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屈山河:英国左派史家霍布斯鲍姆争议的一生
送交者: chang le 2012年10月11日05:14:18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亚洲周刊 二十六卷四十二期 (2012-10-21)

霍布斯鲍姆自青少年时代起加入共产组织,终生信奉共产主义而不渝,亦曾因此受到排挤及谴责。但他的史学造诣及论述能力,则受到学界的推崇和肯定,其著作也成为史学经典。



犹太裔的英国史学家艾力克.霍布斯鲍姆(Eric J. Hobsbawm)是个传奇性的学者,他以劳工运动、庶民生活、城市造反者、土匪和革命家为主体,而不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为旋律撰写三部十九世纪社会经济史,被全球史家称颂为伟大著作,右翼史家亦大捧为史学经典。他写了二十余本学术与政论作品,但亦以撰写爵士乐评论而著称,他在九十岁以后仍著述不辍。为全球左右派学者所敬仰的霍布斯鲍姆不仅多才多艺,他还是个坚持到底的共产党员,终生信奉共产主义而不渝。霍氏于十月一日因长期血癌引发的肺炎病逝伦敦,享寿九十五岁。

霍布斯鲍姆于一九一七年六月九日生于埃及,他的父亲是个做生意不太成功的商人。其父向英国领事馆申报出生纸时,办事员将霍布斯鲍姆的英文误拼一个字母,Hobsbaum变成Hobsbawm,霍氏也就终生以误拼之字为其姓。一九一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霍氏随父母搬至维也纳,一家生活清苦。一九二九年霍氏十二岁时,父亲心脏病发猝逝,两年后,母亲亦因肺病不治,双亲俱逝的霍氏只好到柏林投奔姨妈,寄人篱下。幼年时代的霍氏功课极好,聪明好学,他的个性内向而文静,但他却非常喜欢柏林街头热闹的政治活动,特别是左派团体的激烈示威抗议。其时,德国正处于威玛共和国(Weimar Republic,又译魏玛共和国,一九一九至一九三三年)的尾声,政争激烈,纳粹蓄势待发,与俄国大革命(一九一七)同年出生的霍布斯鲍姆年纪虽轻,却十分向往布尔什维克革命和共产主义。他在晚年出版的回忆录中坦承,他对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的憧憬始终如一。霍氏以一介青少年身份加入中学的共产党外围组织,常挨家挨户偷偷把共党传单放在门口,那时矢志要清共铲共的希特勒已上台掌权,霍氏的活动颇为危险;他还把一部复印传单的机器藏在床底下。

不久,霍布斯鲍姆被送到伦敦叔叔家里寄养。他的叔叔禁止他参加任何政党活动,包括共产党和工党在内。当时,霍氏很想加入工党,从内部颠覆它,使工党赤化成共产党。霍氏因学业成绩超人,获得剑桥大学全额奖学金,他就读剑桥时终于实现其梦想,于一九三六年正式加入共产党,那一年中国发生西安事变,蒋介石被张学良和杨虎城劫持于古都西安,震撼中外,最后终靠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幕后对中共施加压力,延安始同意张学良(少帅)放蒋。斯大林一直是霍布斯鲍姆崇拜的偶像。霍氏于一九三九年以「最优成绩」毕业于剑桥国王学院,四二年获硕士,五一年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以研究费边社(Fabian Society)为题。费边社于一八八四年成立于英国,主张用缓慢渐进的改革方法,实现社会主义。霍氏于一九三九至四六年服役英国军队,因其具有共产党员身份,军队排斥他,不让他担任比较重要的职务,霍氏说在军队七年是他一生中过得最无聊、最没有意义的日子。

疑因政治立场被排挤

霍布斯鲍姆于一九四七年开始在伦敦大学伯克贝克(Birkbeck)学院教授历史(后曾任院长),四九至五五年亦在剑桥国王学院兼课。霍氏认为因他是共产党员,伦敦大学刻意排挤他、刁难他,一九五九年始让他当高级讲师(Reader),七零年才升他为正教授。霍氏和一群英国共党左翼学者组成一个史家学习小组,提倡研究劳工运动,并使其成为史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一环。霍氏以劳工、庶民、反抗人士和盗匪为历史主流的研究方式,拓展了十九世纪发展史的广度与深度。他认为十九世纪是一个「漫长的世纪」,并把十九世纪起始与终结界定为﹕从一七八九年法国大革命开始,至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结束。他所撰述的十九世纪三部曲著作《革命的年代,一七八九至一八四八》、《资本的年代,一八四八至一八七五》、《帝国的年代,一八七五至一九一四》被誉为有关十九世纪世界史与欧洲史的三部经典史着,不少右翼史家、学报和刊物皆同声推崇这三本书。霍氏亦在一九九四年推出一部二十世纪史以作为十九世纪三部曲的后续之作,书名为《极端的年代,世界史一九一四至一九九一》。但许多右翼史家和部分中间立场的史家批评霍氏二十世纪历史的著作有较多左倾偏见,欠缺公正笔触。

霍布斯鲍姆于一九八二年自伦敦大学退休后,曾在加州史丹福大学、纽约州康乃尔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纽约曼哈顿新社会研究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等美国大学任教,尤以在新社会研究院任教时间最长(一九八四至九七年)。他常在《纽约书评》(New York Review of Books)杂志撰文,他在去年出版《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的故事》,一部关于二十世纪文化与社会的评论集《断裂的时代》(Fractured Times)预定明年三月在英国出版。霍氏于一九四三年与一名女公务员兼共产党员结婚,五一年离婚;六二年再婚,生有一子一女,妻子和子女仍健在。霍氏亦曾和另一名女子生了一个儿子。

不少英国和欧洲共产党员历经斯大林发动的一系列整肃与清算,以及苏共在一九五六年镇压匈牙利抗暴、一九六八年出动坦克摧毁捷克布拉格之春后,纷纷谴责苏共并脱离共产党,但霍氏仍效忠共产党而备受抨击。他的共党党籍在一九八九年柏林围墙崩垮、东欧共党附庸集团瓦解后,未再申请更新;他也曾表示共产党对社会所进行的实验不仅全盘失败,且一开始即注定不会成功。但霍氏仍拒绝承认斯大林统治下所造成的生灵涂炭。他于一九九四年接受加拿大学者迈克.伊格纳齐夫(Michael Ignatieff,后曾出任加拿大反对党自由党党魁)在英国广播公司(BBC)访问时,公开表示如果真正的共产党社会能够实现,则斯大林时代牺牲数百万人民生命也是值得的。过了一年,他又作出同样陈述,认为如果乌托邦社会能获诸实现,则数百万人命又算得了什么。

霍氏的说法立刻遭到左中右派史家和评论家的一致谴责。年龄比霍氏小三十一岁的英国犹太裔自由派史家、纽约大学史学教授贾德(Tony Judd,二零一零年因肌肉萎缩症去世)对霍氏的史学造诣极为推崇,他说任何史学题目只要霍氏加以论述就不一样,因他涉猎广、思考深而又说理清楚。但贾德不无遗憾地表示,可惜霍氏始终与共产党为伍、坚持信奉共产主义,而使他只能被称为「全球最了不起的共产党史家之一」,而非「全球最了不起的史家之一」。贾德说,霍氏一辈子都要背负共产党的十字架。

中国文史学者的悲哀

霍氏在其著作中戮力揭发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失败,但他对人类的前途深表悲观,他认为二十一世纪仍将是一个动乱不已的时代,人类很难看到曙光。霍氏是个不折不扣的共产党史家,但他和许许多多身处共党国家的史家的最大不同是,他生活在完全享有学术自由、著作自由、出版自由、言论自由和胡适所称的「不说话的自由」的社会,而不像和他差不多属同一时代的中国文史学者,在毛泽东思想和非理性的阶级斗争下苟延残喘,被迫出卖学术良心,如郭沫若、冯友兰、周一良等名家。燕京大学硕士、哈佛博士的周一良在「批林批孔」期间下海,参加「梁效」小组,歪曲历史,日后痛苦不堪,忏悔有加。他在九九年于广州中山大学举行的纪念陈寅恪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坦言,他当年撰写有关柳宗元、诸葛亮的所谓法家思想「完全是曲其所学,阿谀世道」。周氏就读燕大研究院时,曾到清华大学旁听陈寅恪的魏晋南北朝史,从此对陈氏执弟子礼。周一良自谴当年奉命参加造神运动,为政治服务,「是完全应该接受破门之罚的」。易言之,他自认应被逐出师门。周氏生于一九一三年,卒于二零零一年。

霍氏幸运多了,这位一生崇奉共产主义、被英国右翼学者斥为「斯大林啦啦队队长」的史学大师,一生在自由环境中研究、发表论文或放言高论,充分享受陈寅恪所说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与惨遭老毛迫害而自杀的中国史家翦伯赞和吴晗等人相比,霍氏何其幸运,而老一辈的中国文史学者的命运又何其悲惨!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1: suibian2009: 辛亥革命是倒退
2011: 双十节在北京被记者猛拍照的焦点人物江
2010: 连环画:《江泽民其人》第七卷 荒淫无
2010: 清末最后十年的改革为什么事与愿违?
2009: 七千人大会上刘少奇向彭德怀扔了一枚重
2009: 决战高丽半岛——记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
2008: 二死其身的忠臣彭德怀
2008: 一万人开会,只有一人讲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