣,足堪大任。那麼後來的魯肅之於周瑜、呂蒙之於魯肅、陸遜至於呂蒙,那可真是一個可圈可點,令人敬佩了。尤其是在後來的是否啟用陸遜的問題上,更是表現出了極大的智慧和勇氣。想 陸遜上任之際,也正是劉備大軍所向披靡的時候。大兵壓境,生死存亡。而陸遜只是大家眼中的一個白面書生,讓這樣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人物擔當大任,東吳的許 多臣子們尤其是那些老臣們並不看好。但孫權卻偏偏力排眾議,大膽啟用了陸遜。而且,為了陸遜更好的開展工作,還專門為陸遜佩戴了代表天子權力的尚方寶劍, 可見孫權用人之果斷。

    如此的君君臣臣,恐怕在歷史上是不多見的。

    反觀蜀國,劉禪繼位之後,全憑諸葛亮一人苦撐危局,後繼乏人不說,有時還常遭猜測。處在這樣的環境下,不要說是後來的姜維姜伯約了,即便是孔明不死,蜀國也很難逃脫滅亡的命運了!(東湖少主2013年1月2日寫於山東棗莊,2013年1月3日再改)


0%(0)
0%(0)
  好文  /無內容 - 金水橋 04/17/14 (856)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清明時評】緬懷中華英烈 清除漢奸國
2013: 如果馬克思在當今中國大陸的圖書館做研
2012: 地富反壞右,叛徒特務走資派臭老九,薄周
2012: 同病不相憐 南越梟雄阮文紹台灣流亡路
2011: 只有當年蔣光頭老婆要求美國核武轟炸大
2011: 華人海漂地球闖新路?
2010: 所謂腐敗的四大家族倒底有多富呢?
2010: 蔣緯國臨終開口: 蔣經國不是蔣介石親生
2009: 中國歷史之十大經典反間毒計
2009: 一個老人這麼可怕嗎?被推下2米山崖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