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探索真实的大跃进
送交者: 海角天涯 2010年05月16日10:34:37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罗四夕  

打油诗、大跃进  

“三面红旗”影响深,评头品足要自明。信口开合发议论,张冠李戴误子孙。  

大跃进已过五十多年了,但对大跃进的来龙去脉知道的人并不多,比较多的人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利用人们这一弱点,胡言乱语,把大跃进中的问题张冠李戴,把大跃进中的错误全部栽到毛泽东的头上。因此,有必要对大跃进认真探索,争取把真实的大跃进告诉人民。办法就是用事实说话,实话实说。  

“大跃进”这个词从何而来?  

1989年出版的《辞海》里,没有跃进和大跃进这两个词。  

薄一波说:“我顺便讲一个小插曲,说说毛主席在讲话中表扬周总理1957年6月23日在人大的那一篇报告。报告中有两段话,批评了右派所谓‘全面冒进’的攻击,同时肯定了1956年是‘跃进的步骤’、‘跃进的发展’。后来毛主席看了彭真同志1958年5月25日送来的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说明最早使用‘跃进’一词自此始。毛主席当即写了一封信,表扬发明这个词的人‘其功不在禹下。如果要颁发博士头衔的话,我建议第一号博士赠与发明这个伟大口号(即:‘跃进’)的那一位(或者几位)科学家’。实际上,周总理使用‘跃进’一词比《人民日报》社论早140天。5月26日,彭真同志又把周总理的这篇报告送给毛主席,并在上面写道:‘主席:‘跃进’一词,在这个报告中已用了。’周总理在当夜也给毛主席写信说:‘我当时的中心思想是维护社会主义,反击右派,从建设的实绩上肯定了1956年的建设是跃进的发展,抛弃了对1956年建设是‘冒进’的错误估计’。”(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册,第645――646页)  

由此看出,“跃进”一词是周总理发明的。  

那么,“大跃进”又从何而来呢?  

从现有的资料看,“大跃进”这个词的出现可分三个阶段:   www.

一是, 1957年10月27日 ,《人民日报》社论《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伟大纲领》中说:“有关农业和农村的各方面的工作在12年内都按照必要和可能,实现一个巨大的跃进。”这时提的是“巨大的跃进”,还不是“大跃进”;  

二是, 1957年11月13日 ,《人民日报》又发表社论,题目是《发动全民讨论四十条,掀起农业生产的高潮》中,又说:“我们就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这篇社论是“大的跃进”,还不是“大跃进”;   www.

三是,发表这篇社论时,毛泽东在苏联,他根本不知道。李银桥说:“一日毛泽东在颐年堂接见客人。客人走后毛泽东到菊香书屋去。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周恩来――引者注)伴在他的身旁,边走边议论着国家建设的形势和当前的工作,这位负责同志聊起了谭震林他们提出了一个“大跃进”的口号。他认为这个提法很好。   www.

“噢,大、跃、进?毛泽东拉长了声音说,明显地激发起了兴趣。  

“毛泽东继续咀嚼着这三个字,他满意地说,这个题目很好,拿来给我看看。  

“那位负责同志把报纸找来了,毛泽东仔细阅过,在上面批了字,大意是:提法很好。”  

(李银桥 韩桂馨《毛泽东和他的卫士长》54页)   www.

从以上资料看出,“大跃进”这个词是从周恩来的口说出来的。但周恩来又说是“谭震林他们提出了一个‘大跃进’的口号”。到底是谁提出的,现在还无法肯定。但是,肯定“大跃进”这个口号不是毛泽东提出的。   www.

“大跃进”是谁发动的?   www.

现在,几乎百分之百的人都认为是毛泽东发动的“大跃进”,毛泽东自己也说“大跃进”是自己发动的。这个问题还值得商榷。人们都说1958年1月,毛泽东在广西南宁会议上发动“大跃进”。但是,实际上从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的《社论》提出“大的跃进”后,农村的“大跃进”就开始了。全国各地农村出现空前规模的农田水利运动,投入劳动力直线上升:10月两三千万人,11月六七千万人,12月八千万人,1958年1月高达1亿人。从1957年冬到1958年春,农业“大跃进”,形势喜人:全国水利工程建设按照工程就有的受益面积,可扩大灌溉面积3、5亿亩,可改善灌溉面积1、4亿亩;涌现低洼易涝的耕地2亿多亩;改造贫瘠耕地1亿亩;植树造林2、9亿亩;控制沙土流失面积16万平方公里;积肥31000亿担,全国粮食播种预计比1957年多8千万亩。”(《共和国五十年风云》第二卷第838页)  

由此可见,农业“大跃进”是1957年底开始的,而不是58年初开始的。这时的“大跃进”,主要就不是毛泽东发动的,因为此时毛泽东在苏联,他连“大跃进”这个词也还不知道。  

1958年的元旦社论《乘风破浪》中说,不仅要“又多又快又好又   www.

省地进行各项建设工作”,而且“必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充分发挥革命的积极性创造性”。文中还说,“我们要在15年左右的时间内,在钢铁和其他重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在这以后,还要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准备再用20年到30年的时间在经济上赶上并超过美国,以便逐步地由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www.

这篇社论有三个看点:一是《乘风破浪》这个标题就很诱惑人,毛泽东就是在这篇社论的启发和鼓舞下,才积极主动参与领导大跃进;二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很提神;三是率先提出“超英赶美”和“由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的口号,实际上,《乘风破浪》这篇社论就吹响了全面“大跃进”的号角。   www.

《乘风破浪》这篇社论写作时,毛泽东不在北京,发表后他也没有看,他是在和复旦大学教授周谷城交谈时,周谷城说,元旦社论归纳起来就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这才引起毛主席的重视,认为这两个词提得很好。就是这篇社论触动了毛泽东大跃进的神经,使他欣喜若狂。他认为这是《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的功劳,因此,他在通知开南宁会议的名单中,居然把吴冷西排在第一个,其顺序是:吴冷西、总理、少奇……共27人。这个排名次序使吴次序西百思不解,同时也很紧张,心想是不是《人民日报》的社论有问题。后来毛泽东表扬了这篇社论。吴冷西在《忆毛主席》中说:“当天( 58年1月15日 )毛主席找我和胡乔木到他住处去谈话。……当我们到达那里时,毛主席开始就问元旦社论是谁写的。乔木说是人民日报的同志写的。我补充说,这篇社论经乔木同志作了较多的修改,并经少奇同志和周总理定稿。乔木说,当时毛主席不在北京。少奇同志说定稿时已打电话报告了主席。毛主席说,社论写得好,题目用‘乘风破浪’也很醒目。”   www.

从以上两节来看,全面发动大跃进的第一人不是毛泽东。那么,不是毛泽东又是谁呢?是两篇社论:一是, 1957年11月13日 《人民日报》社论《发动全民讨论四十条,掀起农业生产的高潮》的理论与实践,理论就是“大的跃进”,实践就是已经在农村掀起了农业的大跃进。二是,1958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乘风破浪》, 文中说:“必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充分发挥革命的积极性创造性”。“我们要在15年左右的时间内,在钢铁和其他重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在这以后,还要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准备再用20年到30年的时间在经济上赶上并超过美国,以便逐步地由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www.

毛泽东就是在这两篇社论的精神启发和鼓舞下,才积极投入领导大跃进。而这两篇社论的精神,毛泽东事先不知道,因此,到底是谁发动的大跃进,还需要进一步探索。58年元旦社论《乘风破浪》的来龙去脉比较清楚,是胡乔木组织写的,经刘少奇和周恩来审察、批准后发表的。 57年11月13日 ,《人民日报》社论的来龙去脉现在还不清楚。到底是谁发动的大跃进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不能信口开合,胡言乱语。   www.

毛泽东以奇特的方式领导大跃进   www.

大跃进不是毛泽东提倡的,也不是毛泽东发动的,但是毛泽东领导的,而且他领导的方式是奇特的。“大跃进”和“乘风破浪”这两个词,激发了毛泽东的极大热情、极大兴趣和极大勇气,他对“大跃进”这个词特别欣赏。直到 1958年5月26日 ,他还重看已过了6个月的《人民日报》社论《发动全民,讨论四十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的新高潮》,看后并写信给政治局、书记处各同志,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参加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其他同志,信中说:“重看 1957年11月13日 人民日报社论,觉得有味,主题明确,气度从容,分析正确,任务清楚。”“此文发表时,我们一些人在莫斯科,是国内同志主持的,其功不在禹下。如果要颁发博士头衔的话,我建议第一号博士赠与发明这个伟大口号(即:“跃进”)的那一位(或者几位)科学家。”   www.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254页)   www.

一九五七年前,毛泽东对经济建设是很谨慎的,1956年11月18日,他对日本学术文化代表团说:“我对中国的建设并不着急,这是人类的一场试验。坦率地说,不搞一百年左右,分不清是成功,还是失败。”(见广东省政协主办的刊物《同舟共进》1991年第11期)但在“大跃进”和“乘风破浪”的鼓舞下,他积极主动地领导了大跃进,他领导的方式是奇特的,他不是直接说要生产多少多少产品和什么时间完成,而是批“反冒进”。也就是批1956年6月20日,《人民日报》的社论《要反保守主义,也要反急躁情绪》,他说这篇社论反掉了多快好省,反掉了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反掉了促进委员会。   www.

毛泽东批这篇社论是错误的。错在那里?错误有四:   www.

第一, 态度不好。那篇社论不是背着你毛泽东发表的,而是交   www.

你最后拍板,你批了“不看了”,别人以为你同意了,就发表了。如果发表后影响不好,造成了不良后果,你应该首先作自我批评,那是你的失职,你为什么不看?你说是有问题,你是发气不看。别人怎么知道“不看了”三个字是你在发气呢?这种态度是十分错误的,十分有害的;   www.

第二, 别人已经改正了,还要继续批就更错误了。那篇“反冒   www.

进”的社论是1956年6月20日发表的, 1957年6月26日 ,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了一个跃进的发展”。1957年10月和11月,《人民日报》的两篇社论都提出要“大跃进”,1958年的元旦社论《乘风破浪》又提出“鼓足干劲,立争上游”,还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这说明人家是以实际行动改正了。在这种情况下还没完没了批“反冒进”就没有道理了。也违背了自己一贯提倡的有错误不要紧,改了就好的精神。   www.

第三, 批错了对象。批“反冒进”的时候没有说是批谁,后来   www.

有人问,批的是谁?毛说是批陈云。这就更不对了。这篇社论与陈云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有错误,在领导人中,第一是刘少奇,因为陆定一事先请示了刘,在刘少奇指示下写的,最后是刘审阅的。第二是周恩来,周也审阅过。毛泽东批反冒进时,周恩来作了检查,承担了责任。刘少奇的风格就不高,没有主动承担主要责任。   www.

即使是陈云也不该采取大会批判的方式,陈是党中央的副主席,应该以平等的态度,私下交换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理服人。不该居高临下,以势压人。这次批“反冒进”开了不好的头,把自己临驾于党中央之上,这就妨碍了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   www.

第四, 批“反冒进”对“大跃进”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www.

“大跃进”是个好东西,“鼓足干劲,立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并不错。但“推波助澜”就不对了。干劲已鼓足了,又在立争多快好省,再来“推波助澜”,就等于火上浇油了。   www.

对大跃进推波助澜的人们    www.

“推波助澜”的人不只是毛泽东一个人,还有一大群人,他们是:  

以河南省委书记吴芝圃和以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为代表的一群省市的领导人的推波助澜。在讨论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时,吴芝圃说,河南一年就能完成。在他的带领下,各省市都争先恐后的分别提出:七年、五年、三年、两年完成“四十条”。以放“卫星”为代表的“浮夸风”也是从河南带头刮起来的,6月8日,报纸率先报道河南省遂平县放出亩产小麦2105斤的“卫星”,随后各地的“卫星”越放越高,《人民日报》9月18日报道的广西环江县红旗农业社亩产130434斤。“人民公社”也是出自吴芝圃之口。58年6月,柯庆施在主持华东协作区会议时规定“1959年华东五省(不包括山东)钢的生产能力达到800万吨”。那时的华东地区既缺煤矿也缺铁矿,59年就能生产出800万吨钢是很鼓舞人的。   www.

这些第一线的领导人的推波助澜,搞浮夸,对中央和中央各部委是有很大影响的,对下影响就更大了。   www.

以薄一波为首的经委一些人的推波助澜。薄一波出了三个馊主意:一是建议中央搞两本账。他承认“中央一本帐,地方一本帐”是他的建议。他说:“后来的事实证明:我这个建议是个失误,因为两本帐或三本帐的观念为计划的层层加码打开了一个重要的缺口。中央带头搞两本帐各级就都搞自己的两本帐,下到基层,同一个指标就有六七本帐了。不管工业也好,农业也好,其他各行业也好,‘大跃进’中的各种高指标,大都是通过编两本帐的方法,层层拨高的”;(《回顾》682页)   www.

二是提出“工业以钢为钢,带动一切”。 (同上699页)   www.

这个口号对掀起大炼钢铁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www.

三是他自己说:“政治局扩大会议公报写上1958年力争生产1070万吨钢,是我的主意。”(同上706页)   www.

原来1070万吨钢是第二本账,是争取完成的,实在完不成,就拉倒。正式公开公布了,就变成第一本账了,就是必须完成的了。这就逼上梁山了,没有退路了。  

还有“ 1958年6月17日 ,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薄一波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报送的报告中说:‘1959年我国主要工业品的产量,除电力外,都将超过英国的水平。’”这个报告就不是薄一波个人的意见,而是国家经济委员会一些人的共同的意见。   www.

(许全兴著《毛泽东晚年的社会主义探索与实验》108页)   www.

薄一波这些馊主意毛泽东基本上接受了,对毛泽东领导大跃进的影响是很大的。   www.

薄一波尽管出了不少馊主意,对“大跃进”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他实事求是,不文过饰非,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不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别人。如以“钢为纲”和“两本账”是他和毛主席私下谈的。如果他的品质不好,毛主席死后,他把这些馊主意推给毛主席,那毛主席就要背一辈子黑锅了。  

以王鹤寿为首的冶金系统的一些人的推波助澜。 58年3月20日 ,冶金工业部部长王鹤寿在《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能否设想更快一些》中论证:“10年钢赶上英国,20年或稍多一点时间赶上美国,是可能的。”(薄一波《回顾》693页)  

毛泽东看了王鹤寿这个论证报告很兴奋,称这个报告是“一首抒情诗”。 4月15日 ,毛泽东给少奇、恩来、小平、陈云、乔木、吴冷西各同志写的一封信中还说:“十年可以赶上英国,再有十年可以赶上美国,说‘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赶上英美’,是留了五年到七年的余地。‘十五年赶上英国’的口号仍不变。”  

 5月23日 ,王鹤寿又在大会发言时,论证:“5年可以超过英国,十年赶上美国。”(同上695页)  

 6月19日 ,毛泽东问他“今年可不可以翻一番?”王鹤寿说:“好吧!布置一下看。第二天他就布置了。”搞1100万吨。(同上700页)   www.

关于1070万吨钢的问题,当时任冶金部工业部办公厅主任袁保华后来的回忆是:1958年8月召开北戴河会议,我作为冶金部的工作人员参加。会议结束以前,毛主席专门找我们谈了一次。当年完成1070万吨钢,冶金部的部长王鹤寿向毛主席拍了胸脯,他是想借毛主席的威望把钢铁搞上去,后来王鹤寿专门检讨了这一条。毛主席又把几个省市的负责人和冶金部负责人找在一起开会,王鹤寿、刘彬和我都参加了。当时刘彬是冶金部副部长,我是办公厅主任主要管建设和计划。毛主席找我们这些人在他的会议室里详细地询问了1070到底可靠不可靠,一个人一个人地问。首先问上海市副市长马天水行不行,马天水说,可以。接着问鞍山市委书记赵敏(已去世)行不行,说可以。又问武汉市委书记,也说行。还问了太原市委书记(他那里有个太钢)。太原市委书记姓麻,问行不行,说可以。毛主席开玩笑说,你姓麻,隋朝大将有个麻叔谋,与你有什么关系?后来又一个一个地问主要钢铁基地包括重庆、北京、天津、唐山、马鞍山,大家都说行。问到刘彬,毛主席说,你这个模样我好像见到过,刘彬说,我是刘英的弟弟(刘英是张闻天的夫人)。毛主席说“怪不得眼熟,你管什么?”刘彬说“我管生产,我是冶金部副部长。”主席说“就看你拿主意啦”。刘彬说“可以,我们都作了计算啦。”我当时心里打鼓,估计会问到自己,得作些准备。后来问到我,说“你做什么呢?”我说我先在东北工业部,后来去苏联谈判,回来在钢铁局。毛主席说:“你是经常接触基层的,你说究竟有没有把握?”我说:“冶金工业的生产,从矿山、冶炼、轧制到机修、运输等等有十个环节,我们树了十面红旗(先进单位),只要十面红旗能站得住,他们的经验能够推广,我看有希望。”别人讲得简单,只是拍拍胸脯,我讲了十面红旗,毛主席很注意听十面红旗是什么。问到王鹤寿,他说:“主席只要下了决心,我们可以动员全国的力量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认为,实现这个目标是可以的。”当时是八月,到年底只有五个月时间。最后问到薄一波同志,他是比较实事求是的,他不赞成1070,可是又不好说不赞成。他讲了什么呢?他说:“主席,我建议把1070登报,登报以后,大家都看得到了,义无反顾,就会努力奋斗。”毛主席说,这是个好主意,根据你们刚才讲的不是1070,是1100多万吨,发表1070(上年是535,翻一番是1070),那我们兜里还装有几十万吨。主席的思想是留有余地,这是他一贯的主张。……这一次谈的时间不短,总共有两个钟头。毛主席提出这个问题,有些不放心,所以专门开了这个会,结果大都说行,而且报的数字超过1070,所以毛主席相信了,并在报纸上发表了。他对陈云说,1070看来还是可以的。陈云不放心,专门找王鹤寿和我去谈了一次。“究竟怎么样,你们算个细帐给我,毛主席那里不能算细帐,在我这里你们算个细帐。”我就把当时他要求的数字,现有的基础能生产多少,新建小高炉有多少,能生产多少,生产能力都打了折扣;原来炼钢设备能生产多少,新建小转炉能生产多少,这也是按公称能力打了折扣算的,今后五个月我按四个月算。这样算了细帐,陈云认为,看起来是有希望的。后来毛主席与陈云同志谈话时,陈云说,我与冶金部的同志算了细帐,看起来是有希望的。陈云同志说话向来是很慎重的。
  这一次毛主席的谈话给我的深刻印象是,他对于重大问题抓得很细,一个人一个人地问,在场的一个不拉。实际上汇报假情况的责任在我们,分明不行,却拍着胸脯硬说行,后来总理在批评这几个部长时就讲这一条。     www.

大跃进前,毛主席做了一系列解放思想的工作。他提倡敢想敢说敢干,同时又说要一切经过试验。毛主席讲了两条,不是一条。现在大家只说解放思想,敢想敢说敢干,忘了毛主席说的一切经过试验,是只讲一面。
  1958年8月,毛主席在北戴河召开的这次座谈会,我印象非常深刻。后来冶金部的同志坐下来作检讨,我说,大跃进问题,是我们在那里唬弄毛主席。农村搞“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工业也是这样。鞍钢的党委书记就写了一首诗登在鞍山日报上:“人有多大胆,钢有多大产,坐八百,看一千。”现在鞍钢生产八百万吨不成问题,但三十年前坐八百看一千,确实有些浪漫主义。后来毛主席在党内通讯中提出,他和农村基层干部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农村基层干部犯了浮夸、共产、平调这些错误,他要负责任,而且写了检讨,要求发到全党。少奇同志把它压下来没有发,我参加了他主持的西楼会议。少奇说,毛主席的威望不是他个人的,而是全党的,毛主席写了检讨,发出去有好的影响,也有副作用,以不发为好,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纠正。事后来看,不如发了,发了容易统一思想,毛主席都检讨了,大家还不认真地去检查自己?
  从袁保华以上的回忆来看,冶金系统这一邦人不仅唬弄了毛主席,也唬弄了陈云。在他们的虎弄下,陈云也认为1070万吨钢是可行的。   www.

陈云也推波助了一下澜。陈云本来是很冷静的,但在一些人的唬弄下,他头脑也有些发热,8月25日开幕的工业书记会议上,他提出:要依靠党委,发动群众搞“土炉子”,说“土炉子”在中国命运还有一个时期。(同上705页)   www.

“土炉子”对大炼钢铁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大单位内的大炼钢铁就是“土炉子”搞起来的。   www.

以李富春为首的计委一些人的推波助澜。 5月5日 到23日,八大二次会议期间,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李富春在《赶上英国,再赶上美国,第二个五年计划是关键》的发言中,提出7年钢赶上英国,15年赶上美国。王鹤寿在会上发言论证,5年钢超过英国,15年赶上美国。   www.

 6月16日 ,李富春向党中央提出新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要点》。《要点》认为,“为了实现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指标,1959年有决定的意义,必须争取1959年有一个比1958年更大的跃进,例如工业方面,钢产量超过二千万吨,争取达到二千五百万吨,超过日本,超过英国”。“现在看,以钢为主的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有可能不用三年赶上和超过英国,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有可能三年基本实现”。(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册695-697页)   www.

这是国家计委的《计划要点》,不是李富春个人的意见,也就是说推波助澜的不是李富春一个人,而是国家计委的一邦人。   www.

刘少奇对大跃进推波助澜是惊人的。薄一波说:“少奇同志1958年11月7日,在第一次郑州会议的一段回忆……少奇同志在第一次郑州会议上说:‘公社这个名词,我记得,在这里(郑州火车站),跟吴芝圃(时任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同志谈过。在广州开会(少奇等同志去广州向毛主席汇报八大二次会议准备情况,时间估计可能是1958年4月底――作者注)在火车上,有我、恩来、定一(时任中央宣传部部长)、邓力群,我们四个人吹半工半读,吹教育如何普及,另外就吹公社,吹乌托邦,吹过渡到共产主义。说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时候就为共产主义准备条件,我们搞革命就是这样搞的,开始搞前一步的时候,就想到下一步,为下一步创造条件。我们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就要为共产主义创造一些顺利条件。还吹空想社会主义,还吹托儿所,集体化,生活集体化,还吹工厂办学校,学校办工厂,半工半读。要邓力群去编空想社会主义,要陆定一编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下了火车,在这个地方,大概有十几分钟,跟吴芝圃同志说,我们有这样一个想法,你们可以试验一下。他热情很高,采取的办法也很快(吴芝圃插话:那个时候,托儿所也有了,食堂也有了,大社也有了,还不叫公社),工农商学也有了,就是不叫公社。乡社合并是老早就有的。陆定一回去,马上就编了那本书。八大二次会议,我去讲了一个半工半读和生活集体化。后头要北京试验,要天津(泛指河北省,因为当时天津属河北省,是河北的省会――作者著)试验。公社就是这样来的。事实上已经有了,他们叫大社。’”   www.

(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731-733页)   www.

(这就是说,1958年4月底,刘少奇就要求河南省、北京市和河北省搞公社试点。)   www.

许全兴说:“1958年6月14日,刘少奇在同全国妇联党组的谈话中说,中宣部印了一本有关空想社会主义的资料,其中有一段是康有为《大同书》中写的。……刘少奇把办托儿所、公共食堂这样一些生活服务组织视为‘大家趋向共产主义’。他提倡家庭劳动社会化,解放妇女劳动力,办食堂、托儿所、洗衣房等服务性事业。他说,可以搞很多的事业,像空想社会主义者所说,小孩子多大年龄就到什么地方去,到处有花园,老人有养老院,还有戏院、小学、图书馆、电影院……搞得好,可以达到这种境地。……我们到共产主义不要多远,十五年可以赶上美国,再有十五年等于三四个美国。再有四十年、五十年中国可以进入共产主义。   www.

“6月30日,刘少奇同《北京日报》编辑谈话时说,共产主义社会的基层组织,现在开始试验。恐怕不能像现在这样,种地的净种地,做工的净做工,现在就要搞工农商学兵。他还作了解释,不能单打一,现在农业合作社已开始办工厂、商业、银行、服务事业、洗衣房、食堂、学校,都归它。以后就在工厂、农村、学校发枪操练。工农商学兵都有了。他提出,我看,三四十年之后可到共产主义社会。你们看,要不要这么长?   www.

“ 7月5日 ,他在北京石景山发电厂同工人谈话时说,工厂要办食堂、托儿所、洗衣店、办学校、办农场发点枪给大家操练。总之,工农商学兵全都自己干。 7月19日 ,他在天津的讲话中提出,在并社时,‘一乡一社’、‘政社合一’。他说,一个乡一个社,将来是否叫社,农庄也包括不了,因有工业,有学校,有商业,又有民兵,生孩子也有人管,实际上是共产主义的基层结构。这是组织起来的公社,有工业,有商业,有农业,有学校,生、老、病、死都在这里,这是共产主义(公)社。 7月14日 到18日,刘少奇到山东视察。视察时讲了什么,不清楚,但很可能与在北京、天津讲的差不多。报到中说‘少奇同志还非常关心共产主义生活方式萌芽的出现’等等。刘少奇以上的这些讲话,无疑会对省市的干部发生作用。刘少奇对办‘工农商学兵’合一的大公社很热心。”   www.

(见许全兴《毛泽东晚年的社会主义探索与试验》第157-158页)   www.

(请大家认真看刘少奇上面的讲话,6月14日他说四五十年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6月30日,他又说,三四十年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www.

许全兴:“1958年9月,刘少奇在江苏视察时非常关心人民公社实行粮食供给制。他问一个乡的党委书记:‘秋后,即将实行供给制,群众拥护不拥护?’乡党委书记说:‘大家一听说吃饭不要钱,都高兴得跳了起来,有个老头说,过去担心受苦一辈子,怕吃不饱肚子,这下子可好了。’苏州地委第一书记在汇报时说:‘群众都非常赞成实行粮食供给制,他们说,一个心思丢下了,一个心思又来了,丢下的是几千年愁吃愁穿的心思,又来了的心思是怎样把生产搞得更好,不然就对不起共产党。’刘少奇对群众的这两句话很感兴趣,他说:‘这两句话,很值得我们深思。有人担心,实行粮食供给制,会不会增加懒人?苏州农民的这两句话,给我们作了最有力的回答。这说明他们不是变懒了,而是情绪更加高了,生产更加积极了。这就是人民共产主义觉悟提高的表现,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更加提高的标志。’他还说,“农民吃饭不要钱,搞供给制,乡社干部势必跟着走,乡干部一改,县干部、省干部,直到中央的也要跟着改。地方改了,军队也得改。   www.

“ 9月27日 ,刘少奇在南京党员干部会议上说,我经过河南、河北、江苏,都决定农民吃饭不要钱,实行粮食供给制,看来,大家都赞成分配制度,粮食供给制,加上工资奖励。又说,毛主席在北戴河会议上讲过实行供给制问题,在中央的会议上也谈过这个问题,如何在我们干部中间及在军队中间再实行供给制问题。如果要实行供给制,标兵在哪里?五亿多农民就是我们的标兵。各级干部、军队,都要向农民看齐,向他排队。 58年10月3日 ,刘少奇同一个外国议会代表团谈话中也谈到吃饭不要钱,他承认,现在公社的性质还是集体所有制,但有一部分是全民所有制,这部分还要增加。两三年后,很多公社就会变为全民所有制。”   www.

(许全兴著《毛泽东晚年的社会主义探索与试验》169――170页)   www.

许全兴:“ 58年11月21日 ,毛泽东在武昌会议上讲,现在是吃穷饭,什么公共食堂,现在就是太快,怕犯冒险主义。刘少奇插话说,农村(人均)达到150元至200元的消费水平,就可以转一批(按:指由大队所有制转为公社所有制),将来分批转,这样有利,否则等到更高了,转起来困难多了,反而不利。彭真讲,我们搞了土改,就搞合作化,又搞公社,只要每人到了150元到200元就可以过渡,太多了,如罗马尼亚那样农民比工人收入多时就不好转了。把三化(机械化、电器化、园林化的标准)压低,早转化比晚转化好,三四年就可以过渡。(许全兴著《毛泽东晚年的社会主义探索与试验》171页)   www.

刘少奇1958年9月19到28日,视察江苏时,在常熟县和平人民公社,他参观中稻丰产实验田,他问党委书记:亩产可以打多少?回答说:可以打一万斤。少奇同志说:“一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   www.

( 1958年9月30日 《人民日报》) www.

把以上刘少奇的言行归纳一下:   www.

第一点是:1958年4月底,刘少奇就叫河南省、北京市和天   www.

津市搞公社试点。   www.

(点评:他58年4月说的公社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后来人民公社的内容。)   www.

第二点是:1958年6月14日,刘少奇在同全国妇联党组的谈话中说,……我们到共产主义不要多远,十五年可以赶上美国,再有十五年等于三四个美国。再有四十年、五十年中国可以进入共产主义。   www.

(点评:从58年起,三十年后,就等于三四个美国。这话只有刘少奇才说过;四五十年就能到共产主义也只有刘少奇说过;公社是共产主义的基层结构也是刘少奇说的。刘少奇说这些话时,人民公社还未诞生。刘少奇的这些话对“浮夸风”和“共产风“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www.

第三点是:“6月30日,刘少奇同《北京日报》编辑谈话时说,共产主义社会的基层组织,现在开始试验。……他提出,我看,三四十年之后可到共产主义社会。你们看,要不要这么长?   www.

(点评:15天前他说的是四五十年到共产主义,15天后他又提前到三四年到共产主义社会,由此看出,他是想急于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www.

第四点是:“ 7月19日,他在天津的讲话中提出,在并社时,‘一乡一社’、‘政社合一’。他说,一个乡一个社,……实际上是共产主义的基层结构。这是组织起来的公社,有工业,有商业,有农业,有学校,生、老、病、死都在这里,这是共产主义(公)社。”   www.

(点评:58年7月19日,刘少奇就说:一个乡一个社是共产主义的基层结构)   www.

第五点是: 58年10月3日 ,刘少奇说两三年后,很多公社就会变为全民所有制。”   www.

(点评:两三年后很多公社就会变成全民所有制。这与北戴河中央会议公报的精神是相违背的。公报上说:“由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是一个过程,有些地方可能较快,三、四年就可完成,有些地方,可能较慢,需要五、六年或更长一些时间。”)   www.

第六点是:刘少奇1958年9月19到28日,视察江苏时说:“一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   www.

(点评:他嫌一万斤少了,希望农民还能多打些。)   www.

第七点是:“1958年9月,刘少奇在江苏视察时非常关心人民公社实行粮食供给制。……他还说,“农民吃饭不要钱,搞供给制,乡社干部势必跟着走,乡干部一改,县干部、省干部,直到中央的也要跟着改。地方改了,军队也得改。   www.

(点评:这就是要搞全民吃饭不要钱。)   www.

还有,薄一波说:这年“九月中旬,中央有关负责同志在江苏、浙江两省召开人民公社干部座谈会,起草了一份以分配问题为中心的题为《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次修改稿)》的文件。文件规定:公社社员除吃饭不要钱外,所得工资报酬,一律存在公社,发给存折,不计利息;社员消费需要,由公社统一购买,统一分发,或由社员凭存折到公社门市部选购。‘无论统一分发或自行选购,均采取转账办法,实行非现金结算,以便减少货币流通范围和杜绝资本主义。’在将文件报送毛主席审察时,这位负责同志还建议毛主席于国庆前后宣布全国吃饭不要钱。文件草案虽然没有被毛主席和党中央采纳,但已用安徽省委办公厅的名义发给省内外一些单位,以致流传很广,影响已成。在一些地方,‘非现金结算’成为打白条、无偿调拨农民财产的借口之一”。(见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册,第753页)   www.

(点评:建议毛主席于国庆节前后宣布全国吃饭不要钱的这位中央负责同志是谁呢?薄一波没有没有说。但从《人民日报》58年9月30日刊载的《刘少奇同志视察江苏》和刘少奇在南京党员干部会上的讲话情况来看,这位负责同志是刘少奇的可能性很大。到底是谁?现在还无法肯定。这位负责同志组织制定的《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意见》传开后,在当时是起了很坏的作用,刮共产风与这份文件的关系也极大。《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次修改稿)》这个文件就是主张取消货币的。因此,希望人们把这位中央负责同志的名字查出来,把他制定的《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次修改稿)》的内容公布出来,以便人们更好地了解大跃进的本来面目。)   www.

邓小平对大跃进推波助澜的特点。新华社1958年9月30日讯 ,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李富春、李雪峰、刘澜涛、杨尚昆、蔡畅和赵尔陆等同志,9月10日至29日先后到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视察了工作,对东北地区工业、农业、文化教育、城市公社、整风等方面工作作了重要的指示。   www.

邓小平等同志视察了鞍山钢铁公司等三十多个工厂和矿山。他们对东北地区工业建设的蓬勃发展表示满意。在视察中,邓小平和李富春同志都指出:东北三省钢铁产量约占全国的一半,机械制造能力占一半以上,是我国工业的重要基地。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全国集中力量把东北建设起来了,东北三省目前的任务,就是充分挖掘潜力,大力支援全国,并逐步合理发展。支援全国的任务完成得好坏,是检查东北三省工作的主要标志。   www.

邓小平和李富春同志一致指出:1959年全国工农业发展的速度,将比1958年还要快得多。东北三省的任务也会越来越大,担子会越来越重,对此必须作好思想准备。为了担负起这一艰巨的任务,东北各企业应该千方百计地挖掘潜力,大大地提高生产水平。东北地区的很多工厂,规模大、设备新,因此也应该作出更多的大事和新事,在生产跃进方面要带头,在挖掘潜力方面要争先,在技术革命方面要放“卫星”,在企业管理方面要出经验。如果用这些标准来要求自己,东北的各厂矿企业就还需要作极大的努力。   www.

邓小平同志和李富春同志勉励各企业、特别是各大企业要高插红旗,拔掉白旗。他们指出:要树立红旗,首先必须彻底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反对老大自满。要树立起敢想敢为的共产主义风格:别人没有的我们可以有,别人作不好的我们可以作好,别人办不到我们可以办到,别人的目标我们可以超过。  这就要彻底打倒贾桂思想,埋葬教条主义。   www.

其次,必须坚定地依靠工人、技术人员和职员的多数,充分地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彻底改变企业管理制度。邓小平同志对长春第一汽车厂的经验表示满意。他说:在企业管理方面,我们的“宪法”就是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的两参一改三结合。长春汽车厂按照这个“宪法”办事,他们真正把群众发动起来了,工人参加了行政管理,也参加了工厂设计和技术管理。这个工厂原来设计是年产汽车三万辆,现在准备把生产能力提高到十五万辆。与此相反,如果思想不解放,陈规陋矩不破除,尽管企业管理人员天天睡到高炉旁边去,也于事无补。   www.

在思想改造的基础上,必须大闹技术革命。他说:我国的农业关已经基本过去了,工业关和科学技术关还基本上没有过去,应当努力过好这一关。在技术革命中,大工厂和大学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单位要努力钻研本行业的尖端技术。小平同志谈到思想解放的深刻意义,他说:物质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人们只要掌握了它,就能使它更多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要掌握它,关键又在于敢不敢想,敢不敢作,和是否善于去揭露物质的秘密。只要人们思想解放,就能迅速掌握技术,充分地认识和发挥物质的力量。   www.

东北地区目前交通运输很紧张,电力严重不足。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呢?小平同志和富春同志一再指出:克服这些困难,不能等待别人的帮助,而要以自力更生为主。他们号召用“土”洋结合的办法,发动群众大办电力和大办运输。  

东北的农业生产还没有翻身   www.

要用不断革命精神领导农业   www.

邓小平等同志视察了哈尔滨近郊的金星人民公社、双城县的幸福人民公社、盖平县的太阳升人民公社,并听取了三个省的农业情况的汇报。小平同志指出: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按常规来说,同过去来比,是有进步的。但是,目前是一个出奇迹的时代,全国粮食产量今年可能增产100%以上,而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增长不过百分之几十甚至只有二、三十。这样一比较,东北的农业就还没有翻身。   www.

邓小平同志指出:全国农业增产的经验,概括说来就是水、肥、土、种、密加上田间管理齐头并进。这是农业生产的“宪法”,是毛主席的“宪法”,是事实证明了完全正确的“宪法”,是已经创造了奇迹的“宪法”。东北的某些领导人和广大地区没有坚决执行这个“宪法”,而继续执行着宽垅浅耕、广种薄收的老一套,不是用革命的办法而是用改良的办法领导农业,结果使农业生产大大落后了。这个事实,反映了农业生产战线上两条道路两种方法的斗争还很尖锐,说明农业方面还有白旗未拔,思想还没有解放。   www.

邓小平同志勉励大家要在农业方面掀起一个革命运动。他说:必须本着不断革命的精神,根据以上所说的农业“宪法”的各条,深入检查思想和工作。今年增产的少一些,不要灰心,重要的是取得教训,以便在1959年迅速赶上全国的水平。同时,要把真实情况向群众讲清楚,发动群众大鸣大放大辩论,组织群众到关内参观学习。农民群众是愿意多增产的,只要领导干部抓得紧、方向对头、任务明确、措施具体,就一定能把他们动员起来,迅速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面貌。   www.

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幸福社和太阳升社的时候指示说,每一个社明年都应该指定一两个耕作区作大面积丰产试验。可以把现有土地耕种面积缩小一些,集中力量搞好密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样,既可以增产粮食,又可以使一部分土地绿化,一部分土地轮休。小平同志还指示农村要大大增加生猪饲养数量。他说,只有把农林牧副渔统统发展起来,才能增加生产和增加收入,才能使人民公社巩固发展;公社是建立在生产大发展和人民政治觉悟提高的基础上的。他希望太阳升社在最近制定出一个长远计划,并向他们生动地描绘了农村建设的远景。他说,将来要把农村的居民点都建设成一座座漂亮的城市,有电影院、剧院、运动场;房屋都要改建;城中遍种花果;工农商学兵全面发展。大城市所有的一切,你们都可以有。这样,就可以消灭城乡差别。这种居民点,人少了是办不起来的,大约是数万人一处。   www.

大学要全力研究尖端科学技术   www.

中小学学生参加劳动应多样化   www.

邓小平等同志参观了一些科学研究机关和大学校的科学研究成果,对他们的创造发明很关怀。还视察了一些大学和中小学。他们听说吉林大学在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方面已取得不少成就,全校师生在六个星期内编出了二千五百万字的讲义,都一致表示满意。邓小平同志指出:大学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结合教学内容全力作好尖端科学技术的研究和试验。他说:新编的教材,虽然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但是起码比旧的教材好,因为它是在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搞起来的。   www.

邓小平等同志对哈尔滨十八中、十九中和四平市六马路小学贯彻劳动和教育结合的教学方法表示满意。小平同志在视察中指出:中小学学生参加劳动要同年龄相适应,要多样化,以便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劳动的收入,不要按人分配,最好是由学校统一掌握。除了给困难学生一些补助外,应当尽量用来举办公共福利事业,逐渐作到不收学杂费用、免费洗澡理发、统一发给鞋袜和零用、以至吃饭穿衣都不要钱。总之,要培养共产主义思想,贯彻共产主义精神,不能助长个人主义。小平同志还十分关切地告诉学校的领导人员: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和生产活动,无论如何不应当削弱学校的基础课程。   www.

邓小平等同志还视察了哈尔滨、长春、四平、沈阳四个市的民办工厂,听取了在城市试办公社的汇报。小平同志指出:城市公社必须办。全国农村正逐步公社化了,城市不能落在后边。城市办公社还没有经验,应该先作多种多样的试验。向共产主义过渡,包括很多内容,例如建立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制度;干部参加劳动;消灭资产阶级法权的等级制度;生活的供给制;树立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等等。但目前首先应该把生产搞起来,使城市人力各尽其才,物力各尽其用。他说,在城市中,可否以一市一区为一公社,请各省市同志考虑。   www.

城市必须办公社先作多种试验   www.

并且应尽快地实行全民所有制   www.

城市公社的所有制,最初可有三种形式,即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全民结合的所有制。但是归根到底,城市公社总应该尽快地实行全民所有制。一些民办工厂,如果一开始就能实行全民所有制,就不必经过集体所有制的过渡形式。城市公社的分配,也可以先采取不同形式,以后再逐步统一。大的国营企业,财务和生产计划仍然由国家统一管理,但在企业分成和劳保福利费中,可以抽出一部分交公社支配,由公社统一安排企业职工的生活福利。他说,以上意见,只是作为建议,请各省市具体研究。   www.

小平同志详细询问了四平市的情况。四平市地方工业发展很快,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末,除开国营和省营企业外,市营和民办工业的总产值可能达到十二亿到十五亿元,如果以百分之十几或20%用作分配,全市每人每月即可收入一百多元。全市粮食、蔬菜和肉类也可能完全自给。全市十三万人口,除老弱和学生外,绝大部分都参加了生产,领取了工资。根据以上情况,小平同志认为四平市已具备了组织市公社的条件。他指示市委迅速作出一个规划,草拟出公社章程,在群众中进行酝酿,并建议吉林省委在此试点,取得经验。   www.

邓小平同志说:在全国范围内,整风虽然已经结束,但在个别省区和个别企业中,凡是整风不深不透的,都必须继续发动群众大鸣大放大辩论,把整风进行到底,并用群众运动的方法来推动生产和工作的大跃进。   www.

在视察中,邓小平同志和李富春同志先后在黑龙江和辽宁两省的省委扩大会议上作报告。李富春同志在鞍山市群众大会上作报告。   www.

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员在东北三省的视察和指示,给了广大干部和群众以极大的启示和鼓舞。黑龙江和辽宁两省省委扩大会议,鞍山市委和鞍山钢铁公司的领导干部,都深入地讨论了邓小平和李富春同志的报告。黑龙江的重型机器厂,原计划今年11月初安装好一台六千吨的水压机,现已决定提前在9月底装好,作为向国庆的献礼。哈尔滨电机厂、汽轮机厂、锅炉厂原计划明年生产四百五十万千瓦的发电设备,经过讨论后,决定跃进到五百五十万千瓦。鞍山钢铁公司也修改了生产计划,今年要产钢四百五十万吨。盖平县太阳升人民公社也决定在今年亩产八百斤的基础上,争取明年达到亩产两千五百斤。*   www.

新华社 (1958.10.01) 《人民日报》   www.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邓小平召集贵州省湄潭、余庆、绥阳、遵义、桐梓等县的县委第一书记开了一个座谈会。   www.

在视察中他主张:“要集中力量搞高产地。决心要丢掉一些(田地)。路上看到那些石头缝缝里种的包谷,统统不要种。”,“五百万亩坡地砍掉四百万亩,每亩(产量)达四千斤,后年真可以不种地了。”   www.

他提出:猪圈“不要安设在居民点”,“不是要田间积肥吗?安在田间去,居民点的卫生也好。”要成立“胡思乱想办公室”,“要弄几个人来”,“专门胡思乱想。”   www.

邓小平的以上言论,除了鼓吹浮夸风外,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小平同志指出:城市公社必须办。全国农村正逐步公社化了,城市不能落在后边。城市办公社还没有经验,应该先作多种多样的试验。向共产主义过渡,包括很多内容,例如建立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制度;干部参加劳动;消灭资产阶级法权的等级制度;生活的供给制;树立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等等。但目前首先应该把生产搞起来,使城市人力各尽其才,物力各尽其用。他说,在城市中,可否以一市一区为一公社。请各省市同志考虑。城市公社总应该尽快地实行全民所有制。一些民办工厂,如果一开始就能实行全民所有制,就不必经过集体所有制的过渡形式;二是成立“胡思乱想办公室”。   www.

还有《毛泽东传》里说,1958年11月3日到5日,是吴芝圃主持起草《十五年社会主义建设纲要四十条》,6日,就由邓小平主持社会主义建设纲要四十条的起草工作。9日上午,毛泽东主要就纲要四十条问题发表意见。他说:  

第一,……第二,……第三,……   www.

“第四,高指标问题。纲要中提出,到1967年要达到年产四亿吨钢。毛泽东问:‘许多问题,我不清楚你们是根据什么这样提的。工业方面为什么搞四亿吨钢?到1962年搞多少吨?(有人答:一亿吨。)五年就增长三亿吨。怎么增法?’他说:‘现在有些问题相当混乱。不仅在公社方面,就是在中央、省、地这三级里头,都相当混乱。钢、机床、煤、电四项高指标吓人,四十条发到哪一级,要做政治考虑。’”后来这个《纲要四十条》被毛泽东封杀了,没有交大会讨论。  

“第五,工作方法问题。他说:‘第四十条,一大堆观点,使人看了不满意。中心是要解决实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不要捆人、打人、骂人、辩论人,罚苦工,动不动辩你一家伙。要提倡实事求是,不要谎报。《人民日报》最好要冷一点。要把解决工作方法问题当成重点,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实事求是。”(参看《毛泽东传》893――894页)   www.

由邓小平主持制定的《十五年社会主义建设纲要四十条》中的高指标和浮夸风,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被毛泽东封杀了。毛泽东还说:“现在有些问题相当混乱。不仅在公社方面,就是在中央、省、地这三级里头,都相当混乱。”   www.

(点评:请大家思考一下,毛泽东这里说的中央相当混乱是指那些人?如能把邓小平制定的《十五年社会主义建设纲要四十条》全文公布出来,对人们了解真实的大跃进是有很大帮助的。)   www.

《人民日报》一群人的推波助澜。众所周知,1958年,《人民日报》刊载了许多“卫星”,这些“卫星”全是假的,在国外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在国内造成了严重的恶果。下面造假故然可悲、可耻、可恨,但《人民日报》的人们居然相信那些天方夜谭的数字(粮食亩产一万斤、几万斤、十几万斤)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的荒唐口号,并把它们大张旗鼓地刊登在《人民日报》上。这些天方夜谭的数字和荒唐的口号,对浮夸风和弄虚作假就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人民日报》对刮浮夸风和共产风也起了很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www.

就是在这些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人们推波助澜下,大跃进才在全国轰轰烈烈地进行。   www.

党中央七个常委对大跃进的态度   www.

当时的七个常委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林彪、邓小平。   www.

毛泽东。在大跃进中,十五年钢赶上英国是毛泽东1957年在莫斯科提出的,十二年实现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使粮食亩产分别达到四百斤、五百斤、八斤是毛泽东主持制定的,除此而外,还没有发现他单独提出过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其他人开始提出的天方夜谭的高指标,有的表示怀疑(如一年、两年、三年完成《四十条》),有的他基本上是同意的(如王鹤寿提出的钢两年赶上英国)。但后来,他逐渐发现有虚假、浮夸现象严重,从58年11月起,他就千方百计想办法纠正。后面有一节要专门谈毛泽东纠“左”问题。   www.

刘少奇。我先要说几句公道话。有人说,刘少奇是浮夸风、共产风的“始作俑者”是不正确、不公正、不实事求是的。事实证明,刘少奇大量的浮夸风等,基本上是58年的6月14日开始的,而这以前有些省市和中央的一些部委就刮起了浮夸风和共产风了。因此,刘少奇不是浮夸风的“始作俑者”。但是,刘少奇对刮浮夸风和共产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有所发明,如他说:十五年可以赶上美国,再有十五年等于三、四个美国,这就是他的独创。他还说,人民公社三、四年就可以从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他还提倡,五八年就实行全国吃饭不要钱(包括军队)……。   www.

周恩来。“跃进”这个词是他的发明。“大跃进”这个词,是1957年底他告诉毛泽东的。至于“大跃进”这个词是他的发明创造,还是谭震林的发明创造,现在还搞不清楚。现在还没有发现周恩来在大跃进中有浮夸风和共产风的言行。   www.

朱德。现在还未发现他在大跃进中的不当言词。   www.

陈云。陈云本来对经济建设是很慎重的,但在王鹤寿和袁保华等人的唬弄和忽悠下,他也同意58年生产1070万吨钢,并提出搞“土炉子”炼钢的办法。  

林彪。他是58年5月才增补为党中央常委的,现在也未发现他有不适当的言词。   www.

邓小平。邓在大跃进中言词虽不多,但却惊人,58年9月,他在东北视察时说,粮食增产20、30%是右倾保守,要增产100%才对,并鼓励东北要快点搞城市人民公社,最好是一个城市一个公社。11月他在贵州视察时,他强调少种多收,要求那里成立“胡思乱想办公室”。58年11月6日,他接替吴芝圃制定的《十五年社会主义建设纲要四十条》中规定,1972年钢产量要达到4亿吨,按人口平均超过英国。这个纲要的浮夸风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www.

五八年对毛泽东说真话的只有几个人   www.

1958年对毛泽东说真话的人不多,直到现在,我发现的只有五个人,他们是:   www.

第一个说真话的人是李锐。1958年1月,在南宁会议上,长江水利委员会负责人林一山,主张修三峡电站,毛泽东也有意向想修。当毛泽东听说水利部副部长李锐有不同意见时,毛泽东就把李锐请来,与林一山各抒己见。林一山讲了两个小时,写了2万多字,主张修。李锐讲了半小时,写了8千多字,主张暂时不要修。   www.

毛泽东听了他二人的讲话和看了他们的文章后,接受李锐的意见,暂时不修,并表扬了李锐,还要李锐当他的兼职秘书。会后,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还对李锐戏言说:“你中了状元了!”(参看吴晓梅、刘蓬著《毛泽东走出红墙》第26――29页)   www.

(这说明,即使是反对的意见,只要是真话,有道理的话,毛泽东是虚心接受,并改正原来的设想。)   www.

李锐有才无德,这次他说真话,“中了状元”。59年在庐山会议上,他说假话,既害了他自己,也害了彭德怀等人。开始他给毛泽东写信说假话,欺骗了毛泽东。当黄克诚说了真话之后,他就很被动。他为了挽回自己的被动局面,夜晚到毛泽东住处,给毛泽东跪下,反戈一击。(给毛泽东写信说假话是李锐自己在《毛泽东的秘书手记庐山会议实录》中说的。给毛泽东跪下反戈一击,是李锐当年的同伙周惠的回忆说的)   www.

第二个说真话的人是胡秀云。1958年北戴河会议后,九月初,毛泽东又南下考察,想知道大跃进中有什么问题没有?“在郑州,听了河南省委书记和工作团领导的汇报后,他感到他们一片叫好声中,就是没有反映问题。他问:‘有什么问题没有?不要只说成绩,我想知道有什么问题没有?’一连问了几遍,还是没有问出个所以然来。所以毛泽东要找工作团的普通工作人员来开会,再问问情况。”   www.

工作团是中央机关下放锻炼的干部。这些干部“对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大家还是一片叫好声。”“毛泽东似乎对这一片叫好声不满足。他盯住了坐在身边不远处的胡秀云,决定单刀直入:‘小胡,你说说,有什么问题没有?’”   www.

胡秀云说:“反正我看妇女挺高兴的。原来围着锅台转,现在吃大食堂,解放了。”   www.

毛泽东听后又说:“你是不是吹牛?大锅菜炒出来的就是不如小锅菜炒出来香么。”   www.

这时,胡秀云才说了真话:“我就是纳闷,怎么晚上亩产400斤,早晨就成了1000斤了?有些干部一个比一个能吹。”   www.

在场的人都很吃惊,而且都不吭声。毛泽东转过头,拿眼去看河南省委的干部们,又望望谭震林和廖鲁言说:“你们到底是在放卫星还是在放大炮?”   www.

谁也没有回答,会场沉默了好一会。(参看上书179――181页)    www.

(胡秀云讲了真话,没有受到批评,相反,受批评的是那些管农业的高级干部们,这也说明有的高级干部对毛主席没有说真话)   www.

第三个说真话的人是李达。1958年9月中旬,中共一大代表、武汉大学校长李达,见毛泽东就问“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这个口号你赞不赞成?。当毛泽东说“这个口号有两重性”时,李达就打断毛泽东的话说:“你说这个口号有二重性,实际是肯定这个口号,是不是?”   www.

毛泽东立即反问道:“肯定怎样?否定又怎样?”   www.

李达气冲动地说:“润之现在不是胆子大小……,你脑子发热,达到39度高烧,下面就会发烧到40度,41度,42度,……这样中国人民就要遭受大灾大难,你承认不承认?”   www.

毛泽东听了这话就坐不住了,他也十分生气地说:“你说我发烧39度,我看你也有华氏百把度了……”   www.

事后,毛泽东对陪同他的湖北省委副秘书长梅白说:“小梅,今天我们两个老家伙,很不冷静,这在你们青年人面前示范作用不好。……我现在在认识论上发生了问题,离开客观走向主观唯心主义。我和李达的争论我是错误的。……听了鹤鸣(李达)兄的话很逆耳。这是我的过错。过去我写文章提倡洗刷唯心精神,可是我这次就自己没有洗刷唯心精神。”毛泽东叫梅白通知李达再进行交谈,转告李达“六十而耳顺”,感谢他的帮助。李达得知这些情况后,感慨地说道:“还是润之的气量大。(参看《毛泽东大智谋》下册,904――905页)   www.

(这说明,只要是真理,即使是当面顶撞了毛泽东的人,毛泽东不仅虚心接受,还要作自我批评。)   www.

第四个说真话的人是晏桃香。1958年10月26日下午,毛泽东的专列停在湖北孝感站外,邀请当地的干部和农民代表上车座谈。农民代表晏桃香是生产队妇联主任,当毛泽东问晏桃香:“你赞成开夜车吗?”   www.

晏桃香说:“说实话不赞成,但上面要我们开夜车,我是妇联主任,不能不开。我认为开夜车划不来,花钱得多,费力很大,第二天还打不起精神,大家都不愿意。”   www.

毛泽东又问:“你认为你所在的生产队粮食产量能达到指标吗?”   www.

晏桃香答:“差十万八千里。”   www.

毛泽东又问:“那么你想如何办呢?”   www.

晏桃香恳切地说:“希望上面实事求是。”   www.

晏桃香说完之后,在座的就有人鼓掌。之前就有一些干部汇报说,事实上老百姓有的已经开始饿饭了。毛泽东听着听着就流下泪来。(参看上书903――904页)   www.

(这些说真话的人,不仅没有受到毛泽东的批评和打击,而且还得到不同程度的表扬,这些人对毛泽东纠正大跃进中的错误起了推动作用。如果当时在高、中级干部中多一点说真话的人,大跃进的错误就不会那样严重了。也许有人要说,彭德怀说真话就挨整了。彭德怀挨整不完全是因为说真话,而是另有更复杂和更深层次的原因。我在《五九庐山真面目》中,对这个问题作了初步探索,不久前,公布周惠对庐山会议的回忆更值得人们深思。) 

毛泽东在大跃进中自始至终反对“浮夸风”和“共产风”   www.

毛泽东在58年大跃进中,开始头脑有点热,但他自始至终反对“浮夸风”和“共产风”。   www.

大跃进开始发动时,毛泽东还是很谨慎的,吴冷西说:“在会议(58年3月的成都会议上,毛主席也多次讲到办事要留有余地。本来,南宁会议订的《工作方法六十条》中,曾规定:苦战三年,争取大部分地区基本改变面貌。到了成都会议,毛主席一开始就提出究竟要多久完成十年农业计划和工业计划?他开始设想:苦战三年,基本改变本省面貌,争取七年内实现农业四十条,五年实现农业机械化。他请各省研究。在会议过程中,毛主席看到河南的计划是苦战一年,实现四五八、水利化、除四害和消灭文盲,辽宁要一年实现三自给(即粮、菜、肉本省自给)。他说,也许你辽宁是对的,我怀疑是错的,你是马克思主义,我是机会主义。河南今年办四件大事,有些可能做到,有些可能做不到,就算全都能做到,可不可以还是提五年做到。今年真的全做到了,也不要登报。人民日报硬是卡死。否则这个省登报,那个省登报,大家抢先,搞得天下大乱。一年完成不登报,两年完成恐怕也不要登报。各省不要一阵风,不要看河南说一年完成,你也说一年完成。就让河南今年试一年,灵了,让它当第一。你明年再搞。只差一年,有什么要紧。毛主席说,此事关系重大,他到武昌时要找吴芝圃谈谈。他还说,1955年合作化高潮时,周小舟看见别的省一年实现高级社,紧张得不得了。其实不要紧。李井泉就从容不迫,四川实现高级化不是五五年,也不是五六年,而是五七年,不是也蛮好吗?”   www.

“毛主席说,现在报纸宣传报道上要调整一下,不要尽唱高调,要压缩空气,这不是泼冷水,而是不要鼓吹不切实际的高指标,要大家按实际条件办事,提口号、订指标要留有余地。”(吴冷西《忆毛主席》第63――64页)   www.

(请注意!58年1月,毛泽东就警告:不要一阵风,搞得天下大乱,不要鼓吹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毛泽东的话,人们为什么不听?高指标还越吹越凶呢?这到底是谁这到底之过呢?)   www.

58年4月上旬,“在曾希谈到安徽大搞水利工程时,毛主席说,现在说苦战三年改变面貌,其实三年之后还要苦战五年,才能完成40条。提口号要注意留有余地。苦战三年只能算是初步改变面貌,对于下面报上来的成绩,不可不信又不可全信。凡是有真必有假,要打个折扣才稳当一点。”   www.

“在舒同谈到山东三年实现40条有把握时,毛主席说,今年是空前的一年,这样的大跃进在历史上未曾有过,我们没有经验。今年要看一年,明年胆子可能大一点,现在还是要小心谨慎,不要把事情说满了。”(同上67页)   www.

(毛泽东一再强调:订计划、提口号要留有余地,不要把事情说满了,可是有些人就是不听,不仅说满了,而且还说过头,还弄虚作假。)   www.

4月中旬,毛主席说:“近来报纸的宣传反映实际不够,但也有不实之处,如指标、计划讲得过头了。现在要调整一下,压缩空气。鼓劲的话要讲,但不要华而不实。   www.

“现在各地提出这个‘化’那个‘化’很多。……但报纸宣传要慎重。……不要随便宣传已经实现了。即使是讲订规划、提口号,也要留有余地,在时间和空间上说得活一点。否则,说一年或两年完成,那不是以后没有事情干了吗?要留给后代子孙一些事做。现在说苦战三年改变面貌,其实只是初步改变面貌,能否做到还得看一年。   www.

“报纸宣传要搞深入、踏实、细致。我们讲多快好省的方针,报纸上不能只讲多快,不讲好省。……。   www.

“现在全国出现高潮,出现许多新鲜事物,但也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同上70――71页)   www.

(58年4月,毛泽东就说,指标、计划讲过头了,他还戏言“要留给后代子孙一些事做”。报纸上不要只讲多快,不讲好省。毛泽东言之谆谆,一些人却听之藐藐。很多高指标就是在这以后出现的,因此,58年的“浮夸风”不是毛泽东刮起来的,不是毛泽东的过错。)   www.

 1958年8月13日 ,他去天津新立村参观稻田。有关领导同志和社领导汇报说,亩产10万斤。他摇头撇嘴,表示不相信。他说:“不可能的事。”他指着一位领导同志说:“你们没有种过地。这不是放卫星,这是放大炮。”有的同志为了证明亩产10万斤,让小孩往水稻站。毛泽东摇头说:“娃娃,不要上去。站得越高,跌得越重哩。”又说:“吹牛,靠不住的,我是种过地的。亩产10万斤?堆也堆不起来么!”9月在湖北省,当时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讲有一块试验田亩产上万斤。毛泽东摇头说:“我不相信。”王任重又说,这是农村工作部长亲自验收的。毛泽东还是摇头说:“靠不住,谁验收也靠不住。除非派军队站岗放哨,单收单打,看住人不往里参假才算数。”外国朋友问他,亩产万斤粮的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他一笑了之:“不要相信这些骗人的数字。”(见许全兴著《毛泽东晚年的社会主义探索与试验》125页)   www.

 58年8月29日 ,毛泽东在修改人民公社决议稿时,还专门写了一段话,即:“人民公社建成之后,不要忙于改集体所有制为全民所有制,在目前还是以采用集体所有制为好,以避免在改变所有制的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麻烦。实际上,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中,就已经包含有若干全民所有制的成分了。这种全民所有制,将在不断发展中继续增长,逐步地代替集体所有制。由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是一个过程,有些地方可能较快,三、四年内就完成,有些地方,可能较慢,需要五、六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过渡到全民所有制,如国营工业那样,它的性质还是社会主义的,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然后再经过多少年,社会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全体人民的共产主义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主义时期还不得不保存的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都逐步地消失了,反映这些差别的不平等的资产阶级法权的残余,也逐步地消失了,国家职能只是对付外部敌人的侵略,对内已经不起作用了,在这种时候,我国社会就将进入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时代。”(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册,746-―747页)   www.

(请注意!开始建立人民公社时,毛泽东就说:“不要忙于改集体所有制为全民所有制,在目前还是以采用集体所有制为好,以避免在改变所有制的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麻烦。……社会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全体人民的共产主义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都极大地提高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都逐步地消失了,……在这种时候,我国社会就将进入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时代。”可是,在建立人民公社时,一些人不仅急急忙忙由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还急急忙忙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其中就包括党内第二人物刘少奇。)   www.

毛泽东还说:“办人民公社,要试,一个县要有一两个试点,不要一哄而起。”(同上744页)   www.

(建立人民公社时,根本就没有试点,几乎是在九月一个月内,就一哄而起,在全国实现公社化了。)   www.

还有,在这次会上,柯庆施提出“公社实行吃饭不要钱”,有很多人同意柯庆施的意见。毛泽东明确表态:“吃饭不要钱的办法,可以逐步实行,暂时不定,明年是否实行,到时候再看。”   www.

(58年9月,建立人民公社时,通通都是吃饭不要钱,没有人按毛泽东的意见办。)   www.

 58年11月6日 ,吴冷西说:“当我们汇报到有些公社搞集体住宿时,毛主席生气地说,那种搞法不是给国民党对我们的诬蔑帮了忙吗?凡是这样搞的地方我都支持群众起来造反。这些干部头脑发昏了,怎么共产党不要家庭呢?要禁止拆散家庭,还是一家人大、中、小结合为好。   www.

“谈到群众大炼钢铁的干劲很大,地里的庄稼没有人收时,毛主席说,1070万吨的指标可能闹得天下大乱。从北戴河会议到年底只有四个月,几千万人上山,农业可能丰产不丰收,食堂又放开肚皮吃,这怎么得了?这次郑州会议要叫大家冷静下来。”(吴冷西《忆毛主席》103页)   www.

(对那些极左搞法,毛泽东生气了。)   www.

还有《毛泽东传》里说,1958年11月3日到5日,是吴芝圃主持起草《十五年社会主义建设纲要四十条》,6日,就由邓小平主持社会主义建设纲要四十条的起草工作。   www.

9日上午,毛泽东主要就纲要四十条问题发表意见。   www.

“第 一,家庭问题。针对公社化运动中在一些地方出现的拆散家庭的左的做法,他主张在纲要里写进这样的话:‘废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不合理的家长制。在住宅方面,注意使住房适宜于每个家庭的男女老幼的团聚。’”   www.

(毛泽东是反对拆散家庭的。在大跃进中,究竟是那些人,主张拆散家庭?)   www.

“第二,商品问题。他说:‘许多人避而不谈商品和商业问题,好像不如此就不是共产主义似的。人民公社必须生产适宜于交换的社会主义商品,以便逐步提高每个人的工资。在生活资料方面,发展社会主义的商业;并且利用价值法则的形式,在过渡时期内作为经济核算的工具,以利逐步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列宁曾经大力提倡发展商业,因为苏联那时城乡商品流通有断流的危险。我们在1950年也曾经有过这种危险。现在运输情况不好,出现断流的状态。我看要向两方面发展:一是扩大调拨,一是扩大商品生产。不如此,就不能发工资,不能提高生活。’”   www.

(毛泽东反对取消商品、消灭货币。陈伯达主张消灭商品和货币,58年9月,有个中央负责同志主持制定的《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次修改稿)》中,也主张取消商品,消灭货币)   www.

“第三,资产阶级法权问题。他说:‘一部分必须破坏,如等级森严,居高临下,脱离群众,不平等待人,不是靠工作能力吃饭,而是靠资格,权力。这些方面必须天天破除。破了又生,生了又破。’又说:‘我们要恢复供给制,但要保留适当的工资制,保留一部分多劳多得还是必要的。’”   www.

“第四,高指标问题。纲要中提出,到1967年要达到年产四亿吨钢。毛泽东问:‘许多问题,我不清楚你们是根据什么这样提的。工业方面为什么搞四亿吨钢?到1962年搞多少吨?(有人答:一亿吨。)五年就增长三亿吨。怎么增法?’他说:‘现在有些问题相当混乱。不仅在公社方面,就是在中央、省、地这三级里头,都相当混乱。钢、机床、煤、电四项高指标吓人,四十条发到哪一级,要做政治考虑。’”   www.

(请人们主意!这时,已经是58年11月了,大跃进中的“共产风”、“浮夸风”和弄虚作假已经充分暴露出来了,毛泽东正在纠正这些错误,而邓小平这时接替吴芝圃制定的《十五年社会主义建设纲要四十条》中的“浮夸风”等却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毛泽东说:“现在有些问题相当混乱。不仅在公社方面,就是在中央、省、地三极里头,都相当混乱。”这里的中央究竟是指的哪些人?毛泽东把四十条中的问题看得很严重,“高指标吓人,四十条发到哪一级,要做政治考虑。”后来这个《纲要四十条》被毛泽东封杀了,没有交大会讨论。)  “第五,工作方法问题。他说:‘第四十条,一大堆观点,使人看了不满意。中心是要解决实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不要捆人、打人、骂人、辩论人,罚苦工,动不动辩你一家伙。要提倡实事求是,不要谎报。《人民日报》最好要冷一点。要把解决工作方法问题当成重点,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实事求是。”(参看《毛泽东传》893――894页)   www.

(由此看出,邓小平主持制定的《四十条》,不仅没有纠正当时大跃进中出现的错误,而且还在错误的道路上狂奔。)   www.

为了纠正大跃进中的错误,从11月8日到10日,“毛主席带领与会同志逐章逐段阅读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小册子,上午和下午都边读边议。他指出:现在有几十万以至几百万干部头脑发热,有必要组织大家学习这本书和另一本书《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以澄清许多糊涂观念,保持头脑清醒,否则,急于过渡,搞产品调拨,农民会起来造反的”。(吴冷西《忆毛主席》103――104页)   www.

(为了澄清几百万干部的糊涂观念,他带领与会的人们逐章逐段阅读斯大林著《苏联论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可见毛泽东为了纠正一些人的糊涂观念,真是用心良苦。)   www.

 11月22日 ,“毛主席原想同各大区组长商量降低1959生产指标,首先是钢的指标……。毛主席设想可否把钢产量指标从3000万吨减为1800万吨。他原想说服他们,结果反而是各组长力图说服毛主席维持原来的指标。毛主席说,他们都想打通我的思想,我硬是想不通,因为他们缺乏根据。他们有的大区明年要增加钢产两倍,有的省要增加四倍增加十几倍,有的省竟然要增加三十倍。这怎么叫人相信?”   www.

“毛主席还说,中央已有12个部长写了报告,指标高得吓人,似乎要立军令状。……。铁道部长说1959年要修2万公里铁路。周总理主持制定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草案,规定五年内才修2万公里,他夸下海口要一年完成,怎么完得成呢?如果真的完成了,我甘愿当机会主义者。   www.

“毛主席又说,其实1800万吨钢的指标不是机会主义,能否完成还是个问题,因为今年(1958年)预计炼出的1000万吨出头的钢产量中,好钢只有850万吨,看来郑州会议读了几天书并没有解决思想问题,大家头脑还是发热。1958年钢铁翻一番就使得6000万人上山,闹得天下大乱。明年再来个翻一番以至翻几番怎么得了?”(同上107――108页)   www.

(请大家认真读这三段话,是哪些人在鼓吹高指标。毛泽东对高指标的危害是多么忧虑,为了反对高指标他“甘愿当机会主义者”。)   www.

毛主席说,“现在有些县委不知天高地厚,说什么苦战三年可以过渡到共产主义。这不是发昏说胡话?说是‘穷过渡’,马、恩、列、斯哪里说过共产主义社会还是很穷的呢?他们都说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是产品极为丰富,否则怎么能实行按需分配呢?有些同志要‘穷过渡’,这样的‘穷共产主义’有什么优越性和吸引力呢?   www.

“毛主席说,现在人民公社 供给制,不是按需分配,而是平均主义。……我们现在有些同志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这非常危险。北戴河会议规定了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五个条件,哪一条也不能少,缺一条也不能向共产主义过渡。   www.

“说到这里,毛主席很动感情地说,反正我不准备急急忙忙过渡,我今年65岁,即使将来快要死的时候,也不急急忙忙过渡。(同上111页)   www.

(由此看出,毛泽东是坚决反对“穷过渡”的,他认为现在就向共产主义过渡是发昏说糊话,是非常危险的。)   www.

“毛主席说,凡迷信一定要破,凡科学、真理一定要坚持。资产阶级法权一部分要破除,如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等级森严、娇骄二气,非破不可。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不能破除,如工资制度、国家强制、上下级关系等等,还得坚持。如果把这些必要的、有用的部分也破得体无完肤,就会天下大乱,总有一天要承认错误,还得赔礼道歉。”(同上112页)   www.

(毛泽东强调,凡迷信一定要破,凡科学、真理一定要坚持。对资产阶级法权要一分为二,落后的要坚决破,现在还有用的就不要破,把现在有用的破了就会天下大乱。)   www.

毛泽东一而再,再而三说那样搞要不得,一些干部就是不听,依然我行我素。他无可奈何, 1959年4月29日 ,他直接给省级、地级、县级、社级、队级、小队级干部写信,信中说:   www.

“第一个问题,包产问题。……包产一定要落实。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例如,去年亩产实际只有三百斤的,今年能增产一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吹上八百斤、一千斤、一千二百斤,甚至更多,吹牛而已,实际办不到,有何益处呢?又例如,去年亩产五百斤的,今年增加二百斤、三百斤,也就算成绩很大了。再增上去,就一般说,不可能的……   www.

“第二个问题,密植问题。不可太密,不可太稀。许多青年干部和某些上级机关缺少经验,一个劲要密。有些人竟说愈密愈好。不对。老农怀疑,中年人也有怀疑。……既然要包产,密植问题就由生产队、生产小队商量决定。上级死硬的密植命令,不但无用,而且害人不浅。因此,根本不要下这种死硬的命令。   www.

“第三个问题,节约粮食问题。要十分抓紧,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在十年内,一切大话、高调,切不可讲,讲就是十分危险的。须知我国是一个有六亿五千万人口的大国,吃饭是第一件大事。   www.

“第四个问题,播种面积要多的问题。少种、高产、多收的计划,是一个远景计划,是可能的,但十年内不可能全部实行,也不能大部实行。……目前几年的方针是:广种簿收与少种多收(高额丰产田)同时实行。   www.

“第五个问题,农业机械化问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要有十年时间。……提到机械化,用机械制造化学肥料这件事,必须包括在内。逐年增加化学肥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www.

“第六个问题,讲真话的问题。包产能包多少,就讲能包多少,不讲经过努力实在做不到而又勉强讲做得到的假话。收获多少,就讲多少,不可以讲不合实际的假话。对各项增产措施,对实行八字宪法,每项都不可讲假话。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应当说,有些假话是上面压出来的。上面‘一吹二压三许愿’,使下面很难办。因此干劲一定要有,假话一定不可讲。   www.

“以上六件事,请同志们研究,可以提出不同意见,以求得真理为目的。我们办农业工业的经验还很不足。一年一年积累经验,再过十年,客观必然性可能逐步被我们认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就有了自由了。什么叫自由?自由是必然的认识。   www.

“同现在流行的一些高调比较起来,我这里唱的是低调,意在真正调动积极性,达到增产的目的。如果事实不是我讲的那样低,而达到较高的目的,我变为保守主义者,那就谢天谢地,不胜光荣之至。”(《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八册,235――238页)   www.

(毛泽东以上的意见是完全正确的。但有些干部并没有认真贯彻执行,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就没有把这封信传达到基层去。可见毛主席当时纠正“浮夸风”和“共产风”有多么艰难。从这封信里,也可以清楚地看出,当年毛泽东是坚决反对刮共产风和浮夸风的。)   www.

1959年6月中旬,毛主席指出:“去年我们至少有三大错误:第一,计划过大,指标过高,勉强去完成,必然破坏比例关系,经济失调;第二,权力下放过多,结果各自为政,政策也乱了,钱也花多了;第三,公社化过快,没有经过试验,一下子推开,大刮共产风,干部也不会当家。现在粮食供应紧张,主要是虚报产量,还有吃饭不要钱,敞开肚皮,吃多了。   www.

“毛主席说,多快好省还是可以做到的,但去年太多太快就不行。去年我们只注意多快,不注意好省。什么是多快好省也不甚了了。现在钢的指标降到1300万吨,仍然是多快,因为去年只有810万吨好钢,今年60%,这样的速度在苏联也从未有过。综合平衡我们讲过多次,但还是不容易做到。事非经过不知难。权力下放过多的情况要扭转过来。”(吴冷西《忆毛主席》134页)   www.

“毛主席还说,大跃进本来是好事,但四大指标(钢、铁、粮食和棉花指标)订高了,结果天天被动。经济工作我们究竟没有经验,群众路线究竟怎么样,都值得我们重新考虑。过去一年头脑发热,现在冷下来就是了。人不要不如猪,撞了墙就要转弯。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经验,一定会出现许多新问题,应当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我过去只注意人和人的关系,没有注意人和自然的关系。过去搞民主革命,忙不过来,打仗占了大部分时间。后来 社会主义革命,主要精力是搞阶级斗争。去年北戴河才开始搞经济建设,特别是抓工业。看来,我第一次抓工业,像我1927年搞秋收起义时那样,第一仗打了败仗。不仅我碰了钉子,在座的也碰了钉子。现在不是互相指责、互相埋怨的时候,而是要认真吸取经验教训,赶紧把高的指标降下来,尽快把生产计划落实。”(同上135页)   www.

(毛泽东对大跃进中的错误,承担了责任,并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评。)   www.

 59年6月20日 ,毛主席说,“我们不要务虚名而得实祸。我的感觉,去年北戴河会议以后,从9月到今年5月,一直是被动的。去年11月开始发现问题。这是在郑州会议的时候,一些同志起草了一个15年(1958――1972年)建设纲要,目标是年产4亿吨钢。我当时就问,要那么多钢干什么,有什么用,能不能生产那么多?那个时期就发现大家喜欢高指标,后来又发现陈伯达起草的一个文件,绝口不讲商品交换,甚至连‘商品’两字也不提。我感到一些同志思想中对社会主义经济究竟要不要商品经济,是只搞商品交换还是有商品交换,都糊涂了。于是建议大家读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目的是想使大家对社会主义经济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看法,知道社会主义经济还是商品经济。但是,当时许多同志思想并没有转过来。武昌会议还是高指标,还没有认识平调农民是剥削。第二次郑州会议才解决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问题。高指标从武昌会议、北京会议到上海会议,一降再降,都没有降到实处。可见认识错误不是那么容易可以做到的。人们的思想符合实际要有一个过程。”(同上140页)   www.

(由此看出,直到59年6月,一些人都还在顽固地坚持高指标,叫他们读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并没有解决问题。那个年产4亿吨钢的计划,使浮夸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后来被毛泽东制止了。)   www.

薄一波还说:“‘事非经过不知难呀!’一个时期一股热情,谁不想搞得快一点。但愿望与可能毕竟不是一回事。毛主席首先察觉到这一点,提出‘压缩空气’,说明他的头脑清醒得比我们早,发现和判断问题的敏锐性比我们高,转变不合乎实际的看法比我们快。这的确是很不容易、很值得我们学习的。”(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册817页)   www.

“我们都钦佩毛主席驾驭全局的本领。以上的记述再一次说明,他看问题总是比我们站得高,看得深,一旦了解了真实情况,就毫不犹豫地果断决策,工作效率之高,行动之快,在党内是无与伦比的。如果不是毛主席从纷繁的事物中,找出人民公社总的症结所在,我们的事业就可能被“共产风”所葬送。有了上述的分析,问题就清楚了,就是人民公社在生产关系的变革方面超前了,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正如毛主席指出的:‘问题只是我们在生产关系的改进方面,即是说,在公社所有制问题方面,前进得过远了一点。’”(同上823――824页)   www.

  (薄一波这个人很不错,他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不文过饰非的人,不把功劳归于自己,把过错归于别人的人。)   www.

大跃进的成就与损失   www.

大跃进所取得的成就。从1957年11月到1958年底,核实的粮食产量4000亿斤,比上年增长2、5%。棉花3938万担,比上年增长20、1%。钢产量(剔除土钢)800万吨左右,比上年增长49、1%。同1957年比较,煤产量由1、31亿吨猛增加到2、7亿吨,发电量从193亿度猛增加275亿度,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从2、8万台猛增到8万台。工业建设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都有不少的成就,北京的十大建筑、十三陵水库等,也是大跃进第一回合中建成的。应当肯定,经过第一个回合的大跃进,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有所增强。(见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第709――710页)   www.

还有14个第一:   www.

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制成(1958年3月11日);   www.

第一台电视发送设备试制成功(1958年3月17日);   www.

第一台40匹马力柴油拖拉机出厂(1958年4月12日);   www.

第一台最大的平炉在鞍钢建成出钢(1958年6月1日);   www.

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开始运转,同时建成回族加速器;(1958年6月);   www.

第一个最大的武钢炼钢厂开工兴建(1958年7月17日);   www.

第一台内燃电动机车试制成功(1958年9月14日);   www.

第一台138吨交流电力机车试制成功(1959年1月1日);   www.

第一座重型拖拉机厂建成投产(1959年1月1日);   www.

第一台每秒运转万次的快速能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试制成功(1959年9月);   www.

第一台液力传动的内燃机车试制成功;   www.

第一座大型氮肥厂,试制首批氮肥(1960年);   www.

第一台1、2万吨压力自由锻造水压机制成(1962年);   www.

第一艘由苏联设计中国制造的排水量、21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下水试航(1958年11月28日)。   www.

在交通方面有:   www.

1958年1月,宝成铁路全线通车(全长668、5公里);   www.

1958年1月,鹰厦铁路全线通车(698公里);   www.

1958年3月,昆明铁路同越南铁路正式通车;   www.

1958年8月,包兰铁路通车(全长1000公里);   www.

1958年10月,北京―包头―银川―兰州航线正式通航;   www.

1959年2月,黔贵铁路正式通车(全长605公里);   www.

1959年4月,北京-平壤国际航线正式通航;   www.

1959年12月,重庆白沙沱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www.

1960年1月,兰新铁路通车(全长1315公里);   www.

1960年4月,郑州黄河大桥建成通车。   www.

这些铁路和大桥的建成,对于改善西南、西北和中南内地的交通,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www.

在水利建设方面有以下成就:   www.

1958年5月,修建北京十三陵水库,给北京市人民带来了福音;   www.

1958年11月,海水河拦河硕大坝合拢,使华北五条内河的淡水不再流入大海,并使海水不再返回内河;   www.

1958年12月,黄河三门峡截流完成;   www.

1960年1月,黄河刘家峡水库胜利截流;   www.

1960年,河南省林县,红旗渠(人们号称天河)破土动工,于1969年7月竣工。   www.

1960年2月,河南青铜峡水库拦河坝合龙截流;   www.

1961年3月,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排灌电力网第一期工程完成,受益农田250万亩;1961年12月,新华社报导,农村出现了一批新的电力灌溉区,如著名的广东珠江三角洲;江苏南部和北部地区;浙江杭州、嘉兴、湖州等地区;重要的产棉区河北的天津、唐山、保定、张家口地区;陕西关中地区;河南豫北和郑州、洛阳、三门峡地区;安徽史河、淠河、杭埠河地区;山西南部中部地区。还有各地修的不计其数的大小水库和堰塘。这些水利设施的建设,防洪抗旱起了很大的作用。   www.

(请参看张宏志著《还清白于毛泽东》1-8页)   www.

还有与大跃进密切相关的两项伟大成就,即:大庆油田和两弹一星的建成。大庆油田建成甩掉了我国“贫油国”的帽子,基本上解决了当时我国的能源问题,而且还有多余。这不仅为把我国建成完整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打下了良好的能源基础,同时还能给有些国家提供平价石油,促成他们与我国改善关系。大庆油田建成时,正是世界石油危机,油价暴涨。如当时的菲律宾本是跟美国一起封锁我们的,由于我们卖给它平价石油,促成它提前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   www.

两弹一星建设成功,使中国真正走向世界,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www.

因此,大跃进是有很大成就的。   www.

大跃进造成的损失。大跃进在工业方面的损失,主要是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浪费了资源和资金。在农业方面的损失就大了,由于“共产风”、“浮夸风”和自然灾害,造成了农业全面减产,加之苏联逼债,给全国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有些地方确实饿死了人。这是最大的损失,也是大跃进中的污点。   www.

到底饿死多少人呢?应当以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为准。如果统计局没有这方面的资料,现在国家统计局可以重新调查,调查组的成员,左、中、右人士都应当有,这样调查出来的数字才是稳妥可靠的。现在人们说的:饿死一百多万、一千多万、两千多万、三千多万、四千多万……都是不准确的。   www.

他们中有的人说的死亡数字是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的资料推算出来的,在推算时,他们只根据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增长与减少推算出来的死亡数字,他们推算时都忽略了那时影响出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即:在大跃进期间,夫妻分居的人比较多,仅58年一年就有6000多万青壮年人上山,这对出生率是有很大影响的。从历年的人口统计来看,1963年是我国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增长率最高的一年。为什么63年增长率最高呢?因为62年减少了2000多万城镇人口回到农村,夫妻团聚的时间多了,出生率自然就会高了,人口增长率自然就高了。   www.

有的人说的死亡人数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得出来的。   www.

有的人说的死亡人数是别有用心、胡说八道说出来的。   www.

大跃进中的损失究竟是谁造成的?   www.

把大跃进中的损失归罪于任何一个人都是不正确的,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没有那么大的本领造成这样大的损失。责任是一群人,而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   www.

在农业上的责任人主要是谭震林(他是中央管农业的)和各省市自治区的领导人,他们中有的人想当先进,就弄虚作假,欺骗中央,欺骗人民,搞浮夸风,刮共产风。这是造成饿死人的主要原因   www.

在工业上的主要责任人是冶金部长王鹤寿、国家经委主任薄一波和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工业上的高指标首先是他们刮起来的。特别是王鹤寿,毛泽东都觉得1070万吨钢有完不成的危险,他那冶金部的一邦人却拍胸脯保证能完成。他们的浮夸对中央的影响最大,因为他们是具体在前线管业务的。   www.

陆定一、胡乔木、吴冷西等人也有很大的责任,因为他们是管宣传的主要负责人。1958年3月,毛泽东就指出,《人民日报》不要宣传那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并强调对那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一定要卡死。但是,在1958年10月以前,《人民日报》却不厌其烦的、连篇累牍的,登了许多天方夜谭的“卫星”。这就助长了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进一步弄虚作假,使弄虚作假一浪高过一浪。因此,他们对浮夸风和共产风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www.

在党中央的常委中,刘少奇有很大的责任。张宏志说,“左”倾   www.

错误的始作俑者是刘少奇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刘的一些“左”的言行基本上是在 1958年6月14日 以后才出现的,而吴芝圃、王鹤寿等人的“左”的言行,在58年1月下旬就逐渐出现了,刘的“左”的言行是在吴芝圃、王鹤寿、薄一波和李富春等人的影响下出现的。因此,刘不是“左”倾错误的始作俑者。刘少奇的问题是:在那些“左”的影响下,他有所创造、有所发明、有所前进。如他说:“十五年可以赶上美国,再有十五年等于三四个美国。”“三四十年之后可到共产主义社会。”“两三年后很多公社就会变成全民所有制。”“农民吃饭不要钱,搞供给制,乡社干部势必跟着走,乡干部一改,县干部、省干部,直到中央的也要跟着改。地方改了,军队也得改。”……   www.

刘少奇这些“左”的言行,对当时的“浮夸风”和“共产风”就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当时的错误就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因此,在中央的常委中,刘少奇对当时的错误应负很大的责任。   www.

在党中央的常委中,邓小平也有不可推卸责任。他在视察东北和贵州时的讲话,不是人云亦云,同意别人的意见,而是有创新。如说东北的粮食只增产20――30%是落后的表现,要增产100%才算粮食过关。他还摧促东北尽快成立城市人民公社,而且要一个市就成立一个人民公社。在视察贵州时,要求要少种多收,要成立“胡思乱想”办公室。58年11月,他接替吴芝圃制定的《十五年社会主义建设纲要四十条》中规定,1972年钢产量要达到4亿吨,按人口平均超过英国。这个纲要中的浮夸风就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www.

毛泽东的责任说大也大,说小也小。说他的责任大,是因为大跃进是他领导的,王鹤寿等人提出那些不合实际的高指标,开始他是同意的,出了问题,他当然有很大的责任。说他的责任小,那是因为在大跃进中,他只提了“十五年钢赶上和超过英国”,“十二年实现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如果按这个时间表来逐步实现是不会出大问题的。除此而外,在整个大跃进中,就没有发现毛泽东提出过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对其他人提出的高指标,毛泽东很快就发现了有问题,“共产风”和“浮夸风”等是他最早发现的,并想了很多办法,下大力气纠正那些错误。但是,请注意!当时在常委中,响应毛泽东纠正大跃进中的错误的人不多,在58年、59年整个大跃进中,还没有发现,中央其他领导人指出过大跃进中的错误,更没有发现他们提出纠正错误的办法。有的人还要给毛泽东唱对台戏,如1958年11月初,毛泽东在第一次郑州会议上就开始纠正大跃进中的错误,就是在这时,邓小平主持制定的《十五年社会主义建设纲要四十条》中的高指标却非常吓人。又如“ 58年11月21日 ,毛泽东在武昌会议上讲,现在是吃穷饭,什么公共食堂,现在就是太快,怕犯冒险主义。刘少奇插话说,农村(人均)达到150元至200元的消费水平,就可以转一批(按:指由大队所有制转为公社所有制),将来分批转,这样有利,否则等到更高了,转起来困难多了,反而不利。彭真讲,我们搞了土改,就搞合作化,又搞公社,只要每人到了150元到200元就可以过渡,太多了,如罗马尼亚那样农民比工人收入多时就不好转了。把三化(机械化、电器化、园林化的标准)压低,早转化比晚转化好,三四年就可以过渡。(许全兴著《毛泽东晚年的社会主义探索与试验》171页)   www.

因此,可以说,大跃进的严重问题,是由于各级领导人没有认真按毛泽东的意见办事,没有认真按毛泽东的意见纠正错误。   www.

周恩来只是发明了“跃进”一词,还没有发现他在58年大跃进的高潮中有不妥的言行。   www.

陈云只是在袁保华等人的唬弄下,在大跃进中提出“土法”炼钢,现在还未发现他有其它不妥的言行。   www.

朱德和林彪直到现在也未发现他俩在大跃进中的不妥言行。   www.

从以上资料看出,在大跃进中的错误是很多人共同造成的,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造成的,更不是毛泽东一个人造成的。在中央的常委中,刘少奇和邓小平的责比较大一些,因为他俩在第一线指挥,他们到基层去,不仅没有发现、制止大跃进中的犯错误,而且还火上浇油。   www.

         www.

人们在大跃进中为什么会犯错误呢?   www.

人们在大跃进中为什么会犯错误,犯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许多人把在大跃进中犯错误的原因,归纳成一个“左”字,一“左”了之。这个“左”字原因并没有使人们从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因而,大跃进时期犯过的错误,在改革开放时期照样犯,而且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内容和形式不同而已。   www.

人们在大跃进中犯错误的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有三:第一个客观原因,是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   www.

缺乏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有规律的,但对规律的认识是不容易的,往往是规律遭到破坏时,人们受到惩罚时,人们才开始去重视它、认真去研究它,也只有某个事物发展得比较成熟时,人们才能逐渐认识它。58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只有四十年,中国只有八年,因而当时的党中央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缺乏认识,在经济建设中要犯错误也在情理之中,不必过分苛求。现在也没有把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认识清楚。注意!这里说的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而不是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我国现在不是按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搞经济建设,而是按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搞经济建设。如果说,大跃进中犯错误的原因之一,是对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缺乏认识造成的,那么改革开放中犯错误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要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   www.

第二个客观原因,是人们缺乏搞现代化的科学知识。不仅毛泽东缺乏搞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当时中央的其他领导人和许多省市的负责人以及一些专业部门的负责人都缺乏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当时农业指标不断上升,时间不断缩短,就是各省市的负责人互相攀比哄抬起来的;钢和工业的指标不断上升和时间不断缩短,就是冶金部、计委、经委的报告中提出来的,这表明那些业务部门的多数人也缺乏现代化的科学知识,才闹出那样的笑话。   www.

第三个客观原因,是人们的思想方法有问题。思想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www.

一是急于求成。由于以上两个原因,就出现急于求成,就敢想代替科学、敢想代替规律、敢想代替政策,说大话不要本钱,甚至湖说八道。本来钢产量计划十五年赶上英国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宏伟目标,但人们还不满足,提出两年赶上英国,这还不满足,又提出十五年后,钢产量按人均产量赶上英国,即1972年我国钢产量要达到4亿吨。本来十二年实现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就已经有一定困难了,后来又提出三年基本实现,而河南省委还提出一年基本实现。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弄巧成拙,成为后人调侃、讥讽的资料;   www.

二是一刀切,一哄而起。在那个时候,在个别地方,出现的典型,即使是完全正确的,也应当经过试点,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才能推广,推广时要分批分期的进行,也不能一哄而起。如58年出现的人民公社,至少要经过两年的实践检验才能逐步推广。但58年,人民公社刚一出现,究竟是公猫还是母猫都还看不出来,就在一个五亿多农民的国家里,经济极不发达,农民文化程度又低,不经过试点取得经验,就在全国(少数民族除外)推广人民公社,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在全国实现了人民公社化。搞人民公社是复杂的、深刻的、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如此重大的社会变革,特别是吃饭不要钱,不经过试点,就一哄而起干起来,就肯定要犯错误,不犯错误,那才是怪事。   www.

大跃进时期,人们犯了一刀切、一哄而起的错误,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但后人并没有从一刀切,一哄而起中汲取教训。改革开放以来依然在犯一刀切和一哄而起的错误。拿农村的联产承包来说,在小岗村和一些领导能力弱的公社,搞一下联产承包是可以的,但一刀切,一哄而起推广小岗村的经验,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全国绝大多数人民公社都搞联产承包也就错了,又犯了一刀切的犯错误。因为现在还有“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人,坚持按人民公社主要精神办的村或队,集体致富就搞得非常好,如河南的南街村、四川彭县的宝山村……。当时搞联产承包的典型小岗村,现在与南街村、宝山村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南街村是名符其实的共同富裕了,而小岗村就是扶不起“阿斗”。改革开放以来,还有搞开发区一哄而起、搞房地产一哄而起、搞教育是产业一哄而起、搞学院改大学一哄而起、大学扩大招生一哄而起、搞招商引资一哄而起(一些地方没有条件,就给中小学教师分配任务,叫大家都去招商引资)、搞承包一哄而起(许多单位的公有财产都包到个人的腰包)、各单位搞创收一哄而起(这是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根本原因)、搞私有化一哄而起(使全国人民几十年来,勒紧裤带积累起来的财富,在短短几年就流向私人的腰包,使大量工人失业、使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建机场一哄而起、建高尔夫球场一哄而起,这难道不是在重蹈大跃进一哄而起的覆辙吗?   www.

三是强迫命令,运动群众。现在,有人说,搞经济建设,就不能用战争年代搞群众运动的办法搞经济,毛主席在大跃进中的错误之一,就是用搞群众运动的办法搞经济建设。   www.

这话值得榷确。在大跃进中,不是搞群众运动搞错了,而是运动群众搞错了。群众运动和运动群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群众运动,就是发扬民主,就是动员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让群众自觉自愿地去为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奋斗。这样的群众运动,在战争年代搞是正确的,在经济建设时搞也是正确的。而运动群众,就是强迫群众去干群众不愿干的事。在大跃进中,强迫命令的事不少。有些坏事就是强迫命令造成的。可是人们对大跃进中运动群众和强迫命令造成的后果缺乏认识,在改革开放时,照样搞强迫命令。   www.

改革开放有无强迫命令呢?当然有。只不过表现形势不一样,不像过去那样轰轰烈烈,过去搞强迫命令运动群众还事先通知你,让你讨论讨论,虽然心不服,但嘴上还是服了。而现在搞的强迫命令,事先不让人们知道,知道了也不准你说话(在家骂娘还是可以的),更不准你游行示威反抗,甚至还不准上访。如私有化,买断工龄,使大量工人下岗、失业,这算不算强迫命令?四千多万农民失去土地算不强迫命令?房屋拆迁中有无强迫命令?教育是产业算不算强迫命令?所谓教育产业者就是强迫学生家长多掏腰包也;   www.

第四个原因,就是人们的主观原因,即有的人道德品质不好。过去,把虚报浮夸,弄虚作假,当成是一般的作风问题。这种看法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实质是一些人的道德品质不好,搞欺骗,欺骗中央,欺骗人民,为自己升官创造条件。这种欺骗行为主要是有些省、县、乡干部搞的,但也有一些记者跟着起哄,中央和广大人民受骗是因为他们没有到现场查看受骗,而有的记者是到现场亲眼看到在弄虚作假,为什么不揭露这种欺骗行为呢?编辑部还要公开报到呢?由于是《人民日报》报道的,不仅欺骗了中央,欺骗了人民,就连钱学森这样的大科学家也受骗上当。因为是《人民日报》上刊登的,人们就信以为真。   www.

由于这些品质不好的干部搞欺骗,鼓吹亩产上万斤,给人们一种假象,误认为粮食过关了,一方面搞大吃大喝,搞吃饭不要钱,另一方面国家把工作重点完全转移到工业上来,使大量的农民离开农村。这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而且到手的粮食也没有收割回家,于是就造成当时的粮食危机。因此,生活困难时期主要是一些品质不好的干部造成的。   www.

在改革开放年代,有无欺骗党、欺骗人民的行为呢?不仅有,而且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如许多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许多排污企业长期阳奉阴违,有些干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还有更严重的“打左灯往右拐”的政治欺骗……。改革开放年代的欺骗行为远远大于、高于大跃进时期的欺骗行为。大跃进时期的欺骗行为,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的产品产量上,欺骗的时间也比较短,59年底基本上就禁止了。而改革开放年代的欺骗行为,几乎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三十年来经久不衰,现在还在向纵深发展。大学的评估检查,弄虚作假就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比大跃进时期的弄虚作假,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师干部弄虚作假人手不够,就把毕业班的学生和研究生找来一起搞弄虚作假。学校的党委书记,害怕退休教职工给检查组说实话,先给大家说,要在锅打饭吃,就不要往锅里吐口水,意思是说不要给检查组说实话。然后就威胁说,谁砸学校的牌子,我就要砸他的饭碗。其实,检查组的成员何尝不知道在弄虚作假呢,只是他们把礼品、红包一拿,就不知道弄虚作假了。   www.

 改革开放以来,制定的纪律、法律、规章制度很多很多,为什么制止不住贪污盗窃和弄虚作假呢?因为这些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治标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治本。怎样治本呢?在治标的基础上,还是要学习毛泽东的办法:一是要改造人的灵魂(首先是改造干部的灵魂),丢掉私心杂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二是群众路线,群众监督,也就是要发扬真民主,而不是嘴上说的假民主。   www.

毛泽东对大跃进的反思   www.

 58年8月16日 前,毛泽东是在考虑国际问题和炮打金门,主要精力没有放在大跃进上,没有打算搞人民公社。在 8月17日 开始的北戴河会议期间,他怀疑1070万吨钢可能完不成,不打算对外公布。但 8月30日 ,冶金部一邦人去向毛泽东保证能够完成,并建议对外公布:1958年要生产钢1070万吨。   www.

毛泽东经过9、10两个月的调查研究,他发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问题很大,于是11月2日至10日,开第一次郑州会议,11月21至27日,在武昌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2月在武昌开八届六中全会,59年2月又开第二次郑州会议,3至4月开上海会议,5月、6月又在北京开会纠正大跃进的高指标和人民公社的共产风。   www.

尽管在大跃进中,下面没有完全按中央精神和毛泽东的意见办,毛泽东在这些会议上还是多次作了自我批评,特别是59年6月在北京会议期间,他说,大跃进本来是好事,但四大指标(钢、铁、粮和棉花指标)订高了,结果天天被动。经济工作我们究竟有没有经验,群众路线究竟怎么样,都值得我们重新考虑。过去一年头脑发热,现在冷静下来就是了。人不要不如猪,撞了墙就要转弯。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经验,一定会出现许多新问题,应当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过去我只注意人和人的关系,没有注意人和自然的关系。过去搞民主革命,忙不过来,打仗占了大部分时间。后来搞社会主义革命,主要精力是搞阶级斗争。去年北戴河会议才开始搞经济建设,特别是抓工业。看来,我第一次抓工业,像1927年搞秋收起义时那样,第一次打了败仗。不仅我碰了钉子,在座的也碰了钉子。现在不是互相指责、互相埋怨的时候,而是要从认真汲取经验教训,赶紧把过高的指标降下来,尽快把生产计划落实。(吴冷西《忆毛主席》135页)   www.

1962年1月,他他在七千人大会上说:“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社会主义经济,对我们来说,还有很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对于农业,我懂得一点。但也是比较的懂得,还是懂得不多。”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已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如果单有《实践论》、《矛盾论》,还不适应新的需要,不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在八届九中全会上他又说:“现在看来,社会主义建设也不要那么十分急,过急了办不成,越急越办不成,要搞几年慢腾腾,要搞扎实一点,不要务虚名而遭实祸。”他曾这样形容“大跃进”时期的领导特征:“象小孩抓火一样,没有经验,摸了以后才知痛。我们搞经济建设还是小孩,无经验,向地球开战,战略战术还不熟。”   www.

因此,毛泽东在以后的经济建设中非常谨慎。1964年5月10一13日,在听计委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初步设想》时,毛主席说:“只能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要以我们这些人的寿命来考虑事情;要按客观规律来办事”。“建设也是有客观规律的”。 1965年6月16日 在听余秋里汇报的“三五”计划时,他又说:计划要考虑三个因素,第一是老百姓,不要丧失民心;第二是打仗;第三是灾荒。要根据客观可能办事。还要留有余地,五年基本建设投资控制在800一900亿元(计委的初步意见是1000亿元),建设项目不要搞那么多。1975年,陈永贵写的报告,建议人民公社把以生产队为基础,改成以生产大队为基础。毛主席把陈永贵的报告交邓小平办。邓小平同意陈永贵的意见,以生产大队为基础。最后,毛主席说,不要变更公社现有的所有制。   www.

从以上的言和行看,毛泽东对大跃进的反思是深刻的。   www.

说几句公道话   www.

李若建在2000年《当代中国史研究》第五期上发表了《自然灾害与自然条件对困难时期饥荒形成的影响》。文章最后说:第一,大跃进与困难时期是当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也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时代。国内学术界对这一时期的研究过于集中在政治史的角度,集中在个别领袖身上,缺乏社会史、经济史、甚至自然史的角度去研究。其实大跃进的形成是中国社会众多因素综合的结果,从国家领导到基层干部都有责任,造成困难时期人口损失的原因也相当复杂,因此对这一段历史的研究,需要更加开阔的视野。第二,对这一复杂时期的研究,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历史事实,不文过饰非,不夸张,不注入个人感情色彩,只有这样才可能从历史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   www.

李若建是何许人也?不知道。但他提出了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下面我就对“过于集中在个别领袖身上”谈点自己看法。   www.

所谓“过于集中在个别领袖身上”,就是指过于集中在毛泽东的身上。我认为,把大跃进时期造成的困难,集中在毛泽东一个人的头上是很不公道的。   www.

从大跃进的由来看出,大跃进不是毛泽东提出的,也不是毛泽东一个人决定的,而是当时的中央反复讨论一致同意通过的,现在还未发现当时中央有人提出过不同意见,不仅没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而且有的中央领导人还提出许多不切实际的建议。有些不切实际的建议被毛泽东当时制止了,如有位中央领导人叫毛泽东在58年国庆前后,宣布全国吃饭不要钱,主张取消货币,毛泽东就没有同意。还有一位中央领导人计划1972年要生产4亿吨钢也被毛泽东制止了。有些是毛泽东当时就制止没有制止住,如公社吃饭不要钱毛泽东制止了,但没有制止住。毛泽东说,搞人民公社先要试点,不要一下子铺开。下面就是不执行。    www.

邓小平说:“讲错误,不应该只讲毛泽东同志,中央许多同志都有错误。‘大跃进’,毛泽东同志头脑发热,我们不发热?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和我都没有反对,陈云同志同志没有说话。在这些问题上要公正,不要造成一种印象,别的同志都正确,只有一个人犯错误。这不符合事实。中央犯错误,不是一个人负责,是集体负责。在这些方面,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结合我们的实际进行分析,有所贡献,有所发展。”又说:“过去有些问题的责任要由集体承担一些,当然毛泽东同志要负主要责任。我们说,制度是决定因素,那个时候制度就是那样。那时大家把什么都归功于一个人。有些问题我们确实也没有反对过,因此也应当承担一些责任。”(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96、308、309页)   www.

邓小平这些话的精神是正确的,不能把那时的错误全推到毛泽东的头上。但具体说法就不对了,如说“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和我都没有反对”。这个说法就不公正了。他们不只是没有反对而已,而首先是他们的头脑发热,特别是刘少奇在当时中央领导人中头脑最热的一个人。请看下列事实:   www.

58年4月底刘少在郑州火车站,刘少奇就叫河南省委书记吴芝圃去搞公社试点。5月又要北京、天津搞公社试验。58年8月的北戴河会议,事先并没有建立人民公社的课题,就因为河南搞了个人民公社的材料启发了大家,人民公社才提上议事日程的;关于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问题,决议上说的“三四年、五六年,或更长的时间”。可是,后来刘少奇给外国代表团讲话时,改成两三年就可以向全民所有制过度。   www.

有人说:58年生产1070万吨钢是毛主席下的决心,毛主席是受柯庆施的影响。  

这个说法也不正确。毛泽东提出的是用15年时间,钢赶上或超过英国。刘少奇在代表中央向工会代表大会致祝词说:15年内,钢和其它重工业产品赶上或超过英国。后来冶金工业部长王鹤寿提出:10年赶上英国,20 年赶上美国。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又提出:7年赶上英国,15年赶上美国,后来李富春又说,59年钢就要赶上英国和日本。国家经委主任薄一波说:58年钢1000万吨,59年钢2500万吨。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才问王鹤寿,58年钢能不能翻一番?   www.

王鹤寿说:布置一下。王鹤寿的布置是1100万吨。   www.

后来,毛泽东觉得完成1070万吨钢有困难。冶金战线的一帮人又向毛泽东保证完成任务。这时毛泽东还是信心不足,念了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本来,1070万吨钢是不向外公布的,不公布还有后退的余地。又是薄一波建议向外公布的。既然公布了,就没有回旋余地了,只有硬着头皮往前闯了。  

由此看出,1070万吨钢不是毛泽东下的决心,毛泽东问能不能翻一番,主要不是受柯庆施的影响,主要是受王鹤寿、李富春和薄一波的影响。  

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大跃进”的错误确实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而是当时中央集体犯的错误,也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共同犯的错误。他们在贯彻执行中不断改变原来的计划,甚至毛泽东明确表示不能干的事,有的人也偏要干,如“公社吃饭不要钱”,人民公社的决议上没有,当柯庆施提出这个问题时,毛泽东明确说“暂时不定,明年是否实行,到时再看”。可是在搞的过程中,所有人民公社都实行了吃饭不要钱。甚至有的中央负责人还要建议毛主席在国庆前后,宣布全国人民都吃饭不要钱。农业部副部长王正仁到徐水县去搞试点,当年就全县向全民所有制过渡。又如毛泽东主持制定的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说的是十二年完成。可是,在贯彻时,人们又提出七年完成,最后几乎是一致同意三年基本完成,河南省委还提出一年完成 。   www.

 1958年8月13日 ,他去天津新立村参观稻田。有关领导同志和社领导汇报说,亩产10万斤。他摇头撇嘴,表示不相信。他说:“不可能的事。”他指着一位领导同志说:“你们没有种过地。这不是放卫星,这是放大炮。”有的同志为了证明亩产10万斤,让小孩往水稻站。毛泽东摇头说:“娃娃,不要上去。站得越高,跌得越重哩。”又说:“吹牛,靠不住的,我是种过地的。亩产10万斤?堆也堆不起来么!”9月在湖北省,当时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讲有一块试验田亩产上万斤。毛泽东摇头说:“我不相信。”王任重又说,这是农村工作部长亲自验收的。毛泽东还是摇头说:“靠不住,谁验收也靠不住。除非派军队站岗放哨,单收单打,看住人不往里参假才算数。”外国朋友问他,亩产万斤粮的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他一笑了之:“不要相信这些骗人的数字。”  

(见许全兴著《毛泽东晚年的社会主义探索与试验》125页)  

因此,把大跃进中的错误,算在毛泽东一个人的头上,是完全犯错误的。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9: 如果六四发生在西方,结果是一样的流血
2009: 毛泽东和他的女人们[全本](2-3)
2008: 地震:日本学校全民避难所,中国学校?
2008: 闹地震
2006: 司马非马:《孔子外传》(4)
2006: 史书上看不到的鸦片战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