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拿什麼“占領華爾街”?
送交者: hebeiman 2011年11月18日14:15:31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拿什麼“占領華爾街”


占領華爾街(Occupy Wall Street),甚至占領華盛頓。

  占領的不過是縱橫交錯的街道、鱗次櫛比的大廈甚至是巍峨雄偉的歷史遺蹟,卻無力、無法攻占他們的隱秘世界。

  世界上沒有鬼魂,但有噩夢。

  華爾街噩夢纏身,剛剛送走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喋喋不休的審查,無奈地接受了號稱史上最嚴監管的《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和消費者保護法》,又面臨着被“占領”的混亂。

  喧囂的人群

  2011年9月17日起,紐約爆發了一場名為“占領華爾街”的民眾抗議活動,並一直持續至今。

  最初,這被認為不過是一場失業青年發泄不滿的“鬧劇”,華爾街人士甚至諷刺說,這是“一群無事可干的人聚起來開一場PARTY”而已。

  但局勢發展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如今,抗議活動已由紐約蔓延到洛杉磯、波士頓、芝加哥等50多個大城市。

  活動的發起人甚至宣稱要發起一場全球運動。

  抗議活動的矛頭主要指向華爾街“貪婪”、金融系統弊病和政府監管不力,以及高失業率等社會問題。

  各行各業似乎空前團結,特別是聯合汽車工會、運輸工會與教師工會等工人組織加入了示威隊伍;全美75所高校開始響應遊行活動;好萊塢的明星加入進來慰問示威者。

  成千上萬的美國人走上街頭,呼喊着“我們代表99%”、“華爾街需為一切危機負責”、“將金錢踢出選舉”、“要工作,不要戰爭”、“現在就革命”、“重塑美國”等口號,目標直指華爾街毫無節制的貪婪、美國政府不負責任的放縱,以及民生維艱的蕭條現狀。

  示威者將不滿的怒火噴向深陷貧富懸殊、金權交易、黨派惡鬥、戰爭泥淖的美國政治經濟制度和社會體系。

  到目前為止,大多數參加者看來都是絕對的“和平抗議者”。

  “占領華爾街”運動組織最近發布的第一份正式文件稱,怨憤不僅僅屬於年輕人,也屬於許多其他的美國人,“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將利潤置於大眾之上,自私自利置於法律之上,壓制置於平等之上,企業界掌管着政府的時代。我們行使自己的權利在此和平集會,就是要讓這些事實大白天下。”

  對此,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認為,“我們的金融市場承擔重要的角色,他們應該分配資本和管理風險,但他們已經分配不當並產生風險,而我們卻要承受其劣跡的成本。金融系統正在讓美國社會承受損失而使得私人獲利。這不是資本主義,不是市場經濟,這是一個扭曲的經濟。如果這種形勢繼續下去,我們不能夠實現增長,不能讓我們成功創造一個公正的社會。”

  對於習慣了過着富裕生活的美國人來說,而今的時代,失敗連着失敗,驚訝變成了憤怒,恐懼取代了好奇,剩下的便是誠信的流失。

  在把公司拖入死亡深潭的管理層身上,在只顧悶聲收錢的董事會成員身上,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政府監管層身上,在不能揭示風險的審計師身上,在不合格的評級機構身上,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愚昧買家的風險控制經理們身上,信任感都褪色了。

  美國人口普查局9月發布的報告,對金融危機三年來美國經濟社會狀況做出了悲觀的分析。報告顯示,2010年美國貧困率為15.1%,貧困人口達到4620萬人,為52年來最高;收入在貧困線一半以下的“深度貧困”人口為2050萬人,為36年來最高;沒有醫療保險的美國人數量從2009年的4900萬人上升至2010年的4990萬人。同時,美國的貧富差距也在進一步拉大,收入最低的10%的人的所得,相比1999年下降了12.1%,收入最高的10%的人同期只下降了1.5%,而同期收入顯著增長的唯一人群是最富有的1%的人群,他們擁有總收入的約1/5.

  在投資中,有一個啤酒理論:加入一杯啤酒的人,分享絕不會超過原來的一杯啤酒,而且可能大部分是泡沫,大多數參與者分享的只是參與的快感和非理性的瘋狂。當然,一旦泡沫消失,留給參與者的只有失望和悔恨。

  就像《無間道》裡的那句經典台詞:“在道上混,早晚是要還的。”

  銀行家是這個世界上最貪婪的人,但沒有人可以倖免的世界確不會懲罰某一個特定的人。這就是遊行者們的牌子上寫的一句話:“為什麼沒有一個銀行家進監獄?”一直以來,華爾街就是充滿貪婪欲望的場所。即使每隔十年,它都要經歷一次打擊,但會很快就會忘卻。

  所以,每十年都會發生不同的故事,卻有着同樣的開始。

  誰是最大受益者

  “占領華爾街”示威活動成為美國兩黨相互指責的工具,兩派政客站點不同,互拿示威當說辭,借力示威詬病政治對手,為自己謀取政治利益。

  在美國有一句俗語:在華爾街和華盛頓之間有一道轉門。

  其實,在歷史上,從華爾街創建伊始就不斷爆發大規模的反對華爾街的運動,從開始反對壟斷資本家和嗜血資本家的憤怒到1907年、1930年代華盛頓和華爾街爆發了最大規模一次戰爭,再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馬來西亞、泰國等對華爾街的恨,和隨後2001年,安然醜聞帶給華爾街的衝擊,直到從2008年開始影響至今最終導致這次“占領華爾街”運動的金融危機,每一次危機都帶來反抗。

  另一個層面則是,不要懷疑華爾街的自我修復能力,或者說是“偽裝升級”的能力,每一次危機後,華爾街似乎總能安然無恙並且反而有更大的發展。

  而且,美國人似乎總是忘記,美國從戰後到今天,之所以能夠在全球獨領風騷,累積了全球的財富供美國人享受,主要還是依賴了包括華爾街金融資本運作在內的這套機制將全球捆綁才得以實現的,美國和美國人是這個機制的最大受益者。

  不要懷疑華爾街已經成為一個可與超級大國比肩而立的金融帝國。雖然,在地理上,它的起點不過是位於“一塊墓地和一條河流之間”的6個狹窄的街區,但長期以來,“華爾街”一直是紐約金融市場的代名詞。這個市場已經成為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跳動的心臟。在今天的世界上,所有的國家,所有的市場,乃至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密切關注華爾街,否則必然會遭受損失。

  華爾街的衝擊從局限在紐約一地發展到美國,最終擴展世界。

  亞當斯密早就在《國富論》中寫道:“同行是冤家,即使是在以娛樂為目的的遊戲中,人們也各自心懷鬼胎;而他們相互溝通的目的,往往只是合謀來損害公眾的利益,或者設法哄抬價格。”也就是說,自由市場的正常運作需要遊戲規則,需要裁判來監督,並強制執行這些規則,否則,市場參與者們就會自己毀掉這個市場,正如一句廣為人知的格言所說:“如果社會主義的問題是機制上尚存缺陷,那麼資本主義的問題就是資本家(的貪得無厭)。”

  華爾街是這樣,當你從遠處眺望的時候,往往覺得只是灰濛濛一片,每一樣東西都很模稜兩可,但如果換成望遠鏡,一樣一樣地仔細觀瞧,有時卻能叫人大吃一驚。

  當華盛頓和華爾街沆瀣一氣的時候,一切都是無奈地徒勞。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日本統制台丸五十年的皇民化運動,說日
2010: 抽運運一大嘴巴:瑞典以強姦和性騷擾罪
2009: 老毛為啥非要和“包產到戶”過不去
2009: 江青紀念館留言欣賞
2008: 天堂到地獄——東京汴梁的陷落
2008: ArMao: 說點趙紫陽
2006: 韓戰中最年輕的韓軍將軍白善燁 zt
2006: 金日成手槍打下美國飛機(朝鮮小學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