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转贴:朝鲜战争的一些研究
送交者: 求真知 2013年03月03日10:50:00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未知作者)


林彪揭朝鲜战场惊人真相

中国基本解放后,中央军委将渡海作战的主要目标转向台湾。19505月,三野进行台湾战役的准备。6月上旬,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当前的军 事任务是攻打台湾,三野副司令员粟裕汇报了作战方案。台湾战役不仅三野,还有兄弟野战军的四个军参加,已经成为全军的重大战略行动。

粟裕在战争年代六次负伤,颅内还残留着弹片,加上各种病症造成的剧烈头痛,他怕身体顶不下来,建议派刘伯承或林彪主持台湾战役。林彪也表示愿意出任解放台 湾的司令员。毛泽东也不是没有考虑让林彪挂帅,但林彪那个病弱身体,连解放海南岛都没有坚持下来,怎么能指挥台湾战役呢?毛泽东重申:台湾战役的指挥仍由 粟裕担任。

1950625日,朝鲜战争爆发,毛泽东决定让粟裕挂帅。正在青岛疗养的粟裕怕误大事,81日,他撑起病体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报告自己的病情和心情。88日,毛泽东亲笔回信,让他安心养病。

1950101日,金日成请求中国政府出兵。从102日到5日,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朝鲜半岛局势和中国出兵的问题。刚开始很多与会 者投了反对票。林彪说:“主席啊,苏联为什么不出兵?苏联老大哥建国几十年了,我们才建国几个月,陈毅说得对,我们要休养生息。

美国已经给我们信息,如果 中国不出兵朝鲜,立即与中国建交。这可能是一个阴谋,但也不失一个机会。”林彪认为:“朝鲜战争是斯大林挑拨东西方关系的一次阴谋,纵容北朝鲜袭击南朝 鲜,引发联合国出兵北朝鲜。”毛泽东问林彪美国会不会过鸭绿江?林彪认为不会,美国如果想介入中国,早在解放战争后期就该有所动作。而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恢 复国力,入朝作战不是上策。

林彪甚至对毛泽东说过这样的话:如果美国侵犯中国,我带兵抗击美国。美国侵华,在国际舆论上中国占上风。而现在我们入朝,面对 的是联合国军,从世界舆论和中国本身的国力都是不明智的。而且朝鲜的地形不利于北朝鲜和中国,而有利于南朝鲜和有大批军舰的美国。

时任军委作战部一局副局长兼总参作战室主任的雷英夫回忆:“林彪说,为拯救一个几百万人的朝鲜,而打烂一个五亿人口的中国有点划不来。我军打国民党军队有 把握,但能否打得过美军很难说。它有庞大的陆海空军,有原子弹,还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把它逼急了,打两颗原子弹,或者用飞机对我们大规模狂轰滥炸,也够我 们受的。最好不出兵,如果一定要出,那就出而不战,屯兵于朝鲜北部,看一看形势的发展,能不打就不打。”

话是这么说,林彪还是做好了入朝的准备,换了住处,还换掉了一些不宜出国的内勤。林办工作人员接到通知,准备到朝鲜去。他们都换了新军装,但 没有什么标 志,毛巾、水壶也都无字。最终,毛泽东决定抗美援朝由彭德怀挂帅。周恩来在会上说:“如果林彪同志身体好,不会叫彭德怀去的。”106日,周恩来主持军 委扩大会议,军方对入朝作战提出很多困难。107日,毛泽东约苏联驻中国大使罗申谈话,准备让周恩来到苏联与斯大林商谈,请求苏联给予中国军事援助及提 供空军掩护。

108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

同一天林彪和周恩来前往苏联,苏联派来一架专机。林彪司机初成瑞回忆:“那天早 上,我把林彪和夫人叶群送到中南海。汽车在毛主席院子的南门停下,林彪和叶群下了车,走进毛主席的院子,然后与周恩来去机场,飞往苏联,之后周恩来回国, 林彪留在苏联治病。”

1024日,中央批准粟裕和夫人楚青去苏联治病。坐专列同行的还有林彪的两个孩子,6岁的林豆豆和5岁的林立果。

朝鲜战争结束几十年后 世人才知道战争真相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朝鲜战争的出版物不断增多,中国方面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史中记述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卷册、军事科学院编著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 援朝战史》、国防大学编写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简编》等很多“正史”,有《彭德怀自述》以及众多志愿军将领的传记和战争回忆录(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韦 杰将军去世前关于180师那些令人心碎的谈话),还有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史料中的有关内容。朝鲜方面也有一些战争史出版,还有金日成这一时期的著作。

韩国也出版了不少史书,韩国国防部战史编纂委员会编写的多卷本《韩国战争史》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中国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曾出版此书的中译本,不过这 个 中译本非常不负责任地删去了原书中仁川登陆、第五次战役等重要内容,且错译、误译、错日期、错地名和错别字极多。

美国方面的著作是最多的,从正式的历史书 到学者的研究著作,从麦克阿瑟、李奇微等美军统帅的回忆录到很多记者和普通士兵的记述。另外还有其他国家参与者或旁观者的大量著作。这些书的编著者站在各 自的立场写出各自的历史,有共同的事实、有真知灼见,也难免有偏见和曲解。多读几本,不用太多的分析和判断,朝鲜战争的真实图景就已相当清晰。这场战争是怎么打起来的,绝大多数史书都肯定了共同的事实。

史料表明,朝鲜战争的爆发对后来深涉其中的中国和美国领导人都是没有预料的突发事件。1950 年的中国正在进行全国范围的土地改革,并在复员部队,准备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国对朝鲜半岛没有任何企图,中国不愿意、也没有足够实力与美国打仗。

美国在作出参战的重大决策之前没有召集会议进行辩论,没有通过立法程序慎重批准。李奇微说,美军在预警时间甚至还不到一周的情况下便仓猝参战,卷入到一场在 地球另一边美国人民既不理解又感觉不到的战争中去了。

仁川登陆的成功和这之后朝鲜人民军的失败,使骄狂的麦克阿瑟指挥军队越过了三八线。就是在这种时候,美国政府也一再指示麦克阿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攻 击中国东北的目标,美国政府不准备让美国与共产党中国打一场大战,打大仗会妨碍战略重点----欧洲的防务,而且可能会导致苏联的介入。

考虑到美国的长远利益,一些美国政府的顾问认为,中国的共产主义是不能以武力去战胜的,只有当中国领导人认识到中国的最大利益并不再屈从于苏联的联盟,这个问题才能得到解 决,这要等待很长的时间。

面对麦克阿瑟的大军压境,想到美国支持蒋介石的往事,刚刚夺取全国政权的毛泽东不能不有“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之感。加之苏联领导人的一再鼓动和提供 无偿援助的许诺(这些许诺后来没有实现),毛泽东终于下决心派大部队赴朝作战。

就是在决心已定的情况下,毛泽东仍有顾虑,他在给斯大林的电报中说:“我们 认为最不利的情况是中国军队在朝鲜境内不能大量歼灭美国军队,两军相持成为僵局,而美国又已和中国公开进入战争状态,使中国现在已经开始的经济建设计划归 于破坏,并引起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一部分人民对我们不满(他们很怕战争)。”

事实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也有反对中国 参战的意见,反对者陈述了各种理由,是毛泽东否定了不同意见。而从现在解密的联合国和美国档案得知,联合国、美国和其西方盟国并没有 准备与中国作战,并且在努力防止这样的战争发生。战争对中国并不是迫在眉睫。

现在出版的多数朝鲜战争的书籍也不再回避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之后的转移作战中志愿军第60军第180师的失败。志愿军在没有制空权、武器装备 和机动能力与对手有巨大差距的情况下作战已非常不易,但从上到下总想跟当年打国民党一样一举歼灭美军一个甚至几个整师。出于这样的愿望,第五次战役战线过 长,协调不利,再有上级作战单位战场指挥失当,使担负运送大量伤员的180师陷入重围,几乎全军复没。此时,作为最高决策者的毛泽东也意识到:“历次战投 证明我军实行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整师,甚至一个整团,都难达到歼灭任务。这是因为美军在现时还有颇强的战斗意志和自信心。
为了打落敌人的这种自信心以达最后大围歼的目的,似宜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军每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士军一个整营,至多两个整营,也就 够了。”让人难以理解的是:部分180师官兵突出包围,历尽艰辛,回到自己 一方,却承担了“打败仗”的责任,受到几十年不公正的对待。有的史书也闭口不谈上级的责任,只把这次失败归结为“第180师主要指挥员犹豫动摇”。作为 180师的直接上级,当时任60军军长的韦杰将军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约请军事科学和军事史研究者谈了自己了解的真实情况和对历史负责的见解。可以把自己 的功过毁誉置于不顾,但不能无颜于九泉之下的烈士,不能愧对曾一同出生人死的战友,韦杰是值得祟敬的;浴血奋战后又承受历史重压的180师官兵也同样让人崇敬。

三年零一个月的朝鲜战争结束时,朝鲜北南双方的分界线略有变化,但基本维持了战争开始前的格局。战争使分界线南北有上千万人妻离子散,双方的紧张对峙一直 延续至今。这场战争中死伤了几百万朝鲜平民,各方作战人员比较可靠的伤亡数字是:美国14.2万、南朝鲜30万、北朝鲜约52万、中国90万。战争中最可 歌可泣不是统帅、将军,而是献出了血肉之躯的普通军人。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全部战争费用多达100亿美元。中国人流了很多血,损失了很多财产,虽然通过战 争巩固了新政权,但客观的外国史家都认为战争的消极影响要多得多。由于苏联代表有意退出,使一些不利于中国的提案在联合国得以通过,中国被排除于联合国达 二十年之久,严重影响了中国同世界的交往,阻滞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朝鲜战争之前;美国在台湾岛和台湾海峡没有军队。美国总统杜鲁门在19501 5日发表的声明中曾明确表示,美国无意保护台湾岛上中国国民党人的残馀力量。国务卿艾奇逊也把台湾划在美国在亚洲的防御线之外。战争爆发后,美国改变了战 略方针,由于美国第七舰队插手,使中国无限期延缓了统一台湾的目标。

苏联领导人支持中国出兵朝鲜,希望中国人和美国人打下去(如果不是斯大林19533月去世,战争可能还不会在这一年停下来),却没给中国无 偿援助,给的东西都没少要钱。中国1950年后借了苏联13.4亿美元,其中多数用于购买朝鲜战争需要的军用物资。苏联卖给中国的却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剩下的旧武器(这也是后来中苏交恶的原因之一)。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人勒紧裤带连本带利还了好多年债,就是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很多中国人吃不上饭的 日子,中国还在用粮食、猪肉、鸡蛋等食品还苏联老枪旧炮的钱。

美国人都看明白了:克里姆林宫感到最高兴的,莫过于扩大朝鲜战争,把红色中国也包括在内,而 苏联在这场冲突中,可以不承担任何责任,不投入一兵一卒。(奥马尔?布雷德利语)最简单的道理是:三个大国中的两个打得不可开交,得利者肯定是袖手旁观的 另一个。

朝鲜战争使美国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亚洲的投资大部分投在了日本,日本在朝鲜战争期间利用生产军需品大发其财,迅速恢复了在二战中崩溃了的经济,成为世 界经济强国。《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日本历史学家中乌岭雄撰写的“朝鲜战争”一节中说:“朝鲜战争是一场有国际背景的内战,它反映了现代朝鲜人民悲 苦的历史。一方面,它固化了这个国家的分裂状态;另一方面,它支配了战后亚洲的国际环境。由于这个缘故,它可以被看成现代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美国人认为,朝鲜战争是美国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中国都做对了吗?中国有没有更好的选择?中国人是不是应该对这场过 去的战争有新的思考,从经验教训中得出正确的认识,以恰当应对世界未来的挑战。读历史不是轻松地看小说听故事,而是对生命和鲜血的沉重思考,没有历史的思考,付出的将会是现实的惨痛代价。

战争史是记录政治家、外交官和元帅将军们功过得失的历史,更是成千上万普通军人和百姓血肉写成的历史。我读战争史是想知道战争为什么发生,只有人们都知道 战争为什么发生才能防止战争。我崇敬那些为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而战死疆场的人们,我也为那些对战争真相并不清楚便死于战场的人们感到深深的悲哀。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2: 遥想当年学雷锋的有趣往事
2011: 从香港特首曾荫权被撞看香港的伪民主
2011: 吴祚来网易微博 中国人是可以武器私有
2010: 大宗师: 花开三叶--后毛泽东时代
2010: 1946年早春中国民主化进程的顿挫
2009: 质疑张贤亮--一个无耻文人的丑恶嘴脸之
2009: 柞里子:奥巴马暗渡陈仓
2008: 凤凰大视野【忘不了邓小平】
2008: 从入关前八旗军队“披重铠”的“前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