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莫忘牛满江现象 (ZT)
送交者: 是地 2007年11月13日08:37:24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莫忘牛满江现象

在中国,稍微有点年纪再对时事政治关心点的人,恐怕都会知道牛满江这个名字。
  七八十年代,牛满江的名气盖过中国任何一个科学家。当时我还是个不太懂事的孩子,但一听到牛满江的名字,尽管搞不清楚他研究何专业,也弄不明白他在何领域有建树,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他的肃然起敬。我只知道他是美籍华人,跟杨振宁等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一样。他的形象在荧屏上出现的频率,绝不亚于现在的当红明星,他的名字几乎占满了当时的报刊杂志。在文化、新闻比较单一的时代,一个人的名字和形象连续出现几次就会被人注意。牛满江如此频繁地出名露面,记不住反倒是要检查一下自己的智商问题了。

  90年代后,似乎很少再听到牛满江的名字了,偶尔有人说起还好生奇怪,以为他有什么不测,或者以为他毕竟是上了年纪的科学家,接受新事物跟年轻人比起来终究有些距离,出不了什么新成绩了,因而也被人渐渐淡忘了。

  然而最近从一家媒体上看到了关于他的消息,不看则罢,看罢顿时脑子一片混乱,稍微清醒后梳理出个头绪,不由自主地问自己:“这些都是真的吗?大千世界怎么会有如此荒谬至极的伪科学吗?”

  牛满江1944年被选派到美国进修,1962年在美国一个比较普通的高校晋升为教授,那年他已经51岁了。从年龄上看他并不是个出类拔萃的人。

  牛满江的主要科研成果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述,就是发现了攻克癌症的办法。这无疑于一石激起千层浪。据说,他的亲友们对外声称牛满江因此将获得诺贝尔奖。

  如果牛满江的研究真能给癌症患者带来福音,那么,当年的诺贝尔奖会毫无疑问地授予他。但令人遗憾的是,人们没有看到像他和他亲友所说的结果。他做的实验别人重复操作之后,得不到他所说的结果。连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证实,牛满江的实验是纸上谈兵。

  在讲究科学严谨性的美国,牛满江没有什么路可走了。

  牛满江的这段经历,我们当年知不知道?我猜想不会知道的。一来当时正值“文革”初期,造反派忙着夺权、武斗,正常的办公秩序都没有了,国内的事都顾不过来,谁还有心思去关心国外科学界发生的事?二来当时中美没有任何接触,科技界的民间活动也很少。对牛满江这种比较专业的学科,如果没有专门机构去关注,很难弄清怎么回事;三来60年代中期科技并不发达,通讯与今天相比处于一种落后的状态,传真是稀罕之物,打个长途电话要花费很多,不可能有人跟国内通报情况。

  牛满江是不是得益于这些种种不便,不得而知。但他在台湾省的表现却被我们有关部门掌握得透透的,也许正是来自台湾省的情报,让我们更对他刮目相看了。

  牛满江1967年到台湾省。凭着他的所谓前期成果,让当时还十分落后的台湾省科技界大开眼界。媒体蜂拥而上,哪个吓人说哪个。什么“震惊全世界声名大噪,获诺贝尔奖希望颇高”、“癌症不是绝症了,核酸可把病治好,牛满江实验收效,试管里溢出奇妙”等等。台湾省的主要报纸都在显著位置刊载了关于牛满江科研成果的长篇报道,使用的大字标题十分醒目。

  舆论的鼓噪,很快带来政治上的青睐。蒋介石、蒋经国、严家淦等人先后会见了牛满江,并在1970选聘他为台湾省“中央研究院”院士。

  应该承认,牛满江的洞察力和应变能力非常人能比。台湾毕竟只是中国的一个省,牛满江的目标是走向全中国,全世界。

  当时中美之间的冰层没有融化,凭一个美籍的身份进入大陆并不方便。但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牛满江马上意识到契机到了。1973年他与美国驻华联络处首任主任布鲁斯同机到达北京,然后开始与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动物研究所教授童第周合作开展科研。现在看,我们无法去责怪我们当时的科学家和各级领导,在闭关自守了好些年后,重新去看世界,不光原来的老人迟钝了,就是本该充满了活力的年轻人也变得木讷。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当时只能从门缝里看,而从这个门缝挤进来的便是牛满江这些少数人。他们身上的表现在当时就是代表着外面的世界。这让门里面的人无法不相信他们。重要的一点是:你不知道外面是个什么样子,怎么去辨别真伪呢?

  因此,当时牛满江身上挂满了荣誉:“科学巨子”、“世界著名生物学家”、“世界著名大科学家”、“即将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核糖核酸之父”等等。如果中国的十年动乱不结束,牛满江极可能红一辈子。

  拨乱反正后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同样用在了牛满江身上。他的成果,包括在中国的所谓成就,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被质疑得根本不能自圆其说。科学家们甚至说他的工作是炼金术。90年代,因为他多年不出成果,中国科学院给他的每年20万元研究资助也被停止。从此,牛满江的名字几乎退出人们的视野。

  从60年代到90年代,整整30年,牛满江并不被科学界认可的所谓成果一直被当真经反复诵念着,到底是为什么?答案我想有三。一是时代所需。牛满江恰逢此时出现,令人兴奋;二是牛满江作秀有方。不能否认牛满江在科学研究方面还是有一定功夫的。只不过他把本来应该十分严谨的东西变成一种玩物,取己所需,在不懂或不完全懂得科学的人面前变起了魔术,令人受骗;三是众星拱月,良莠不分。海峡两岸当时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就是一窝蜂地哄抬牛满江,听不得别人的劝阻。知道牛满江底细的人有,但主事人听不进去。你云我云的情况下,谁真正懂得什么是科学?就像说中国画如何值钱一样,真正懂的有几个?还不是听这个说好那个说棒,自己也跟着瞎忽悠?牛满江沾的就是这个光。

  牛满江如今退出了历史舞台,尽管据说他现在还在一些不起眼的小城市风光,但毕竟是落日黄昏了。然而他曾做过的那些形形色色的表演,人们却不能忘记。恕我改用列宁一句话:忘记过去就意味着可能再被蒙骗!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6: 从美国选举想到周谷城
2006: 读零加一中有感:也谈美国的民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