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一門兩上將 張震張海陽 zt
送交者: sign 2014年09月22日17:36:57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一門兩上將 張震張海陽
發帖者:轉載 (時間:2014-09-22 20:22:23)

--------------------------------------------------------------------------------
http://www. 【】

張震,湖南平江人,原名張見生,諱祖壽,字震,本姓吳,1914年10月5日出生在平江縣長壽街新泉一戶吳氏農民家庭。當他哇哇墜地時,父親已去世,母親余朵蓮共生了11個孩子。當年由於家境不好,才把剛出生不久的張震給了張爻山吳命緩夫婦(張家化孫公第二十八世孫)。張家的先祖日昌,在清咸豐年間從廣東梅州市大埔縣桃源堡移居湖南平江縣移居過來的。在舊社會,土著人岐視“客姓人”。張震的養父張爻山(字繼倫)雖然有篾工技術,會做包裝茶葉用的茶簍,但收甚微,生活困苦。張震小時還被譏為“野娃子”,受到欺侮。

 


1926年,農民運動如火如蔡,正在讀高小的張震也積極參加了,並擔任當地兒童團副團長。1927年夏,張震從高小畢業後,到一家店鋪當學徒。因為1927年3月27日北伐軍部分士兵(由蘇俄分子暗中指令)在南京對租界中的外國領事與僑民及僑眷實施較大規模的殺戳與較大規模的強姦(包括強姦了幾十個日本女僑民),導致在長江上的外國軍艦炮轟南京城(日本軍艦因上級命令不准開炮而沒有開炮,之後日本艦隊司令因此自責而自殺身亡),事件發生後,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開始清黨,湖南發生“馬日事變”,13歲的張震參加了糾察隊,任平江縣勞動童子團副團長,拿起梭標、鳥槍跟國民革命軍作戰。1928年3月,張震參加了著名的平江20萬農軍攻打縣城之役。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授予上將軍銜。1992年,任中央軍委副主席。

 


張震將軍下部隊視察,不喜長篇大論作報告,而喜見縫插針提問題。將軍所提問題,一針見血,一矢中的,常常使弄虛作假者原形畢露,無地自容。將軍下部隊開座談會,凡會前必來一段笑話,會場氣氛立即活躍、歡快。始基層官兵見將軍皆拘謹,經笑話感染,遂放膽發言也。

 


1997年初夏,張震將軍視察某部,召集將、校軍官十餘人座談。某部領導發言時,將軍突然插話問:“一個戰士的津貼費是多少?”在座將校軍官皆沉默,竟無一人能答。張震將軍話鋒一轉,曰:“舊中國有個軍閥,叫張宗昌,人稱三不知將軍,一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二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支槍,三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個小老婆。”在座將校聞之皆面紅耳赤。

 


某日,張震將軍視察某部“紅一連”。連長、指導員匯報曰:連隊四年達標,年年先進。將軍問連長:“你們達的什麼標?”連長支吾。問教導員,亦支吾。又問團長、政委,亦如是。將軍怒曰:“達的什麼標都不知道,還達什麼標?”將軍又言:“有個舊戲,叫《法門寺》,太后在上面一喊,下邊的人,不管聽懂還是沒有聽懂,也跟着‘嗯’地答應一聲,然後一聲聲傳下去,一聲聲往下‘嗯’。我們可不能搞法門寺作風!”

 


張震將軍視察時常喜問保衛幹部三個字:“忙不忙?”若答“忙”,即不悅;若答“不忙”,則喜之。有人不解,問其故,將軍曰:“保衛幹部若忙,這個部隊肯定問題多,不忙,說明問題少。”

 


1997年5月20日,張震將軍視察駐港部隊大渡河連。將軍問該連司務長:“一個雞蛋有多重?”司務長對曰:“一兩左右。”又問“一兩有多重?”答:“一兩50克。”又問“最大的雞蛋多少克?”答:“70克左右。”問:“最小的多少克?”答:“50克左右。”將軍喜曰:“這個司務長行,他上街買過菜。”

 


張震將軍任軍委副主席時,要求保證士兵一天吃一個雞蛋,並規定必須是煮雞蛋,炒、蒸、煎均不行。有人謂如此規定過於死板,將軍答曰:“一,煮雞蛋營養價值高;二,可防止幹部偷工減料,剋扣士兵的雞蛋。”

 


張震將軍至駐港部隊某連視察,問連長:“你們連有幾支步槍?”連長答之。又問:“幾支手槍?”連長答之。又問:“你的手槍號是多少?”連長支吾。將軍曰:“我當連長時發的第一支槍的手槍號到現在還記得。”言罷拂袖而去。

 


張震將軍至某省軍區視察,聽取常委集體匯報。匯報畢,將軍問司令、政委:“你們是否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司令、政委答:“經常開展。”將軍問政委:“你說說司令員有什麼缺點?”政委支吾;將軍又問司令員:“你說說政委有什麼缺點?”司令員亦支吾。張震將軍仍面色和悅,然語調嚴厲曰:“你們要講真話啊!”司令員、政委汗顏。

 


邱維達,國民黨七十四軍中將軍長,湖南平江獻鍾新江人,與張震家鄉長壽街相距四十餘里。1948年冬,張震將軍作為華野副參謀長,協助粟裕,力圍黃百韜兵團。邱維達率部奉杜聿明之令,鑽隙迂迴赴潘塘,解黃百韜之圍。兩位平江老鄉相識於淮海戰場。當是時,邱維達見大勢已去,毅然率部起義。建國後,邱任南京軍事學院高級系軍事教員,張震將軍任該院副院長。某日,張震將軍拜會邱維達,以“老師”稱之,邱曰:“手下敗將,豈敢豈敢。”張震將軍曰:“你比我多走兩條運(平江方言,一條運為5年),又是赫赫有名的黃埔高材生,北伐獲勝利、雲麾、寶鼎三勳章;抗戰獲寶鼎、勝利和羅斯福三勳章。怎能不稱你老師?”邱維達感言涕泣,不知所云。

 


張震將軍最喜一方印章,上刻“普通一兵”。張震將軍極重儀表,總是一身筆挺的軍裝。平時,喜穿中山裝,從不穿西服,出國訪問亦如是,風紀扣扣得嚴嚴實實。張震將軍喜記日記,當天事,當天記,數十年如一日。若工作忙,無暇記,次日必補記之。

 


張震將軍晚年生活極有規律,自言“一二三四”。一為每日做一道高等數學題;二為每日早上吃兩個雞蛋;三為每日中午喝三杯茅台酒;四為每晚晚飯後走兩公里路。

 


1949年,時任第三野戰軍參謀長的張震在南京,他和父母有二十年沒見面了,也不知父母親是死還是活?便給在湖南任省委書記的黃克誠寫了封信,希望這位老領導能在百忙之中,派人去長壽街上打聽一下自己家老人的情況。信發出沒有多久,回音來了,說父親不在了,從一個破碉堡里,找到了他母親吳命緩,她已經淪為乞丐了,每天靠討飯度日,精神有些失常。現已派她家鄉人送到了武漢,託付給了華中局書記鄧子恢同志。張震接着收到了鄧子恢同志的電話,已經為老人買好了船票,12月22日一早可到南京。

 


張震得此信息,熱淚盈眶,夜不成眠。他沒有想到老母親活着,活得如此可憐!他不會忘記,父親張繼綸是個篾工,一年四季靠做竹蔑子活養家糊口。母親整天挑擔子,做豆付,養豬種菜。自己4歲時,母親為着讓他快長身體,還常向正餵養幼兒、奶水多的女人討點奶水給他喝。5歲時,母親便送他進學堂,先生說孩子小不能收,母親要求先生說:不是讓孩子學多少字,只要給看管着就行了。家門前是池塘,生怕兒子掉下淹死了。那私塾上過一年,父母又送他進了隔壁的萬壽宮小學。母親常趴到梯子上,隔牆看着。一次老師看到他做體操不上心,順手用小木棍向頭上打了一下,被母親看到了,從梯子跳下跑到學校,抱着孩子就哭,還向教師說:“我的兒子,自己都捨不得打,你為什麼打啊?我們不上學了!”拉着兒子就走,校長也勸不住。母親信佛教,還領着他去西溪橋迦藍廟上燒香,並拜迦藍菩薩為師……

 

 

1949年12月22日,天剛亮,張震就趕到了南京下關碼頭。

 


夏季有爐火之稱的南京,到了12月,卻也是冷氣逼人,辦公室里都燃起了木炭爐火。張震站在寒冷的江邊,望眼欲穿,眼前是滾滾的波濤,腦海里是20年前的母子情意。分別20個春秋,今日終於得到了團聚。等啊等,終於等來了母親坐的那隻船。船剛靠岸,他急步跑上船去,在人流中看到了自己的母親,她憔悴蒼老,神情有些驚喜和不安。似乎是在夢裡。張震叫了聲:“媽媽!”淚便流出了眼眶。老人不知道是認不出兒子了,還是半信半疑,呆了好一會,才說:“你的話好懂啊!”張震又忙說:“我是你的兒子!”隨同老人來的,還有張震的一個表兄。老人手上還抱着個印花小被,好像那是張震自己小時候蓋過的,老人帶着它,像是個信物和證明書。隨同張震參謀和警衛員,正想攙扶老人下船,張震蹲下身來,背起了老母親,一步一步走下船去。

 


母子分別20年,今日相逢在被推翻的舊中國都成,這天翻地覆的喜慶,讓母子和全家人都高興萬分。張震的愛人馬齡松,拿出自己的衣服給婆婆換上,換下來的衣服放到水盆一洗,卻成了一絲絲一條條破爛,完全不能穿了。這條條破爛衣服,是老母親這些年受苦受難的寫證!馬齡松不盡得流出淚來。

 


怎麼也沒有想到,就在母親吳命緩來到南京後不久,張震家鄉又接連來了信,說吳命緩只是張震的養母,他的生母是余朵蓮,現在長壽街上……

 


這突如其來的消息,讓張震不知道如何是好了。他也不便問來到身邊的老母親,忙寫信讓當地鄉政府切實幫助弄清真假。他痛苦中,他想到兒時一樁事:一次在外邊聽一個鄰居女人說:“你不是你娘生的。”回家向母親學話,母親從不打罵他,這次卻重重給了他一巴掌,還生氣地說:“你不是我生的,是誰生的?這麼一點點兒把你抱大的……”難道說,自己真的還有位生身母親?兩個月後,終於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1933年8月,張震將軍的養父張爻山在貧病交加中辭世。當時張震正在中央蘇區參加反“圍剿”作戰,張爻山被國民黨稱之為“匪屬”,因而被草草安葬。1962年9月,養母吳命蓮患水腫病逝世。由於工作太忙,張震未能回家奔喪,他給表兄吳誕生寫信說:“母親身故,心中很悲痛,但因工作不能分身,只能盡忠報國,難以盡孝,請代為安葬。”並寄回安葬費。喪事辦得很簡單,墳墓也做得很簡單。

 


  1992年秋,張震將軍的老同學鄭楷蔚和長壽區委書記鄭德武去看那墳地,只見荒草淒淒,殘碑斷碣。有幾座祖墳還需要被夷為平地。他們商議,由區里撥出一筆經費好好修整。並說:“對河李元簇(台灣國民黨“副總統”)父母的墳修得多麼壯觀,我們中央首長的祖宗墳墓也應該修得象個樣子。”於是他們擬了一個計劃,畫了幾個圖樣,寄給張震將軍,將區鄉的打算一併致函張震將軍。不久,即收到張震將軍的親筆復函。信中說:“謝謝各位對我家祖墳的關注。對11月4日來函,特明確如下:(一)不同意公家出錢修墳,不要占鄉親們一分地。(二)不同意別立墓碑。我已寄回1000元給吳誕生表兄,由他負責把碑照原樣將字刻清即行。(三)已川菜的就種好了,這樣對鄉親們還有點貢獻,不要死人和活人爭地,如果鄉親們要在墳地上種菜,就將我父母深埋,上面種菜。(四)我是共產黨員,是為人民服務的,不要與李元簇去比,他是國民黨,他有錢修祖墳,這是他的事,我們不能學。我們應該保持艱苦創業的革命本質,不要講排場,不能因私事動用公款。那種舊社會的`光宗耀祖`是最低級的,最不光榮的,受到人民唾罵的。”讀着這封信,區鄉領導和鄭楷蔚老人改變原計劃--按老將軍的要求做了。

 


戰爭年代的中國,有多少父母失去兒女,又有多少家底骨肉分離!僅淮海戰役66天的決戰,他所在的華東野戰軍就傷亡了10多萬人!他是倖存者。張震說:古人云“一將功成萬骨枯。”雖不能簡單地類比,但我們能夠倖存下來,一直走到今天,身後有多少流血犧牲的先烈啊!許多英勇善戰的同志,包括我的一些上級、同級和下級,都血染韁場,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1931年前後,我在紅軍兩個連隊工作過,與我共事的4任連長都犧牲了,排長、戰士也無一倖存,他們有的倒在我的眼前,有的就犧牲在我身旁,連鮮血都灑在我身上

 

 

1999年3月28日至4月11日,張震不顧85歲高齡,重返贛南,沿着蘇區時自己戰鬥的足跡,一路風塵憶當年。期間,他在贛州城停留了兩天,尋覓1932年春紅軍攻打贛州的戰場遺蹟。

 


1932年2月上旬至3月上旬,“左”傾臨時中央強令中央蘇區紅軍集中一、三、五軍團,冒險發起攻打贛州戰役。由於贛州城易守難攻,紅軍又缺乏攻城經驗,堅城未克,紅軍反而傷亡2000餘人。贛州城下,紅軍屍橫遍野。

 


當年紅軍攻贛州時,張震所在的紅軍三軍團第一師主攻西門。他是該師的一名連政委。1932年2月23日,紅一師按照攻贛州總指揮彭德懷的命令,組織衝鋒隊,挖地道用棺材炮炸開了西津門月城右角城牆。紅軍戰士們手提衝鋒鎗衝進月城,同國民黨守軍激戰1個多小時,也沒有攻入城內。3月4日,紅軍又利用坑道對西津門進行爆破,因坑道積水,幾次引爆,均未成功。此時,駐吉安的國民黨軍兩個師組成援贛軍,已經趕到贛州水西,其中2個團和1個工兵營從北門外架浮橋進入城內。3月7日凌晨4時,城內國民黨軍兩個團,乘夜色從預先挖好的西南門坑道出擊,突襲西門紅一師師部,打亂了紅一師指揮系統。張震和戰友們倉促應戰,邊打邊掩護師部撤退。當撤至南外機場附近時,又遭敵軍十幾挺輕重機槍掃射。紅一師師政委黃克誠遇險,師長侯中英返回西門尋找部隊時不幸被俘,後在南京英勇就義。在機場附近,為掩護師部,張震頭上戴的帽子也被敵機槍子彈打飛了。

 


1999年4月2日早飯後,張震將軍由原地委副書記蕭茂普等陪同,來到西津門。他登上城樓,沿着月城城牆走了一圈,仔細察看城牆結構後,感慨地說:“當年我們攻城就是攻不進來,原來這個城牆這麼高呀!”他站在城牆上,指着城外章江說:“當時國民黨羅卓英師就是從北門入城的。他們搭了浮橋,我們發現了,向總指揮部報告。總指揮部不相信,命令我們繼續攻城,結果遭受損失。這個仗不該打呀。毛主席當年就是反對打的。”

 


察看完西津門城牆,老將軍乘坐汽車,又來到市青年路與環城路交叉路口和南門口,尋覓古城牆遺址;還來到了江西氣壓機廠,尋覓當年建在這裡的南外飛機場遺址。接着,參觀考察了東門、北門,並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八境台。

 


4月3日上午參觀完郁孤台後,張震將軍突然提出要瞻仰贛州的革命烈士陵園。

 


張震將軍來到天竺山烈士陵園。這裡建有一座革命烈士墓,還有一幢二層小樓安放革命烈士骨灰,並有少量烈士事跡陳列。

 


張震將軍來到天竺山烈士陵園。他發現,此處安葬的烈士和小樓安放的烈士骨灰,全屬贛州籍,且大都是建國後犧牲的。紅軍攻打贛州時犧牲的烈士,在這裡一個名字也找不到。老將軍深感遺憾,表現嚴肅,扭頭就走。下得樓來,他心情沉重地對陪同的蕭茂普說:“紅軍攻打贛州,犧牲了那麼多人,贛州應該有個烈士墓或烈士碑,對這些死去的烈士表示哀悼和紀念。”他還問:當年犧牲的紅軍烈士們的遺骸埋在什麼地方?陪同人員告訴他:紅軍攻贛州戰役結束後,犧牲的紅軍烈士遺體,都集中掩埋在紅旗大道一帶,當時那裡是條護城河。贛州解放後搞市政建設,這些遺骸都挖填處理了,沒有另外遷葬,也無法辨認。老將軍聽了,半天沒有說話。

 


遺憾的是,張震將軍留在贛州的夙願,至今還未實現。

 


張震將軍說:“紅軍第一次反‘圍剿’勝利後,興國縣的樟木山等地都已赤化,建立了蘇維埃政府。而與樟木山相隔不遠的‘上下謝’還是白區,村中有個土豪占據的土圍子,跟紅軍作對,很頑固。上級命令我們連打掉這個土圍子。這個土圍子兩層厚厚的圍牆堅固得很,我們打了很久,最後用棺材炮裝黑色炸藥,才把它炸開,炸死了頑抗的靖衛團長。60多年過去了,我想回到這個地方去看看。”

 


聽了于都縣人武部部長關於當時土圍情況介紹後,老將軍仔細查看了周圍地形,連連說:“不錯,是這個地方。”他指着村外一條小水溝說:“我們部隊就是從這條小水溝挖坑道通到土圍腳下,用棺材炮將土圍炸開的。”

 


縣裡的同志在村中找到兩位老人。一位叫羅文源,90歲,紅軍打土圍時是赤衛隊員,負責放哨,後來擔任過共青團勝利縣梅窖區委書記;一位叫劉憲明,79歲。兩位老人向張震將軍仔細講述了當年紅軍張連長帶領部隊打土圍的情況。張震將軍聽了後,對兩位老人連連點頭說:“是這個情況。這個土圍,就是我帶紅軍打下的。你們說的張連長,就是我,不過我當時不是連長,是連政委。” 紅軍打土圍時,劉憲明老人只有十來歲,隨家人被靖衛團長蕭運授裹脅進了土圍。土圍打開後,他和鄉親們被紅軍救了出來。張震將軍知道這個情況後,笑着問劉憲明:“我們紅軍打土圍時,你們在土圍里怕不怕呀?” 劉憲明回答:“當時我還小,不知道怕。紅軍打開土圍後,對窮人很和氣。我們知道紅軍是幫助窮人的,不害怕。” 張震將軍說:“真有意思,我是當時指揮打土圍的,你(指劉憲明)是在土圍里挨打的。現在我們坐在這裡一起回憶60多年前的往事,真有意思呀!” 上謝村的老表很熱情,端來了熱騰騰、香噴噴的客家擂茶、米酒和花生等果品,請客人品嘗。

 

 

張震一家是個幸福的大家庭,生有四子一女。夫人馬齡松是河南宜陽人,也是一位早年參加革命的老幹部。兒女們都成家了,生有兩個孫子和一個孫女、一個外孫女。兒女大都在部隊或軍醫院工作,分別住在自己的單位上。

 


張震將軍跟家人訂下三條家規:一、任何人任何時候都不能打他的牌子,不許透露他與他們的關係,更不許利用他的影響,為親朋好友入伍、轉干、調動、晉升以及進軍事院校等提供特殊照顧。二、不許收受任何單位和個人所送禮物和接受特殊優惠及公費吃喝玩樂。三、回家和外出,不許乘坐公家配給他的車輛,不許打變相賭博之類的麻將、撲克。

 


張震長子張小陽少將,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院長。次子張連陽少將,曾任總參軍代局局長。三子張海陽上將,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政治委員、黨委書記。 四子張寧陽少將,曾任總後勤部軍事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女兒張燕陽,女婿壽曉松少將,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部長。張連陽後棄戎涉足商界,尤其他有一位比其年輕近二十歲的妻子陳曉穎,更是一位神秘人物,實力驚人是多家企業背後的真正操盤者。根據百度百科資料顯示,陳曉穎,1963年5月出生,籍貫是遼寧省,現香港居民,上世紀80年代留學日本,1989年在開曼群島成立私人投資公司。90年代,先後控股遼寧省兩大主力電廠,2000年左右套現,轉戰港股,低價購入永富建設國際,轉身吸入中信集團,股價暴漲100倍,身價躍升百億。大唐電力、華潤電力、中信集團這些聲名顯赫的明星公司都是其合作夥伴。

 


1979年擔任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的張震便帶着張海陽一起參加了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在那場艱苦的戰爭中,張海陽迅速成長,1996年晉升少將軍銜,2003年晉升中將軍銜。2008年,時任成都軍區政治委員的張海陽,率領部隊官兵積極抗震救災,連續15天時間不眠不休。張海陽在當時提出一個口號叫“人民養育”,就是“軍隊是人民養育,我為人民敢獻身”。 2009年7月,成都軍區政治委員張海陽被中央軍委晉升為上將。因為他的父親張震也是上將,父子皆上將在軍隊中獨一無二,張海陽的晉升便成為軍隊的一段佳話。除了父親張震是上將,張海陽的岳父孫克驥還是1955年的開國少將,他的女兒孫隨嫁給張海陽後事業不輸丈夫,在解放軍總醫院擔任兒科專家,“妙手回春”的感謝牌匾掛了一牆。

 

張震在世的時候,經常會和張海陽說起老家湖南平江,叮囑幾個孩子有時間要回老家看看,真正為老家鄉親們做點實事。1994年7月,張海陽回到家鄉平江革命老區,登門拜訪了當年和父親一道戰鬥的父老鄉親,並給一些平江的鄉親贈送衣物。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張學良侄女:“是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
2013: 為什麼南京不是莫斯科?完全不同的最高
2012: 王立軍事件判決將會有戲劇性結果
2012: 5年目標睡千個女人 受賄4748萬餘元 吳
2011: 不褻瀆抗戰史,應是中國人底線
2011: 從政治局委員到頂級經濟學家,福特基金
2010: 連環畫:《江澤民其人》第六卷 迫害正
2010: 中共得以奪取政權,日本侵華起了決定性
2009: 電影《建國大業》中極具現代意義的台詞
2009: 無憂:“愛國華僑”到底愛的是那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