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第三次印巴战争
送交者: FUUNNY 2007年06月26日09:06:53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偶然发言既然发言不多,但一语即出有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左一句“ 那印度怎么这么多年都打不过巴基斯坦?”,右来段“印度真要能打赢巴基斯坦,就不至于今天在那里叫嚣了!”(敢情叫嚣的都是以往的失败者),颇有些让读者昏昏然,小巴飘飘然的能力。估计每年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人民经常联欢,庆祝把孟加拉国人民从东印解放出来的伟大成就,并来点“胜利维护了巴基斯坦三十年和平稳定发展”之宣传。

不过怎么记得孟加拉国原来的名字不是东印,而是东巴来着。
好在印巴之战并非藏在秘密档案之中,稍微搜索一下都能查到,维基(http://en.wikipedia.org/wiki/Indo-Pakistani_War_of_1971)第一段中就有The war ended in a crushing defeat for the Pakistani military in just a fortnight.

Wait a moment, 难道又是一个“一团二营制为和平时期满员编制”的乌龙不成? 继续往下读:

The war led to the immediate surrender of Pakistani forces to the allied forces of India and Bangladesh, jointly known as the Mitro Bahini. ... Loss of East Pakistan demoralized the Pakistani military and Yahya Khan resigned, ..The cost of the war for Pakistan in monetary and human resources was high. In the book Can Pakistan Survive? Pakistan based author Tariq Ali writes, "Pakistan lost half its navy, a quarter of its airforce and a third of its army."

这个这个这个,请偶然发言、或者其他英语出众的网友给翻译一下,怎么也看不出来巴基斯坦赢在什么地方了。若实在没人代劳,就拿下面一段中文滥竽充数吧。

 第三次印巴战争zt

1947年10月和1965年8月,印巴围绕克什米尔邦的归属问题发生了两次克什米尔战争。 这些都为两国爆发更大的战争埋下了火种。

  在印巴之间存在矛盾的同时,巴基斯坦内部,主要是东巴与西巴之间也存在着不稳 定因素。巴基斯坦独立后,中央政权以及经济、军事大权基本上都控制在西巴地主、资 产阶级手中,东巴人几乎处于无权地位。随着东巴经济的发展,东巴资产阶级对此种状 况日益不满。1966年,东巴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穆吉布·拉赫曼提出6点自治纲领。

  及至1971年年初,东巴进一步掀起了大规模“不合作运动”,打出了“孟加拉国”的旗 号。同年3月26日,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宣布取缔在东巴占领导地位的政党人民同盟, 逮捕人民同盟主席穆吉布·拉赫曼和其他领导人。为此,东巴发生兵变。巴基斯坦国家 军队随即出动,至5月底基本平息了动乱。

  面对巴基斯坦内部动乱的局势,印度决定出兵支持东巴独立。1971年3月,印度内 阁、议会和国大党分别开会,通过了支持东巴建立“孟加拉国”的决议。同时,在印巴 边境集结军队,进行军事演习。7月,又制定了“解放孟加拉”的战争计划。为了寻求 国际支持,印度还于8月间同苏联签订了《和平友好合作条约》,并从苏手中获得了坦 克、装甲输送车和地空导弹等武器装备。

  巴基斯坦高度警惕印度的战争备战,也进行了相应备战。 到1971年11月为止,双方的兵力部署基本完毕。印度在东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3个 军部、7个师,空军12个中队,作战飞机200架,海军舰艇26艘,约17万人;在西巴方向 投入的兵力共13个师8个旅,空军20个中队,作战飞机300架,海军舰艇20艘,约30万人。

  巴基斯坦在东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4个步兵师,空军两个中队,作战飞机17架,约9万人; 在西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12个师6个旅,空军20个中队,作战飞机200架,海军舰艇20余 艘,约25万人。双方兵力对比,在东巴方向,印军占有明显优势,巴军处于劣势;在西 巴方向,两军旗鼓相当,印军略占优势。

  1971年11月21日,印军向巴基斯坦发起突然进攻,印巴战争爆发。23日,巴总统叶 海亚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巴军全力抗击印军。战争在东巴和西巴两个战场展开。印 度的战略企图是,东攻西守,以夺占东巴为最终目标。巴基斯坦的战略指导方针则是全 力固守各战略要地,以此粉碎印军的突击行动。

  在东巴战场,印陆军在海、空军密切配合下,集中兵力,从东、西、北3个方向, 对东巴实施“多路向心突击”。在东部方向,印军以3个师及8个营加强部队的兵力,分 3路发动攻势行动,至12月9日攻占了阿舒甘杰、道德坎迪和昌德普尔3个重镇,打开了 通往达卡的门户。在西部方向,印军沿西南和西北两条轴线展开进攻,一路遇到巴军顽 强抵抗,但由于印军占有兵力优势,至12月14日,西南一路印军攻陷重镇法里德普尔, 对达卡构成威胁;西北一路印军则几度破坏巴军防御阵线,并经反复争夺占领了重要城 镇波格拉,但未能向北发展进攻,因而没有完全实现作战企图。在北部方向,双方在贾 马尔普尔、米门辛格与坦盖尔进行攻防作战,结果,巴军未能守住阵地,丢失贾马尔普 尔,退守坦盖尔地区,建立新的防御。

  在三个作战方向的印军先后完成对达卡合围攻击的作战准备后,印军开始向达卡发 起总攻。印军第50伞兵旅首先在距达卡70公里的西北部重镇坦盖尔和距达卡30公里的东 北要点纳西格迪实施空降作战,一举切断了巴军退路,向南直逼达卡。12月15日,印军 完成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对达卡的合围,海、空军则从海上和空中实施严密封锁,完 全切断了东巴与西巴以及外部的任何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东巴守军于12月16日向印军 投降,东巴战场的攻防作战遂告结束。

  在西巴战场,双方进行了以空战为主的交战。印军凭藉其空军力量的优势,力图重 创巴空军于基地,破坏巴交通运输线,孤立巴军各战场的相互联系,阻止巴地面部队机 动和集结,达到削弱与钳制西巴地面部队的目的。巴军则努力加强要地防空,钳制与削 弱印空军作战力量,阻止或限制印空军的空袭行动,保障地面作战的进行。交战结果, 双方均未取得决定性战果。在空中较量的同时,双方也进行了有限的地面作战行动。两 军各有攻势行动,其中印军以多路发动进攻,先后占领了西巴信德省和萨克加尔地区 3600平方公里的领土。此时,印军已在东巴战场取得胜利,因此印度于12月17日宣布, 在西巴地区实行“单方面停火”。巴基斯坦接受了印度的停火建议,西巴战场的作战行 动至此结束。印巴战争结束后,东巴脱离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共和国。

  印巴战争是战后南亚地区发生的一场较大规模局部战争,这场战争的胜负结局是由 交战双方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决定的。从总的方面看,印度在军事力量上占有优势,在政 治、外文等方面均采取了积极灵活的指导方针和策略,因而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如印 度在政治上利用了巴基斯坦的内部矛盾,在外文上积极寻求大国的支持,而在军事上则 制定了避免两线作战,东重西轻,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战争爆发后,又采取了比较适 当的机动灵活的作战方法,特别是作为进攻一方,能够做到正面进攻与迂回、穿插相结 合,地面攻势与空中、海上行动相配合,充分发挥了进攻作战的优势。这些都是印军取 胜的重要因素。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虽也取得了一些局部胜利,但在许多方面却不无教训可言。在 政治、外交方面,巴政府平息内部动乱后,在积极争取国际力量的理解和支持方面显得 软弱无力;在军事上,拘泥于阵地防御,未能针对印军的迂回迅速机动兵力,组织新的 防御。西巴军队也未能采取更为积极有力的攻势行动,以钳制和阻滞印军对东巴的进攻。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6: 写真老佛爷
2006: 生态环境与经济开发的互动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