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罗马人的故事 - 第二次布匿战争初罗马的惨败 (一)
送交者: ZTer 2006年07月18日10:24:58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一 运筹帷幄

公元前218年3月,罗马的全权特使团到达了迦太基。这个特使团由五位有名望的元老组成,从他们那坚毅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他们所肩负的使命是多么重大。去年汉尼拔攻克萨干坦的消息传来后,罗马元老院所面临的选择就不多了,所幸的是,罗马已经预料到事态的发展,所以派往伊利里亚的罗马军的行动极为迅猛,他们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就击破了狄密留斯的反叛势力,狄密留斯本人逃亡马其顿。当罗马军主力完成作战任务返回罗马时,萨干坦陷落的消息刚刚传来。

罗马特使团在迦太基元老院里陈述了罗马对汉尼拔攻陷萨干坦的看法,认为这是严重违反第一次布匿战争的停战协定,即不攻击对方的盟国,而萨干坦正是罗马的盟友。对此迦太基元老院有责任交还萨干坦,释放所有被俘的居民,并将战争的魁首汉尼拔交给罗马审判。

迦太基人一听这种论调,气就不打一处来,这简直就是岂有此理嘛。当年签定停战条约时,萨干坦根本而就不是罗马的盟国。当哈密尔卡和哈士杜巴控制了西班牙东岸的许多地方时,萨干坦处在迦太基势力的包围之中,无异于迦太基的囊中之物。那时因为他们感到有威胁所以才向罗马寻求保护,而罗马人只不过口头上答应了萨干坦的要求,并没有付出任何实际行动。不仅如此,公元前226年时哈士杜巴与罗马签定了埃布罗河条约,里面已经明确规定了埃布罗河以南是迦太基的势力范围,而且那个条约里面并没有提到萨干坦是例外,所以萨干坦当然应该属于迦太基。更何况迦太基对萨干坦的进攻是因为萨干坦不断对迦太基的盟友发动进攻在先,迦太基的攻击不过是自卫反击罢了。

在众口一词的反驳声中,只有巴卡家族的夙敌大汉诺一人持反对意见。他认为如果迦太基人在萨干坦问题上坚决不让步的话,无论从法律的角度上谁是谁非,与罗马的战争就难以避免。他希望大家冷静地考虑一下后果。这种冷静的意见本来可以得到一定的认可,但是大汉诺在发言中对汉尼拔及其所属的巴卡家族进行猛烈的人身攻击,其结果使人不禁想起他们之间的矛盾,认为这与汉诺的一贯作为相同,不过是利用一切机会消弱巴卡家族势力的企图而已,加上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汉诺的行为,使他的意见更难以得到大家的信任。

在大家七嘴八舌地辩解时,罗马特使团的一个元老站了起来,他走到大厅的中间,冷笑着将自己的长袍下摆用手抄起,然后指着这个布兜对迦太基的元老们说:

“我这里面给诸位带来了两样东西,一个是和平一个是战争,你们要哪个?”

谈判要是说到这个地步就成为威胁了,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变得态度强硬起来,迦太基元老院也不例外,他们大声地叫道,

“悉听尊便!”

“那么我就给你们战争!”罗马元老大声喝道。

“奉陪到底!”迦太基元老院里轰响着。

第二次布匿战争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对迦太基人来说,和平固然重要,但如果在萨干坦一事上退让,就会使自己很快失去对西班牙的影响力,这是迦太基人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因为那里是迦太基的重要经济命脉,他们不会为了战争而牺牲西班牙的利益,但绝对会为了维护自己在西班牙的利益而战。

从后世的人们的眼里看来,罗马在宣战一事上的理由并不充足,这一点连罗马人自己也意识到了。罗马的历史学家们甚至不惜掩盖事实的真相,为罗马发动的这场战争提供依据。恶劣的如阿庇安,在他的《罗马史》中竟然说萨干坦位于埃布罗河北岸,所以汉尼拔是越过了埃布罗河去攻击萨干坦的,这样就违反了罗马与迦太基的埃布罗条约。这当然不置一驳。就连以严谨出名的波利比阿斯也声称,早在汉尼拔进攻萨干坦一年前,罗马就口头警告过哈士杜巴不许攻击萨干坦,否则就是对罗马宣战。这种毫无证据的主张无从考证,很有可能就是后来罗马元老的伪造,而波利比乌斯则是听信了他们。更何况这种口头上的东西从来就不具有法律效力。

从公元前219年11月萨干坦陷落,到公元前218年3月罗马才派出特使团,中间有四个月的空间,漫长的令人不解,特别是这段期间是冬季,罗马除了进行每年一度的大选,不可能有什么重大的事情脱不开身。从后来的事实上看,罗马在这期间里对和战一定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并从最坏的结果出发,做了充分的战争准备工作,而那五人特使团也被授命有宣战权。

的确,公元前218年3月罗马派出特使团在迦太基向他们宣战时,罗马已经完成了作战部署,那个宣战是有备而发的。可见一切有效的和平谈判都是在作好战争准备后才能进行的,否则和谈就很容易变成单方面的投降。

这一年罗马一共征集了三个执政官军,共六个联合军团,还有庞大的海军。虽然征兵人数比往常多了50%,但从这个人数上看,罗马显然没有预料到即将展开的战争是怎样的激烈,所以基本上还是按照第一次布匿战争时的规模筹划的。

罗马军分三个方面部署,首先北方的高卢刚刚平定,需要建设殖民城并监视不稳定的地区和部落,这个任务由副执政官卢西阿斯·曼利阿斯执行,他带领一个执政官军前往高卢,麾下一万八千步兵,千六百骑兵;主战场则定在西班牙,由执政官帕布利阿斯·科尼纽斯·西庇阿指挥,统两万两千轻重步兵和两千两百骑兵,外加60艘五列战船,前线基地定在离西班牙最近的友邦马塞;第二战场定在非洲,非洲远征军由执政官提比略·塞姆普罗纽斯·隆加斯指挥,旗下有步兵两万四千,骑兵两千四百,并有海军主力,五列战船160艘,三列战船20艘。作战基地定在西西里,非洲远征军即时起程前往西西里,并在那里准备入侵非洲,直扑迦太基。

对于罗马人的征兵活动、罗马元老院关于和战的讨论情况、以及后来的罗马军的数量部署,汉尼拔都了如指掌。汉尼拔手下有庞大的情报机关,他的谍报人员甚至渗透到了罗马城内,并在那里居住了许多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军事史上数一数二的名将汉尼拔对此是身体力行的。所以,他不必等待罗马迟迟派出特使团,也不必等待他们在迦太基元老院里唇枪舌剑地争论,汉尼拔就已经知道对罗马的战争是难以避免的了,而汉尼拔自身也没有要避免战争的意思,向罗马人复仇是他隐秘不宣的目的,由罗马人向自己宣战乃是正中汉尼拔的下怀,因为让汉尼拔以复仇为目的向罗马宣战是不可能得到迦太基元老院的批准的。

进攻是最大的防御,为避免象第一次布匿战争那样在迦太基的领土上作战,汉尼拔决定将战火烧向意大利,让对手饱受战争的痛苦。为此汉尼拔必须克服许多困难,首先,没有制海权的汉尼拔无法通过海上运送军队和给养,而从陆地上前往意大利必须跨越阿尔卑斯山脉,优秀的向导和沿途的支持是不可少的;到达意大利后,由于后方的遥远和缺乏制海权,汉尼拔必须在意大利建立根据地,一切需求和补给都要就地解决。

由于波河流域的高卢人与罗马不和,将根据地首先建立在那里是最理想的。汉尼拔的密使早就与他们进行了长期的联络,得到他们的支持应该不成问题。由于罗马多次介入东方事务,与伊利里亚进行战争,并占领了亚得里亚海沿岸地区,这就马其顿感到了威胁,埋下了双方冲突的火种。汉尼拔早就看到了这一点,他开始与马其顿联系,希望他们能够加入自己的战线。如果这个联合战线成立的话,那么汉尼拔由西向东,马其顿由东向西,夹击罗马,胜算更大。公元前218年,汉尼拔已经得到了上下高卢的一些部落的答复,他们表示欢迎汉尼拔,并愿意与他合作。

对于来访的高卢使者,汉尼拔除了热情款待之外,还详细地询问了当地的情况,如地形、气候、人口、兵力以及合适的进军路径。高卢人也很直率地告诉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地方的道路极为险峻。不过,高卢人认为那也并非不可逾越,因为他们的数百年来一直往来大山南北,直到最近上高卢的军队还越过阿尔卑斯山与下高卢人会师,并一同攻打过意大利。一些商人更是经常性地往来。

综合所有的情报后,汉尼拔决定出征。他的兵力部署也分三个方面。

首先组建一支意大利远征军,由八万两千名步兵,一万两千名骑兵,还有37头战象组成。这些战象主要是用来威吓沿途的土著,因为这点数量不会对罗马人起任何作用。与迦太基人的一贯做法不同,这支远征军完全由汉尼拔亲自训练和挑选的精兵组成,没有一个佣兵。

再组建一支西班牙守军,由汉尼拔的弟弟小哈士杜巴指挥,麾下有步兵12600名,骑兵2550名,战象21头,战船57艘。其中37艘战船是配置了全数的海军,另外20艘则是后备。其中20艘战船用来骚扰意大利沿岸,另外派25艘骚扰西西里,如果条件许可,则试图收复利利俾。

最后调遣一万四千西班牙兵前往西非镇守,防止罗马军在非洲登陆。这些士兵是一些比较刺儿头的,汉尼拔在的时候不会有问题,但如果汉尼拔出征意大利,则担心他们会比较难以统制。将他们调往远离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西非后,即使有变,也不会立刻对全局产生什么影响。汉尼拔另调原来镇守西非的4000名训练有素的佣兵前往迦太基城协助防卫,这些兵是汉尼拔雇的,他们只会听命于雇主,所以不会受到迦太基政局的影响,这样汉尼拔就不用担心一旦迦太基政局有变,而影响到首都的防卫,从而使自己陷于被动。

最后,汉尼拔将自己的西班牙籍妻子和幼子送往迦太基,以消除自己的后顾之忧,汉尼拔与家属的再会要等到16年之后了。

就这样,罗马和汉尼拔各自在三条战线--意大利、西班牙、非洲--上部署停当,单等时机一到开始撕杀了。

公元前218年5月30日,一切准备终于就绪,汉尼拔带领着他亲手组建的意大利远征军离开了新迦太基城,开始了惊天动地的大远征。从此人类的军事史和军事教材将要翻开新的一页,地中海将要见证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战。

这一年,汉尼拔29岁。

二 兵贵神速

一支军队的优劣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除了优秀的统帅和训练良好的士兵外,优秀的后勤和支援部门是不可或缺的。象所有的军队一样,汉尼拔的意大利远征军中不仅有战斗员和将官,还有许多后勤人员。有负责筹办和分发粮草的军粮部门、负责运送给养和装备的的运输部门、分配粮饷的会计部门、刺探敌情情报部门、还有人医兽医医疗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工兵队,技艺精湛的测量绘图工程师等等。名将手下无弱兵,汉尼拔的手下各部门也是极为优秀的,医疗队中有流传青史的一代名医;测量部门可以绘制当时最精确的地图,令罗马人的地图相形见绌;至于汉尼拔的情报系统更是出类拔萃,他们拥有当时地中海地区最大的间谍网。

7月15日,汉尼拔的远征军到达了埃布罗河畔,对岸是卡塔罗尼亚区,那里不再是迦太基的势力范围。居住在比利尼斯山区的卡塔罗尼亚居民相当强悍,他们对所有的外来者有着天然的抵抗感,历史上许多试图征服这一带的人都会饱尝挫折。对于汉尼拔来说,这却是必须掌握的地区,因为如果没有比利尼斯山的阻挡,从北方南下的敌军就会毫不费力地侵入西班牙。为此,汉尼拔将全军分成三队,每队约三万余众,扇形展开,分三处渡河,一举侵入比利尼斯山区各地。东路军由汉尼拔指挥,沿地中海海岸北上,一路上攻克沿岸的个大小城镇。同时,汉尼拔的运输船也贴着海岸与汉尼拔的军队同行,全军的大部分辎重都随汉尼拔军行动。中路军由上游约40公里处渡河,从那里侵入卡塔罗尼亚的中心地区;西路军沿西科里斯河谷攻入。

汉尼拔在这个地区遇到了相当的抵抗,在耗时两个月,折损兵力达一万三千后终于征服了这一地区。考虑到要攻克许多城池,控制大片山区,这个速度已经时相当迅速了。9月中旬,三军在越过比利尼斯山后重新会师,汉尼拔留下步兵一万骑兵一千,交给自己的弟弟小汉诺指挥,让他镇守卡塔罗尼亚地区。

望着渐渐远去的家乡,汉尼拔的士兵中有些人开始不安,特别是从来就没有远离过家乡的西班牙籍士兵,他们不知道汉尼拔到底要将自己带到什么地方,要多久才能返回家乡。汉尼拔敏锐地觉察到了士兵的心理,考虑到路途的遥远和目标的艰巨,少数的动摇者无疑会对全军产生无法估量的冲击,另外,在过去的长途征战中汉尼拔也极为仔细地观察着自己的士兵,这时汉尼拔决定将不适合远征的八千余人遣返西班牙,于是汉尼拔手中的兵力剩下步兵五万,骑兵九千。兵在精不在多,虽然汉尼拔的兵力大为减少,但是所剩的都是精神状态极佳、意志极为坚强、并且是久经沙场的精兵,真正优秀的指挥官并不需要人海战术。

越过比利尼斯山脉的汉尼拔没有继续沿着海岸线行进,因为那样会再早期与罗马的盟友马塞和罗马军遭遇,使自己在到达意大利前消磨殆尽,所以汉尼拔开始偏向内陆行进。在这一带汉尼拔没有遇到抵抗,一路顺风地到达了罗讷河边的罗魁矛勒,时间是九月22日。

此时,罗马执政官西庇阿带领着自己的军队和舰队抵达了马塞,他所得到的消息令他大为吃惊:汉尼拔已经越过了比利尼斯山。按西庇阿的计算,汉尼拔应该还在卡塔罗尼亚一带与当地人奋战。他既不知道汉尼拔的准确兵力,也没有料到汉尼拔会兵分三路迅速制服卡塔罗尼亚人。令他更为不安的是越过比利尼斯山的汉尼拔失踪了,依罗马的估计,汉尼拔会沿海岸东进袭击马塞,所以西庇阿不曾料到汉尼拔会深入内陆。西庇阿到此时还以为汉尼拔的目标是马塞,只不过是想从上游秘密渡过罗讷河,从背后突袭马塞。为了防止汉尼拔得逞,西庇阿立刻派出300名骑兵沿罗讷河北上侦察。

当西庇阿在马塞忙乎的时候,汉尼拔的大军在罗讷河右岸紧张地进行着渡河的准备工作。当地的高卢人对汉尼拔军十分支持,不过对岸的高卢部落则因为不明白汉尼拔的目的,态度极为强硬,他们联合了许多部落的兵马陈列左岸,准备阻止汉尼拔渡河。罗讷河河面宽阔,水深流急,在这种条件下强渡,代价非小。在抵达罗讷河后第三天傍晚,汉尼拔派出一队精锐骑兵悄悄前往上游四十公里处渡河,命他们三天后从后面突袭左岸高卢人。

三天后,汉尼拔命全军列阵,准备渡河。对岸的高卢人也大举集中,一起鼓噪起来。就在这时,远处高卢人的村庄起火,冒起了滚滚浓烟。高卢人一时不知所措,无法理解事态的变化。汉尼拔则早就等待着这个信号,一声令下全军将士争先恐后地跳上船只,驶向急流。汉尼拔的步兵乘坐小艇,骑兵则分乘几条大船,他们人不解甲,马不卸鞍,只见那些船只还没靠岸,汉尼拔就纵马跃入水中,一马当先地冲向岸边,他手下的骑兵们紧随其后向高卢人杀去。与此同时,汉尼拔早先派出的精兵在放火焚烧了高卢人的村庄后,也杀向岸边的高卢军。高卢人腹背受敌,登时一片混乱,转眼间就被汉尼拔军驱散。到了傍晚十分,汉尼拔的大队步兵和骑兵都已经平安渡河完毕,几乎没有损失。

第二天,汉尼拔得到了西庇阿已经抵达马塞的情报,一切都在汉尼拔的预料之中。为了吸引西庇阿的注意力,汉尼拔派出500努米底亚骑兵沿罗讷河南下侦察,给他们的命令是只许败不许胜。同时,命还未渡河的战象和少数部队停止渡河,虚插旗帜,并将船只送回西岸,造成汉尼拔仍未渡河的假象。当一切准备工作完成后,9月29日一早,汉尼拔命步兵先行出发,沿罗讷河东岸北上。

汉尼拔派出的500骑兵出发后第二天就与西庇阿的300骑兵遭遇,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交战,罗马骑兵损失140骑,努米底亚骑兵则死伤被俘200余人,其余的一溜烟地向北方逃奔。努米底亚骑兵是号称地中海世界最优秀的骑兵,罗马骑兵本是弱项,这次竟然可以将优势敌兵杀退,顿时就使罗马骑兵勇气横生,虽然自己也损失惨重,但依旧奋勇地追了过去。在汉尼拔的步兵出发后不久,罗马的骑兵追到了渡河地点。他们望着对岸锦旗招展的营寨,和岸边大量的船只,立刻就以为发现了汉尼拔主力和渡河地点。罗马骑兵队立刻回头,飞奔回马塞向西庇阿报告去了。

罗马骑兵走后的第二天,也是汉尼拔到达罗讷河的第八天,汉尼拔的战象部队花费了一整天的时间,终于将战象也运送过了罗讷河。第九天,汉尼拔一把火将所有渡河舟船全部放火焚毁,表示自己一往直前的决心,然后带领战象和骑兵离开了渡河地点,开始追赶先行一步的步兵去了。

罗马的骑兵侦察队在发现汉尼拔的渡河地点后,当天就奔驰回到马塞,向执政官西庇阿报告了敌情。从马塞到汉尼拔的渡河地点罗魁矛勒需要大约三天的行军路程,西庇阿料想汉尼拔的大军渡河仍需数日的准备时间,决定统帅全军两万余人和一部分战船沿罗讷河一同前往。虽然他接到情报后立刻行动,但是全军还是花费了三天的时间拆营装船,和布置城防事宜。

三天后,西庇阿的大军终于浩浩荡荡地启程北上,这时西庇阿还在希望可以在汉尼拔渡河之前赶到罗魁矛勒,以占据有利地形阻止迦太基军渡河。在这六天的准备和行军中,西庇阿没有继续派遣探马侦察汉尼拔的动向,等到大军终于到达罗魁矛勒的时,西庇阿发现汉尼拔已经渡河完毕,全军不知去向,再次被汉尼拔的神速所震惊。实际上汉尼拔的殿后部队早在三天前就已经离开了那里,营寨是人去灶凉,只有那里虚置的旗帜还在秋风中翻舞,仿佛是在嘲笑西庇阿的动作缓慢一样。

令西庇阿的吃惊远远不单是因为汉尼拔行动的神速,更是因为他一路北上而来并没有发现汉尼拔军的踪迹。如果汉尼拔的军队不在罗讷河以东罗魁矛勒以南的话,那么他的目标就不象是马塞。西庇阿紧张地思考着,如果汉尼拔绕开马塞,则他的目标就只可能是意大利了。从这里前往意大利要么沿地中海岸东进,要么翻越阿尔卑斯山脉直奔波河流域。在地中海沿岸到处是罗马的盟友和罗马的殖民城,绕开马塞东进的汉尼拔随时都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西庇阿认为汉尼拔没有攻打马塞就说明他不会取道海岸线前往意大利。那么汉尼拔就一定是准备翻越阿尔卑斯山前往波河流域了,翻越阿尔卑斯山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西庇阿知道上高卢人的军队就不止一次地翻越群山入侵意大利。加上波河流域的高卢人刚刚被平定,人心未稳,汉尼拔的大军一到,他们定会积极响应,给罗马造成相当大的困扰,而汉尼拔也会得到他们的资助。

如何才能最有效地阻止汉尼拔的计划是西庇阿最大的课题,追击汉尼拔是不可能了,因为阿尔卑斯山脉地形复杂,没有向导很难找到合适的入山路径,而西庇阿则毫无这方面的准备。如果他继续前往西班牙执行原有的任务,在北意大利便只有副执政官曼利阿斯的不到两万人马防守,他们原来的任务是建设殖民城和监视、威吓不稳的高卢人。一旦汉尼拔出现在北意,将会使曼利阿斯难以应付。如果自己带领大军前往波河流域,必将行动迟缓,未必能够及时阻止汉尼拔进入意大利,而且将会无人执行进攻西班牙的任务。

西庇阿思前想后,最后决定由自己的弟弟带领自己的军队前往西班牙,以图断绝汉尼拔的后路。而自己则带领少数亲随轻装前往北意,在那里调动曼利阿斯的军队前往堵截汉尼拔,争取在他翻越阿尔卑斯山后与下高卢人合流之前,给他以最沉重的打击。他将自己的计划快马送往罗马元老院请求批准,同时要求元老院向北意增兵。在中了汉尼拔的计谋浪费了一个星期之后,西庇阿开始知道速度的重要,他不等元老院的回话,当天处理完所有的事务,就带领少数亲兵登上了返回意大利船只。

西庇阿的庙算相当有战略眼光,因为他不仅看到了自己所面对的问题,更加注重全局的事态发展。可惜智者千虑,难免一失,西庇阿没有料想到北意的事态远远比他想象的要糟糕。下高卢人一听说汉尼拔已经开始远征意大利,顿时就激动了起来,他们迫不及待地揭竿而起,对曼利阿斯指挥的罗马住军发动了突然袭击。曼利阿斯卒不及防,全军溃败。这些都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三 智取督岔山

由于历史的久远和原始资料的失散,如今人们已经很难断定汉尼拔到底是从那一条路径翻越阿尔卑斯山脉的了。当年汉尼拔出征的时候,象亚历山大远征时那样也随军带有记录人员,他们留下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虽然如今都失散了,但当时的历史学家波里比阿斯(Polybius)和大约一百年后的李维都是读到过的。古罗马历史家李维的描述常常富有戏剧性,但却不顾事实,给后人带来了无穷的困扰和混乱。他是个死肯书本的人,认为既然已经有那么多的书了,何必再去做什么实地考察呢?波里比阿斯则是个十分严谨的学者,他读过汉尼拔的战记,还亲自到阿尔卑斯山上走了一圈,所以他的记录应该是相当可信的了。但他写的历史是为了给他的希腊同胞们看的,而希腊人对于西方内陆的地理详情是毫无概念的,因此波里比阿也就尽量不去罗列那些对自己的同胞们来说十分陌生的地名山名和河流的名称了,那条大河、一个村庄,这样的描述是不容易准确地定位的。所以,后人对汉尼拔的进军路径的考证和猜测就可以写出厚厚的专著来,而且还没有定论。两千多年前,人们对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脉的路径只有有两种说法,现如今竟然发展成有六种可能。最近自己也到阿尔卑斯山去看了看(2000年11月),着实被那气势和突然的风雪所震慑,十分佩服汉尼拔的勇气,但却不会有精力去考证两千年前的路径问题。这里我就不去追究那些考证了,选取一个比较说的通的、基本上是建立在波里比阿的基础上的观点来讲述我们的故事。

汉尼拔离开渡河地点后,全军沿着罗讷河北上。所过之处,汉尼拔尽量用金钱和好话说服当地的部落,使他们明白汉尼拔的目的不是他们的土地,而是远方的罗马人,从而使他们让自己的大军平安通过。一旦语言不起作用,汉尼拔便毫不留情地使用武力粉碎任何试图阻挡他的势力。

在西庇阿目瞪口呆地赶到罗魁矛勒的第二天,汉尼拔就已经平安渡过了伊塞勒河。在伊塞勒河和罗讷河之间的地带居住着印苏拉人,汉尼拔在这里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的企图,却发现那里正在内战,兄弟两个为了争夺王位而自相残杀。汉尼拔还了解到,兄长布兰古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喜爱和支持,于是汉尼拔就主动与布兰古结为盟友,并利用自己的兵力帮助他击败了自己的弟弟,顺利地登上了王位。布兰古自然对汉尼拔感激涕泠,不但答应给汉尼拔带路,让他在印苏拉地区通行无阻,还向汉尼拔提供了大量的军需物资、小麦、衣物和鞋子,特别是那些适合在山区使用的温暖的衣物和鞋子对汉尼拔来说简直就是无价之宝。

汉尼拔在印苏拉地区做好了翻越阿尔卑斯山脉的准备后,10月12日,在布兰古的亲自带领下,从维恩讷向东进发。一路上平安无事,很快就到达了上游罗讷河边,平原地带在这里结束。远处是蔓延起伏的阿尔卑斯山脉,在群山之前,已经近在咫尺的督岔山象守卫群山的卫士一样,端重地屹立在不远的前方。在这里布兰古告别了汉尼拔返回自己的王国,而汉尼拔则沿着进山的道路继续行进。

督岔山隘口夹在两座山峰之间,通往隘口的道路狭小曲折,右手边,也就是南面,是耸高如云的督岔峰峭壁,左侧是约30余米高的小石山。沿着督岔山峰峭壁开凿出来的道路就从两座山峰之间通往险峻的隘口。居住在督岔山东面的阿罗布罗基族高卢人听说汉尼拔的大军要从自己的地盘通过本来就有些紧张,与布兰古争夺王位失败的印苏拉人逃到这里后也向他们极力鼓吹汉尼拔的危险。于是他们就决定双方联手在督岔山隘口阻挡汉尼拔的军队。

当汉尼拔大军来到隘口下面的时候,发现督岔山隘口已经被高卢人占领,而且那里地势险峻,道路狭窄,大军根本施展不开。汉尼拔正在发愁的时候,有探子来报说,因为督岔山隘口地方狭小,所以到了晚上高卢人并不在那里过夜,而是退到后山腰比较平缓的地方,等到天亮时再上来。汉尼拔一听便计上心来,命令全军安营扎寨,并准备来日攻打隘口的器械。山上的高卢人见迦太基军在下面忙碌着安营和准备器械,一时半时也完不了,看样子今天是不会攻打隘口了。于是都放下心来,傍晚十分就都退到山后休息,等候来日的决战去了。

天刚擦黑,汉尼拔就命令一队精选的勇士轻装摸黑爬上了隘口制高点。那时候没有夜视仪,更不能明火执仗地打着火把走,夜晚行军偷袭是极为困难的,更不要说攀登险峻的山峰了,所以当年亚历山大远征时就从来不敢使用夜袭。汉尼拔的精兵勇士没有让汉尼拔失望,他们毫无抵抗地占领了隘口,同时还控制了路北侧的30米高的小石山,在那里布置了最好的弓箭手,确保了通过隘口的道路不会受到威胁。

拂晓时分,当高卢人重返隘口时,惊讶的发现双方调换了位置,汉尼拔已经占领了隘口和所有有利地形,上面的弓箭手乱箭射下,根本无法接近。

天亮后,汉尼拔的大军开始源源不断地越过隘口。高卢人心有不甘,道路的制高点虽然被汉尼拔占据,可是下山的道路依旧夹在两山之间,于是高卢人就占据了沿途路左侧的山坡和一些制高点,准备一路阻击汉尼拔。

下山更比上山难,通过隘口的汉尼拔发现,下山的道路是修建在比西坡更为陡峭的山坡上,经过无数之字形的曲折,绵延地向山下延伸。更为糟糕的是,沿途左侧的山坡和制高点都被高卢人所占据,他们一起吼叫着,居高临下投下大量的碎石和标枪。在没有热兵器的时代,这样的地势是致命的,难以扭转的。更何况汉尼拔的军队在险峻狭小的山路上本来就立足不稳,不要说组织进攻,就连找一块藏身之地进行自卫都十分困难,特别是走在前面的辎重车队更是遭到了高卢人的集中进攻。

汉尼拔看到自己的处境不妙,丢失辎重将会对自己未来的艰难旅程造成无以弥补的损失,于是就亲自登上隘口左侧的小石山,带领昨夜偷袭隘口的那队精兵,沿着山脊一路攻打下来。虽然他们是居高临下地攻打而且各个勇猛异常,但是高卢人依仗着人数的优势拼死抵抗,双方在山脊处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山脊上毕竟没有藏身之地,处在低处的高卢人渐渐被汉尼拔的猛烈攻势所压制,向下且战且退,在折损了大量兵力后,被汉尼拔从山脊地带驱逐。于是汉尼拔的大军终于可以平安通过督岔山,到达山下的平地。

汉尼拔命全军在山下休整一天后,前往攻打阿罗布罗基族的首府张伯立城。在山上大败之后,张伯立城几乎没有什么做抵抗就开了城,汉尼拔在这里得到了一些军马和牲口,还有可供全军三天的小麦和草料。不仅如此,这个峡谷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也为汉尼拔带来许多意外之喜。

但是,除了胜利的喜悦之外,汉尼拔的士兵们也第一次看到了阿尔卑斯山脉的气势。锯齿般的高峰从北到南绵延不断地刺向万里晴天,占据了人们的整个视野。山顶已经冠雪,洁白细腻的冰雪在阳光下反射着寒光,使那些山峰倍显锋锐。迦太基士兵们从来都没有见过这样的景色,不仅如此,想到他们还要翻越这些险峻的山峰,不免顿生犹豫。

汉尼拔在例行的集会上没有按照以往的严格的形式进行,而是与大家一道散漫地站着讲话。他用乐观轻快的口吻赞赏了全军的过去的勇猛,同时也表示后面的路程会稍微难一点,不过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那些都是高卢人经常翻越的山路,他们都能行走的道路,没有道理我们的意大利远征军会有困难。大家一听,觉得不错,于是顿时放下心来。

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汉尼拔的远征军开始向东南方向行进,大约4天之后,他们到达了伊塞勒河畔。伊塞勒河畔也是一个十分富饶的河谷,实际上,许多阿尔卑斯山区的河谷地带都是气候温和土地富饶的地方,他们夹在高山之间,不受寒潮的直接冲击,而且有水量充足的河流,那山上的积雪为这些河流提供了不衰竭的源流。

汉尼拔一进到伊塞勒河谷就见到了许多使者,他们都是来自居在河谷地带的各个部落。他们拿着桂冠、带着粮草、有些还主动向汉尼拔献出人质,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表示不会与汉尼拔为敌,也请求汉尼拔不要伤害他们。他们解释说,他们耳闻目睹汉尼拔智取督岔山的神勇和打破张伯立城的武功,自认不是汉尼拔的对手,决不敢与他为敌。汉尼拔没有见过这样的景象,心中颇有疑虑,不大相信他们的话。不过他认为自己反正不会与他们打什么交道,转眼间就会通过他们居住的地区,无论他们心中是否真诚,这层纸还是不必捅破的好,免得无谓地刺激他们。于是他象征性地留下一些礼物和一些向导,好生安抚他们说自己只是路过,不会在这里停留,让他们不必多虑。随后,汉尼拔就带领着自己的大军沿着伊塞勒河谷向东方进发。

罗马。 元老院得知了北意大利的失败,高卢人的起兵使他们认识到罗马人不得不两面同时作战时,元老院决定增招一个联合军团前往北意大利,以应付突然发生的事变。同时他们也讨论并同意了西庇阿的提议,允许他指挥北意的战事,以平定高卢和阻击汉尼拔的入侵。罗马的增兵数量并不大,因为元老院认为冬天将要到来,汉尼拔即使到达北意大利也不可能在冬天前有什么大的军事行动。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