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无耻蒋遗造谣中共不抗日谣言揭露
送交者: hebeiman 2013年03月07日22:41:34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无耻蒋遗造谣中共不抗日谣言揭露



谣言原文: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战报之对比


八路军部分战绩与日军战报的对比:

1937年

1、平型关战斗

八路军战报:歼灭日军1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67人,伤94人(儿岛襄著:《日中战争》,日本文艺春秋社1984年版)

2、广阳伏击战

八路军战报:歼日军千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63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3、晋察冀区反八路围攻

八路军战报: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7人,伤52人;皇协军伤亡69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4、三次破袭平汉路

八路军战报:歼灭日伪军12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人,伤11人,无皇协军伤亡报告(《支那事变陆军作战》)

1938年

5、冀中1938年春季反“扫荡”

八路军战报: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6人,伤26人, 皇协军伤亡71人(《华北治安战》)

6、120师收复晋西北七城战役

八路军战报:歼灭日伪军1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2人,伤51人,皇协军伤亡101人(《华北治安战》)

7、易(县)涞(源)战斗

八路军战报: 歼日伪军14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22人,皇协军伤亡40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

8、129师晋东南反日军九路围攻

八路军战报:歼日伪军4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1人,伤10人,皇协军伤亡79人(《华北治安战》)

9、晋察冀区1938年秋反围攻

八路军战报: 毙伤日伪军5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39人,伤132人,皇协军伤亡107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10、冀中区五次反围攻

八路军战报:歼日伪军5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1人,伤65人,皇协军伤亡99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11、冀南1938年反“扫荡”

八路军战报: 毙俘日伪军6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3人,伤11人,皇协军伤亡16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1939年

12、冀南春季反十一“扫荡”

八路军战报:歼日伪军3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37人,伤70人,皇协军伤亡81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13、115师陆房突围

八路军战报:毙伤日伪军13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0人,伤122人,皇协军伤亡67人(《华北治安战》)

14、五台山区1939年5月反围攻

八路军战报:歼灭日军宫崎部队8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4人,伤27人(《华北治安战》)

15、太行区1939年夏季反“扫荡”

八路军战报:歼日伪军2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7人,伤37人,皇协军伤亡70人(《华北治安战》)

16、冀中1939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军战报:歼日伪军2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7人,伤89人,皇协军伤亡71人(《华北治安战》)

17、北岳区1939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军战报:毙伤日伪军36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34人,皇协军伤亡95人(《华北治安战》)

1940年

18、平西区1940年春季反“扫荡”

八路军战报:歼灭日伪军800余人,击落日军飞机1架
日军战报:日军亡8人,伤40人,皇协军伤亡22人(《华北治安战》)

19、冀中1940年春季反全面“扫荡”作战

八路军战报:毙伤日伪军3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1人,伤91人,皇协军伤亡62人(《华北治安战》)

20、抱犊崮山区反“扫荡”(亦称鲁南区1940年反“扫荡”)

八路军战报: 毙伤日伪军22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60人,皇协军伤亡58人(《华北治安战》)

21、129师白晋铁路破击战

八路军战报:歼日伪军6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人,伤9人,皇协军伤亡12人(《华北治安战》)

22、晋西北1940年夏季反“扫荡”

八路军战报:毙伤日伪军4490余人俘53人(内含日军11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37人,伤107人,失踪3人,皇协军伤亡失踪201人(《华北治安战》)

23、冀中1940年夏季“青纱帐”战役

八路军战报:毙伤日伪军2100余人俘伪军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9人,伤22人,皇协军伤亡39人(《华北治安战》)

24、百团大战

八路军战报: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日军战报:亡302人,伤1719人,皇协军伤亡失踪1202人(《华北治安战》)

25、太行区1940年秋季反“扫荡”

八路军战报: 歼日伪军28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9人,伤60人,皇协军伤亡44人(《华北治安战》)

26、冀中1940年冬季攻势

八路军战报: 歼日伪军23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0人,伤27人,皇协军伤亡59人(《华北治安战》)

27、太岳1940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军战报:歼日伪军26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7人,皇协军伤亡15人(《华北治安战》)

28、晋西北1940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军战报:毙伤日伪军2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8人,伤44人,皇协军伤亡102人(《华北治安战》)

国民党军方面:


1、凇沪会战

国军1937年战报:日军伤亡6万余人;孙元良个人在2005年估计日军伤亡4到5万。
日军战报:日军在1937年公布自身死亡9115人,伤31157人,共计伤亡40672人. 但是日本在1960年到1970年又公布:日军战死19594名,负伤80243名,共伤亡99847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1卷第2册83页)。

2、太原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4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2.6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3、南京保卫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1.5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76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4、徐州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5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在1937年承认伤亡3.2万余人,在1960年日本官方承认日军伤亡5.7万余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5、武汉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20万余人
日军战报: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6、随枣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4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7、枣宜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2.3万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90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8、南昌会战
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1.2万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90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3、上高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2万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9000余人,病减员6000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4、晋南(中条山)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9900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计战死670名,负伤2292名(《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5、第二次长沙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2万余人(也有说4万)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70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6、第三次长沙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5万余人
日军战报:伤亡6000人,其中死亡1600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7、浙赣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3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17148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8、鄂西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4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40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9、常德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5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2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20、豫中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4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3350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21、长衡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6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6万余人(双方数字惊人的相似)(《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22、桂柳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3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1.6万余人(《战史丛书--大本营陆军部》)

23、缅北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9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4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注:《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和《支那事变陆军作战》,为同一本书,都是日本防卫厅在20世纪60、70年代编写的,是日本军事院校的教科书。 以上日方的资料全部来自日本国内。

=====================================================


谣言剖析1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lt.cjdby.net/viewthread.php?tid=363614&extra=&page=7

另一个谣言:
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战报之对比

其中有些数字在不同书中有争议,比如:
24、百团大战
八路军战报: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日军战报:亡302人,伤1719人,皇协军伤亡失踪1202人(《华北治安战》)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载是日军损失总数不详,其中独 立第四混成旅团战死者是276人,而日军华北方面军军医部40年8月的方面军伤亡统计数字总计8月战死325人,战伤652人。昭和15年华北方面军共阵亡5456人,伤12386。

有些是修改原书数字,比如:
8、南昌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1.2万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90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记载的昭和14年2月是阵亡500,伤1700。

有些数字根本在他所列的书上找不到,比如:
1、凇沪会战
国军1937年战报:日军伤亡6万余人;孙元良个人在2005年估计日军伤亡4到5万。
日军战报:日军在1937年公布自身死亡9115人,伤31157人,共计伤亡40672人. 但是日本在1960年到1970年又公布:日军战死19594名,负伤80243名,共伤亡99847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1卷第2册83页)。
----------------------------------------------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这一页没有99847这个数字。

另外一个常识问题,《中国事变陆军作战》是到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为止,后面的浙赣会战等都不属于此书范围内,头一次查证的时候我还以为我的书缺页呢,他列的战斗找不到,后来一看时间·#·#¥·¥·%……

谣言剖析2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lt.cjdby.net/viewthread.php?tid=363614&extra=&page=9

戳穿无耻的造谣帖子《八路军、国军的战报与日军战报的有趣对比》

这个帖子里拿伪造数据造谣说:
国军记录的抗战战绩和日军记录接近,而八路军的抗战战绩不实。

可无耻造谣的居然把浙赣会战、常德会战的战绩对比也说是引用日本的资料《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无耻造谣的,知道在日本军史里的“中国事变”、“大东亚战争”分别怎么写吗?

如果知道的话,那就应该清楚,《中国事变陆军作战》中怎么会有浙赣会战、常德会战等的记载呢?

查询战绩对比里自称引用的日本编的战史《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华北治安战》,就可以看出《八路军、国军的战报与日军战报的有趣对比》里引用日军战报的是数据是伪造的!

无耻!造谣!

《八路军、国军的战报与日军战报的有趣对比》里国军部分逐个批驳如下(浙赣会战以后的在《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压根没有记载):

凇沪会战
国军1937年战报:日寇伤亡16万余人;
孙元良将军个人在2005年估计日寇伤亡14到15万。
日寇战报:日寇在1937年公布自身死亡16万人,伤31157人
(引自《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
数据是伪造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原文是:
淞沪会战:
1939年8月13日-1939年11月8日:日军战死9115人,伤31257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一卷第二分册第83页)


太原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寇7万余人 日寇战报:伤亡6.6万余人(引自《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
数据是伪造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原文是:
1937年7月7日-1937年9月29日,在华北作战:日军战死2300人,伤6262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一卷第二分册第83页)

徐州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5万余人 日寇战报:日寇在1937年承认伤亡13.2万余人
——————————————————————————
数据是伪造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原文是:
徐州会战:
第2军第5师团
1940年2月20日-1940年5月10日:战死1281人,伤5478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二卷第一分册第41页)

第2军第十师团
1940年3月14日-1940年5月12日:战死1088人,伤4137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二卷第一分册第41页)
第2军到6月29日:战死7452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二卷第一分册第82页)


武汉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寇25万余人 日寇战报:自身伤亡23万余人
因病减员6.7万余人(引自《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
数据是伪造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原文是:
武汉会战:
第2军:战死2300人,伤7300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二卷第一分册第195页)
第11军:战死4506人,伤17380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二卷第一分册第202页)


随枣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4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寇伤亡13万余人
(引自《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
数据是伪造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原文是:
随枣会战:
日军战死650人,伤1800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二卷第二分册第137页)

第二次长沙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寇6万余人(也有说7.4万) 日寇战报:日寇伤亡57000余人
(引自《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
数据是伪造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原文是:
第二次长沙会战:
日军战死1670人,伤5184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三卷第二分册第165页)


第三次长沙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5万余人 日军战报:伤亡146000人
(引自《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
数据是伪造的,原文是:
第三次长沙会战:
日军战死1462人,伤4029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三卷第二分册第219页)

《华北治安战》里对日军失败讳莫如深,动辄就不记录日军具体损失多少。

八路军部分,只须找几条批驳如下:

5、冀中1938年春季反“扫荡”
八路军战报: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6人,伤26人,皇协军伤亡71人(《华北治安战》)
==================
《华北治安战》中没有记载1938年春季的治安作战。
“日军亡6人,伤26人,皇协军伤亡71人”是在《华北治安战》何处记载?


14、五台山区1939年5月反围攻
八路军战报:歼灭日军宫崎部队8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4人,伤27人(《华北治安战》)
===============

《华北治安战》中,关于1939年5月的“五台作战”的记述中,根本没有提到日军方面的伤亡多少。
《华北治安战》中说的在五台围攻中“亡4人,伤27人”的记录在哪里?


15、太行区1939年夏季反“扫荡”
八路军战报:歼日伪军2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7人,伤37人,皇协军伤亡70人(《华北治安战》)
16、冀中1939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军战报:歼日伪军2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7人,伤89人,皇协军伤亡71人(《华北治安战》)
17、北岳区1939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军战报:毙伤日伪军36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34人,皇协军伤亡95人(《华北治安战》)
================

关于这三次作战,《华北治安战》中根本都没有专门记述。不知道那些战报是从何而来?

整个“1939年度的治安战”这一章中都没有提到“皇协军”嘛。“治安军”字样只出现一次,而且也并非实在记录伤亡的时候出现的。原句是“为了瓦解治安军及其它武装团休,对其家属施加压力”。

这三条中所说的“皇协军”的伤亡数字是哪里来的?


19、冀中1940年春季反全面“扫荡”作战
八路军战报:毙伤日伪军3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1人,伤91人,皇协军伤亡62人(《华北治安战》)
==================

《华北治安战》里的“冀中作战(4月11日—5月31日) ”的记述中,根本没有提到日军方面的伤亡多少。
“日军亡11人,伤91人,皇协军伤亡62人”的记录在哪里:


20、抱犊崮山区反“扫荡”(亦称鲁南区1940年反“扫荡”)
八路军战报:毙伤日伪军22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60人,皇协军伤亡58人(《华北治安战》)

===================
《华北治安战》中关于1940年“山东(鲁西、鲁南)的肃正作战”的记述中,根本没有提到日军方面的伤亡多少。
“日军亡9人,伤60人,皇协军伤亡58人”的记录在哪里?


关于所谓战报对比的弥天大谎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d93d530100xdv8.html

作者:唐律疏议V http://weibo.com/u/1557740883  博客:http:///1557740883  

关于所谓八路军、国军与日军战报对比的弥天大谎
(2011-08-31 23:28:38)

不知多少年前就在网上流传的所谓八路军、国民党军与日军的战报对比。该对比妄图证明国民党军队的战报和日军战报接近,而八路军则大大吹嘘。这是网特们炮制的最胚胎级别的弱智谎言之一。而且因为其说谎技术低劣(明明是瞎编的数字,却谎报出处,而且还是谎报的出处还是很容易查到的资料),稍微细心一点去拿其声称的出处略加查询,即可证明其伪造,故此战报对比已经被多次辟谣。然而在有激情没判断力的众多网民中仍然广泛流传。

该战报对比原文如下:
第十八路军部分战绩与日军战报的对比
……


鄙人在注明出自《华北治安战》的几条中抽查了一下,下面是鄙人的疑问:

14、五台山区1939年5月反围攻
十八路军战报:歼灭日军宫崎部队8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4人,伤27人(《华北治安战》)
===============
《华北治安战》中,关于1939年5月的“五台作战”的记述中,似乎根本没有提到日军方面的伤亡。(原文内容太长了,此处不便贴出来)
能否请你告诉我,你所说得《华北治安战》中说的在五台围攻中“亡4人,伤27人”的记录在哪里?

5、冀中1938年春季反“扫荡”
十八路军战报: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6人,伤26人,皇协军伤亡71人(《华北治安战》)
==================
关于这一条,我看的《华北治安战》中完全没有记载1938年春季的任何治安作战。不知道所谓“日军亡6人,伤26人,皇协军伤亡71人”是在《华北治安战》何处记载?

15、太行区1939年夏季反“扫荡”
十八路军战报:歼日伪军2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7人,伤37人,皇协军伤亡70人(《华北治安战》)
16、冀中1939年冬季反“扫荡”
十八路军战报:歼日伪军2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7人,伤89人,皇协军伤亡71人(《华北治安战》)
17、北岳区1939年冬季反“扫荡”
十八路军战报:毙伤日伪军36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34人,皇协军伤亡95人(《华北治安战》)
=====================
关于这三次作战,《华北治安战》中根本都没有专门记述。不知道那些战报是从何而来?
也许是有人计算过后得出来得吧?好,就算如此。问题是好像整个“1939年度的治安战”这一章中都没有提到“皇协军”嘛。“治安军”字样只出现一次,而且也并非实在记录伤亡的时候出现的。原句是“为了瓦解治安军及其它武装团休,对其家属施加压力”。
请问:你这三条中所说的“皇协军”的伤亡数字是哪里来的?

19、冀中1940年春季反全面“扫荡”作战
十八路军战报:毙伤日伪军3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1人,伤91人,皇协军伤亡62人(《华北治安战》)
==================
关于这次作战,《华北治安战》中全文如下,麻烦大家找找“日军亡11人,伤91人,皇协军伤亡62人”的记录在哪里

一、冀中作战(4月11日—5月31日)
方面军于3月23日召开了参加作战兵团的第二十七、第一一O师团及独立混成第十五旅团的会议,然后令各兵团分头准备作战。其设想为:首先对白洋淀(保定东约50公里)附近,继而对滹沱河、滏阳河、子牙河沿岸地区进行扫荡作战、以打通保定水路、石门水路、滏阳水路,然后为确保这些水路继续进行讨伐。
各兵团按照这一计划,从4月11日到16日进行了第一次扫荡作战,自18日到28日进行了第二次扫荡作战,占领各水路要点,以后到5月31日反复连续讨伐,对附近一带进行了肃清扫荡。
在此期间,冀中的共军及土匪虽然只是分散退避,但另方面在西部山地,拒马河河谷及冀东的热河、蒙疆边境、特别是在南口、蓟县方面,共军的策动却活跃起来。所在的警备队对该方面反复进行了讨伐。另外关东军从5月8日至6月12日,接着又在7月28日以后约3个月内,将驻在热河的部队及其它讨伐队调入冀东地区,驻蒙军的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也予以策应,与第二十七师团及独立混成第十五旅团相配合,对满、中边境山地方面反复进行了讨伐。
二、冀南作战(1940年6月4日—7月31日)
(下面就是冀南作战的内容了)


20、抱犊崮山区反“扫荡”(亦称鲁南区1940年反“扫荡”)
十八路军战报:毙伤日伪军22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60人,皇协军伤亡58人(《华北治安战》)
===================
下面是《华北治安战》中关于1940年鲁南作战的全文,请告诉我“日军亡9人,伤60人,皇协军伤亡58人”的记录在哪里

三、山东(鲁西、鲁南)的肃正作战
扫荡陈光支队:1940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第三十二师团的一部及独立混成第十旅团的主力,在鲁西地区对陈光指挥的共军东进纵队进行了扫荡。但是,并未取得显著效果。
扫荡高树勋军:此次扫荡从5月上旬至下旬,与上项作战同时进行。当时共军因受到压迫逐次南下,我军即对鲁西地区苟延残喘的高树勋军进行讨伐,并打击了该军。
鲁南剿共作战:重庆政府的山东省主席沈鸿烈,痛感山东省及苏北、皖北地区共军兵力的迅速扩大,国共矛盾更加深刻,深恐中共势力渗透,因而要求部下积极进行剿共。
第十二军,为了鲁南地区的肃正,命独立混成第五、第六旅团及第三十二师团的一部,自9月中旬到10月上旬,以鲁村为中心,对蒙阴地区的沈鸿烈军及以沂水西南地区为根据地的中共徐向前军,进行彻底的反复战斗,使之四散溃逃。

第三十二师团地区的警备与治安情况
……



22、晋西北1940年夏季反“扫荡”
十八路军战报:毙伤日伪军4490余人俘53人(内含日军11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37人,伤107人,失踪3人,皇协军伤亡失踪201人(《华北治安战》)
====================
《华北治安战》中“山西西北部的肃正作战(194O年6月6日—7月8口)”这一节如实记录“日军死89人,伤79人”,伪军伤亡未提。不知“日军战报:日军亡37人,伤107人,失踪3人,皇协军伤亡失踪201人”从何而来?
原文如下,供参考

山西西北部的肃正作战(194O年6月6日—7月8口)

山西省西北部是共军一二O师及前发生兵变的山西新军的根据地。第一军在方面军指导下与驻蒙军相配合,企图消灭盘踞在兴县、临县,岢岚及岚县地区的共军,以防止该地区的共产化,并削弱中共在同蒲线北段以东策划的活动。为此,自1940年5月中旬进行了作战准备。
参加此次作战的部队为第一军的独立混成第三、第九、第十六旅团,驻蒙军的谏山、石丸两支队。第一军决定的计划如下:

一、独立混成第三旅团在面对黄河作战开始前,应首先消灭岢岚附近的共军。然后从岢岚附近开往黄河一线作战,与驻蒙军相配合,消灭保德东南地区的共军。
二、独立混成第九旅团应首先消灭岚县附近及交城西面之共军,然后从该地开往黄河一线作战,与独立混成第十六旅团相配合,消灭据守在兴县及临县北部之共军。
三、独立混成第十六旅团应向方山及临县北部地区进行作战,切断岚县及兴县方面之敌向西南方向的退路,与独立混成第九旅团相配合消灭驻在之敌。

根据以上部署,6月6日开始作战,各计伐队在各地击败共军的抵抗,于6月25日前后进入黄河左岸地区,然后返转来对所负责地区进行了扫荡。
参加此次作战的共军约33,320人,遗弃尸体3,418具,俘虏219人;日军死89人,伤79人。此次作战的特点是:共军抵抗的顽强,及伺机对日军进行攻击。
据中共方面的记录,包括此次作战在内,在1940年内山西省西北部的情况如下:……(下面就是中共的资料了)
 
真相:国军战报和日本战史数据的不同编辑本段回目录


凇沪会战
国军1937年战报:日寇伤亡16万余人;
孙元良将军个人在2005年估计日寇伤亡14到15万。
日寇战报:日寇在 1937年公布自身死亡16万人,伤31157人
(引自《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原文是: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8日:日军战死9115人,伤31257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一卷第二分册第83页)

太原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寇7万余人 日寇战报:伤亡6.6万余人(引自《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原文是:
1937年7月7日-1937年9月29日,在华北作战:日军战死2300人,伤6262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一卷第二分册第83页)


徐州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5万余人 日寇战报:日寇在1937年承认伤亡13.2万余人
——————————————————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原文是:
徐州会战:
第2军第5师团
1940年2月20日-1940年5月10日:战死1281人,伤5478 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二卷第一分册第41页)
第2军第十师团1940年3月14日-1940年5月12日:战死1088人,伤 4137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二卷第一分册第41页)
第2军到6月29日:战死7452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二卷第一分册第82页)


武汉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寇25万余人 日寇战报:自身伤亡23万余人
因病减员6.7万余人(引自《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原文是:
武汉会战:
第2军:战死2300人,伤7300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二卷第一分册第195页)
第11军:战死4506人,伤 17380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二卷第一分册第202页)


随枣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4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寇伤亡13万余人
(引自《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原文是:
随枣会战:
日军战死650人,伤1800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二卷第二分册第137页)


第二次长沙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寇6万余人(也有说7.4万) 日寇战报:日寇伤亡57000余人
(引自《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原文是:
第二次长沙会战:
日军战死1670人,伤5184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三卷第二分册第165页)


第三次长沙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5万余人 日军战报:伤亡146000人
(引自《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
原文是:
第三次长沙会战:
日军战死1462人,伤4029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三卷第二分册第219页)
真相 抗日砥柱如何炼成:中共歼敌数量是国军两倍编辑本段回目录

【战绩说话】日本在侵华八年中(不包括东北),死伤官兵133万余人,中共歼灭日军52万多人,占40%;歼灭伪军118万。国民党军队歼灭日军80万,占60%,基本没有伪军。按军队人数比例计算,中共军队抗战开始为五六万人,抗战胜利时为94万人,国民党军队抗战开始时陆军170多万人,抗战结束时为440 万人

抗日战争研究中的若干“计量化”问题
作者:袁成毅 文章来源:徐秀丽主编:《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  http://jds.cass.cn/Item/21378.aspx


 新闻来源: 凤凰网 于September 04, 2011

核心提示:日本在侵华八年中(不包括东北),死伤官兵133万余人,中共领导的抗日军民歼灭日军52万多人,占40%;歼灭伪军118万,几乎百分之百。国民党军队歼灭日军80 万,占60%,基本上没有伪军。

  本文节选自《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 作者:袁成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原题为:抗日战争研究中的若干“计量化”问题

  计量史学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社会科学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史学研究方法。学术界对于计量史学的概念、内涵虽然有不同的阐释和实际运用,但通常情况下,我们还是可以简单地将其概括为对一系列可以量度的现象进行的历史研究。[1]

  80年代以后,此方法受到中国学术界的重视,以抗日战争史研究为例,计量化除了在传统的战时经济、财政、金融等领域广为运用外,在我们以往习惯“定性” 的方面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运用,对抗日战争史学科的健康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抗日战争为对象的学术研究,早在抗战结束时就已经开始。[2]早期的研究非常注重“定性”,在抗日战争史的著述中,通常多用一些较为模糊的诸如“起了决定作用”、“占据主导地位”、“中流砥柱”、“不可估量”、“无以计数” 等语汇。

  其实这些概念或多或少还是隐含着计量或统计的内涵,只不过由于史学工作者出于具体考证的困难或者缺乏计量的观念,使本来可以进行定量判断的概念变成了缺乏定量依据的简单定性。事实上,作为一场举全民族之力抗击外来侵略的战争,从一次具体战斗到一场较大规模的战役,从敌我双方的基本力量、战争的投入到战争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等等其实都是可以也是应当计量化的。

  近30年来的抗日战争史研究中,计量化的研究随处可见,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重要领域:第一,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抗敌的不同战绩和贡献;第二,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作出的贡献;第三,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损失以及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延误。[3]

  两个战场的计量化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抗日战争史的研究逐步趋向理性与客观,即一方面坚持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中流砥柱”的立场,同时也肯定了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以及全国各抗日阶层的作用,这种理性回归的过程,往往是通过计量化的研究得以实现的。

  早期的抗日战争史基本上被纳入中共党史的叙事框架,因此在讲到抗战的贡献时,虽然也有一些计量化的表达,但仅仅关注到抗战时期中共的发展和抗日战绩,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出版的一些著作是这样表述的:“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扩大,建起了从东北到海南岛的十九个解放区,拥有人口一亿二千余万,人民解放军发展到一百二十万,为夺取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准备了条件。”[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坚持人民战争路线的结果……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我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抗击了侵华日军的百分之六十和伪军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对敌大小战斗十二万五千一百余次,毙伤日伪军一百零一万余名,俘获日伪军五十一万九千余名,投诚反正日伪军十八万四千名,总共日伪军损失兵力一百七十一万四千余名。”[5]

  在这些表述中,我们只看到了中国抗战的一个战场,根本看不到抗日战争存在两个战场的客观事实。差不多也正是从80年代初开始,学术界在基本肯定上述观点的同时,通过计量来对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正面的评价,如王振德就认为,由于共产党的统战政策,国民党始终留在了统一战线内,22次会战,主要战斗 1117次,抗击了侵华日军的50%以上。[6]这一时期,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不断缓和,战后国民党方面出版的著作如国民党中央党史会编印的《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战争时期》、蒋纬国《抗日御侮》、吴相湘《第二次中日战争史》以及国民党军政要人何应钦、白崇禧等军事报告中所列的国民党军方统计资料,也被学术界广为引用,这样,对于1938年武汉失守以前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肯定差不多成了学界的共识。

  此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也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分析,对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观点也提出了质疑。江于夫认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7]作者通过这些数据得出了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积极抗日的观点。在对正面战场战绩给予肯定的基础上,也有学者看到了这种简单的计量所带来的问题。魏宏运认为:“两个战场抗敌的比例,经常有些变化。数字的计算,因学者们各自的方法不同,自然略有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敌后游击战争已奠定了基础,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这样讲,是不过分的。如果没有游击战争牵制,吸引日军的大量兵力,中国的大西南和西北,就会遭受敌骑的践踏,就有沦陷的危险,那么日本就可能宣布,它征服了中国。”[8]

  张廷贵则具体分析了两个战场的歼敌总数,认为日本在侵华八年中(不包括东北),死伤官兵133万余人,中共领导的抗日军民歼灭日军52万多人,占40%;歼灭伪军118万,几乎百分之百。国民党军队歼灭日军80万,占60%,基本上没有伪军。

  从歼灭日军的绝对数字看,国民党多于我军,但按军队人数比例计算,中共军队数量少(抗战开始为五六万人,抗战胜利时为94万人),国民党军队数量多(抗战开始时陆军170多万人,抗战结束时为440万人),中共军队歼灭日伪数则多于国民党的两倍。他认为这些数据进一步显示了敌后战场在全国抗战中的伟大作用和地位。[9]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战场虽然存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之分,但它毕竟是一场全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因此也有些著作更关注将两个战场的战绩加以综合,军事科学院所编《中国抗日战争史》中,认为“中国抗日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9月日本投降签字,历时14年之久。特别是在 1937年七七全国开始的3000个浴血奋战的日日夜夜中,中国军队进行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歼灭伪军118 万人。”[10]

  中国官方在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时候,也明确地做出了如下的定性表述:“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11]由此可见,关于两个战场的战绩问题,从最早的只计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的抗日战绩,到兼计敌后和正面两个战场的战绩,进而将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的战绩合成一个中国抗战的整体,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1] (英)巴勒克拉夫著,杨豫译:《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42页。
[2]关于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整体学术史考察,可参看荣维木《抗日战争史》,曾业英主编《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曾景忠《抗日战争史研究述评》,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伟大的胜利——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同心出版社1995年版。
[3] 由于抗日战争史研究中涉及的计量问题非常多,本文难以逐项加以评析和说明,也难以就每个数字的真实性进行科学的论证,仅就提到的三个方面也可以说是抗日战争史计量化的三个重要方面作一些宏观性的疏理,以期对计量化的现况和存在问题加以剖析。
[4] 魏宏运主编:《中国现代史稿》,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54页。
[5] 萧超然、沙健孙主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简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32页。
[6] 王振德:《中国抗日战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历史》1984年第5期,第50页。
[7] 江于夫:《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前国民党抗战问题再探》,《史学月刊》1992年第3期,第103页。
[8] 魏宏运:《抗日游击战争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1991年10月23日《光明日报》。
[9] 张廷贵:《从若干材料看我军在抗战中的主力军作用》,《军事历史》1985年第4期,第20页。
[10]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下卷,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第624页。


 
比俘虏人数 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www.top81.org/show.php?f=1&t=1197085&m=8943663
根据解放军战史记载。八路军在八年抗战中总计俘鬼子(纯鬼子)5000人,新四军俘虏1200人,总计约6200人。

不过八路的俘虏数略有水分,其中2300人是在45.6~45.10俘虏的,可能把815之后顽抗被俘的鬼子也都算进去了。N4A没这个问题,45.6以后的俘虏很少。

炮军方面,远征军攻克于旁俘13,攻克孟关俘1,攻克孟拱俘89,密支那俘69,攻克八莫俘20,总计200人上下。

其他一些炮党军比较重大的胜利(好吧,勉强算赢的都)俘虏数:
上高会战:13人
第三次长沙会战:139人
常德会战:35人
昆仑关:1人

算了大家讨论吧。
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www.chinalxnet.com 2010-09-03 09:16 中国临夏网 共0条评论 查看评论

来源:解放军报 选稿:山桦

照耀抗战征程的灯塔
——军事科学院抗战史研究专家与中国军网网友在线交流实录

国家危亡关头,谁在凝聚力量?民族解放之路,谁在指引方向?

8月25日,来自军事科学院的两位嘉宾——抗战史研究专家岳思平、彭玉龙,就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并做客中国军网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既要肯定其他党派发挥的积极作用,更应当充分认识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尹天仇”:近年来,反映正面战场的影视和文学作品逐渐增多。大家也逐渐了解到,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打了22场会战,歼灭的日军和牺牲的将士都比敌后战场多,可为什么说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岳思平:这位网友对我党我军的抗战史可能不太了解。比如百团大战,除八路军115师和山东纵队外,晋察冀军区、120师、129师都参加了,共有105个团。我算了一下,人数有27万人左右,歼灭日伪军4.6万余人。再如1942年5月到7月的冀中反“扫荡”,光日军就有5万多人;1941年8月到10月晋察冀军区的反“扫荡”,日伪军有7万多人,等等。这比正面战场有些会战抗击的敌人还多,只不过我们没有统计为会战罢了。就是国民党的22场会战,也是败多胜少。再说歼敌人数,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游击队和东北抗日联军共歼灭日军约70万人,国民党军队歼灭日军80多万人;一些网友没有注意到,我军还歼灭了118万多伪军。这些“二鬼子”从哪来的?多数是成建制投降的国民党军队!这是事实,不能因为汉奸的话题让人尴尬就避而不谈。我们既要肯定其他党派发挥的积极作用,更应当充分认识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音乐会”:有人说国民党在抗战中牺牲了240多位将领,而共产党只有左权、彭雪枫等少数几位将领牺牲,请问嘉宾,事实究竟如何?

彭玉龙:我最近正在做抗战战损研究。国民党牺牲将领中包括不少追授为少将的上校团长,按同级比较,八路军牺牲的团以上干部有640多人,新四军有300多人,这还不包括东北抗联。请注意,蒋介石只给了八路军3个师的编制,我军干部几乎全部“降职使用”,比如红75师师长陈锦秀,改编后是八路军688团团长。我军牺牲了这么多高级干部,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

“游客10.6.0.×××”:请问敌后战场是什么时候上升为抗日主战场的?国民党有没有敌后战场?

彭玉龙: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全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此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力军,敌后战场逐步上升为主战场。国民党确实派了不少部队深入敌后,但与我军目的不同,性质不同,结果也不同。共产党是从日本人手里收复失地,国民党却想从共产党手里“收复失地”。后来因为缺少人民群众支持,在日军“扫荡”下,这些国民党军队逃的逃、降的降,敌后战场实际上是人民军队独当一面。

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在于,共产党为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带来了渴望已久的政治组织力

“点点集”:落后就要挨打,有人说这就是全国抗战初期节节败退的最主要原因。二位嘉宾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岳思平:让我们把目光放远一点。一部中国近代史,大多数篇章都离不开“战争”二字,而在抗战之前,每次都以割地赔款、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除了落后,我们挨打的原因还有什么?就是缺少凝聚力。抗战爆发后,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凝聚了人心和力量,提高了全民族抗战的动员和组织能力,这种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曾多次参加海峡两岸的学术讨论会,一些台湾学者也承认这一点。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在于,共产党为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带来了渴望已久的政治组织力。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像全国抗战那样,把人民动员得如此广泛,教育得又如此深刻。

彭玉龙:我常常想,如果将来孩子问:“七七事变为什么在卢沟桥爆发?那儿是中国和日本的分界线吗?为什么日本会有中国驻屯军?”我们该如何回答?日本之所以悍然发动侵华战争,主要是看到中央政府软弱无能、不断退让,地方势力割据而治、你争我夺。但他们没有料到,恰恰是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团结,从根本上决定了战争的进程和结局。这种觉醒和团结哪里来?就来自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这个角度说,中流砥柱是国家民族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

“无敌将军”:请问嘉宾,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岳思平:这种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我军12.5万次的作战次数、约190万人的歼敌数量,以及敌后战场抗击了58%至75%的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上。更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正确主张和战略方针并且身体力行。比如实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基本上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军事战略方针,发动人民战争,等等,为夺取全国抗战最后胜利指明了方向。从这个角度理解中流砥柱作用,会更加深刻。

“欢喜心”:我同意岳老师的看法,但总觉得游击战不如阵地战那么提气。

彭玉龙:毛泽东把游击战从战术层次提高到战略层次,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是一项伟大的创举。比较中日双方战斗力,蒋介石曾经说过“3倍于敌可守,6倍于敌方可攻”。作为装备远逊国民党军队又身处敌后的人民军队,只有坚持游击战争、人民战争,积小胜为大胜,逐步改变敌我力量对比,才是取胜之道。
现在的教科书对炮党已经非常友好了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www.top81.org/show.php?f=1&t=1196345&m=8936066

# 说到教科书,我认为现在的教科书对炮党已经非常友好了,替他们掩饰和洗地了好多事情了,只是没有公开地引用炮党吹牛的东西而已,就这么炮党和炮粉还不满意,太过分了。【北方的北方】2011-09-05 12:35:40'<无内容>[7]
    * 确实是太丢人了,外国人那里分的清国军,八路。只说是咱们中国人烂。【大漠孤烟】2011-09-05 12:48:46'<无内容>[2]
          o 好多历史事实已经不提了,给足了炮党的面子啦,他们还嫌不足,当然他们的目的并不是什么历史真相,历史真相要是都展示出来,炮党和炮粉都应该自裁了。【北方的北方】2011-09-05 12:53:24'<无内容>[0]
    * 很多都是直接抄党国的吹牛资料。【mycx】2011-09-05 12:44:40'<无内容>[1]
          o 几次长沙大捷那样的,没有办法,否则实在没有什么可写的了。【北方的北方】2011-09-05 12:48:41'<无内容>[1]
    * 就这样,人家还说是在洗脑.土鳖现在是为了统战,捏着鼻子忍着,但凡国庆,都把大炮抬出来晒太阳【sever2003】2011-09-05 12:39:48'<无内容>[2]


共军敌后抗战可歌可泣编辑本段回目录

@洪源:【敌后内线作战】处于敌后方被包围态势下的作战。敌后抗战之残酷、环境之艰苦超乎想像。无后方无后勤无粮秣无弹药无医药,伤兵无处包扎和养伤。昼无处躲夜无处睡,一晚需转移3-4次:一般人早就尿裤子崩溃。但土八路向鬼子放枪12.5万次,打死日军53万伪军118万。共军从3万人扩到120万,解放区人口1.1亿  http://weibo.com/1833963193/xqlipB7Hz
0%(0)
0%(0)
    要不是美国苏联参战,就是抗日八十年,仍然会成亡国奴!  /无内容 - 么弟 03/07/13 (2222)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2: 法新社:光喊口号没用 日本灾区仍是一
2012: 史上最好色的皇帝到底是谁?
2011: 上甘岭战役的夸张战果和隐瞒伤亡
2011: 几十万高干子弟回国与中国劳苦大众搞建
2010: 立存此照: 薄熙来首谈李庄案
2010: 毛泽东是所有中国人不能回避的一个曾经
2009: 最早预见毛泽东成为领袖的人是谁?
2009: 辛灏年《谁是新中国》(17)中国民主革
2008: 美国科学院: 科学、进化与神创论 (一)
2008: 美国科学院: 科学、进化与神创论 (二)