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外人评中国近代史》戊戌变法、合邦、政变(草稿)
送交者: 何岸泉 2013年02月01日15:46:03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外人评中国近代史》戊戌变法、合邦、政变(草稿)


由满清皇帝领军展开的深度政治改革,欲毕其功于一役,甚至谈及与美英日合邦,计划软禁慈禧。紧要关头,太后党中央英明果断,一举粉碎了帝王帮。

事件:戊 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戊戌维新、维新变法,是清朝甲午战败之后的短暂政治改革运动,变法由光绪皇帝领导,深入经济、教育、军事、政治及官僚制度等多个层 面,希祈清国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然而期后因极大损害守旧派的利益,甚至谈论到与日本美国英国合并事项,和软禁慈禧太后,被后者发动戊戌政变,而使变法仅 经历了103日就告终。维新派首领逃出中国,许多维新人士被追捕杀害,光绪帝则被软禁于中南海瀛台,太后重新夺回政权。

时间:1898年6月11日-- 9月21日。

后续事件:义和团,八国联军侵华

背景:

甲午战争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未能根本地改变清的落后。于是出现了要求从更基本层面,包括政治体制上,进行变法维新的声音。

维 新运动开始于1895年于北京发生公车上书。当时齐集在北京参与科举会试的各省举人收到《马关条约》中,清国割去台湾及辽东,并且向日本赔款白银两万万两 的消息,一时间群情激动。 4月,维新派作出呈上皇帝的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得到一千多人连署。 5月2日,二人、十八省举人及数千北京官民,集合在都察院门前要求代奏光绪帝。虽然公车上书在当时没有得到直接实质的效果,但是却形成了国民问政的风气, 之后亦催生了各式各样不同的议政团体。

1897年底,发生山东曹州教案,两名德国传教士被杀。德国乘机侵占胶州湾(今青岛),俄国同时进占旅顺大连,法国进占广州湾(今广东湛江),英国进占山东威海,并且要求拓展九龙及新界。

1898年6月10日,光绪令翁同和起草《明定国是诏》,送呈慈禧审查,得到批准,于6月11日(农历四月二十三日)颁布《明定国是诏》,表明变革决心,百日维新由此开始。

然而,变法后第6日,亦即6月16日,光绪才首次召见康有为。随后,光绪又召见梁启超,并且仅委派其出任六品的办理译书局事务。梁启超获得任命后,离开北京,没有再次参与新政。在整场百日维新中,作为骨干成员的康有为与梁启超,各自仅见过光绪一次。

变法内容

新政内容主要涵盖教育及军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体制。其最终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制。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赠送康有为自己的著作《日本变政考》和《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还有李提摩太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和其他有关各国改革的书。这令光绪倾向以明治维新为改革的蓝本。

帝后争权:

 6 月15日,也就是戊戌变法进入到第5日,慈禧要求光绪连下三道上谕:一、下令免去帝师翁同和的协办大学士及军机大臣等职务,逐回原籍;二,凡授任新职的二 品以上大臣,须到皇太后面前谢恩;三,任命慈禧亲信荣禄出任直隶总督,掌握大权。从6月16日到24日,慈禧又要求光绪任命崇礼为步军统领,怀塔布掌管圆 明园八旗、包衣三旗及鸟枪营,刚毅掌管健锐营,光绪并无军事大权。
从戊戌年农历四月一日至七月二十八日,在117日内,光绪皇帝与太后同住69天、请安68次、侍早膳32次、侍晚膳22次及侍看戏15次。百日维新期间, 光绪12次前往颐和园请安。其时光绪下诏书时,亦多写有「朕钦奉慈禧……皇太后懿旨」。 6月11日至9月20日,军机处一共向慈禧太后上呈了折、片、呈及书等共计462件,最多的一天上呈了29件。
当时几位军机大臣礼亲王世铎、刚毅、钱应溥、廖寿恒和王文韶,除了廖寿恒暗中支持改革外,或者顽固抵制或者明哲保身。刚毅甚至到颐和园向慈禧太后哭诉,请求太后重新训政。

6月16日,慈禧太后命咸丰帝老臣刑部尚书崇礼代理步军统领。 6月25日,慈禧太后再命怀塔布管理圆明园官兵,刚毅管理健锐营。

借才经过:

洪汝冲‘借才’、‘联邦’之议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 光绪皇帝下诏更新国是之后, 以康有为为核心的变
法派, 开始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 包括裁减旧机构、西法练兵、改革科
举制度(废八股考试, 改试策论)、设立新式学校、发展工商业等. 然而, 正
在各种改革政策不断推出之际, 七月二十四日, 刑部主事洪汝冲上书光绪皇
帝, 提出了迁都、借才、联邦三策, 认为是变法自强的本原大计. 洪汝冲除
了建议迁都于荆襄之外, 对于'借才'一策, 洪汝冲说道:
职以为不仿行西法则已, 苟仿行西法, 则一切内政, 尤当广聘东西各国名士,
畀以事权, 俾资赞助, 收效必宏.

洪汝冲主张由'东西各国名士'来管理中国内政, 并且'畀以事权.' 洪汝冲并提
到了他心目中的人选:
甲午之役, 则伊藤、陆奥, 名震寰区. 近日伊藤罢相, 将欲来游, 借觇国是.
皇上如能縻以好爵, 使近在耳目, 博访周咨, 则新政立行.
可见洪汝冲的理想人选, 是刚刚卸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
洪汝冲的另一主张为'联邦', 洪汝冲说道:
为日本者, 所亲宜无过中国. ······此事若在欧西, 即合为一国, 亦不为怪,
挪威以合于瑞典而得自存, 匈牙利以合于奥地利而以不灭, 他如意、德以众国
合成而称帝制. ······中国之自强, 惟在日本之相助.
洪汝冲的联邦主张, 实际上就是中日两国合并. 洪汝冲并举挪威、匈牙利等
国合并于大国, 以及德国、义大利诸小邦合为一国的例子, 来说明'联邦'的
好处.
洪汝冲希望重用东西各国之士(尤其是伊藤博文)并授以事权, 甚至最后
与日本'合为一国.' 如果此一计画果真实现, 中国将置于日本人的控制之下,
沦为殖民地的地位. 也许这只是洪汝冲闭门造车的个人之见. 光绪皇帝接获
此一奏折后有何反应, 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 洪汝冲提到伊藤博文'将欲来
游', 似又为日后的发展预留伏笔. 两天后, 七月二十六日(9月11日), 伊藤博

文抵达中国.

李提摩太来到北京

正当伊藤博文即将来到中国之际, 康有为邀请了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 自
上海赴京. 李提摩太其人, 曾于甲午战后撰有新政策一文, 文中主张:
一、宜延聘二位可信之西人, 筹一良法, 速与天下大国立约联交. ······
二、宜立新政部, 以八人总管, 半用华官, 半用西人.······
三、(铁路)仍电请西国办理铁路第一有名之人, 年约四十岁者与之商办.·····
四、某(按:即李提摩太自称)力强年富, 心计最工, 在新政部应总管筹款借
款各事.······
五、中国应暂请英人某某、美人某某, 随时入见皇上, 以西国各事详细奏
陈.
六、国家日报, 关系安危, 应请英人某某、美人某某, 总管报事.······
七、学部为人才根本, 应请德人某某、美人某某总之.······
八、战阵之事, 素未深谙, 应专精此事之人保荐人才, 以备任使.

九、以上各事, 应请明发谕旨.······

贵州举人傅夔, 主张用伊藤为中国
宰相, 傅夔奏言:“日人素尚义气, 喜功名, 既无异种之嫌, 复有同洲之患,
今伊藤之来, 苟乐为相助, 于我诚便, ······且臣所以请皇上留相伊藤者, 近
世欧洲多有此例, 以为美谈, 不以本国乏才为耻.” 八月初四, 候选郎中陈
时政亦上奏:“顷又闻日本伊藤, 罢相来游中土, 已至京师, 将蒙召见.
······如果才堪任使, 即可留之京师, 着其参与新政, 自于时局更多裨益也
.也是要求让伊藤博文参与新政.

合邦经过:

所谓'合邦', 这一词汇源自日本, 日人森本藤吉在明治二十六年(光绪十九
年, 1893)发表《大东合邦论》一书, 鼓吹日本应该与朝鲜合为一国. 森本藤
吉自言: 今日急务, 莫如合我与朝鲜为一大联邦, 着一书曰《大东合邦论
》.3) 森本藤吉解释提倡合邦的理由:
国人尝有唱征韩论者, 夫战而取之, 则必疲靡国力, 以买其怨. 论者知之, 而
犹欲取之者, 恐外人据此地也. 今协议以合之, 其为大幸. 果何如也?盖持大
公以合之, 则我不用兵而取朝鲜也, 朝鲜亦不用兵而取日本也, 一将之功不成,
而万人之骨则无枯矣. 以费于兵争之资, 诱朝鲜之开明, 则是不买怨而树德也.
合邦岂日本之不利哉? 

然而, 在戊戌变法前夕, '合邦'一词却在中国出现. 而且提倡'合邦'者, 竟
然是在公车上书事件中慷慨陈言、主张继续对日本作战的康有为. 据康
有为《自编年谱》记载,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戊戌变法开始之前, “时与日本矢
野文雄约两国合邦大会议, 定稿极详, 清(请?)矢野君行知总署答允, 然后
可大会于各省, 而俄人知之, 矢野君未敢.”可见当时的康有为已经受到日
本人的影响, 准备与日本驻华公使矢野文雄召开合邦大会议了. 

‘合邦’计画的提出
八月初三当天, 就在谭嗣同夜访袁世凯, 说以杀荣禄、兵围颐和园等事的
同时, 一些变法派的官员在康有为家中聚会. 康有为自编年谱记载:
及夜, 杨漪川、宋芝栋、李孟符、王小航来慰. ······(吾)以李提摩太交来
瓜分图, 令诸公多觅人上折.
康有为令诸公多觅人上折, 可见此为有计画的集体行动. 在康有为的要求
下, 两天后, 八月初五, 也就是伊藤博文晋见光绪皇帝的日子, 杨深秀(漪
川)上书主张与英美日'合邦'. 杨深秀说道:
臣闻刑部主事洪汝冲所上封事中, 有迁都、借才两说, 而其最要最要者, 莫
过联结与国之一条, 盖亦深恐新政不及布置, 猝为强敌所乘, 蹈波兰之覆辙耳.
······今该主事所见与臣暗合, 而其语之痛切尤过于臣, 是诚按切时势之言也.
昨又闻英国牧师李提摩太, 新从上海来京, 为吾华遍筹胜算, 亦云今日危局,
非联合英、美、日本, 别无图存之策. ······况值日本伊藤博文游历在都, 其人
曾为东瀛名相, 必深愿联结吾华, 共求自保者也. 未为借才之举, 先为借箸之
筹. 臣尤伏愿我皇上早定大计, 固结英、美、日本三国, 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
诚天下苍生之福矣.
杨深秀呼应了洪汝冲'联结与国'的主张, 并且指出英国牧师李提摩太、东瀛
名相伊藤博文, 也都主张或支持联结吾华, 因此请求皇上“固结英、美、
日本”, 此处所谓的'联结'、'固结'究竟所指何意? 有些学者认为这是变法
派主张'联日制俄'的外交结盟政策, 如果仅是'联日制俄'或'联英美日制俄',
则是外交结盟上的选择, 这种选择见仁见智, 并没有绝对的是非. 不过, 杨
深秀最后又言“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 可见所谓的'联结', 其真意为'合邦'而

非‘结盟.’

八月初五, 光绪皇帝既然已经接见了伊藤博文, 对于'借才'之事, 应该要
有所决定. 此外, '合邦'之事, 前有洪汝冲的议论, 后有杨深秀的建言, 而且
李提摩太、伊藤博文都在北京, 也应该要有所决定.

政变经过:

9月18日(八月初三),御史杨崇伊上书慈禧,称大同学会蛊惑士心,紊乱朝政,引用东人,深恐贻祸宗社,吁恳皇太后即日训政以遏乱葫。

9 月19日(八月初四),傍晚慈禧突然离开颐和园,返回大内。光绪帝自是日起迁居瀛台。康 有为访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请英国公使相助,不成;又访伊藤博文,请游说慈禧太后。当晚黄绍箕劝康有为迅速离京。深夜,梁启超、康广仁等恳求康尽快出走。

9月20日(八月初五),凌晨康有为携仆人李唐离京。光绪皇帝第三次召见袁世凯,之后袁回天津。光绪皇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亲密交谈。太后垂帘旁听,极为不满,当天深夜又接到荣禄密报,说光绪帝欲软禁太后。当慈禧太后看到伊藤博文晋见光绪皇帝, 且由杨深秀的奏折中得知, 伊藤与李提摩太都支持中国与英、美、日
'合邦';而变法派的决策官员, 似乎也已经接受了这种主张, 并向光绪皇帝
正式上奏. 可见情况远比慈禧太后所预期者严重许多, 只要光绪皇帝对重用
伊藤博文或与英、美、日'合邦'做出任何决定, 圣旨一出, 则不可挽回矣.
如果说清朝在八月初五这一天已经危在旦夕, 应不为过.

9月21日(八月初六),凌晨慈禧太后率卫队软禁光绪帝于中南海涵元殿,然后下诏太后训政。是为戊戌政变,结束了只有一百零三天的维新。当天步军统领率兵围南海会馆宅,搜捕康有为未获,但在此拿获康广仁和康的弟子程大璋、钱维骥。之后又查抄了粤籍官僚张荫桓寓所,没有发现康有为,将张逮捕。荣禄曾表示反对康有为所主张的变法,他在公元1896年9月20日回京,参与扼杀戊戌变法,为慈禧太后提供武力支持。
称为「戊戌六君子」的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有溥,六人于9月28日被斩首于菜市口。

事件意义:

一开始维新党人在清朝体制内寻求政治革新的方法,戊戌政变后他们却成了被官府缉捕的罪犯。。此维新起义失败后,代之而起的是主张推翻满清,激烈变革,推翻原有制度和政府的革命者,最后清国亦画上句号。【1】

不想问:


想问:


外人评:

人才自由流通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企业合并也是一条光明大道,但在国家政治中,借才和合邦可行吗?天下兴亡文明发展,不就是分分合合之中的纷纷扰扰吗?

文明影响:

【1】:符合以上摘引自雷家圣《失落的真相》,和维基百科有关戊戌变法条目。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2: 二十世纪的吴三桂, 毛sell东
2012: 司马南,方舟子,孔庆东,芙蓉,凤姐
2011: 中国的霸权梦
2011: 也谈抗美援朝的真实目的--兼评兰冠云的
2010: 1975年,毛泽东嚎啕大哭为哪般?
2010: 章士钊筹给毛泽东的两万银元到底干什么
2009: 零加一中: 日本人的忠告
2009: 柞里子:美国的经济前景将如何?
2008: 我来做点总结性发言:中国抗日谁负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