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支那”源流考 (ZT)
送交者: 楚天行 2006年09月22日09:22:35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支那”源流考

                ·佚 名·

  编者按:新任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用“支那”一词蔑称中国后,又辩解说不知“支那”的起源。而他在1996年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曾说,“世界上一般称贵国为中国,但我则称其为‘支那’,听说不可以称‘支那’,原因是这两个汉字不太好的缘故。”可见石原是不诚实的,他称中国为“支那” 是别有用心的。今天发表此文,说明“支那”一词的含意及其历史演变,以正视听。

  词语作为表达思想的载体,常常被打上时代的烙印、留有历史变迁的痕迹,“支那”一词的称呼也是一样。据考证,“ 支那”原是“Cina”的音译,是古代印度对古代中国的称呼,最早出现在梵文佛经中。

  那烂陀寺东四十驿许,寻弓京伽河(Ganga,即恒河)而下,至密栗伽悉娜寺(本注:唐云鹿园寺也),此寺不远有一故寺,但有砖基,厥号支那寺。古老相传云:是昔室利笈多大王为支那国僧所造(本注:支那即广州也)。于时有唐僧二十许人,从蜀川道出,王见敬重,遂施此地以充停息,给大村封二十四所,于后唐僧亡没,村乃割属余人,现三村入鹿园寺矣。准量支那寺,至今五百余年矣。

  成一千三百多年前已经用支那一词,唐三藏更称大唐为支那国。

  梵文Cina进入不同的语言中,其读音变化不大,译音是“China”、 “支那”、“脂那”、“至那”或“震旦”。根据对Cina的来源的不同看法,其原始含意也不相同。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四种:1.认为Cina在梵文中表示中国“丝”。古代印度人、波斯人、古希腊人,都用中国丝(梵文Cina)指称中国;2.认为Cina是秦国的“秦”的梵文译音,Cina的梵文含义是“秦国”,是古代印度人对秦汉时期的中国的称呼;3.认为Cina在梵文中有“偏僻遥远”的意思;4.认为Cina指羌族。

  梵文Cina在印度出现后,向西方传播,经由中亚到欧洲,进入英语,逐步演变为今天英语中的“China”。罗马传教士卫匡国在1655年最早提出China是秦国的“秦”的译音。在China一词出现前,欧洲对中国的称呼基本上都来自Cina的读音,只是根据不同的语言稍有差异。梵文Cina向东方传播,进入中国和日本,译音为“支那”、“脂那”、“震旦”等。梵文Cina进入古代中国后,古代一般把梵文Cina音译为“ 震旦”,但Cina(震旦)是外国人(最初是印度人)对古代中国的称呼,中国人一般不这样使用。

  作为一衣带水的近邻,日本与中国自古有密切交往,日本人使用汉字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受以唐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影响极深,日本在中世之前随著中国王朝的更迭,对中国的称呼主要有“唐国”、“大宋”、“大明”、“清国”等。

  Cina进入日本后,大多数音译为“支那”。日本辞书《广辞苑》解,“支那”,“外国人对中国的称呼(源于‘秦’的转讹),初出现于印度佛典”。在日本,“从江户时代(公元1603—1867年)中期以后曾使用过。”到19世纪中期之前,日人用“支那” 指称中国与“唐国”、“清国”等无意义上的差别,没有特别的政治含意。中日甲午战争前,日本在1888年印刷的日军必读的《宇内混同秘策》一书中用“支那”指称中国,并以轻蔑的态度对待中国人,但“支那”一词尚未直接与对中国的歧视联系在一起。

  日本社会开始用“支那”蔑称中国始于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失败,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近代中国的耻辱推向极点。长久以来一直把中国尊为 “上国”的日本人先是震惊,继而因胜利而陶醉,上街游行,狂呼“日本胜利!‘支那’败北!”从此,“支那”一词在日本开始带上了战胜者对于失败者的轻蔑的情感和心理,“支那 ” 逐渐由中性词演变为贬义词。甚至19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荷兰字典中,对“支那”的解释是:“支那,即愚蠢的中国人,精神有问题的中国人等。”西方其他字典对“支那”的解释也大同小异。

  日本等外国用“支那”蔑称中国,在海外的华侨中引起强烈反感。有些留学生和华侨投书日本报纸,要求日本人不要再用“支那”一词,改用“中国”,并引起了一场关于中国国号称谓的争论。1908年,印尼华侨曾向统治印尼的荷兰殖民当局提出抗议,反对“支那”的侮辱性称呼。在中日签订二十一条、巴黎和会和五四运动后,中国国内爆发了更为强烈的抗议“支那”蔑称的运动。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政府曾向日本政府交涉,要求不要把中国称为“支那”,但遭到日本的拒绝。到1930年,当时的中华民国中央政治会议通过了一项决议,并由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照会日本政府。决议说,“中国政府中央政治会议鉴于日本政府及其人民以 ‘支那’一词称呼中国,而日本政府致中国政府的正式公文,亦称中国为‘大支那共和国’,认为‘支那’一词意义极不明显,与现在之中国毫无关系,故敦促外交部须从速要求日本政府,今后称呼‘中国’,英文须写National Repubic ofChina,中文须写大中华民国。倘若日方公文使用“支那”之类的文字,中国外交部可断然拒绝接受。”从1930年底起,日本政府的公文都改“支那共和国”为“中华民国”,但社会上一般书面语和口语,仍把中国蔑称为“支那”,侵华日军被称为“支那派遣军”,中国人被叫成“支那人”。直到二战结束后,中国以战胜国身份派代表团到东京,1946年6月,以“命令”的方式通知日本的外务省,从此以后不许再用“支那”这个名称。同年6月6日,日本外务次官向各报社、出版社,日本文部次官7月3日向各大专院校校长,先后发出避免使用 “支那”名称的正式文件,文件写道:“查支那之称呼素为中华民国所极度厌恶者。鉴于战后该国代表曾多次正式及非正式要求停用该词,故今后不必细问根由,一律不得使用该国所憎恶之名称。”

  二战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支那”逐渐变成死词,不再使用。但日本社会上,至今仍有极少数右翼分子仍故意称中国为“支那”;极个别人把面条叫成“支那面”。日本出版的一些地图上把中国东海叫成“东支那海”(只不过把“支那 ”二字改用平假名拼写),广大侨胞对此极为反感。有位在东京开饭馆的侨胞为要求取消“支那”称呼,数十年如一日不懈抗争,他在餐馆的火柴盒和筷套上悲愤写下敬白:“……如果有人把中国叫‘支那’,将使我们回忆起日本侵略中国,侮辱中国人的那段历史……”有人愤怒地质问说:把中国叫成“支那”,如同过去西方人把日本叫成“JAP”,东方人把日本称呼“倭”,为什么不尊重中国人民的感情?

  日本人还有人以孙中山过去曾用过“支那”称呼为自己辩解。孙中山在1899年、1903年等少数场合的确使用过“支那”一词,原因之一是当时正处于“支那”向贬义词演变的初期。但从1905年后,“支那”的贬义逐渐浓厚,从此,孙中山就不再用“支那” 一词,而是用“中国”。另一个原因是,孙中山作为革命者,他认为“支那”等同于清王朝,而“中国”则是他进行革命所要建立的中华民国,在中华民国建立前称“支那”指清王朝,辛亥革命后改称“中国”。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