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美國狙擊手》:美國的精神內核 |
送交者: 北冥有筍 2018年09月21日18:00:08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評《美國狙擊手》:美國的精神內核郭松民 “ 當中美最後攤牌的一刻來臨時,我們能用小鮮肉去對抗美國狙擊手嗎?” 01 九一八那天,愛發推特的特朗普發了一條推特。 特朗普的推特雖然以誑語居多,但這一條卻並不全是誑語——美國的愛國主義並沒有衰落,它仍然是美國精神的內核。 02 好萊塢是美國“白左”的大本營,很多戰爭題材的電影都具有反戰色彩。 這樣的電影看多了,觀眾可能會產生這樣的印象:
不能說這樣的電影完全沒有真實性,但這僅僅是美國文化中比較表面化的東西。 如果把這些當成是美國文化的內核的話,我們就不能理解美國為什麼會成為世界上發動戰爭的最多的國家。 2014年,好萊塢著名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拍攝了電影《美國狙擊手》。這部電影上映後刷新了美國票房紀錄,獲6項奧斯卡提名。 和好萊塢其他“軟綿綿的小雞電影”里動不動就懺悔、恐懼的男主角不同,《美國狙擊手》中的男主角凱爾正是特朗普最推崇的典型“愛國者”——
如果一定要給凱爾貼一張標籤的話,那麼“白右”應該是恰如其分的。 03 電影《美國狙擊手》改編自前美國海豹突擊隊員克里斯·凱爾撰寫的《美國狙擊手:美國軍事史上最致命狙擊手的自傳》一書。 凱爾的自傳主要講述了他以30歲“高齡”報名參加美軍,受九一一事件的刺激,先後四次主動重返伊拉克戰場,刷新了美國海豹突擊隊狙擊紀錄的傳奇故事。 在伊拉克服役期間,凱爾兩次被射傷,遭遇6次炸彈襲擊,為了美國,可謂出生入死。 到2009年退役時,凱爾在戰場共射殺255人,其中160人獲得軍方確認,成為美軍歷史上“最致命狙擊手”(先前的紀錄由海軍陸戰隊狙擊手卡洛斯·哈奇考克在越南戰爭中創造,確認射殺93人)。他更有着1920米超遠距離爆頭的紀錄。 凱爾在書中表示,對於一槍一命的經歷,他沒有想的更多,他想的只是讓美國和自己的戰友更安全。他認為,美國人都是好人,穆斯林都是壞人。 2012年接受美國《時代》雜誌採訪時,凱爾談及狙擊時的心情:
電影《美國狙擊手》中把這一切準確地表現了出來。 凱爾第一次執行任務,是在房頂上掩護一支美軍分隊挨家挨戶地搜索。 這時,一位年輕的伊拉克母親帶着一名少年走近美軍。 凱爾在望遠鏡中看到,母親從罩袍里取出一枚炸彈交給少年,少年轉身向美軍分隊跑去。 凱爾毫不猶豫開槍擊斃了少年。 母親跑上前去撿起炸彈繼續向前跑,凱爾再次開槍,也將她擊倒在地。 凱爾的射擊動作,冷靜、專業,沒有任何感情色彩。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我不把他們看作人。” 04 凱爾1974年4月8日出生於美國得克薩斯州的敖德薩。父親是一名假日學校教師。凱爾剛8歲時,父親就給他買了一支來復槍,之後又送他一把霰彈獵槍。 在父親帶領下,凱爾從小就愛上狩獵。父子兩人時常一同到野外獵殺野鳥和鹿。 《美國狙擊手》通過一個細節展示了父親是如何教育年幼的凱爾的——
這句台詞讓我覺得似曾相識。 忽然想起來,在1965年的革命電影《大浪淘沙》中有一句幾乎一模一樣的台詞,也是一個父親叮囑他的兒子:“永遠不要放下手中的槍!” 區別僅在於,在美國,“握緊槍桿子”仍然是主流價值觀——影片的最後,是凱爾隆重的、充滿感情的葬禮,無數的美國人,打着美國國旗、懷抱着他的照片,自發地站在公路兩側送別他們的英雄 凱爾在服役期間,共獲得兩枚銀星勳章、5枚紫星勳章。 沒有人意識到,這和古代野蠻民族作戰時,按照斬獲的首級論功行賞的做法如出一轍。 在今天的中國,電影裡再沒有“握緊槍桿子”的教誨了,那都被視為“極左”、“過時”的話語;電影裡也再沒有主動上戰場的英雄了,犧牲者如《芳華》、《集結號》表現的那樣,都是些怕死而又不得不死的窩囊廢。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7: | 劉曉波活得投機、死得遺憾 | |
2017: | 中印邊境事件以下跪叩頭及出賣領土尊嚴 | |
2016: | 易中天重寫中華史 zt | |
2016: | 鄧小平如何決策 打越南(摘錄自 茅民的 | |
2015: | 當代金瓶梅逝者如斯【27】一部描寫文革 | |
2015: | 梁柱: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正面戰場評析 | |
2014: | 中國是粗鋼大國,特種鋼弱國 | |
2014: | 你們要為多數人的暴政負責 | |
2013: | 李揚:愚蠢的人性之惡 | |
2013: | 從李中堂到李克強:中國何時走出“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